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梅传生做白茶很好吗?
- 2、如何选茉莉花茶
- 3、茶叶品牌 知乎
- 4、泡茶间隙,盖子应该敞开还是盖上?
梅传生做白茶很好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白茶说
链接:
来源:知乎
关于白茶的冲泡方法,先前有不少人论述过,但略感复杂。其实喝白茶,除非上升到茶道层面,一般喝起来还是以简单易把握为准。笔者总结了一下,白茶冲泡大体分为三种方式:冷泡法、热泡法和煮茶法。
【冷泡法】
冷泡法算是最简单的喝法。据福鼎白茶非遗技艺传承人梅传生介绍,在福鼎当地,小学生去上学,有些家长会在早上捏几根白毫银针(大约1克)放在矿泉水瓶里,给小家伙带上。快到中午的时候,拧开盖子就能喝,味道不输其他泡法。
白茶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用冷水泡。先投茶还是先放水均可,只要让茶全部被水浸湿。旅行的时候,这种泡法比较适用。出门时提前把茶泡上,带在路上喝,非常方便。
【热泡法】
热泡法的具体方式很多,玻璃杯方便欣赏茶叶的优美、盖碗适合三五好友一起品尝、飘逸杯方便快捷。热泡法,讲究的是控制水温、茶和水的比例。
先讲水温。白茶等级越高,水温相对越低。白毫银针,85度的水足以泡出味道,温度太高会伤及毫香。白牡丹可以用90度左右的水来泡,而寿眉叶子比较粗,茶梗较多,不易出味儿,可以用100度的沸水。
其次是茶与水的比例。茶百科曾有文章专门论述,为了得到最优方案,是做过不少实验的,值得敬佩。按照茶百科的说法,投茶量:1:3:5:7:9克。即冷泡法1克,飘逸杯和玻璃杯泡法3克;盖碗和小壶泡5克;大壶泡7克;煮白茶9克。此外,他还建议常饮茶、饮淡茶,泡茶量宁少勿多。
【煮茶法】
煮茶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中国人在唐代及其之前,饮茶方式主要就是煮茶喝(具体方式仍有不同,但道理相通)。
老白茶是最适合煮着喝的。苏州当代艺术家叶放曾对煮茶有过论述,在一段仅有三分多钟的短片里,镜头为我们呈现了煮茶的方式。白牡丹宜用小壶,不宜焖盖。先投茶,然后加冷水,慢慢煎煮。
如何选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最大的特色是茶香与茉莉香交织,品饮茉莉花茶时,感到似乎有茉莉花香漂浮在唇舌之间,并香透肺腑。
茉莉花茶未品饮,香先到。茉莉花的香气应纯净、轻灵、鲜活,茶香与花香并现。待茶汤稍凉适口的时候,将其小口喝入,将茶汤在口中稍作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叶和香气之后再咽下。
茶叶品牌 知乎
茶,是植物界的一种灌木、小乔木。在公元200多年的时候,野生茶树在《尔雅》中便有了记录。人类最早是如何看待茶的,又是什么时候将它作为一种饮品的,据考证,有很多说法,这里便不一一例举了。到我们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称之为“茶文化”、“茶道”。而这里面的学问也是博大精深,吸引无数爱茶的朋友为此研究。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茶叶品牌以及如何品茶。
茶叶品牌都有哪些不错呢?如何品茶?
一、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因为地域的原因有很多种类。而能被称的上是中国名茶的品牌便是以下几类:
1. 闽南安溪的“铁观音”。铁观音回味甘甜,有着“七泡有余香”的美称。
2. 闽北武夷山“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尤其以“大红袍”、“肉桂”最为出名。
3. 江苏太湖的“碧螺春”。相传此名乃是康熙皇帝游历太湖时所赐。
4. 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毛峰有着极其讲究的等级,特级的黄山毛峰在毛峰中是极品。
5. 岳阳洞庭湖“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滋味甜爽甘醇,久置其味也不变。
6. 安徽“六安瓜片”。在茶叶里,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只由单片生叶制作而成。
7. 河南“信阳毛尖”。在绿茶中,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荣获多个奖项,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
茶叶品牌
8. 贵州“都匀毛尖”。它的特色是“三绿透黄色”,并且是由毛泽东主席亲笔命名的。
9. 安徽“祁门红茶”。在红茶中,祁门红茶乃是极品,深受英国人的喜爱,有“红茶皇后”的美称。
10. 杭州西湖“龙井茶”。它的特色是香郁、味醇、色翠、形美。
二、如何品茶
品茶,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优质的水源,其次是适合的器皿,最后还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而冲泡茶水的过程,则又是另一番讲究。在中国的茶文化中,与客人品茶,茶杯只能斟满七分,剩下的三分是情谊,在民间也有着“茶满欺客”的说法。
泡茶间隙,盖子应该敞开还是盖上?
因茶而异,通常来说,是否盖盖子、盖多少,取决于茶叶的特性、嫩度、年份等。
1、细嫩茶叶需完全揭盖
盖碗泡茶出汤后,碗内的叶底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温度,盖上盖子的话,茶在高温的盖碗内放置时间过久的话易导致茶味苦涩,鲜爽度降低,影响下一道茶汤的口感,
比如冲泡西湖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名优红茶等原料比较细嫩的茶时,可以敞盖冲泡,这样既可以保持茶叶的鲜爽度,不至于出现闷熟的气味,又能观赏茶舞,一举两得。
2、香气高、芽叶成熟的茶叶可留缝斜盖
比如白牡丹、滇红、生普等,由于这些茶叶的香气高扬,为了避免茶叶香气散掉或者因为敞开太多而使温度骤降,从而影响口感,可以在冲泡间隙,犹抱琵琶半遮盖即可。
3、老茶、粗茶不揭盖
老白茶、老普洱等有年份的老茶,在出汤后建议完全盖上。密封可以维持盖碗内较高的温度,唤醒沉寂在老茶内质里的醇厚滋味。
一些粗老的黑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但前提是没有杂味,如果杂味或者其他味道过重,可以适当揭盖散味。
4、乌龙茶,不能一概而论
乌龙茶工艺较复杂,发酵程度、焙火程度各异。冲泡时如何处理盖子,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
① 看茶是否怕“闷”。例如焙火较轻的凤凰单丛茶或清香型铁观音等,出汤后可以保持盖碗出水后的状态或斜盖留一条宽缝,降低盖碗内的温度。
总之不建议把盖子完全拿掉,敞开的盖碗温度下降很快,若是间隔了一段时间再泡下一道,叶底温度降低不利于激发出茶香和醇厚的滋味。
② 看冲泡的次数。前几泡茶叶丰富的内质析出迅速,若是盖紧盖子,间隔时间一久,常规泡法会使下一道偏浓。
后几道内质析出变慢,出汤后的间隙可以盖上盖子适当“闷”茶,使后续茶汤的滋味更加醇厚。
③ 品鉴时为准确闻香,盖上盖子很有必要。
比如茶百科最近几天一直在品鉴2019凤凰单丛茶,尤其两三个人一起品鉴同一款茶时,盖上盖子“聚香”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为充分体会茶香的风格和变化,在每个人闻香后,都会先盖好盖子,后面的人在静置几秒钟后再重现揭开感受香气。
在反复揭盖的过程中,盖碗内的温度已降低,不用担心会“闷”到茶。
5、茶味变淡时,也可以不揭开盖子
无论哪一款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滋味都会慢慢的变淡。所以在末尾几泡,我们可适当延长冲泡时间,泡茶间隙也不用开盖。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