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对欧洲出口茶叶的历史渊源
茶在国外的传播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
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茶史——茶的发展(一):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建立健全了科研和教育网络,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
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茶史——茶的发展(二):
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园220 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茶史——茶的发展(三):
◆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茶史——制茶史(一):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
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茶史——制茶史(二):
(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四)从蒸青到炒青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
(五)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
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茶史——制茶史(三):
(1)黄茶的产生
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
(2)黑茶的出现
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
(3)白茶的由来和演变
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
(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
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5)青茶的起源
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青茶制法。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六)从素茶到花香茶
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茶录》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
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的花品种繁多,据《茶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
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茶
十大白茶品牌顺序排名
十大白茶品牌:
1、品品香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主要产品有:福鼎白茶、太姥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白琳工夫红茶及系列有机茶产品等等。
2、妙贡堂
妙贡堂茶业由福鼎当地资深茶人夏云烟先生联合茶行业资深品牌运营精英润元昌团队共同创立,厂部在福鼎市,品牌运营中心在广州芳村,是一家专注于收藏级精品白茶的品牌。
3、银龙茶叶
福鼎市银龙茶叶有限公司,以科研、生产、技术骨干为主体,秉持茶叶科技创新的企业发展观,重视产品质量,规范内部管理,以此获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4、绿雪芽
绿雪芽品牌,由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部是一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创建自2000年,作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以及白茶标准起草单位,其产业链覆盖茶叶科研、培植、加工、销售、出口、人才培养、茶文化传播等等。
5、张元记
福鼎市张元记茶叶有限公司,主要销售福鼎白茶、茶饼、高山寿眉茶等产品,种类丰富,贴合大众需求,质量过硬、价格平实,性价比高,且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深受好评。
6、芳茗茶业
福建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创建自2006年,总部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观洋村,具有独天得厚的茶业生产条件,以福茗芳牌福鼎白茶为明星产品,获奖无数。
7、七蒲茶业
七蒲茶业(厦门)有限公司,秉持品质、健康、时尚的经营理念,集白茶、红茶的种植、科研、生产、营销、文化传播为一体,产品获得业界认可,畅销海内外。
8、馥益堂
馥天然,益健康,福建省馥益堂茶产业有限公司,以研制香浓、健康的茶叶,保证每一片好茶都来自原产地为宗旨,推出形、色、香、味俱佳的系列名茶,深受茶友肯定。
9、天毫茶业
中国白茶的代表品牌——天毫牌福鼎白茶,原产地位于福建太姥山优级茶树良种,经过自然、简单、独特的萎凋和烘焙,以及不炒不揉的加工工艺,外表茸毫密披、天然素雅、内质毫香幽远、清甜爽口,畅销国内外。
10、三山源茶业
福建省三山源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主要产品为福鼎白茶,如20年陈年银针、太姥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绿茶、红茶等,起点高,实力强,市场表现不俗。
福建茶叶品牌排行榜是怎样的?
福建茶叶品牌排行榜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
1、武夷山大红袍
上榜理由:武夷山市茶叶局,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
2、西湖龙井
上榜理由:西湖龙井茶的泡法和水很有关系,西湖泉水众多,有玉泉、龙井泉、虎跑泉和狮峰泉等,水质以虎跑最优。
一般选用无色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盏。每杯撮上3克茶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
水温则掌握在80℃左右,让茶叶吸收温热和水湿,以助舒张。水温过高,嫩芽叶会产生泡熟味;水温太低,则香气、滋味透发不出来。
3、安溪铁观音
上榜理由: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4、洞庭碧螺春
上榜理由: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卷曲成螺状,浑身毛,色泽银绿隐翠,属于绿茶,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福鼎白茶加盟厂家哪家好怎么看比较好?
福鼎是中国白茶原产地,这一得论在《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文献中也得到了证实,福鼎是中国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所以福鼎白茶的厂家也比较多,且很多的厂家都是特别好的厂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福鼎白茶十大厂家
1、品品香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主要产品有:福鼎白茶、太姥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白琳工夫红茶及系列有机茶产品等等。
2、天鼎茶业
福建省天鼎茶业有限公司,在福鼎主产茶区白琳、点头、潘溪等地建立了3000多亩茶园和生态茶园,作为基地,集科研、培植、加工、营销为一体,主要生产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绿茶和白茶枕等优品。
3、银龙茶叶
福鼎市银龙茶叶有限公司,以科研、生产、技术骨干为主体,秉持“茶叶科技创新”的企业发展观,重视产品质量,规范内部管理,以此获得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4、绿雪芽
绿雪芽品牌,由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部是一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创建自2000年,作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以及白茶标准起草单位,其产业链覆盖茶叶科研、培植、加工、销售、出口、人才培养、茶文化传播等等。
5、张元记
福鼎市张元记茶叶有限公司,主要销售福鼎白茶、茶饼、高山寿眉茶等产品,种类丰富,贴合大众需求,质量过硬、价格平实,性价比高,且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深受好评。
6、芳茗茶业
福建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创建自2006年,总部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观洋村,具有独天得厚的茶业生产条件,以“福茗芳”牌福鼎白茶为明星产品,获奖无数。
7、七蒲茶业
七蒲茶业(厦门)有限公司,秉持“品质、健康、时尚”的经营理念,集白茶、红茶的种植、科研、生产、营销、文化传播为一体,产品获得业界认可,畅销海内外。
8、馥益堂
馥天然,益健康,福建省馥益堂茶产业有限公司,以“研制香浓、健康的茶叶,保证每一片好茶都来自原产地”为宗旨,推出“形、色、香、味”俱佳的系列名茶,深受茶友肯定。
9、天毫茶业
中国白茶的代表品牌——天毫牌福鼎白茶,原产地位于福建太姥山优级茶树良种,经过自然、简单、独特的萎凋和烘焙,以及不炒不揉的加工工艺,外表茸毫密披、天然素雅、内质毫香幽远、清甜爽口,畅销国内外。
10、三山源茶业
福建省三山源茶业有限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主要产品为福鼎白茶,如20年陈年银针、太姥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绿茶、红茶等,起点高,实力强,市场表现不俗。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以上就是福鼎白茶的十大厂家,总的来说,福鼎白茶在中国历史悠久、不仅种植历史悠久,最主要的是在中国有着很多主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福鼎白茶厂家,且都是特别好的厂家,非常值得推荐!
福鼎白茶十大高端品牌是哪些?
福鼎白茶有七蒲茶业、万庆德茶产业、三山源茶业、天毫茶业、馥益堂、芳茗茶业、绿雪芽、天鼎茶业、福鼎白茶股份、品品香。
1、六妙福鼎白茶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六妙”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6年再度荣获中国茶业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国茶业行业十佳成长型企业。集团下设安保中心、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资源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子公司;
2、品品香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属下有多个加工厂和有机茶园基地,企业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
3、福鼎白茶股份
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素有“中国白茶之乡”、“白茶原产地”之称的古都——福鼎,是在福鼎市人民政府直接支持下,由福鼎市主要骨干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白茶专业经营企业。在福鼎市人民政府的授权下,公司获得了具有“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的“福鼎白茶”品牌特许经营权。
4、天毫茶业
福建天毫茶业优质的白茶原产地太姥山高山环境、名优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茶树)、自然简单独特的萎凋和烘焙,不炒不揉的加工工艺造就了福鼎白茶外表茸毫密披、天然素雅、内质毫香幽远、清甜爽口的独特品质和出色的药理功能及白茶保健功效。天毫牌福鼎白茶正作为中国白茶的代表品牌,正在统领中国白茶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5、天鼎茶业
福建省天鼎茶业有限公司以科研、培植、加工、营销为一体。公司在福鼎主产茶区白琳、点头、潘溪等地建立3000多亩茶园和生态茶园作为有机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产品有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绿茶和白茶枕,公司在2012年8月被福鼎市人民政府授予为“市级龙头企业”及“福鼎市2012-2013年度农业产业化”荣誉称号。
白毫银针的特点是什么?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1.
白毫银针,堪称福建白茶的“扛把子”,算得上是白茶品类里高贵典雅、富有艺术气息的品种。
远眺一片绿雪翻飞,近看恰似一位位绿衣仙子银装素裹,故而古代呼之“绿雪芽”,今素有“茶中美女”之美称。
要想真正认识白毫银针,那还得从它的历史、品性、品饮价值入手。
2.
在六大茶类里,白茶虽小众,但白毫银针的闪亮出场也并非一年两载的事情。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嘉庆年间,它就由勤劳的闽北茶农创造出来,并且由于原料优质,均采用上等芽头精制而成,在当时就已经具备高端茶的属性。
清末,白毫银针已是当时除红茶之外,远销欧美的另外一种“名贵”的中国茶。
是日,义芳君在厦门博物馆展厅里看到了从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上打捞出水的经广州出口的福建白毫茶,隐约可见即是白毫银针。
历经百年,静静躺在博物馆里,依稀见证了当时的出口盛况。
躺在厦门博物馆里的百年白茶
3.
白豪银针采用福建白茶典型加工工艺精制而成,采用接近自然的萎凋工艺,起到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的作用,故毫香毕现,滋味鲜醇。
明朝文学家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曾这样记载:“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里的“旗枪”指的正是白毫银针,也指出了白茶的工艺特点“生晒”。
如此,精制而成的白毫银针,外观上呈现标准的“一旗一枪”,给人壮硕有力的观感。
按照采制标准,白毫银针一般都是精采自大白茶茶树的鲜嫩芽头,肥壮硕大,营养物质聚集,白毫绵密细布,裹着一颗娇嫩的绿心,着实令人春心荡漾。
这也是白毫银针赢得“茶中美女”美称的外在原因。
注水后,白毫银针在水中上下翻滚,汤色呈淡淡的杏黄色。随着袅袅上升的热气,一股鲜嫩的毫香喷涌而出。
汤水入口纯净爽朗,鲜嫩的毫香非常明显,自带一股高雅清鲜之感,就像是一位披着绿衣白沙的女子宛然漫步于波面如镜的湖边,清新自然干净。
白毫银针入口的鲜爽,绝不仅仅只在于这一口“鲜”,还多了一口来自嫩芽精制而成所特有的柔滑甘甜,这是一种不苦不涩的醇,非常难得。
而毫香过后则是特有工艺带来的清冽花香,细细幽幽,钻入鼻尖,沉入心底,令人舒畅。这种和风细雨式的温润感,真的很像一位随性的女子给人的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因此,白毫银针特有的女性柔性美不仅在于形,也在于色香味。
自然日晒萎凋
4.
此外,白毫银针由于特有的工艺,世所公认的茶叶中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活性酶,一些保养品开发商不约而同地把白毫银针当作是制作高端保健品的原料之一。
当然啦,我们古老的中医自然不会把这等好东西给遗忘了。在中医学上,白毫银针一直是一味难得的退热祛暑解毒的“良药”。
在闽东茶区,人们外出干活,常常冲饮一壶随身携带。而在东南亚一带,以往人们一般在药店才能买到白毫银针,人们把它的功效看得与犀牛角一样重。
难怪白毫银针素来就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口感清雅,滋味清芬,令人过喉难忘!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想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私信义芳君。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