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茶艺的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茶艺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艺的作文1
清澈的热水腾起丝丝白烟,几捻枯叶落人青瓷,茶、水,相融,含蓄的清香拂过脸颊,小屋已经蒸汽缭绕。一切是如此得心应手,此刻手中,是碧绿的茶水。我欣慰地笑了,回想自己从初识茶艺到现在成为真正的行家,其间作出的努力与漫长的心路历程,真的不容易。
切识余艺,起于父亲,时常见他端坐桌前,不苟言笑,一次次倒水,捻叶。严肃的神情却让我掩嘴偷笑:泡个茶还如此讲究。他郑重告诉我,茶,代表人之心境。被高深哲理所吸引,我在他的教寻下去尝试,却什么也悟不出夹,从此,我被他要求着一起泡茶。可怜当时心智未成的我有些愚笨,这也正激发了我心中的斗志。
我在不停沏茶的过程中聆听心声、从浮沉的茶叶中企图发现真理,小屋中总是白烟袅袅。我时常读一些哲理文学,希望能有所启发,长期如此,我似乎长进不小,却依然没有达到通明的心境。
走在街上,回想着舌尖上一次次浓郁茶香,一阵令人舒爽的香气迎来,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小店。“茶”一字在店面中格外醒目。店中仅有一老者掌门,苍颜白发,一裘布衣,此刻,他面前热水咕咚作响,端坐的他缓缓将水倒人茶杯中,杯中茶叶如觅知音,细细品味,看到那茶叶在水浸润下舒展,翻腾,升华,绿意蔓延开来,伴随而来的是茶叶的清香。待雾散去,只见到老者令人捉摸不透的身影。
我有些疑惑,再看茶中,有些茶叶正纷飞乐舞,而有些叶沉入底中。老者的黑色双眸望向其中,似乎在说: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
心中的困惑似乎慢慢地消融了:正如父亲所说,茶,如人生如人之心境,茶叶默默无闻与水相融便香气四溢,人生苦短,何不做茶叶中一片乐舞的茶叶,用自己的香气为生活、为世界增添一分色彩?
此刻,轻抿一口自己泡的茶,仿佛能听见内心,经过父亲与老者共同的帮助,靠着自己的`努力与悟性,我终成为一名茶艺手,回想自己艰苦的心路历程与无数次奈艺训练,轻声对自己说:学习茶艺,真的不容易!
茶艺的作文2
“茶,新叶,嫩芽,爱僧客,慕诗家。”这就是写茶的一首诗。茶,我们基本都喝过,都见过,那你知道关于茶的知识吗?欢迎来到我们的茶艺课堂。
清早一进门就看到里面已经摆好啦,桌上铺好茶巾,上面放着橘子和插花。前面的大桌上,准备了分门别类的茶,还有沏茶的工具。上课的老师是蔡老师,她戴着一副眼睛,显得特别有文化。
茶艺课开始老师先讲了茶的传说,我喜欢神农说,神农是牛头蛇尾,有个水晶的肚子。它在人间寻找一种草药,为了找到就尝遍了所有,草和树叶。有一次他又中毒啦,肚子变成了黑色的,这时从它头上落下了片叶子神农吃了下去没想到这片叶子可以解毒,于是就找到了这颗树并栽下树苗。
这就是茶的由来。还有你知道茶寿吗?为什么茶寿是108岁呢?因为他在楷书中是这么写的“茶”的,所以上面的“艹”就等于20,则下面的“”就等于88,88+20就108岁,不仅有茶寿,还有米寿,米寿就是88。
介绍完茶寿,老师给我们介绍茶的分类,按发酵度和制作工艺茶分为六大类:黑茶、白茶、红茶,绿茶、黄茶和青茶。其中,西湖龙井是属于绿茶,而白毫银针则属于白茶……,我最喜欢喝西湖龙井,今天才知道它的分类呢!
中间休息时老师泡了一大杯茶,让我们品品看,谁能知道这是泡的哪种茶。我们边品边闻样品,终于知道这是白毫银针。
第二节课时,老师来教我们如何泡茶,这次泡的是茉莉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老师先用热水洗茶,再倒入热水泡制。茉莉花茶喝起来,有些回味的感觉,入库有点苦涩,但喝下去却又有点甘甜。
茶是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让茶文化发扬起来吧!
茶艺的作文3
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经历了古老沧桑的历史和岁月,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宝藏。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茶的故事吗?那就赶快跟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茶艺大课堂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为了救助天下苍生,走遍全国各地亲自品尝草药。一日,神农因为吃了许多有毒的草药躺在树下奄奄一息。突然他看到树下落了许多的小树叶,神农习惯性的捡起来放到嘴里咀嚼,顿时感到清爽无比。于是神农就把这种叶子的功效告诉了人们,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茶”,就是人在草木间的意思。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有趣吧?
你知道吗?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青茶、黄茶、黑茶、红茶。到这里,很多同学要问我了,茶的颜色不是绿色的吗?怎么出现了这么多颜色?其实这六大茶类是按照发酵度和生产工艺来分的,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茶艺中还有很多的小知识,比如什么季节喝什么茶更有益于养生。比如,什么茶用什么样的器皿,什么的水温来冲泡都是有讲究的。问一下,你知道冬天最适合喝什么茶吗?哈哈!快来问我吧!
讲完了小知识,我们就要进行实践品茶了。老师动作优美的把茶叶放进盖碗里,高高的提起水壶冲泡茶叶。我看到一片片可爱的叶子在碗中快速旋转着,好像一个个身姿优美的小仙女在翩然起舞。很快,第一泡茶叶就冲好了,老师用公道杯给我们一个个分茶。我深深嗅了一口茶香,然后开始慢慢品茶——苦尽甘来的感觉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怎么样?你想不想尝一尝热腾腾的“仙茶”呢?那就跟我们一起来体会茶艺之美吧?
0136 茶寿老人张天福
0136 茶寿老人张天福
2017年6月4日9时22分,中国知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张天福在福州逝世,享年108岁。张天福先生曾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列载我国现代10位茶叶专家中唯一健在者,张先生的仙去,10位专家均成历史。
张天福先生和白茶有很深的渊源,爱白茶的茶友,知道老人一些逸事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中国文化用不同名词形容老人长寿。
77岁老人为“喜寿”,因为草书“喜”字看起来像七十七;
88岁老人为“米寿”,因为“米”字可以拆成八十八;
99岁老人为“白寿”,因为“百”字少“一”则为“白”;
108岁老人为“茶寿”,因为“茶”字拆成的“艹”和“八十八”可以组合成20+8=108岁。
张天福老人生于1910年,按中国传统虚岁方式计龄,2017年是老人108岁茶寿之年。老人曾经说过喝茶可以长寿,他自己就是喝茶长寿的代表。
张天福先生与茶的事迹数不胜数。若只记一事,我认为是先生在1941年创制出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
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十年之际,张天福先生将机器命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18揉茶机”用木材制作,手推提供动力,符合当时中国落后农村的需要。“9·18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极大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
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在十六世纪末创立日本茶道,提出“和敬清寂”茶道精神。
中国茶道虽然在唐宋兴盛异常,但是却没有世人公认的中国茶道精神。
张天福先生94岁时提出了“俭、清、和、静”茶道思想,他说:“茶尚俭,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致远。”
1956年,张天福先生完成《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次年被全国农为天大专院校教科书采用为主要参考书籍。先生在文中指出:白茶由福鼎首创,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菜茶制银针称土针或小白。
2010年9月,张天福先生在福州“百名记者话白茶”活动中说:“现在有客人到我家里来喝茶,我都是泡10杯茶给他。十杯茶里头呢,第一杯就是白毫银针。”
张天福老人108岁茶寿是因为“茶”字可以拆成“艹”和“八十八”,组合成20+8=108岁;
先生创制中国第一台“9·18揉茶机”纪念“九一八”事件,结束了中国茶农千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先生提出“俭清和静”茶道精神;
先生提出白茶由福鼎首创;
先生待友十泡茶的第一泡就是白茶(白毫银针)。
喜米白茶各指多少岁
人们统称60岁以上的人为耆(qí)年。对人的寿年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寿:上寿指9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下寿指70岁以上,也有指60岁以上的。较具体地说,60岁指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则是稀寿之年;80岁、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而称百岁为“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人们话长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看似七十七。
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两个字。
白寿:指99岁,百字省一横为白字。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为廿,下面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祁县行三记》之玉记茶庄———一个影响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地方
在到晋中祁县工作前,自己日常只喝白开水,对茶是孤陋寡闻,因为缘分,在祁县结缘了玉记茶庄,自此,自己才被引进了茶人世界,导入了一种益身又益心的生活内容,茶成为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玉记茶庄是太原玉记茶叶有限公司的加盟店,店老板太原人,姓郝,是位精明、时尚、能干的女汉子,二十五六就只身一人从太原到祁县闯荡。
小郝起初在祁县县城开了一家20平的小店,只做零售,老板店员一身兼,两年后倒换了间五十平米的店,在零售基础上,加了批发和茶座,雇了两个店员,三人起早贪黑,以诚待客,热情灵活,大小通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祁县大小十几家茶店茶馆无出其右。
2010年小郝又在祁县政府旁边新租了上下两层近三百平的店面,经茶友介绍,从太原请来眼光独到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和装潢,2011年新店开业时,装修效果在祁县独领风骚,当八年后再来看,整个装修依然高端大气,古朴典雅,不落时尚,博人眼球。
自己2006年4月调到祁县厂工作,因一次买招待茶误打误撞到了玉记茶庄,此前,自己对茶叶很少接触,只知老陕人常喝十万大山茶,知道一点龙井和铁观音,在这之外的茶世界,对于自己几乎是一片空白,属于标准的茶盲。
第一次打交道,因为老板小郝的热情和专业,留下了好印象。此后,在工作闲暇之余,就到茶店去喝茶,和几个比较说得来的茶友们隔十天半月一起谈茶论道,经过几年的学习和体悟,自己终于进入了茶世界,算是半个茶人,2008年下半年爱人带着儿子来到祁县上学后,把爱人也引进了茶世界。
因为认识了茶,就喜欢上了茶,此后,自己和爱人的生活便离不开这经天地灵气孕育和造化生成的饮品,习茶、饮茶、谈茶成为家人在一起时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在悄无声息中,茶在影响着自己的生活,也在影响着自己的人生。
如果要说说茶对自己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以茶养生,以茶交友,以茶习性,以茶悟道。
茶是人类古老健康的饮品,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茶之养生,一是在于茶的营养价值,一片小小的叶片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二是在于茶的保健作用,茶既是饮品,也有一些药效,长期合理饮茶,对心脑血管功能改善、抗辐射、抗癌、增加机体免疫力、帮助消化等均有作用;,三是长期合理饮茶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北方春夏燥热适宜饮绿茶和花茶,秋天渐良适宜饮些乌龙茶,冬天暖胃适宜饮用岩茶、黑茶、红茶,需要退热解毒去暑时可以饮用些白茶;四是茶既能润身,又能润心,两者虚实和合,调剂饮茶人的身心,达到阴阳平衡。
在中国把108岁生日称为茶寿,这既是一种汉字文化的解读(“茶”字中间的“人”字分开一点就是“八”字,下面的“木”字由“十”和“八”组成,上下相连,合为“八十八”,再加上最上面的“二十”就等于“一百零八”,因此,民间就有了一百零八岁为茶寿的雅称。),也是对茶能养生的价值认同。
因茶天然浑成,不雕不琢,静中生趣,中正平和,因此,真正喜茶之人,不遮不掩,坦荡真诚,淡泊名利,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爱茶之人不同于商场上、酒场上、牌场上交识的以利益为纽带的人,茶友多是同道之人。
闲暇之余,三五茶友围桌而坐,泡一壶好茶,闻香、观汤、品味、感韵,茶性曼妙,变幻无常,朋友们围绕着茶、器、水、人随意漫谈,在这样的时空里可怡情,可调心,各得其乐,自在惬意,最后茶尽人散,大家复归红尘,。
人间真味是清欢,以茶交友,平平淡淡,交情长久。
茶性,不仅因茶叶产地、采摘时间、制作手法、储藏方式、泡茶器具、水、人而异,即使同一款茶,同一人泡,同一人品,但如果时空变换,每次感受到的茶性也就不尽然一样。
但无论茶性如何变化,真正的茶人一般要秉承敬畏、清心、专注、喜悦、感恩的心念来泡茶和品茶,这种心念和茶的内涵比较契合,人顺应茶性了,就能把一款茶的本性真实展现出来。
以茶习性,就是通过泡茶和品茶,把敬畏、清心、专注、喜悦、感恩的心念慢慢植入自己内心,把这种心念内化成为平常心,天长日久,修成一个有敬畏心的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一个专注做事和生活的人,一个充满喜悦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接触茶的过程,就是一个以茶悟道的过程。
再好的茶叶只有经过足够温度水的浸泡,才能出茶味,人生亦是如此,必须不断经历困难和坎坷磨炼,才能变化气质,增长见识,不断向上生长。
普洱新茶汤色浑浊,有堆味和明显的烟火味道,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陈化,醇厚的口感才能出来,这多像人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只有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思想才会有升华,内在才会有质变。
有人喜欢绿茶的清香,有人喜欢岩茶的高扬,有人喜欢普洱的醇厚,有人喜欢红茶的甜香,茶有自性,人有千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这一生,要像品茶一样,既要懂得包容别人,也要学会欣赏自己。
喝茶喝到一定境界时,其实,人对茶、器、水已没有太多的讲究了,因为,品茶在心,而非外物,当人不能正其心,心不在焉,就是喝极品茶也未必知其味,但如果心在当下,就算是喝十万大山,也会满心喜悦。
人讲“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一泡好茶也需要有心性相投的茶友来品味,君子和而不同,在用心品味中,茶友各抒己见,切磋茶的前世今生,琢磨从一枚叶子到一杯香茗的生命变化历程,“一茶一世界,一心一天国”,此中境像,妙趣无穷。
如此种种,难道不是以茶悟道吗?
自己在祁县工作五年,因茶而结缘玉记茶庄,因玉记茶庄而进入茶世界,以茶养生,以茶交友,以茶习性,以茶悟道,人生自此便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己和爱人都成为半个茶人,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对儿子也在潜移默化,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生命的特殊伴侣。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