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银针怎么喝 银针的喝法
- 2、银针茶的功效作用
- 3、白毫银针的价值功能
- 4、茶艺茶道术语
银针怎么喝 银针的喝法
1、用茶匙取出银针少许、置于茶盘供宾客欣赏干茶的形与色。
2、取白茶2克,置于玻璃杯中。
3、冲入少许开水,让杯中茶叶浸润10秒钟左右。
4、接着用高冲法,按同一方向冲入开水100—120毫升。
5、白毫银针冲泡开始时,茶芽浮在水面,经5—6分钟后,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犹如雨后春笋。
6、约10分钟后,茶汤呈橙黄色,此时方可端杯闻香和品尝。
银针茶的功效作用
银针茶沐浴高山云雾,具有味甘温和,助消化、益脾胃、降血压、保护心脏、防癌、去腻等功效。银针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 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夏天或容易上火的季节,每天喝一杯银针,可以清热去火,调节身体的酸碱度,喝纯正的白毫银针不仅味道好,效果更好。
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银针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银针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银针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银针茶是广西农夏季必备的茶之一。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银针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银针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银针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银针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倡多喝银针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白毫银针的价值功能
银针成品茶芽肥壮,满披白色茸毛,色泽鲜白,闪烁如银,条长挺直,如棱如针,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
白毫银针的“活性酶”普遍高于其它茶叶的一倍。还有多酚类,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K和维生素C,儿茶素、25种氨基酸、茶氨酸及多种矿物质等,都比其他茶叶含量丰富。
银针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有健胃提神、法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祛病,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扩展资料:
储存方法
若是准备贮存白毫银针,先要检查一下白毫银针的含水量,含水量越低越好。检查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捏一捏,如果成粉末状,说明含水量较低,可以贮藏。反之则应尽快喝完,不适宜久放。
保存白毫银针的容器应以锡瓶、瓷坛、有色玻璃瓶为佳。其次宜用铁罐、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纸盒最次。保存茶叶的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
茶叶装进容器后,宜放在干燥通风处,而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而且,储存的地方还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毫银针
茶艺茶道术语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艺茶道术语,一起来看看。
茶艺茶道术语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21、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22、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3、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4、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5、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6、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
茶艺茶道的品饮方法
茶类不同,花色不一,其品质特性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茶,品的侧重点不一样,由此导致品茶方法上的不同。
1.高级细嫩绿茶的品饮
高级细嫩绿茶,色、香、味、形都别具一格,讨人喜爱,品茶时,可先透过晶莹清亮的茶汤,观赏茶的沉浮、舒展和姿态,再察看茶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变幻,然后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再呷上一口,含在口,慢慢在口舌间来回旋动,如此往复品赏。
2.乌龙茶的品饮
乌龙茶的品饮,重在闻香和尝味,不重品形。在在实践过程中,又有闻香重于品味的(如台湾),或品味更重于闻香的(如东南亚一带),潮汕一带强调热品,即洒茶入杯,以拇指和食指按杯沿,中指抵杯底,慢慢由远及近,使杯沿接唇,杯面迎鼻,先闻其香,尔后将茶汤含在口中回旋,徐徐品饮其味,通常三小口见杯底,再嗅留存于杯中茶香。台湾采用兵是温品,更侧重于闻香。品饮时先将壶中茶汤趁热倾入公道杯,尔后分注于闻香杯中,再一一倾入对应的小杯内,而闻香杯内壁留存的茶香,正是人们品乌龙茶的精髓所在。品啜时,先将闻香杯置于双手手心间,使闻香杯口对准鼻孔,再用双手慢慢来回搓动闻香杯,使杯中香气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至于啜茶方式,与潮、汕地区无多大差异。
3.红茶品饮
红茶,人称迷人之茶,这不仅由于色泽红艳油润滋味甘甜可口,还因为它品饮红茶,除清饮水思源外,还喜欢调饮,酸的如柠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台砂糖,润的如奶酪。
品饮红茶重在领略它的香气,滋味和汤色,所以,通常多采用壶泡后再分洒入杯。品饮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然后尝味。饮红茶须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味,方可获得品饮红茶的真趣。
4.花茶品饮
花茶,融茶之味花之香于一体,茶的滋味为茶汤的本味,花香为茶泌之精神,茶中学教师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香气芬芳的特有韵味,故而人称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
花茶常用有盖的白瓷杯或盖碗冲泡,高级细嫩花茶,也可以用玻璃杯冲泡,高级花茶一经冲泡后,可立时观赏茶在水中的飘舞、沉浮、展姿,以及茶汁的渗出和茶泡色泽的变幻。当冲泡2~3分钟后,即可用鼻闻香。茶汤稍凉适口时,喝少许茶汤在口中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结合的方法使茶汤在舌面来回流动,口尝茶味和余香。
5.细嫩白茶与黄茶品饮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制作时,通常将鲜叶经萎凋后,直接烘干而成,所以,汤色和滋味均较清淡。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通常制作是示经揉捻,因此,茶汁很难浸出。
由于白茶和黄茶,特别是白茶中的白毫银针,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此是以观赏为主的一种茶品。当然悠悠的清雅茶香,淡淡的澄黄茶色,微微的甘醇滋味,也是品赏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品饮前,可先观茶干,它似银针落盘,如松针铺地,再用直筒无花纹的玻璃杯以70℃ 的开水冲泡,观赏茶芽在杯水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林立的过程,接着,闻香观色。通常要在冲泡后10分钟左右才开始尝味。这些茶特重观赏,其品饮的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