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和鸡蛋,白毫银针是怎么样的

yanqitea 2023-01-18 白毫银针 102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可以入菜、做小点心,在你的经历见闻中,见过什么特别的茶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重”,智慧的先民总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神奇而又美味的搭配,在创新的年代,更是延伸出了许多的融合菜品。

而其中,以茶入菜的茶点、茶宴更是数不胜数。

例如较为出名的“龙井虾仁、大红袍茶叶蛋、酥油茶、铁观音鸭汤等等”

虽然茶品可以入那么多的菜品,但是茶品与茶品的结合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现在就跟着陈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茶如何入菜

唐煮宋点到明代才出现了纯粹的冲泡茶品,在唐代,茶叶可以说是一种佐料的形式存在。

古代先民在汤中加入茶叶、鸡蛋、蔬菜等等一起煮成一道茶食,流传至今也有湖南的豆子茶、北方的八宝茶等等。

而茶宴自古有之,茶汤可以做汤水入菜,茶叶也可以作为佐料入菜。

每一种茶品搭配不同的食材可以烧制出既营养又美味的菜肴。

例如煮牛肉时可以投入少许茶叶,炖煮出来的牛羊肉膻气不重且容易炖的软烂,还大大缩短烹饪的时间。

例如耳熟能详的龙井虾仁,清口开胃,降胆固醇。

茶叶 美食 小菜谱

茶叶除了冲泡品饮沁人心脾,还有很多用途,今天就一起学习几道茶叶 美食 。

1:茶叶蛋 准备一泡武夷岩茶 八角少许 老抽生抽盐各适量 少许白糖提鲜 一同煮开 泡入蛋煮开后将蛋轻轻敲击使其外壳开裂,浸泡一夜后就可享用美味的大红袍茶叶蛋啦。

2:茶叶炸虾 准备一泡高香岩茶(例清火奇兰,黄观音等奇种)冲泡开后沥干水分放入油中油炸至酥脆待用,将虾去除虾线后也放入油中锅炸,炸至外壳酥脆待用,锅中加入蒜、姜丝、葱末、生抽 、盐 少许白糖 将炸好的虾和茶叶一起翻炒均匀即可。

3:茶香奶冻 准备一泡岩茶研磨成碎末,准备少许木薯淀粉和白糖(如果没有可以用玉米淀粉或者吉利丁粉都可以)与茶粉牛奶混合均匀后,上锅开小火煮至成糊状即可,可以热食成为快手版茶香牛奶麻薯,或者放冰箱冷藏结块后切块成为美味的茶香奶冻,可以搭配奶茶或者蜂蜜水变成一杯快手甜点噢。

这些快手的茶叶 美食 ,学会了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交作业噢。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哈哈,奶茶!

我所接触过的跟茶有关系的食品主要有四类:

茶饮料 :各种液体茶饮料和奶茶,除了市场上的成品,很多茶饮料是可以自己在家DIY的。比如奶茶,完全可以用精选的红茶沏成茶汤,混合鲜奶,再加适量白糖或者蜂蜜调和,既好喝又 健康 。

茶汤饮 :以茶作原料,再配以粮食、瓜果之类食品,既可作汤食用,又可保健防病。如红茶大枣汤,绿茶粳米汤等。

茶糕点 :它既属糕点,可充饥,又具茶味,有提神和助消化的作用。比如茶面包、茶饺子、绿豆茶饼……,更简单的做法,在每天闷米饭的时候加上少许茶水,做出来的饭色泽光亮,还泛着淡淡的茶香。

茶 糖果:用茶配合各种食材做成茶糖,解决了孩子爱吃糖的欲望,还更 健康 ,现在网上的食材和器皿都很方便购买,配方也多种多样,和孩子一起制作还可锻炼动手能力,减少看手机电脑的时间。

《茶赋》载:“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

以茶入肴,自古有之。用来喝的茶用来做菜,同样大放异彩!你脑海里浮现的是龙井虾仁、碧螺春鸡丝等名菜,还是大名鼎鼎的“茶叶蛋”呢?

当然,因为本人是一名忠实的 美食 爱好者,所以经常会制作一些 美食 。同时我又从事茶叶方面的工作。所以经常会用白茶制作一些食物希望有所帮助。不同的茶入菜口感与功效都不一样,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入菜,你尝试过吗?

第一、白毫银针炖土鸡

第二、白牡丹康鱼汤

这是我看到,两款比较有特色的制作方法。

当茶香和 美食 相遇

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吃货们眼中

“茶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

一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

也是“茶食”从古到今的传承史

盛夏,不如一起来聊聊茶食

看看茶与 美食 能交叠出什么样的精彩

茶食由来

我们常常能在食谱中见到带有“茶”的菜名,其实,把茶做成佳肴 美食 入馔,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茶和中国菜肴优雅、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就是独具特色的茶料理。

在上古时代,茶是作为药用的,药食同源,茶渐渐地开始被掺入食品中作为菜肴、膳食出现。据唐《茶赋》载,茶具有“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的功效。可见,古人常有用茶水来伴饭的饮食经验,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每天将茶当做蔬菜食用。

这样吃着喝着,就有厨子想到要将茶叶做入菜中。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 美食 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也曾提及:“翁同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由此,清朝时期,龙井已经入了菜。

茶叶佐膳

茶叶入膳,就是用茶来料理 美食 ,取茶叶的清香,使茶与食物完美结合,为菜肴锦上添花,成为茶香满溢的茶膳。概括来说就是以茶佐膳,以茶入膳,以茶为膳,好茶好膳。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茶食做法。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的效果相对好一些,如铁观音冲泡之后散发浓郁的兰香,茶性清淡,适合泡出茶汤做饺子;而灼虾、蒸鱼适宜用绿茶汤;普洱茶适合做卤水汁;碧螺春适合将茶叶捣碎混合一起做羹汤,还有茶水蒸饭等等。

茶叶入菜的方式一般有四种:

1、将新鲜茶叶与菜肴一起烤制或炒制,是为茶菜;

2、在茶汤里加入菜肴一起炖或焖,是为茶汤;

3、将茶叶磨成粉撒入菜肴或制成点心,是为茶粉;

4、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是为茶熏。

茶食经典

茶食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大家熟悉的茶叶蛋。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有一节专写茶叶蛋:“凡蛋一煮而老,一千煮而反嫩。加茶叶煮者,以两炷香为度,蛋一百,用盐一两;五十,用盐五钱。加酱煨亦可。”

而在茶学界,“茶食”专指用茶掺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茶肴、茶点、茶膳等,即指含有茶的食物。

茶主食,即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础上加入茶的成分,然后进行加工。其主要的产品有茶饭、茶粥、茶面条、茶饺子等。

茶糕点,如茶饼干、茶蛋糕、香茶饼等,既可充饥、又具茶味,能提神、助消化。

茶蜜饯,即是加入茶成分的果脯,茶蜜饯具有明显的茶叶显露、果味突出、酸甜相间又略带微苦的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开胃消食良品。

其实,茶食、茶点中掺不掺茶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一杯清茶可以涤去肠胃的污浊、醒脑提神,而几件茶食,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使饮茶平添了几分乐趣,从而使清淡与浓香、湿润与干燥有机的结合。

茶食既为果腹,更为呈味载体。

茶食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一壶茶,

佐茶的点心,正如红花与绿叶般,

更重要的是能收获两份喜悦。

蛋包银针变色拿什么洗掉

清水中加入苏打粉然后清洗擦拭;用软布沾些牙膏搓洗饰品、再用清水洗干净(推荐使用);熬制浓茶叶水(最好是绿茶),用软布蘸取茶水反复擦拭

福鼎白茶制作方法

主料:甜杏仁20克、鸡蛋1个、大米30克

调料:水800毫升、冰糖适量

做法步骤:

1、将甜杏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

2、大米加清水洗净备用

3、泡好后用手搓掉杏仁皮,留下白仁备用

4、将去皮的杏仁和大米放入豆浆机

5、豆浆机内加入800毫升水,开启豆浆机榨汁

6、20分钟后关掉豆浆机,将打好的汁液过滤除渣

7、除渣后留下奶白色液体备用(这个是杏仁汁哦)

8、将杏仁汁取出适量倒入小锅里,加入冰糖。最好用不粘锅

9、小火煮沸约10分钟至冰糖溶化

10、将鸡蛋打开一个小孔,把蛋白从小孔里倒入碗中备用,一小碗杏仁茶用1-2个蛋白就够啦,喜欢的姐妹可以再加1个

11、关火,将蛋白倒入锅中,即刻盖上锅盖

12、焖30秒后打开锅盖,搅拌一下即可出锅装碗

通过茶艺课的学习,谈谈茶叶的基本成分和功效,结合市场的茶产品,谈谈茶产品多样化发展趋势

茶叶属(Tea) 茶组(Camellia sect thea.L)下又分三个种:

蒙顶茶

茶种(中国种)、普洱种、蛋白桑茶种,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稍后,《茶经》也采用了“茶”字,在此之前,文古曾制作过 “茶”是用“荼”表示。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以历史分类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历史分析,有下列四种情况:

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蒙顶茶、湄潭翠芽、兰馨雀舌、蒙洱茶、西湖龙井、英山云雾茶、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大红袍、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福鼎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英德红茶、粤东山龙茶等。

另一部分是后期恢复的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茗洲“金玉香茗"、蒙顶甘露、蒙顶黄芽、黄山金毫、湄潭翠片、泾渭茯茶、渠江皇家薄片、渠江薄片、渠江茶、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粤梅香、顺生茶叶、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黎平香绿茶、雨亭岭大洪山茶,兰馨金尖、石阡苔茶、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天柱剑毫、寒冰天露、岳西翠兰、齐山翠眉、红山龙、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潭翠芽、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 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宏和升铁观音、泉城红、泉城绿等等。

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

制作工艺分类

(中国七大茶系)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代表茶有:蒙顶甘露、日照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紫阳毛尖茶。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霍山黄芽蒙洱银针、蒙顶黄芽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青茶:

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但是安溪铁观音的新贵感德、长坑、祥华铁观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没有 “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特别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该做法的典型代表。代表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性温热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 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白毫银针、白牡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其他:

台湾种植的茶树品种,另有武夷茶、红心大口、黄心大口、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白文)、台茶十五号、台茶十六号、台茶十七号(白鹭)、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等品种但面积较小,且不普遍。茶叶的分类——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成茶精制过程中的焙火是改变茶汤品质的重要步骤,正确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汤品质。

以季节分类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县饮香茶叶合作社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又如六安瓜片、山龙红茶)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

茶树品种

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粤梅香)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蒲凉支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附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珠兰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从世界上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3茶文化编辑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渊源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吴理真

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

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年。史料中有“蒙山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的记载。公元前53年,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土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吴理真种植的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被后人称为“茶祖”。

相传蒙顶茶开山祖师“吴理真”所创“天风十二品”茶艺,用于祭祀女娲使蒙顶山独享天外风雨润泽的。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演变成著名的蒙顶茶艺。讲的是如何泡茶、闻香、送茶、饮茶的奥妙。它包括玉壶蓄清泉、甘露润仙茶、饮客凤点头等12道程序,表演者通常需要沐浴焚香后在山顶表演。茗烟与仙雾渐融渐逝,神思共天,且合且离,可谓将茶艺的雅致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1]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饮茶始于中国

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汤是其特色。

最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特色的当数乌龙茶,因为乌龙茶的品尝比较讲究,冲泡也颇费工夫,因而人们称它为“功夫茶”。

历史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及饮料几个阶段:以下让我们来切身体验一下茶叶历史的变迁。

茶叶的传说:传说在三皇五帝时代,神农(其所当的时间大约在伏羲与黄帝之间)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效用

茶--中草药和蔬菜

茶叶的发现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茶--饮料(茶文化的形成/兴盛)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现于那个时代。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这一时期。同时,烹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茶叶的品饮和食用的变迁

1、是“煮”

2、是“泡”

3、是“烹”

4、是“淹”

5、是“煎”

4历史编辑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

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

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来访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

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

1836年: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我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

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我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

1893年中国茶工、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将我国的种茶技术传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1900年刘茶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我国红茶、绿砖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国浙江龙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主要价值编辑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2]

成份及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茶至少有以下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头目 (5)止渴生津 (6)清热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减肥(12)下气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风解表 (18)坚齿 (19)治心痛 (20)疗疮治瘘 (21)疗饥 (22)益气力 (23)延年益寿(24)杀菌治脚气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统者,尚有如下数条:《格物粗谈》称:“烧烟可辟蚊:建兰生丸斑,冷茶和香油洒叶上”。《救生苦海》称:“口烂,茶根代茶煎饮”。《本草纲目》:治“痘疮作痒,房中宜烧茶烟恒熏之”。

抗癌:科学家发现,用壶煮制的茶水更有利于健康。与简单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里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学物质。

预防疾病: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研究表明:红茶功效不逊于绿茶且更有益于心脏。

中医说茶

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然而,茶叶的产地和品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一样。产于安徽者曰松萝,主要作用“化食”;产于浙江绍兴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于福建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于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见茶叶入药有很大的学问。

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春天,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青茶,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相克

茶+肉类=茶利尿,容易便秘。

茶+药=影响药物吸收。

茶+水果=影响水果的营养吸收。

1、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

2、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3、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4、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裨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5.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6、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踵而至。

妙用

茶水可以去垢涤腻,所以洗过头发之后,再用茶水洗涤,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富有光泽。而且茶水不含化学剂,不会伤到头发和皮肤。

喝白茶的好处和坏处

喝白茶的好处:

防中暑 

白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清热、降火、祛暑、解毒的功效,夏季的时候经常喝白茶的人能防暑降温,有效的预防中暑。

保护牙齿 

白茶茶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氟含量也比较高,对于蛀牙的形成是有抑制作用的,并且能坚固牙齿让牙齿变得健康;而且白茶具有比较强的杀菌效果,多喝白茶有助于口腔的清洁和健康。

 促进血糖平衡 

白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较高,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而且白茶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的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的平衡。

增强免疫力

白茶中不仅氨基酸含量高,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更高,是有利于人体血液免疫细胞干扰素的分泌,从而能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力。

 明目

白茶中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的,被人体吸收之后,能够快速的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能合成视紫红质,使得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看得更清楚,可以预防干眼病和夜盲症。青少年儿童可以多喝上一些白茶,对于保护眼睛是有帮助的。

减少辐射

白茶中是具有防辐射物质的,对于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比较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经常看电视的话,不妨经常喝上一些白茶减少电视辐射。

保护肝脏

白茶中含有的丰富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是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的;而且二氢杨梅素可以改善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对于保肝护肝,解酒醒酒有比较好的效果。

 治疗麻疹 

白茶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等功效,陈年的白茶是可以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的,其退烧效果是比抗生素还要好的。

减肥瘦身

白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是能有效的减少脂肪的堆积的,因此喝白茶是能帮助减肥瘦身。

 美容养颜

白茶是具有高效的抗氧化作用的,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防止皮肤因外界环境而引发不适或提前出现老化现象,让肌肤保持持久的光滑;而且白茶中的茶多酚成分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来洗脸的话,能够起到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起到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阳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喝白茶有什么坏处2即使白茶可以给身体带来那么多的好处,但是还是要注意正确的饮用,不能过量喝白茶,不然还是会给身体带来坏处的。喝白茶过量的话,会影响睡眠,甚至可能会伤到精血,出现面黄肌瘦、消食等状况。 

喝白茶的坏处:

喝白茶过量的话,会影响睡眠,甚至可能会伤到精血,出现面黄肌瘦、消食等状况

/iknow-pic.cdn.bcebos. /d1a20cf431adcbef07c4be26a1af2edda39f1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 /d1a20cf431adcbef07c4be26a1af2edda39f1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拓展资料: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参考资料:

/baike.baidu. /item/白茶/522348?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白茶百度百科"白茶百度百科

白茶怎么样?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原料为白茶初春发出的芽头,多半为明前采摘,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

在口感上,白毫银针茶色清亮杏黄,毫香浓显,茶香甜长,入口甘馨鲜爽,沁人心脾。杯中叶芽竖立有致、丰润怡然。

白毫银针的历史渊源

清朝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福鼎借助太姥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特殊的加工工艺,繁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在清朝时期产量极低,一年仅有1000余担的产量。

图片

清代的“贵族茶”

这么珍贵的白毫银针,除了进贡给各地官员和远在京城的皇帝贵族们,剩下的几乎出口到国外,绝大大部分流向了欧洲。白毫银针,最初也正是乘着红茶的东风,让欧洲市场所熟知的。之后白牡丹及其它大众化白茶陆续开发出来,但白茶产量仍少,故一直作为特种茶专供出口长达百余年。

图片

对于欧洲贵族,喝到白毫银针的人也实属不多。贵族们多饮红茶,只有在给客人们泡茶时,为了彰显自己的贵族气质喝得起名贵茶,会特意在红茶中加一点点的白毫银针。

图片

海外携万金来购白毫银针的豪贾巨富说:英女王伊丽莎白对白毫银针情有独钟。特别指定要饮此茶。

产量极为稀少

白茶因采摘标准不同而分为白芽茶(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 、新工艺白茶 、贡眉寿眉);而其中,尤以白白毫银针为最。

图片

白毫银针每年只能春季采摘一次,由于茶芽非常细小,因此头采白毫1棵茶树只可采摘10多颗单芽,加上茶山崎岖,即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采茶工,每人每天采摘2-3斤芽头。要寻遍3000余丛茶树,采到约30000多颗芽头,才能采足5斤芽头。产量稀少而价格极其昂贵。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