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茶店怎么挑白茶
在买白茶时,有三个步骤是必然要做的,且一个都不能少。依次是看外观、闻香气、品滋味。
看外观,主要是看白茶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颜色是否自然、正常。
所谓的外观要如何要求,就是指茶叶的名称和品级要相符合。
如,白毫银针的外观,必然是肥壮的芽头,密披白毫,带有一旗一枪的外观特征。
又如,白牡丹的外观,是一芽一叶或者是一芽二叶的外观特点,带有细长的叶片,叶片背面带有密集的白毫。
而寿眉,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是它的外观特点,且带有粗大的茶梗,芽头细小。
熟知这些外观要求,才能买到等级相符合的茶。如我们买的是白毫银针,那它总不能有一芽一二叶的特点吧。
至于新白茶的颜色,根据季节细说。
春白茶(春天采的茶),它的颜色主要以鲜绿色、嫩绿色、墨绿色等绿色系为主。
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再到春寿眉,它们的颜色都是绿的,如同春天的主色调一般,满眼翠绿,看着极为舒服。
若是当年制作好的春白茶颜色发黑、发红,那都是工艺不到位影响的,如渥堆。
春白茶要是没有及时摊晾,茶渥堆在一起,必然会使茶叶颜色发生巨大变化,最为直观的,就是颜色变黑、变红。
遇到这类白茶,需提高警惕,小心购买。
秋白茶,它的颜色较为复杂、丰富些,且秋天不同节气,茶叶的颜色稍有差异。
秋白茶,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季节茶:立秋寿眉、白露寿眉、寒露寿眉。
不同节气,颜色稍有不同。
立秋寿眉和白露寿眉的颜色较为接近,主要是五彩色。常见颜色有:古铜色、黄褐色、褐色、黄绿色、墨绿色、翠绿色。
寒露寿眉的颜色,比较整齐,颜色主要以墨绿色为主,间或会出现一些黄褐色、黄绿色、古铜色等,但比例较少,整体颜色看起来,没有立秋寿眉、白露寿眉那么丰富。
闻香气,主要是闻新白茶的香气是否清爽,是否有异味。
新白茶的香气,是要舒服的,干净的,没有刺鼻的气味。这些是一款新白茶最基本的要求。
若是要买茶品质更高的白茶,那我们选的白茶,必然是鲜爽气足、花香馥郁、毫香浓郁的茶,且香气还要持久。
品滋味,目的简单,就是看白茶是否有苦涩味,茶汤是否甜润、甘醇、醇厚、柔和。若是茶汤不苦不涩,甜润、甘醇、稠滑,那就属于高品质的白茶。
在冲泡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冲泡次数,通常高品质的白茶,至少能冲泡8-9次。
云南白毫银针和福鼎白毫银针的区别
1、产地不同,白毫银针,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而云南白毫产于云南勐海县。2、外形不同,白毫银针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而云南白毫条索紧直圆浑,锋苗挺秀,满披白毫。3、口感不同,白毫银针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云南白毫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浓爽,汤色黄绿明亮。
云南白毫银针和福鼎白毫银针的区别
白毫银针是一种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约三厘米。
云南白毫产于云南勐海县。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是由澜沧江下游及其支流切割而成的中低山地,属热带雨林气候。云海白毫品质特征:条索紧直如针,锋苗挺秀,满披白毫,香气清鲜高爽,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爽,叶底鲜嫩。
正宗白毫银针!我是朋友的茶叶!卖的比别人便宜一点!为什么别人就不相信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辨别: 一、观 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白毫银针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茶身满批白毫,茶叶一层密集的白色绒毛使得茶针看上去就是白色的;福鼎原产地的白毫银针是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制作而成,所以芽头很肥厚粗壮;上好的白毫银针成茶只有茶芽,干净利索,茶针根部不存在残渣和茶壳。 二、泡 产自福鼎的正宗白毫银针十分耐泡,用80度左右的水可以反复冲泡十几到二十多次,到最后茶水仍有余香;真正经过萎凋工艺制成的白毫银针第一泡甚至第二泡茶汤颜色很淡,茶味也不浓,有的人形容有点像白开水,只是颜色是浅杏色的,银针只有经过几次冲泡后味道才会变浓郁。 三、品 正宗白毫银针茶味清香,入口回甘;白茶香味自然,陈茶有浓厚的陈香味。
同为白毫银针,为何价格相差悬殊?
白毫银针,取初春时节肥壮的芽头,色如白银形似金针。一般以福鼎大白、福鼎大豪、政和大白茶为原料,主要产地为福鼎和政和两处。制作一斤白毫银针,大约需要2000多个芽头。漂亮的外形,优秀的品质,存储的价值,让白毫银针成为众多茶友的心头好。
产地小、采摘标准高,可以想象白毫银针的价格自然不会低。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市面上的新茶白毫银针,有些要超过2000元/斤,有些才不到1000元/斤。为何差距会如此悬殊呢?
当然,有茶友会说,每种名茶都会如此,比如西湖龙井,头春采摘和雨后采摘的价格必然差距悬殊;又好比金骏眉,真正桐木关野茶制作和梅占金骏眉自然无法比较。
其实严格说起来,白毫银针可不是这种情况。白毫银针已经是福鼎/政和白茶中的一个采摘标准,或者说一个等级;而且但凡称自己为白毫银针者,基本都是指采用大白茶制作的,且产地标注基本在福鼎周围几个县市。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价差呢?对于买家又能不能做出分辨?
第一, 产地不同
这里说的产地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产地确在福鼎或周围地区,但有些为高海拔产区产茶,有些为普通产区产茶;有些为荒野茶,有些则是人工种植的台地茶;有些是在原产地中的核心产区地块,有些则是周边辐射地区。
如果是福鼎和政和的不同工艺,还比较好辨认;如果采用相同工艺,对于茶友来说,确实比较难分辨。虽然网上有些帖子给出了各种方法,但是需要建立在对福鼎白茶足够了解,对茶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上。
第二种是品种属于大白茶,但产地并不在福鼎及周边地区。产地在哪?不好说,有些在云贵地区,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总之经过试验,在这些地区同样适合大白茶生长。这种白毫银针,因为产地不是常规操作,实话实说的认可度低,教育成本高。大多也就当作福鼎的茶售卖了。
重要的是,只要喝的人道行不够深,可能一斤喝完也不知道此茶并非福鼎所产。这样的茶,即便采摘标准足够高,价格也会低很多。并不是说这种茶不好,只是与福鼎白茶比起来,价格低很多。
第二, 在白毫银针中也有不同等级
即便同为白毫银针,也有米针、普通银针和拨针的区别。米针是指芽头最小,采摘时间最早的银针,米针形如雀舌,内含氨基酸含量高,陈化价值最大。在所有银针中,米针的采摘标准是最高的,产量低,价格高。
拨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雨错过的最佳的采摘时间,只能采摘牡丹王,但是白牡丹的价格要低于白毫银针,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茶农迫不得已,采摘后将芽头外的部分拨除。另一种情况是茶商为了经济利益,将牡丹甚至寿眉的叶子拨除,只留银针,当做白毫银针售卖。
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毫银针实际上是按照白牡丹的标准采摘,价格自然相比于米针要低一些。关于不同等级的白毫银针,在外形上可以做出简单辨认。
第三, 制作工艺
关于这一点非常好理解,每种茶大致都是如此。即便是相同等级的鲜叶,也有工艺好与不好的区别。有些是因为制茶师傅经验问题造成的,当然如果是高等级的白毫银针的鲜叶,都会是非常有经验的师傅细心制作。毕竟越是好的成茶越能卖上高价。
但是,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比如天气等,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这样,即使是一个工厂的出品,也会有三六九等,有些定价高,有些定价低。
工艺上的差别,非常容易反映在茶汤的滋味中。如果是工艺上的小瑕疵,大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分辨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是非常明显的工艺问题,会明确反映在茶汤当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