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毫银针的特点是什么?
原创 | 义芳君说茶
1.
白毫银针,堪称福建白茶的“扛把子”,算得上是白茶品类里高贵典雅、富有艺术气息的品种。
远眺一片绿雪翻飞,近看恰似一位位绿衣仙子银装素裹,故而古代呼之“绿雪芽”,今素有“茶中美女”之美称。
要想真正认识白毫银针,那还得从它的历史、品性、品饮价值入手。
2.
在六大茶类里,白茶虽小众,但白毫银针的闪亮出场也并非一年两载的事情。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嘉庆年间,它就由勤劳的闽北茶农创造出来,并且由于原料优质,均采用上等芽头精制而成,在当时就已经具备高端茶的属性。
清末,白毫银针已是当时除红茶之外,远销欧美的另外一种“名贵”的中国茶。
是日,义芳君在厦门博物馆展厅里看到了从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上打捞出水的经广州出口的福建白毫茶,隐约可见即是白毫银针。
历经百年,静静躺在博物馆里,依稀见证了当时的出口盛况。
躺在厦门博物馆里的百年白茶
3.
白豪银针采用福建白茶典型加工工艺精制而成,采用接近自然的萎凋工艺,起到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的作用,故毫香毕现,滋味鲜醇。
明朝文学家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曾这样记载:“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里的“旗枪”指的正是白毫银针,也指出了白茶的工艺特点“生晒”。
如此,精制而成的白毫银针,外观上呈现标准的“一旗一枪”,给人壮硕有力的观感。
按照采制标准,白毫银针一般都是精采自大白茶茶树的鲜嫩芽头,肥壮硕大,营养物质聚集,白毫绵密细布,裹着一颗娇嫩的绿心,着实令人春心荡漾。
这也是白毫银针赢得“茶中美女”美称的外在原因。
注水后,白毫银针在水中上下翻滚,汤色呈淡淡的杏黄色。随着袅袅上升的热气,一股鲜嫩的毫香喷涌而出。
汤水入口纯净爽朗,鲜嫩的毫香非常明显,自带一股高雅清鲜之感,就像是一位披着绿衣白沙的女子宛然漫步于波面如镜的湖边,清新自然干净。
白毫银针入口的鲜爽,绝不仅仅只在于这一口“鲜”,还多了一口来自嫩芽精制而成所特有的柔滑甘甜,这是一种不苦不涩的醇,非常难得。
而毫香过后则是特有工艺带来的清冽花香,细细幽幽,钻入鼻尖,沉入心底,令人舒畅。这种和风细雨式的温润感,真的很像一位随性的女子给人的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因此,白毫银针特有的女性柔性美不仅在于形,也在于色香味。
自然日晒萎凋
4.
此外,白毫银针由于特有的工艺,世所公认的茶叶中保留了大量的天然活性酶,一些保养品开发商不约而同地把白毫银针当作是制作高端保健品的原料之一。
当然啦,我们古老的中医自然不会把这等好东西给遗忘了。在中医学上,白毫银针一直是一味难得的退热祛暑解毒的“良药”。
在闽东茶区,人们外出干活,常常冲饮一壶随身携带。而在东南亚一带,以往人们一般在药店才能买到白毫银针,人们把它的功效看得与犀牛角一样重。
难怪白毫银针素来就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口感清雅,滋味清芬,令人过喉难忘!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想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私信义芳君。
你的茶为什么好好的它就苦了呢?这原因真不细看,细思恐极
人生如茶,人生至此,在所有的洞悉后,更多时候,只得做个旁观者。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因为有弥天的孤独遮蔽了全部的视野。——难得糊涂
那么,茶,又为什么会苦呢?
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种原因:
所有的茶叶当中必然含有一些苦涩的成分,比如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花青素类、苦味氨基酸、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等。
可是这些成分是每种茶都含有的,所以,从这个意义和角度上来讲,所有的茶其实都是苦的……
常言道不苦不涩不成茶,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的,涩味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儿茶素、酚酸、羧酸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是影响茶汤苦涩味的主要成分。而最终在茶汤所展现出的可涩味,则是二者结合之后并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结果。而这个主导作用结果的程度则代表着各种茶的区别之处——不然,所有的茶不就都是一个味了。
儿茶素是茶品苦涩味的主要成分,而脂型儿茶素在新茶芽叶中的含量一般要远高于粗老茶叶叶片。对于同种茶叶来说,人们春天所采制幼嫩叶一芽一、一芽两叶的春茶茶品,其苦涩味比随后的夏茶茶品要厚重得多。
这一点在普洱茶上表现明显,对于普洱茶来说,带有“苦涩味”的,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反之,中低档的茶滋味却往往比较淡薄。
与之相对的,夏茶并不是全部都是苦涩味不明显的,其实也有一些是显现较为明显的苦涩的。一方面这与其生长环境气温较高、光照强,茶树的新梢生长迅速,更容易老化,导致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消耗较大,部分内含物减少明显相关;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下,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却会明显增加,随之占据茶汤味道的主导作用,所以大部分夏茶滋味也会显涩。
在春季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它的苦味也会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春茶中茶树嫩芽的咖啡碱、茶多酚、花青素的含量较多,它们均属于苦味物质,所以春茶的滋味会比较苦。
不同的茶叶所含的苦味成分不同,但相同的茶叶如果在加工制作、或采摘时节不同也会使茶出现不同程度的苦涩味。例如,绿茶的“杀青”,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通过高温去除茶叶中低沸点化合物,从而将绿茶香味的一面凸显出来。但是如果在杀青操作不当,如温度过低,绿茶就会出现较重的“青涩味”,直接品饮的结果就是“苦涩”。
涩味是茶叶中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所造成,咖啡碱和多酚类化合物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能使茶味甘醇爽口,因此,发酵过程适当与否,是茶叶品质差异的最大变数。
但是回头来讲,中国6大茶类的分类就是按照制作工艺来分的(绿、青、白、黄、红、黑),当然,此外还会有花茶和紧压茶。那岂不是所有的茶都会遇到“操作不当即产生苦涩味”了?
是的。
制茶的过程本身就是将茶等通过人为干预和筛选的手段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茶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即是制出符合人们预期的更高质量茶品的所有细节。所以这是个很简单的等式关系,如果过程中那个细节除了问题,那么与之对应的茶品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可能不是变的苦涩,而直观的表现是其它的味道,但是降低茶品应有的质量是一定的。
那么,以发酵的程度来讲:
1,绿茶:不发酵茶,本身最接近于原生的茶叶的品质,内含物含量高,因此也是众多茶中最为苦涩的,回香明显。
2,青茶,即乌龙茶:半发酵茶,兼具绿茶的浓郁、又有红茶的甜醇,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微微苦涩,回甘良好。
3,白茶和黄茶:均属轻发酵茶,具有微苦,比起绿茶的苦还差不少,同时也没有红茶的醇厚和黑茶的棉润,如同是微微的苦中透着清甜及茶香之味,算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微苦而且微甜之味。
4,红茶:全发酵茶,口感醇厚,并具带有淡淡的果香,回甘较甜,苦味较不明显。
5,黑茶:普遍多为陈茶,冲泡时有陈香,这种陈香是经过茶的放置与空气反应,呈现出来的一种香,苦味也较不明显。
日常存放不当的情况比较多,比如茶品被压碎,从而导致所泡的茶太碎:不管是不是人为的因素,碎茶都更快的浸出茶中的内含物,提高茶汤的浓度,从而将茶汤的味道变的苦涩。
当然按也会有放置不当导致茶品变质的情况,如果茶叶发生霉变或是其它一些情况,那么茶品也会失去其原有的品质,可能就在冲泡之后也会随之产生一些苦涩味来。
明明是一样的茶叶,别人泡出来茶就芳香可口,可是为什么偏偏你泡的茶是又苦又涩呢?其实,这也许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泡茶的技巧的缘故,如果在泡茶时犯了这几个错误,那么茶水自然就会变得苦涩了。
平时我们的茶叶喝起来很苦,除了少部分是茶本身比较苦的原因,大部分是投茶量和出汤的原因,主要的情况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闷泡:许多人喜欢用那种大杯子只放上几十克的茶,拧紧盖子,一放好长时间。当来喝的时候,茶水早已又苦又涩,提神不错,但是味道已经很不好喝。
那么,在平时这一点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就比如茶诵家那么多的茶具选择,还怕找不出一种自己喜欢的茶具来吗?
2,投茶量过大:喝茶不宜过浓,过于浓的茶往往会呈现出较较高的苦涩味来。即使是那些较为甜的茶品,往往也会因为这样的浓烈味道从而被品出几分苦涩来。
事实上,无论是泡哪一种茶,茶水的比例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如果置茶量太多,导致茶多水少,茶水自然就会变得苦涩、难以入口。
3,水温过高:水温过高会导致茶叶的内含物浸出过快,从而在短时间内就将茶水的浓度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于是苦涩味也随之而来。
事实上,很多茶叶都是不可以用沸水来烫的,像绿茶、白茶、高档红茶等,茶叶都比较细嫩,需要用85度左右的水来冲泡,而不是完全100度的沸水。如果用沸水来泡,茶的内含物就会浸出过快,因此茶水的味道就自然变得苦涩,同时茶叶的香气也被烫坏,有所损耗。
4,出汤速度太慢:出汤速度慢,也会让茶汤的浓度被提升,所以也会相应的加大茶汤的苦涩味。
在泡工夫红茶或者其他一些茶叶时,往往会进行洗茶这个步骤。洗茶的速度一定要快,如果闷久了会让茶水变涩,而且后面怎么调整都很难挽回味道了。而且像红茶之类的茶叶,不能闷,每泡茶汤的时间都要掌握好,快速出汤,时间过长就会闷坏茶水的香气和味道,茶水又苦又涩不说,茶底都烫烂了。
要想泡出好喝的茶,就要充分了解每种茶的特性,如果茶不耐烫,就等开水温度稍微冷却后再泡,如果茶不耐闷,出汤的动作就要快。
由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比如云南茶区,茶树嫩叶常发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自星病等,患有茶饼病的芽口十制成的产品,味苦且易碎,非常不适合日常的饮用。
一般情况下,经受过病虫害的茶叶,叶片都会不完整,或者会在叶片上发现虫卵等情况,这些都可以通过叶底来观察发现。凡是这样的茶品,都往往不再拥有茶品该有的品质,品饮价值极低。
如果对某种茶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那么从这个茶园的茶树上采制出来的茶品,苦涩味往往也比较重。通常情况下,对于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叶,叶底往往无异常,但口饭不佳,苦味重于涩味,品饮价值也是极低的。如果存在农残超标的情况,那么甚至是不具备品饮价值的。
如果是在你已经挑选好茶叶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就只能从自身出发了。在日常生活中,这几招我们还是可以做得来的:
1,妥善放置,保护好自己的茶叶
更详细的操作,请移步查看茶诵的另外两篇(点击进入),谢谢:
2,选用合适的茶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喝好茶,一套趁手的茶具是非常必要的,想要喝不苦的茶则更甚。并且注重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选择,比如家中慢品自然是和外出旅行不能混用一套茶具的。区别对待,才能将茶的风味发挥出更好的一面。
3,投茶量要控制好
人对了,茶就对了,但若是投茶量不对了,可能茶立马就不对了。依据自己的口味“量力而行”才是正途——喝茶喝的从来就是一个静字,哪来那么多挑战极限。不骄不躁,品静享闲,让自己抽身与繁忙的生活,得一份只属于一个人的宁静,这就足够了。
4,控制好水温
各种茶都有适宜的冲泡温度,如果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到茶品本身的质量,过热则茶中物质浸出过快,部分茶叶(如绿茶、黄茶等)易被冲泡溃烂;过冷,则等到你着急,甚至茶中内含物浸出不足,造成浪费。所以说,泡茶,对水温的掌控是一门学问:
各种茶的冲泡温度一览:
①,绿茶:绿茶不耐泡,名优绿茶更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如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②,红茶:红茶比较耐泡,水温大概控制在95℃上下为佳,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 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
③,青茶(即乌龙茶):乌龙茶很耐泡,其100℃的沸水泡茶最佳 。同时,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甚至还有要求注入沸水时一定要注意“悬壶高冲”,将茶叶充分地激荡起来才算好。
需要用这种如此高的水温冲泡的这类茶品,如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
④,白茶:冲泡白茶,水温不宜过高,90℃左右即可。如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⑤,黑茶:黑茶也非常耐冲泡,传统的黑毛茶原料,再加上紧压茶工艺,使得黑茶耐泡程度很高,一般都采用100℃沸水进行冲泡,甚至可以用陶壶、铁壶加热引用。这类茶有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
⑥,黄茶:黄茶较为不耐泡,水温在控制70℃-90℃之间即可。如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
5,出汤速度把握好
把握好出汤的速度才能将茶品的汤色浓度把握到最佳的状态,想要喝好茶,这一点需要多加练习和把握,依据各类茶的耐泡程度和品质来掌控。
除了茶品本身的质量以外,我们日常喝茶,将茶的苦涩味归结于一,几乎都是在茶汤的浓度上讲究即变化。因此,对茶汤浓度的从各个层面的把握,是关乎我们每一个爱茶之人喝茶的重要因素。也许会有的朋友很喜欢茶里苦涩的滋味,对于他们来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喝茶,本身就是享受那些苦涩的味道在口中、喉中淌过的感觉。
但是,请注意,又苦又涩的茶可能不是好茶哦!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白毫银针是什么香味 看完就明白了
白毫银针的香味是比较特别的,对白毫银针不了解的人很难说出白毫银针的具体香味,因为太不好形容了,下面介绍白毫银针是什么香味 看完就明白了。
白毫银针是什么香味
白毫银针,它的香气会随着年份而变化。
当年刚刚做好的银针,它的香型主要有三种。
1、毫香
毫香,是白毫银针的主旋律,亦可称之为品种香。
毫香,很多人说闻不出来。
其实不然,毫香是非常好辨认的,当大家刚刚打开包装,扑鼻而来那种干爽的香气,便是毫香。
烫壶温杯,马上投茶,盖上盖子,静置十秒,而后揭开一条缝隙,迎面而来的似干芦苇的香气,亦是毫香。
2、花香
白毫银针的花香,有些特殊,它并不属于非常张扬的一类,而且也无法说出它的具体香型。
比栀子花香,它淡一些。
比茉莉花香,它大气一些。
比兰花香,它高雅一些。
比桂花香,它甜一些。
若是要说具体花香,那真的是一个综合体!
3、鲜笋香
鲜笋香,通常出现在尾调上,像是一个配角,默默无闻。
鲜笋香,给人的感觉就是鲜与爽,闻着特别通畅。
陈化多年的白毫银针,它的香气,也有三类。
1、毫香
2、药香
3、稻谷香
与当年的新茶相比,老茶白毫银针,它的药香更夺人眼球。
白毫银针的药香,并不是那种苦苦的中药的香气,而是比较清爽的某种草药香。香气不会刺鼻,也不会让人心生反感。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毫银针越陈化,它的药香越浓郁。
白毫银针茶的泡法
在家里制作自己的白毫银针茶很简单,所以这里是如何充分利用每一杯!
第1步:将一壶水放在炉子上煮沸,然后搁置4-5分钟(理想温度为华氏170度)。
第2步:将2茶匙的茶叶加入茶壶或茶壶。
第3步:将温水倒在茶叶上,冲泡3-5分钟。
第4步:应变叶子和温暖。
第5步:不要用沸水冲泡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小知识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
白毫银针年份不同价格不同
一般情况下,白毫银针有三年、七年和十年之分。保存完好且保存时间长的白毫银针,价格也相对昂贵。三年的白毫银针,价格大约在500元钱一斤左右。七年的白毫银针,价格通常是800元钱左右一斤。而保存有十年以上的优质白毫银针,价格就要上到2000元钱一斤左右了。
白毫银针放多久才好喝 白毫银针可以用沸水冲泡吗
白毫银针属于六大茶类白茶中的一种,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茶叶,有茶中“美女”、“茶王”的称号。白毫银针可以多放一段时间再喝,这样味道会比刚制作好的要更好一些。那么白毫银针放多久好喝呢?可以用沸水冲泡吗?
白毫银针放多久才好喝
白毫银针有三个存放期,根据存放时间的不同,其品质特征也不同。
1、成品制作好的2~3个月。这个时候的白茶,青味重,水味重,性凉。但是,也有白茶独特的毫香甘甜。在这个时候,品饮白毫银针是为了 “试茶”。品尝一下,看看是否值得后期存储。
2、3年之后。这时,白茶的青味慢慢的退去,内质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这时的白茶,清甜甘香,醇滑细腻。茶性由原来的寒凉,向温润转变,体质偏热的人群,也可以品饮了。
3、7~10年之后。白毫银针进入稳定的定型期。是其品质特征表现最好的时期。这时的白茶,滋味醇厚甘甜,香气纯正,茶汤饱满温润,药用价值非常高,老少皆宜。
白毫银针可以用沸水冲泡吗
白毫银针茶芽纤细鲜嫩,不少人对于白毫的冲泡水温建议90~95度以上,但其实用沸水冲泡也是可以的,甚至会更好。不用担心被泡熟,因为白毫银针外观有丰富的白毫重重保护,唯有沸水冲泡,内含物质才能冲破白毫的保护释放滋味,让茶汤变得鲜香甘醇。
如果冲泡白毫银针用八九十度水温的话,茶汤虽甜度较高,但毫香、鲜爽度不足。当然耐泡度也会有所增加,但是牺牲了白毫银针最特有的香气,其他方面再突出也是得不偿失的。重点是控制好出汤时间,冲泡白茶最忌长时间坐杯闷泡,一般前三回泡秒出即可,三四泡后可以适当延长出汤时间。
另外白牡丹、贡眉、寿眉类白茶也是可以用沸水冲泡的。
白毫银针怎么分好坏 看干茶
白毫银针的干茶应该芽形完整,锋苗挺直;尤其是精制后的更是外形均匀,色泽一致,干茶如银似雪,有淡淡的毫香,新茶会有淡淡清香,略有青草气。
一般的白毫银针芽头瘦长,条索松散,且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青草气过于明显。
看汤色
冲泡后依年份增加颜色呈:淡黄色、杏黄色、深黄色等不同颜色,且汤色要清澈明亮。质量欠佳的会表现出不清澈、有浑浊之态。
闻香气
冲泡后的银针,新茶会有毫香和清香,略带青草气(不会特别明显);有年份的银针会有毫香和甜香,有的还会有杏仁香。
尝滋味
银针冲泡后滋味鲜爽甘醇,有淡淡毫香,有的精制的还会有花香,生津明显;质量欠佳的青草气明显,滋味苦涩度会较重,有的还会有粗重或杂味之感。叶底
看叶底
银针的叶底,因为吸水而变的肥壮挺拔,外形匀齐,色泽因年份增加呈嫩绿微黄、深黄微褐等颜色,鲜活柔软、有弹性。如果出现芽头呈红黑色,是工艺问题或品质不良的表现。
相关新闻
白毫银针虽是嫩芽,但其身满披白毫,嫩芽更是像竹笋一样,由芽壳一层层的包裹着,约有六七层。只有100度的水温才能冲破那身白毫,浸出白毫银针特有的毫香味,让嫩芽中那种鲜爽滋味得以释放。就算是用100度水温冲泡在三四泡后拨开芽头,里面的毫心通常还是白的,也就是说还没有泡透!不要怀疑白毫银针的耐泡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