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瑶族的打油茶是用什么做成的
瑶族油茶不说煮而称“打” 就是用茶叶炒油,加水煮开。然后把烧好茶水倒到盛有花生米、爆米花等的碗中,就是成了。
具体步骤:
选茶:通常选用专门烘炒的末茶或者选用刚从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
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和笋干等.。
煮茶:待锅底发热后放适量食油入锅,当油面冒出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既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
奉茶:当主妇快要把油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内加许有许多食料,因此,还需要用筷子相助。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会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和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
事先做好的爆米花、花生米、炸玉兰片、炸黄豆,混在一起,装点在碗里。
油茶水则是用素油把茶叶炒一炒,一般是用当地的云雾茶或白毛茶,茶叶要放多量,都有点发苦,加上姜、葱、盐煮成茶水,在火塘上反复煮时,也就成了一种浓浓的姜茶水,所以它的驱寒效果极好;往米花中一倒,姜的香味、茶的香味,混合着米花、花生的香味,满屋留香!
连南瑶族自治县有什么美食?
1、大笼糍
,大笼糍又名粘板糍,是连南寨岗、寨南汉区和山联部分地方的杰作,但又以取寨南风洞流出的水(因其矿物质含份与众不同)制成的更为出名。“大笼糍”属于纯天然食品,具有“香、甜、软、滑”的特点,营养丰富又无任何副作用。
2、紫苏蒸田螺
紫苏蒸田螺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既是宴席佳肴,又是街头摊档别有风味的地方小吃,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3、黄芽粽
。黄芽粽用上等糯米以碱水浸洗,然后用黄茅叶包裹成筒形,高温煮至熟透,去掉黄茅叶,把粽切片,浇上糖浆食用,糯滑舔爽,香味独特,山区风味浓郁。
4、瑶山薯脯
。瑶山薯脯选用瑶山优质甘薯,以先进的科学艺流程和现代科学配方精制成,具有天然色泽原质风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含任何化学色素和防腐剂,是旅客馈赠、送礼的天然佳品。
5、山坑鱼
。山坑鱼之所以倍受美食者们青睐,是因为这些鱼仔生长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水质上好的高山溪流处,在这些地方生长的鱼当地人爱称为山坑鱼。连南属于山区,山坑鱼味道鲜美,到了连南一定要品尝一下。
6、连南沙田柚
。连南沙田柚是连南县特产水果之一,其果大美观,品质优良,肉质脆嫩,风味清甜,营养丰富,常食沙田柚有健胃、清热解毒、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被称为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广西最有名的茶是什么?
广西最有名的茶有六堡茶,桂林毛尖,横县茉莉花茶。
1、六堡茶
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2、桂林毛尖
桂林毛尖为绿茶类新创名茶,20世纪80年代初创制成功。毛尖茶原产于桂林尧山脚下的广西桂林茶叶科研所,茶研所位于明代靖江王墓群之中,风景宜人。桂林毛尖产于广西桂林尧山地带。
3、横县茉莉花茶
横县茉莉花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中国的80%,世界的60%,享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的美誉。横县茉莉花茶条索紧细、匀整,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滋味浓醇,叶衣嫩匀,耐冲泡。
扩展资料
六堡茶品质特性: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横县茉莉花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桂林毛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堡茶
易武的好茶,都在这张图上了
1、易武老街
易武老街位于今易武镇新街附近一山坡,初去易武的人必往之,也是不少普洱茶爱好者的朝拜之地。其 历史 可追溯到乾隆年间,因红河州石屏汉族人的迁入,汉文化随之进入。发展到光绪年至民国时期,易武老街茶庄林立,成为六大茶山的中心。 至今,易武老街仍保留有数处老式房屋,其中车顺号、同兴号、元泰丰、福元昌等老字号旧址还有幸可以看到。
2、丁家寨
丁家寨分汉寨和瑶族,主要管理和使用的茶地包括弯弓和白茶园。
3、弯弓
纵观目前的大产茶区,易武茶区是生态最好的茶区之一,而且易武茶区排的上号的高端山头茶也很多, 如:易武弯弓、易武刮风寨茶王树、易武薄荷塘等。
弯弓大寨兴盛较漫撒老街还早,两寨相距很近。去易武必不可错过弯弓。弯弓曾有过建筑得十分精美,且面积颇具规模的关帝庙;此外,当时由于有回族定居,弯弓还建有清真寺。如今随着逝去的岁月,弯弓大寨遗址还有石板街、残砖碎瓦嵌埋土中。
弯弓茶,茶香清雅且持久、山野之韵强劲。 初始清雅的兰香扬起,而后是甜糯的花香和着野蜜香。 越往后品饮,茶汤甜柔,喉韵清凉舒爽,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4、白茶园
白茶园为丁家寨瑶族发现管理。 本属于弯弓片区,因茶质出众有特色,而被单独划分出来。
5、麻黑
麻黑,是易武七村八寨的一村,位于易武茶山的中心地。 通常说起麻黑的茶,大家都约定俗成指代麻黑自然村,而非麻黑行政村范围的茶,因此其面积范围并不大。
麻黑村居民多为石屏后裔,自移居到易武开始,几代人皆以茶为生。
麻黑曾是贡茶要地,马帮从易武出发,需要从麻黑的古茶园中经过。如今仍然可以找到茶马古道的痕迹。因是重要交通枢纽,所以麻黑一度成为易武茶的价格的风向标。
再加上其细腻、温婉、饱满的口感,温润甜柔的余韵,是易武茶的典型代表。简单的说, 不品麻黑不懂易武茶。
6、刮风寨
刮风寨为瑶族村寨,位于易武范围的最东边,与老挝接壤。其村寨附近原本无茶树,瑶族原本亦不种茶制茶。因近年人们对易武古树茶的热切探求,多年被人们彻底遗忘在深山中的野放茶树,在瑶族兄弟的惊人的深山荒野探寻下,又重新被人们发现和利用,原本寨边无茶树、不以茶为生的情况随之改变。
7、薄荷塘
目前易武价格最昂贵的微产区 ,由一周姓家族发现、管理,分上下茶地,其中下茶地部分古茶树被挂上标号牌,为薄荷塘核心古树,以卖鲜叶为主。
薄荷塘山高路险生态佳,好生态必出好茶,但烫手的茶地生态难以维系,薄荷塘也不例外。
8、落水洞
村中神秘大洞落水从不满,遂将曼落改落水洞。
这里90%的村民,祖籍源自石屏,改土归流后落水洞(即曾经的曼落)村民不断增加,再加上村民对茶树的爱护、制茶工艺的严谨,使得落水洞村成为一个较大的产茶中心。
并且在易武的斗茶大赛上,多次夺得金奖,因此 落水洞可以说是低调中的王者。
落水洞茶农的制茶工艺, 历史 悠久,且始终坚持手工炒茶,非常纯熟,经验丰富,几乎没有瑕疵。
也使得《落水洞》的适口性非常好,直接但又不失风度,灵动清越却又不失稳重。
要是对易武茶保有热情和好奇,《落水洞》必品。
9、张家湾
旧时运往香港的茶,只要经越南莱州的,都必从张家湾出去,因此张家湾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而除了地理优势,张家湾也出产好茶,且茶树品种丰富。以陈云号为代表的几家老字号曾在张家湾创办经营。
10、茶王树
茶王树是易武各产地中道路最险的,传说其茶地中有过树干粗得难以想象的茶树,因而得名“茶王树”。由刮风寨瑶族重新发现管理,是目前刮风寨采制茶地中价格最贵的。
以上便是易武的一些标志性地方了,今年春茶季南茗佳人也会去到上面其中一些地方,到时候会和茶友们及时分享当地的茶芽生长情况。 当然,还有上面没有提到的地方,茶友们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