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茶席设计《清.静》
- 2、自创茶艺文案分享(1):何似在人间
- 3、冬去春来,茶暖岁月长
- 4、茶事一二 之 一
- 5、很有诗意的茶艺解说词
茶席设计《清.静》
此次茶席设计名称:《清.静》
设计理念:
繁华都市喧嚣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浮躁的尘世中很难寻得一颗清静的心。但是一杯好茶,搭配恰当的茶席设计,却可以让人放缓节奏,凝神静气,慢慢达到清静、淡然、无争的心境。
为了营造这种氛围,我首先选择了浅黄色桌布,搭配灰白色的茶席,给人以洁净之感;高挑的紫砂陶炉,仿古稻穗纹银壶,力求营造一种岁月的静好;浅绛段泥花盆中栽种的绿色蕨类植物让人体味出自然幽静;主泡器具选择的是一款汝窑天青满釉茶壶,配合汝釉天青六瓣葵口干泡以及三只汝釉天青圆口杯,追求那份“雨过天晴云破处,那般颜色作将来”的清净之美。还有两颗灰白纹理石无不衬托如此。
泡上一壶福建福鼎太姥山的白毫银针,汤色清澈,毫香淡雅,让时光缓慢地带着我们细细品味这份清静......
自创茶艺文案分享(1):何似在人间
主题名称:何似在人间》
表演者:**
主题文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东坡先生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之思,表达的细腻深沉。人们常说“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如果要用一盏茶去阐释这词里的人生,我想白毫银针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选用的这款白毫银针来自福鼎磻溪青龙山,那里常年云雾缭绕,原生态的茶园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孕育出白茶最贴近自然的独特品质。自然萎凋,不炒不揉 ,轻微发酵个,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呈现出最接近茶叶本身的鲜甜口感。
观赏白毫银针轻灵隽秀的身姿,遥想“起舞弄清影”的潇洒飘逸,品味其鲜甜淡远的滋味,顿生“何似在人间”的超然物外。
茶品:白毫银针
服饰:白色茶服
音乐:王菲《水调歌头》伴奏
器具:盖碗、茶则、茶匙、水盂、香炉、茶席花 器、水壶
表演程序:自我介绍—闻杯洁具—赏茶—置茶—注水—润茶—注水—奉茶—结束
冬去春来,茶暖岁月长
大年初六
虽立春已过,但依然天寒地冻。
假期里,最风雅莫过于围炉烹茶,
呼朋引伴来一场观雪赏梅的茶会;
去茶园感受冰雪世界下的勃勃生机;
品一泡凝结了一整个冬天“雪味”的冬片……
万物沉寂,茶事暖心,
一盏茶香,散发着欣欣向荣的希望。
冰雪茶园美如画
瑞雪兆丰年,茶亦乐其中。冰冻降雪,有利于茶园更好的休眠,也能使越冬的害虫大幅下降,让来年的春茶质优丰收多了一份放心和期待。
梅坞沐雪
杭州西湖景区群山深处的梅家坞茶园,是冬日,特别是下雪天不可错过的拍摄圣地。
正在盛开的龙井茶花,被盖了厚厚的一层雪被,有些心疼,可是真的好美。瑞雪兆丰年,这么好的一场雪,不禁开始期盼来年春茶的那抹鲜绿和鲜香。
梅家坞茶园雪景
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有着600多年 历史 的梅家坞是最富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梅家坞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
一片片茶园,仍在这雪白世界里,绽放出绿色的生机;一棵棵茶树,仍然昂首挺胸,傲立在寒冬风雪之中;一片片茶叶,仍然透过寒雪冰衣,展现着无比妖娆的英姿。
雪芽香颂
如果说白雪掩映中的峨眉山是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峨眉雪芽茶园,就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药王孙思邈熟悉这片雪景,他在这里寻仙问药数十年,似闲云野鹤般快乐,让峨眉山茶名扬天下。陆游心系这片雪景,“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峨眉雪芽因他而得名。
峨眉山茶园雪景
苏东坡喜欢这片雪景,“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到了千里之外的苏杭,他依然忘不了这里的雪、这里的茶。
一千年来,每年三九严寒未解,鲜嫩雪芽就破雪而出。山僧口念弥陀,净心采摘。虔敬诵偈,采供佛前。禅茶一味传颂千年。
武夷仙境
对于南方人来说,武夷山的冬天就是“冰雪天堂”。
白雪覆盖的茶园难得一见,但霜降给散发寒意的高山流水增添了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意。
晶莹剔透的霜,似大自然纯洁的精灵,轻轻扇动雨衣,掠过山林,给山坳里的茶园披上一层纯白的薄纱,雾凇沆砀,宛若童话世界。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奕奕生光。
桐木关顶茶园雪景
香高水甜在“冬片”
冬茶又叫“冬片”,并非在冬天采制,只是人们习惯把一年最后一次的收成称作冬茶。冬季采的茶,产量少,香气浓郁,滋味里妙含着特有的清凉感,很是迷人。
单丛雪片
雪片是凤凰单丛对冬茶的一种命名,是一年里凤凰单丛的最后一次采制,至此茶树将进入眠期,等待来年的春茶季。
凤凰单丛以香气著称,雪片则是一年中香气最高的一季。雪片的花香极高,用沁人心脾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但凡喜欢高香的朋友,无不一闻钟情。
雪片专属的“雪味”,如水一般的细滑感,像雪一样清爽。这种特性只在冬天的雪片身上有,一种能让人一试不忘的独特滋味,让你意想不到,明明是热茶,为何会如此清爽。
单丛花香冷艳,汤水霸口,滋味鲜爽。雪片和樱花一样,惊艳世人但转瞬即过,一期一会。只能在适当的季节适当的时候遇见,错过便是一年。
宝岛冬片
冬片茶又称为“冬片仔”,因为茶树被气候蒙骗生长,又被戏称作“冬茶”。台湾乡间茶农们有时又称“六水或七水仔茶”,主要产地在中低海拔地区,因其特殊性而极其珍贵而抢手,一般懂茶的茶饕们会每年在冬天候着,希望能一尝。
冬片茶为台湾地区最具本土特色茶之一,香气优雅高扬,入口甘甜柔美,圆滑口舌,像是一曲静谧清幽的钢琴曲,又如雅致柔美的低调宫廷贵妇,向来为品茗老饕所喜爱。冬片茶采收量不多,约冬茶的三成甚至更少,且季节一过后,可能就要再等来年。
荒野冬片
相对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而言,这是一种稀少、小众的茶品。
一是因为荒野茶树的分布不集中,没有人为的约束,使得茶树种子随风而去,随鸟兽而走,落到哪里,哪里便是扎根的地方。
在其他茶类都已经休眠的初冬,它才在茶树上被采摘。荒野茶树天生天养,零散的分布在深山之中,也是因为如此,荒野茶树有着强大的野劲。
荒野冬片的外形虽然不起眼,但它的茶味却一点不输,野韵天成,韵味独到,喝起来有明显的薄荷感。
荒野冬片,像藏在深闺人不识的佳人,孤芳自赏,意态幽然。俏也不争春。只待爱茶人,共在丛中笑。
温茶拥冬更添暖
围炉烹茶
宋朝词人宋庆之写过一首《开炉日赋》:“……纸被添新絮,茶瓯煮细泉。虽云方寸地,春意一陶然。”
可见这个时节,若是能在家烹上一壶茶,再小再简陋的屋子也有了暖意。传统方法制成的乌龙茶,陈年的普洱、白茶,温润的红茶,茶性转换,皆适宜此时节或瀹或煮而饮之。
看着静水开始沸腾,透净的水色,逐渐变成暖色,茶叶也开始上下沉浮,空气里满是舒适的茶香,被阳光晒暖的味道。
煮茶,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满室茶香,莫若煮茶,袅袅绕绕,令人心生欢喜。
既有茶香盈室,则与焚香无异。茶煮得热热的,慢慢饮一杯,从身体暖到心里,皮肤轻轻地出汗,心里不愉快的事情也随之化散。
煮雪烹茶
雪与茶结合,一听就让人感觉到清新脱俗。
冬日茶事,最风雅莫过于煮雪煎茶,如郑板桥的“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又或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却喜侍儿试新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清代震钧就曾说过:“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始可饮。”
陆游还曾为此作了一首《雪后煎茶》:“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想象着,冬夜一场大雪洋洋洒洒地落下,清晨推开窗,一片清新冷冽的雪后空气扑面而来,天地银装素裹,白茫茫的一片。
趁机收集一些雪水,架起一个暖炉,看茶壶中的水咕嘟咕嘟,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简直舒适!
冬之茶席
当万物开始沉寂、红消香断,起身又见窗外大雪初霁,茫茫然唯余天地间留白一片之时,布上一道应时应景的冬日茶席,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茶席以小见大,以有限器物承载饮茶人无限遐思的美学“空间”,布置好茶席,方能使人感觉到冬暖夏凉。
冬日茶席也该随着季节转化有所改变。在方便安置烧水器具的前提下,以米、棕、黄、红等暖色调来布置茶席,让冬天的茶生活不那么阴冷,给自己和喝茶的人都带来一丝暖意。
茶席之上,最重要的还是那些茶器。一个古朴的炭火炉,一把精致的煮水器,既是温暖,又是格调。
冬天万物沉寂,而茶席花却选择甚多,可用腊梅、南元竹、银柳、象牙红、仙客来、马蹄莲、冬珊瑚、水仙等。时节范围,还包括晨曦、旭日、正阳、午后、晚霞、月夜等……
选择一些红色的叶子、果实等花卉,来打造冬日氛围。随心境而布置茶席,一花一木皆可入茶席。
END
作者: 耳东
文字/编排:初空
图片:《茶道》图片库
茶事一二 之 一
又是一年草长莺飞二月天,花带粉妆春正浓。本应是用心择一山色佳处,携友闲聚,共看树树皆碧玉,山山着春色,烹茶共欢语。可惜了,新冠横空出,世人困家中。
只是,你可以关得住我的身体,去禁不住我的灵魂,于是那首变形的《蓝莲花》在耳畔激荡,更坚定了我们的决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茶聚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有了牵挂…就这么定了,我们也追个时髦,在网上茶聚。主题嘛要应季,取名:春光晓聚;时间上考虑到本次聚会如此特殊,那就定在四年一遇的2月29,组合成“特别难得”。
2月29,周六,午后。山庐茶漫的数十茶友,拾整妆容,各自在家认真布置茶席,聚于云端。席间多有精巧,择杏桃一枝,或选粉色洋丁香一束亦或是一瓶金色油菜花,配上透明的绿芽或是清亮的滇红,每一席皆是或浓或淡的春意。水流云走老师更是用心,精致秀雅的妆容,着一身粉彩的春衫,用粉彩盖碗泡出春日的红润。胭脂水色品茗杯一字陈列,一支淡青素瓶、两枝满天星、一朵桃色小花,一张粉色的茶席布,便是一室春光!茶友分享着茶席的感悟,也提出了关于茶席的困惑。水流云走老师仔细倾听,尾尾道出布席精妙:注重仪式,讲求随性、器物非重贵,布陈要整齐,装点忌复杂,择一二可行。
席间又细话白茶,从制作工艺、功效作用、再到分类,见识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期待着现实的相聚,去认真品一品各色的汤黄与甘醇。
转眼久坐已有一时有余,主持欢喜妞儿提议太极传人黑茶
哥带领大家活动活动,于是雅致的茶课瞬间切换到跳跃的体育频道。黑茶哥一边仔细讲解一边作着示范,改良版的八段锦第一式《托天理三焦》便在“唉哟哟,我手有点酸”“啊啊啊,我腰有点涨”一群人边比划边乱叫中进行。场面相当酸爽和欢喜!
最后一课颇为穿越。老师们身着青衫,髻起长发,伴随着悠悠古琴和稚子轻吟,宋代古法点茶技艺便在云上缓缓开启。为节约时间,演艺略去了:击块、碎茶、碾粉、筛末四步。只见,暖暖老师正冠揖礼,微微一笑,娴熟地开始温盏、投茶、七注汤、七击拂,沫饽由薄至厚,原本清明的茶汤便有凝脂般的雪沫乳花,分盏,席成,只在行云流水之间。追本溯源,古法再现,精妙不言。必须点赞!疯狂点赞!只叹击拂太有技巧,讲速度、讲力度、讲尺度,总之挺费手!
欢乐的时光总是匆匆太匆匆,当我们还沉浸在宋茶的高雅阳春中却被主持欢喜妞儿强行地拉回到现代,在她的提议下一群五音全或不全的茶友开始高高低低、七嘴八舌地唱起了《难忘今宵》曲。
曲未尽,春正浓,只盼战疫早成功,约于山庐茶漫,听着古琴,一同穿越到宋代去!
很有诗意的茶艺解说词
解说词:
本次茶艺表演主题是夏日的清凉,2020年的开始让人惊慌失措,在高度的配合和无比的信任中我们从紧张的状态恢复平静。
本次选茶为古树白毫银针,茶叶壮硕,白毫长密,由春天茶树新生的嫩芽制造,极其珍贵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此为此次疫情做隐喻。起伏后的平静就像此茶冲泡出的干净透亮的茶汤,细细品尝,轻轻抚慰,给人带来身心双重的平静和清凉。
设计思路:
本次选择的茶具为琉璃盖碗和茶则,玻璃公道,莲花杯托和莲花汝窑水盂,喻意内外澄澈、净无瑕秽;经历过风浪后的内心淡然坦荡如砥且透亮。
选曲为平静的喜悦,一如白茶的味,没有普洱的霸气凛冽,没有红茶的甘醇爽滑,一口品饮,皆是本味,带来的也是沁入心田的喜悦。
茶席选用藏青色和嫩青色搭配,营造出一种沉稳中有张力的感觉。藏青色为底,嫩青在上,结合琉璃盖碗、绿植,似大地孕育万物,一切生机始于此。整体呈现清雅的感觉,呼应白茶不炒不揉,既有绿茶的鲜香,却又能于常温下保存,有后发酵的空间。看似清雅恬淡却不失一分内涵。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经历纷纷扰扰,有时这些甚至笼罩在了心间,得不到一丝的宽慰,但是也许就真的只要一碗这样的茶汤,它似清泉般轻柔干顺,有着盈盈毫香裹挟着淡淡花香,就这样轻轻抚慰,给燥热紧闷的心带来由内而外的清凉。
冲泡流程:
煮水:使用天然泉水,显出古树银针的清甜甘冽。
温杯:用开水温杯,增加盖碗、公道等泡茶器的温度,凸显银针香气。
赏茶: 古树银针,采用头春古树原料制作而成,芽头肥壮
闻茶: 干茶有淡淡花香,和微微毫香
出汤; 出汤时注意沥尽,否则会影响下一泡茶汤滋味。
分汤:将公道杯中的茶汤从左到右依次分如品茗杯,注意七分满。
奉茶:敬奉香茗,请诸位茶友共同品饮。
品茗:入口花果香馥郁,毫香,茶香层次丰富,回甘清冽绵柔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