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包装风格,白毫银针包装图片

yanqitea 2022-11-24 白毫银针 124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

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

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白毫银针的花香,有些特殊,它并不属于非常张扬的一类,而且也无法说出它的具体香型。如果你想了解,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吧!

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1

当年刚刚做好的银针,它的香型主要有三种:

1、毫香

毫香,是白毫银针的主旋律,亦可称之为品种香。

毫香,很多人说闻不出来。

其实不然,毫香是非常好辨认的,当大家刚刚打开包装,扑鼻而来那种干爽的香气,便是毫香。

烫壶温杯,马上投茶,盖上盖子,静置十秒,而后揭开一条缝隙,迎面而来的似干芦苇的香气,亦是毫香。

2、花香

白毫银针的花香,有些特殊,它并不属于非常张扬的一类,而且也无法说出它的.具体香型。

比栀子花香,它淡一些。

比茉莉花香,它大气一些。

比兰花香,它高雅一些。

比桂花香,它甜一些。

若是要说具体花香,那真的是一个综合体!

3、鲜笋香

鲜笋香,通常出现在尾调上,像是一个配角,默默无闻。

鲜笋香,给人的感觉就是鲜与爽,闻着特别通畅。

陈化多年的白毫银针,它的主要香气,也有三类:

1、毫香

2、药香

3、稻谷香

与当年的新茶相比,老茶白毫银针,它的药香更夺人眼球。

白毫银针的药香,并不是那种苦苦的中药的香气,而是比较清爽的某种草药香。香气不会刺鼻,也不会让人心生反感。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毫银针越陈化,它的药香越浓郁。

正常陈化白毫银针的香气

正常陈化的白毫银针香型是陈香、药香、蜜香、稻谷香、粽叶香等,有的茶掌柜说,陈年的白毫银针会有果香、巧克力香,其实这并不是正常白毫银针所散发出的香气,如果我们喝一款陈年的白毫银针,出现了果香和巧克力香说明这款白茶已经被存坏了,这是因为白毫银针在储存过程中,密封不严,进入了水汽,让白毫银针的品质严重受损,遇见这样的白毫银针大家千万不要去买。

还有,白毫银针是不会出现果香,只有外观狂野、粗糙的寿眉或者低等级白牡丹才会陈化出果香,因为寿眉阔大的叶片,和粗大的茶梗中含有浓郁的香气物质,寿眉在压饼过程中,细胞壁被破坏,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容易析出,覆盖在茶饼表面,参与了后期陈化,可以陈化出果香,如果说白毫银针能陈化出果香,那肯定不现实,因为白毫银针全是芽头组成,连叶片都没有,那果香是从何而来的?

浅析白毫银针的香气2

白茶是一种香味很丰富的茶,还记得我喝过的一款白茶荒野梨香,那浓郁的兰花香让我记忆犹新。那款茶是我在一家名为【林溪荒野白茶馆】淘宝店买的,这家店主打传统荒野白茶,卖的都是市面上少见的特色荒野白茶。你还真别说,荒野白茶的香气就是比一般茶园茶来的浓郁。典型的香气有毫香、稻谷香、花香、药香、枣香、粽叶香,想学会品茶香,首先我们从白茶的干茶香开始。

我们用白毫银针来举例。

不管用盖碗还是紫砂壶来冲泡白茶,我们都要先汤壶温杯。

在汤壶温杯之后,趁着茶壶还有温度的时候,把准备好的干茶倒入壶中,盖上盖子,轻轻摇晃几下,用茶壶的余温加热一会儿,揭开盖子就会闻出白毫银针标志性的毫香。

这个时候一定不要留恋,趁着茶壶还有温度的时候要继续冲泡,冲泡之后要盖上盖子,开始闻盖子上的香气。

在出水之后揭开盖子,这个时候的香气最为强烈,好的白茶可以闻到毫香、芭蕉叶香等,不论是哪种香气,都会附着在盖子上。

在品香的时候要注意,将盖子放在鼻子下方,连续吸气两次,然后将盖子移开,慢慢的呼出,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白茶的香气啦。

接下来就是感受白茶的水香,在品茶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啜饮 ,吸一口茶汤,让茶汤在嘴里啜一啜,自然就能品见茶香。

有很多茶友不明白为何要啜饮,啜能在口腔里面形成小型的气流,茶汤在这些气流的作用下,会迅速雾化,被口腔内的味蕾更多的吸收,香气会被放大,茶香也会变得突出。

这个时候我们喝到的茶就是很香的,如果不啜饮的话,我们喝到的茶香气就会弱一些。

学会品茶香是茶友的必修课之一,不同的白茶自身的香气也是不同的,但是品香方法是不会改变的,抓住这些方法,便可以轻松品鉴每一款白茶。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绿、红、黄、白、青、黑六类茶中现代意义的白茶最早出现于福鼎,最早的白茶品种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1796年、1856年、1885年和1912年、1915年这五个数字就好。

根据已故茶学家张天福先生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以及《福建地方志》等相关资料记载,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原产地。白茶中最早出现的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全由肥壮的茶芽制成,成茶满批白毫,形状如针,所以被称为白毫银针,白茶之名也由白毫银针的颜色而来。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小白”(最早的白茶、也是最早的白毫银针,福鼎也称为“土针”)出现——福鼎茶人用当地菜茶茶树的茶芽为原料,只用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创制了白毫银针。福鼎用菜茶茶树的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被称为“小白”;

(菜茶指的是用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茶树,有别于用无性繁殖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良种。)

1856年(清咸丰六年)福鼎白茶茶树良种出现——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在福鼎选育成功。这两种白茶良种茶树都源于福鼎市(县级市)点头镇,福鼎大白茶出自点头镇柏柳村,福鼎大毫茶出自点头镇汪家洋村;

1860年(清咸丰十年)“小白”退出市场——由于资料有限,这个时间应该有些问题。按理说“小白”退出市场,应该是被“大白”取代,但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中“大白”的出现却在二十多年之后。虽然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良种茶树选育成功之后在农耕时代推广不易,但当年可能更早就有茶人用良树茶树茶青制作“大白”,而下面说直到25年之后才出现“大白”,这两个年份数字有一个可能有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大白”出现——福鼎茶人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制白毫银针。由于这两种良种茶树的茶芽肥壮、毫多、味香,制成的白毫银针品质远高于小白,价格是小白的十余倍;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大白”开始出口外销——最早的白毫银针是用来拼配红茶出口,由于白毫银针产量很少,福鼎在出口工夫红茶时拼配少量白毫银针供出口。欧美人喝红茶时加入些许白毫银针只是用来来增加美感、彰显档次;

1912年(民国一年)白毫银针单卖——1912年起福鼎茶商开始将白毫银针作为单一的白茶品种包装出售,而不是作为工夫红茶的搭售商品。

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当时参展获奖的是产于1914年、福建马玉记出品的白毫银针花茶。

一般花茶(茉莉花茶)用绿茶作为茶坯制作,保质期只有两年。而这一款仍存于世的参赛花茶用福鼎白毫银针作茶坯、用茉莉花窨制,到现在已经是百年老白茶。

白茶最早在福鼎创制,最早的白茶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五个数字。

1796年——白毫银针出现,最早出现的白毫银针是用菜茶茶青制作的“小白”;

1856年——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茶树良种同时在福鼎点头镇选育成功;

1885年——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大白)出现,大白逐渐取代了小白;

1912年——白毫银针开始单独包装出售,之前是和工夫红茶一起搭售出口;

1915年——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

白毫银针如何长期储藏

需要长期存放,并且想存出优质的白毫银针,建议采用三层包装。分别用铝袋、塑料袋以及五层厚度的瓦楞纸箱层层防护:先将银针用铝袋、塑料袋依次包装,一共两层,挤掉袋内的空气,做好密封。铝袋,避光、密封、防潮的效果好,塑料袋则可以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