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绿、红、黄、白、青、黑六类茶中现代意义的白茶最早出现于福鼎,最早的白茶品种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1796年、1856年、1885年和1912年、1915年这五个数字就好。
根据已故茶学家张天福先生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以及《福建地方志》等相关资料记载,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原产地。白茶中最早出现的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全由肥壮的茶芽制成,成茶满批白毫,形状如针,所以被称为白毫银针,白茶之名也由白毫银针的颜色而来。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小白”(最早的白茶、也是最早的白毫银针,福鼎也称为“土针”)出现——福鼎茶人用当地菜茶茶树的茶芽为原料,只用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创制了白毫银针。福鼎用菜茶茶树的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被称为“小白”;
(菜茶指的是用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茶树,有别于用无性繁殖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良种。)
1856年(清咸丰六年)福鼎白茶茶树良种出现——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在福鼎选育成功。这两种白茶良种茶树都源于福鼎市(县级市)点头镇,福鼎大白茶出自点头镇柏柳村,福鼎大毫茶出自点头镇汪家洋村;
1860年(清咸丰十年)“小白”退出市场——由于资料有限,这个时间应该有些问题。按理说“小白”退出市场,应该是被“大白”取代,但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中“大白”的出现却在二十多年之后。虽然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良种茶树选育成功之后在农耕时代推广不易,但当年可能更早就有茶人用良树茶树茶青制作“大白”,而下面说直到25年之后才出现“大白”,这两个年份数字有一个可能有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大白”出现——福鼎茶人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制白毫银针。由于这两种良种茶树的茶芽肥壮、毫多、味香,制成的白毫银针品质远高于小白,价格是小白的十余倍;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大白”开始出口外销——最早的白毫银针是用来拼配红茶出口,由于白毫银针产量很少,福鼎在出口工夫红茶时拼配少量白毫银针供出口。欧美人喝红茶时加入些许白毫银针只是用来来增加美感、彰显档次;
1912年(民国一年)白毫银针单卖——1912年起福鼎茶商开始将白毫银针作为单一的白茶品种包装出售,而不是作为工夫红茶的搭售商品。
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当时参展获奖的是产于1914年、福建马玉记出品的白毫银针花茶。
一般花茶(茉莉花茶)用绿茶作为茶坯制作,保质期只有两年。而这一款仍存于世的参赛花茶用福鼎白毫银针作茶坯、用茉莉花窨制,到现在已经是百年老白茶。
白茶最早在福鼎创制,最早的白茶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五个数字。
1796年——白毫银针出现,最早出现的白毫银针是用菜茶茶青制作的“小白”;
1856年——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茶树良种同时在福鼎点头镇选育成功;
1885年——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大白)出现,大白逐渐取代了小白;
1912年——白毫银针开始单独包装出售,之前是和工夫红茶一起搭售出口;
1915年——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
福鼎白茶4个等级哪个好
福鼎白茶4个等级,白毫银针最好。
白毫银针是福鼎白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成品茶叶以白茶的芽头为制茶原料,通过相应的制茶工序,使得茶叶外形纤细,身披白毫且茶色如银似雪,冲泡期间,叶芽会在水中挺立,整体柔嫩度极高,茶汤颜色为清澈的杏黄,入口饮用时的滋味甜美清新。
茶树形态
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
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
云南白毫银针和福鼎白毫银针的区别
1、产地不同,白毫银针,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而云南白毫产于云南勐海县。2、外形不同,白毫银针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而云南白毫条索紧直圆浑,锋苗挺秀,满披白毫。3、口感不同,白毫银针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云南白毫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浓爽,汤色黄绿明亮。
云南白毫银针和福鼎白毫银针的区别
白毫银针是一种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
云南白毫产于云南勐海县。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是由澜沧江下游及其支流切割而成的中低山地,属热带雨林气候。云海白毫品质特征:条索紧直如针,锋苗挺秀,满披白毫,香气清鲜高爽,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叶底鲜嫩。
白毫银针的产地是哪里?
白毫银针现在的产地主要是集中在福建的东北部的福鼎以及政和这两个地方。政和县早在1889年就开始选育并繁殖政和大白茶这一茶树的品种,然后也就开始使用大白茶去制作白毫银针。福鼎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所制的白毫银针,我们将其称作“北路银针”。而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我们则将其称为“南路银针”。在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作为原料,创制了白毫银针。大概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茶树就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了,于是从1885年起便改用福鼎的大白茶品种的茶树壮芽作为原料。白毫银针和君山银针一起闻名于世。
明代的田艺蘅就曾说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这白茶的品种是非常的优异的。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也是白茶茶叶的代表,其满身披毫,挺直似针。白毫银针品质优异,但产量不多,仅采摘茶叶的牙尖部分,所以产量极少,价格也就相对昂贵。
福鼎白茶哪个品种最好
福鼎白茶比较好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1、白毫银针
鲜叶采摘:大白茶树的肥芽。
外观:外形带着白毫极多,颜色又像白银,整体像针而得名白毫银针。
茶汤:清淡黄亮,口感极佳。
茶香:香气清新迷人。
滋味:清、鲜、淳、爽。
叶底:幼嫩,肥软,匀亮。
2、白牡丹
鲜叶采摘: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树或者是菜茶群体种的短小芽梢上一芽二叶。
外观:以其银白色的毫心而闻名,它像一朵花。冲泡后,绿叶托住嫩芽,就像初展的花蕾。
茶汤: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
茶香:有丰富的清新花草香气。
滋味:清醇微甜。
叶底:嫩匀完整。
3、贡眉
鲜叶采摘:小叶菜茶、福鼎大白茶茶树的一芽二三叶。
外观:灰绿色或者翠绿色,茶叶全部凋零,眉心呈现出纯净的白色,冲水后,叶片的边缘呈现出微小的锯齿状,有明显的波纹状痕迹。
茶汤:呈浅橙黄色。
茶香:鲜纯。
滋味:口感醇厚、清新、纯净,细品有回甜。
叶底:均匀、柔软、明亮。
4、寿眉
鲜叶采摘: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的一芽四、五叶或粗老茶。
外观:形状好像眉毛,叶子大,茶梗长,少量芽或者没芽,形态不统一。
茶汤:汤色为橙色或深黄色。
茶香:纯正稍带清香。
滋味:浓厚。
叶底:鲜亮均匀,显得非常柔软整齐。
众所周知,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制作的工艺是自然萎凋、不炒不揉。
这4个白茶的种类,按照采摘方式的不同,品级也有所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福鼎白茶购买注意事项
优质陈化的老白茶,往往会比旧老白茶的外表色泽要油润许多。白茶在还是新茶的时候,叶片的颜色是绿色、黄色为主的,而经过时间转化推移厚,毫慢慢的变成了银灰色的,叶片颜色主要是以黄色、褐色、棕色、古铜色、深绿色、墨绿色为主,看上去会让人有种多色彩的感觉。
优质白茶在长时间陈化以后,内在发生了转化,所以冲泡后的茶汤颜色应该是由浅变深的,内在稀出速率缓慢,汤色为琥珀色,纯净透亮,汤汁稠润。但往往那些做旧的老白茶,因为经过揉搓、高温烘焙等工序,所以冲泡的时候,前面几道茶汤的颜色是比较深的,泡着泡着就变淡了,和正宗的福鼎白茶是完全相反的。
福鼎白茶分类等级
福鼎白茶分类等级有以下几种:
1、白毫银针。白毫银针,纯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的肥芽制成。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之称。
2、白牡丹。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3、贡眉。贡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一芽二、三叶制成。
4、寿眉。以制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制成,白茶中等级最低。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