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毫银针产地哪里最好
白毫银针的最好产地在福建省的福鼎。
一、白毫银针的主要产地
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中的一种名优品种,其实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了,其创制于1796年,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二、白毫银针的产地环境
1、闽东产区-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
首先,是人们都非常熟悉的福鼎市,它属于闽东产区,这里的产茶环境是非常优越的。那么福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依山傍海,大多海拔500~800米,年平均气温18.5℃,年平雨量1669.5mm,土壤以红、黄壤为主。福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适合茶叶的生长,素有“白茶之乡”称号。
2、闽北产区-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
其次,就是闽北产区这边的地域,其中像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对于白毫银针的生长都是地理位置很好的,这些产区多山地,丘陵地貌,平均海拔在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600mm以上,土壤以红、黄壤为主。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的一种,被誉为“茶中美人”。福建省的亚热带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这也使得福建成为白毫银针的主产地,白毫银针的选料精良和制作工艺严格也为其风味提供了保障。
白毫银针的原产地在福建省,主要产区福鼎市、柘荣县、政和县、松溪县以及建阳市等地。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它外观挺直如针、通体白毫,故得名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美称,也有人形容白毫银针为茶中美人,可见其秀丽。
银针白毫是什么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
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素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成品茶长约3cm。
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且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得名白毫银针。1990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
白毫银针的特点:
特级白毫银针,外形芽头饱满、肥壮,白毫特别厚实,密布。通体呈现出银灰白的颜色,显得十分有光泽,滋味上毫香、嫩香更加显著,持久,注水的那一刻,香气即凸显。
外形芽头秀长,白毫略薄一些,整体颜色银灰白,光泽度一般。从上述两级银针的外观指标标准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等级的白毫银针的芽头,是有很大区别的。特级银针的芽头,是肥壮,一级的是秀长,滋味上特级的毫香更明显、持久。
白毫银针的产地是哪里?
白毫银针现在的产地主要是集中在福建的东北部的福鼎以及政和这两个地方。政和县早在1889年就开始选育并繁殖政和大白茶这一茶树的品种,然后也就开始使用大白茶去制作白毫银针。福鼎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所制的白毫银针,我们将其称作“北路银针”。而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我们则将其称为“南路银针”。在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作为原料,创制了白毫银针。大概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茶树就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了,于是从1885年起便改用福鼎的大白茶品种的茶树壮芽作为原料。白毫银针和君山银针一起闻名于世。
明代的田艺蘅就曾说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这白茶的品种是非常的优异的。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也是白茶茶叶的代表,其满身披毫,挺直似针。白毫银针品质优异,但产量不多,仅采摘茶叶的牙尖部分,所以产量极少,价格也就相对昂贵。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0216 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
绿、红、黄、白、青、黑六类茶中现代意义的白茶最早出现于福鼎,最早的白茶品种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1796年、1856年、1885年和1912年、1915年这五个数字就好。
根据已故茶学家张天福先生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以及《福建地方志》等相关资料记载,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原产地。白茶中最早出现的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全由肥壮的茶芽制成,成茶满批白毫,形状如针,所以被称为白毫银针,白茶之名也由白毫银针的颜色而来。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小白”(最早的白茶、也是最早的白毫银针,福鼎也称为“土针”)出现——福鼎茶人用当地菜茶茶树的茶芽为原料,只用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创制了白毫银针。福鼎用菜茶茶树的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被称为“小白”;
(菜茶指的是用茶树种子有性繁殖的茶树,有别于用无性繁殖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茶树良种。)
1856年(清咸丰六年)福鼎白茶茶树良种出现——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在福鼎选育成功。这两种白茶良种茶树都源于福鼎市(县级市)点头镇,福鼎大白茶出自点头镇柏柳村,福鼎大毫茶出自点头镇汪家洋村;
1860年(清咸丰十年)“小白”退出市场——由于资料有限,这个时间应该有些问题。按理说“小白”退出市场,应该是被“大白”取代,但能查到的相关资料中“大白”的出现却在二十多年之后。虽然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良种茶树选育成功之后在农耕时代推广不易,但当年可能更早就有茶人用良树茶树茶青制作“大白”,而下面说直到25年之后才出现“大白”,这两个年份数字有一个可能有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大白”出现——福鼎茶人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制白毫银针。由于这两种良种茶树的茶芽肥壮、毫多、味香,制成的白毫银针品质远高于小白,价格是小白的十余倍;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大白”开始出口外销——最早的白毫银针是用来拼配红茶出口,由于白毫银针产量很少,福鼎在出口工夫红茶时拼配少量白毫银针供出口。欧美人喝红茶时加入些许白毫银针只是用来来增加美感、彰显档次;
1912年(民国一年)白毫银针单卖——1912年起福鼎茶商开始将白毫银针作为单一的白茶品种包装出售,而不是作为工夫红茶的搭售商品。
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当时参展获奖的是产于1914年、福建马玉记出品的白毫银针花茶。
一般花茶(茉莉花茶)用绿茶作为茶坯制作,保质期只有两年。而这一款仍存于世的参赛花茶用福鼎白毫银针作茶坯、用茉莉花窨制,到现在已经是百年老白茶。
白茶最早在福鼎创制,最早的白茶是白毫银针。福鼎白毫银针早期年谱并不复杂,只要记得五个数字。
1796年——白毫银针出现,最早出现的白毫银针是用菜茶茶青制作的“小白”;
1856年——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和福鼎大毫茶(华茶二号)茶树良种同时在福鼎点头镇选育成功;
1885年——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茶青制作的白毫银针(大白)出现,大白逐渐取代了小白;
1912年——白毫银针开始单独包装出售,之前是和工夫红茶一起搭售出口;
1915年——福鼎白毫银针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并获金奖。
白毫银针是哪类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类
1、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为白茶中的佼佼者,也是价值最高的白茶。
2、白毫银针,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
3、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属有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