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网上买了点茶叶,说是福鼎白茶,袋子上写的叫贡眉,但是发过来以后感觉不太对,部分上面还有白毛,而
看着像福建的白茶,但是质量实在太差,都是烂叶子,碎叶子。这茶估计都没几个人会喝吧,果断差评了。老茶友真诚为您解答,题主有什么想咨询的,欢迎追问和私信。想喝好茶,可点我。
朱时茂茶叶连锁电话?
其实当初听到朱时茂三个字的时候,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下面这句话:
不过说归说,闹归闹,回到产品评测本身,我们还是要坚持客观、中立、公正的原则,不刻意讨好、不恶意诋毁,有一说一,实事求是。
我们先看下这款茶的基础信息吧,这款茶为2015年的寿眉饼(350g),距今已经5年。
这款茶在x音上售价不一,低者98元/饼,而且买10饼更便宜,仅需598元。
不过,另外一个x音小店,挂出的价格却是198元/饼。
暂且抛开价格高低不一这一问题,这款茶喝起来究竟怎样?是否值得买?我们这就开始评测吧~
1、干茶

这款茶的茶饼倒也匀整,并没有发现新旧拼配或人为做旧现象,整体原料比较粗老。香气上,这款茶整体没有特别刺鼻、难闻的异杂味,不过也并没有出现转化后应出现的香气,还有股烟叶味。
2、茶汤PK
第一泡
(茶水比5g/110ml 水温100℃,时间20s)
由于是贡眉,原料相对粗老,加上是饼茶,所以我们先适当润了下茶,接着用用100℃沸水冲泡了20s。
第一泡,滋味上没什么异杂味,但说实话,总体比较水,茶汤淡薄,好像内含物质没冲出的感觉,而且有粗青味,舌面会感觉到酸味。并没有出现老白茶转化后出现的枣香、药香等香气。
第二泡(水温100℃,时间10s)
第二泡,我们用100℃的沸水冲泡了10s。
汤色上,这一泡明显比第一泡更深。但滋味上依然没有改进,仍然是滋味寡淡,就像汤中加水的那种感觉,而且青气、酸感依旧,滋味并没有变醇厚。
第三泡(水温100℃,时间25s)
这一泡,沸水冲泡25s,茶汤汤色更为浓郁。
滋味方面,仍有青气和酸感,不过这泡的茶汤有了甜味,相比前两泡有了些改善。
3、国标法评测
(100℃沸水闷泡5min)
除了上面的三次评测,我们还进行了国标法闷泡。
总体来说,这款茶没有大毛病,但也没什么惊喜。也就是没有杂味而已,滋味方面一直是水味大,不醇,有酸感,有青气,闷泡后比较涩,有刮喉感,不过闷泡后口感上甜甜的。
贡茶与红茶,白茶那样是一类茶的统称还是属于一种茶的名字?
茶根据发酵程度分六大类
一、绿茶
绿茶:不发酵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茶叶。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
性 质:叶绿素、维C的含量高
杀青方式:炒青、烘青、蒸青、晒青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吉白茶
制作工艺:采青—杀青—揉捻—干燥
绿茶因属不发酵茶,所以茶性偏凉,胃寒者不适宜多饮用。
二、白茶
白 茶:属轻微发酵茶
干茶色泽:灰绿、墨绿;满披白色茸毛、色白
香 气:鲜爽
汤 色:浅橙黄、清澈
滋 味:清甜醇爽
叶 底:黄绿、柔软匀亮
代表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制作工艺:采青→ 萎凋→烘干
白茶加工特点是不经炒、揉直接进行干燥而成。
三、黄茶
黄 茶:属轻微发酵茶
品质特征:黄汤、黄叶
干茶色泽:金黄、细嫩多毫
汤 色:淡黄、明亮
香 气:清香带花香
滋 味:醇厚甘鲜
代表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北港毛尖
工艺流程:采青—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制作方法与绿茶相近,跟绿茶相比增加一道闷黄程序,性质也是比较清寒。
四、青茶(乌龙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滋味。
乌龙茶按区域分:
闽南乌龙(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
闽北乌龙(大红袍、肉桂、水仙)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东方美人)
恒品品之韵铁观音
五、红茶
红 茶:属全发酵茶
品质特征:红汤红叶
主要分类: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碎红茶三大类。
制作工艺: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代表茶有: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武夷山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福建三大功夫红茶(坦洋功夫、政和功夫、白琳功夫)
六、黑茶
黑茶是属于后发酵茶,在制作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过程成茶外形油黑,汤色红褐,叶底黄褐,主要做紧压茶的原料。
代表茶有: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中国茶叶除了这基本的六大类,还有一类是再加工茶类,例如茉莉花茶、人参乌龙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此外,还有一种“非茶之茶”,我们平常所说的菊花茶、绞股兰茶、玫瑰花茶就是非茶之茶,人们习惯把当茶饮用的都称“茶”,不一定非得有茶的成分,故称非茶之茶。
了解更多白茶相关内容,请关注白茶友约或加jupintea咨询。
以下是一款2015年贡眉饼,正在做活动,欢迎咨询。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