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毛茶的概念
“毛茶”,是相对于“精茶”而言的一个概念词。
大家目前所喝到的岩茶,称为“精茶”,是从“毛茶”里精挑细选出来,再经过多道工火工焙制之后,才流通到各位的茶桌上的。
“精茶”是今生,而“毛茶”是前世。
既然今生需要浓墨重彩,那么作为前世,必要给今生以最好的基础与衬托。
五官底子要是长得不美,那再化妆也不是美人儿。
故“毛茶”的挑选很重要。好的“毛茶”,经过好的工艺,才能制作出好的“精茶”。
在每年春茶制作的后期,各茶厂的毛茶生产与制作,也逐渐进入收尾阶段。毛茶的挑选工作,便抬上的日程。
毛茶的挑选,有哪些标准呢?
制 率
制率,是茶青制作成毛茶的比例。
毛茶的制率体现了茶青采摘的程度。一般来说制率高的毛茶,茶青采得嫩一些,精制后的成品茶苦尾或有涩感;而制率低的毛茶,茶青的采摘偏老一些,精制后的成品茶滋味淡薄,有粗老味。
武夷岩茶品种众多,每个品种的采摘时间也大不相同。有些茶要早采,有些茶却一定要晚采(如晚生种)。故而每个品种的最佳制率也不一样。
以当家品种为例,肉桂的制率在以70%是最合适的,而水仙的制率在60%最好。
条 索
条索的美观与否,无论是毛茶还是精茶,都是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好的条索,叶片完整,条索包裹紧密,根根分明,断片少,无杂质。反之,条索疏松,包裹不紧,易散开,叶片断裂多。
而条索的好坏,是由揉捻决定的。有技术的制茶师,才能把握住揉捻的力度与方式,做出好条索来。
汤 色
黄色的毛茶汤色,是最标准的茶汤色。
火工高了,会出现红色,而火工低了,会出现偏绿色。
另外,汤的清澈与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汤色浑浊,有沉淀物或者悬浮物,也可弃之。
叶 底
叶底是否完整,是否软亮,是否有红边,而红边的分布是否均匀,也决定了这泡毛茶的好坏。
好的毛茶叶底,应该是,叶片完整,少断片,少裂片。叶片摸起来软而有光泽,还带着自然的红边。
另外,红边的分布,必须要连贯和均匀,如果分布不均,时有时无,时断时续,都是存在工艺缺陷的。
今年的春茶制作早巳结束,明年的春茶制作还未开始。
先给在大家科普一下毛茶的挑选方法和标准,
越明年,春茶的采摘季和制作季,小陈会带大家上武夷去,直播春茶的采摘与审评,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干货奉上。
不懂茶该怎么买茶?
曾收到一位茶友询问:小陈菇凉,茶要怎么挑选呢。
实际上,选茶也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了套路,不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普洱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茶。
选茶套路一:观干茶
不论是买哪一种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茶叶干茶的状态
而观察干茶,主要从它的颜色和形状入手。
曾收到一位茶友询问:小陈菇凉,茶要怎么挑选呢。
实际上,选茶也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了套路,不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普洱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茶。
选茶套路一:观干茶
不论是买哪一种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茶叶干茶的状态
而观察干茶,主要从它的颜色和形状入手。
色
不论是何种茶叶,颜色一定要符合品种的特点。
如轻火的岩茶,条索的颜色多为秋色、黧色,还会有一些些的黄色,整体颜色看起来比较“年轻态”。
中火及以上的岩茶,条索颜色深,主要有褐色、檀色、栗色等。
再如绿茶中的龙井茶,颜色有些黄绿,条索扁平有特点。
而白茶,因为品种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颜色。
白毫银针全部是芽头,带有白毫,整体颜色为银白色,看起来银光熠熠。
白牡丹有芽头有叶片,颜色银白灰绿,看起来好像新鲜橄榄的颜色。
贡眉和寿眉的叶片多,芽头少,颜色丰富,有黄褐色、墨绿色、绿色、竹青色等。
而红茶,也要根据不同的种类来辨别颜色,像金骏眉因为是芽头较多,带有明显的白毫,所以看起来呈现为黄色、金色等,色彩艳丽。
买茶的时候,我们要认准茶叶本身的颜色,不要买经过色素炮制的茶,这种茶虽然看起来好看,但颜色过于鲜艳,喝这种茶,容易给身体造成伤害。
形
茶叶的形,即它的外形。
如岩茶是呈现为细长的条索状;白茶的茶叶形态自然,和茶青采摘下来时的状态相差无几;普洱茶有条索状也有饼状,主要看工艺如何。
虽说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状态,但万变不离其宗,茶叶的外形要保持完整性,不宜有过多的破碎部分。
但有些 茶叶,因为制作工艺和运输问题,难免会有所破碎,如白茶和岩茶,都属于干燥类型,稍微用力就容易让茶叶碎了,这种情况下只要茶叶破碎不会太多,都可以接受。
选茶套路二:闻茶香
喝茶闻香,这个理论适用于所有的茶类。
绿茶清新、黄茶清香、白茶清雅、乌龙茶馥郁、红茶甜蜜、黑茶沉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香气。
不管是哪一种茶,香气一定要符合一个原则——清,无异味
清,即香气清纯,保留着茶叶自身的香气物质,没有其他的杂味,且茶叶的工艺要到位,不能因为制作不到位出现青味、焦味、烟味等。
尤其是像武夷岩茶这类需要焙火的茶,更要注意区分茶叶的焦味和香味,不可混淆。
焦味,是因为焙火时温度过高,把茶叶烤焦了,这种气味是不会消失的,像烟火气,这种气味随着退火的完成,是会消失的。
所以呢,这些香气也要注意区分才是。
同样,茶叶也不能有异味。
这些异味包括机油味、烟味、香水味、肥皂味等,出现这些异味,即便茶叶再便宜也不要继续购买。
记得买茶闻香的原则——香气要清纯,不要有异味和杂味。
选茶套路三:品滋味
茶买来,是要喝的,而不是作为摆设,所以茶叶的滋味如何,直接关系到最后的饮茶体验。
而茶叶的滋味,主要有以下这些滋味:鲜爽,浓醇,清淡,平淡,柔和,醇厚
在不同的品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滋味。
乌龙茶滋味
浓厚,鲜醇,醇厚,醇和
岩韵:武夷岩茶特有
音韵:铁观音茶特有
红茶滋味
鲜爽,甜和,浓烈, 醇厚,花香气,平和
白茶滋味
清甜:入口感觉清鲜爽快,有甜味
醇厚:醇而甘厚,毫味不显
顺滑:茶汤柔和,丝滑
绿茶滋味
清爽、清香、爽口
黄茶滋味
甜爽,醇爽,鲜醇
黑茶滋味
醇和,醇厚,醇浓
这些滋味,茶友们又体验过几种呢?
有豆香味儿的茶叶究竟是哪种茶?
朋友说,这次淘到一款好茶,性价比极高,最重要是这茶汤很稠厚,泡一壶你尝尝,有一种熟悉的味道。烫壶,温杯,投茶,冲泡,出汤,不过几分钟时间,这款被朋友视为“新宠”的白茶就冲泡完毕。一看叶底,典型的白牡丹特征,茶汤色泽黄亮,从外表看没有什么太大的缺点。但喝一口却让人难以忘怀——小时候外婆做的手磨豆浆的味道。冒昧地问一句:你们在喝白茶的时候有喝到豆浆味吗?
真的是豆浆的味道。
菇凉忍不住,还是给朋友泼了一盆冷水:
你这茶哪里好,明明是茶农做坏了,愣生生地闷出了这中味道,是茶没做好。
好吧,估计到春节后,这位朋友都不会邀请菇凉到他那喝茶了,因为真相往往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
说回本文的主题:喝白茶真的会喝出豆浆味吗?
如之前购买了小陈家2014年的荒野牡丹的茶友,在微信上也和菇凉探讨过这个问题,这位茶友说,我在你的茶里喝到了豆香味,是那种新鲜的豆香。
菇凉细想了一会儿,后来才得出了结论:茶友口中的这股豆香味,其实是白茶的鲜爽感。
每个人的味蕾不同,对味道的感受也不同,故而用来形容味道的词汇和代表物也不同。
但,喝白茶是真的不会喝出豆浆味的,除非你冲泡的手法异于常人,让茶汤出现了豆浆味。
那么菇凉家的2014荒野牡丹应该是什么味道呢?2014年荒野牡丹,采摘自树龄在80岁左右的老茶树。
一芽一叶特征明显。冲泡之后,盖香层次变化如下:前调:毫香,这是白茶最本质的香气,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上较为明显中调:青草香、花香;青草香是一种鲜爽感的体现,而花香则是自然的馈赠,是属于太姥山白茶特有的香气后调:毫香。一起香气散去之后,又回归到最本质的香气——毫香。一如素颜女子,不论你如何粉墨装饰,最后还是要回归素颜,回归本真。
巧煮一壶茶,这3个要素要牢记,你记住了吗?
如茶友提问的问题了,如各种春茶的品鉴报告了,如一些基础的白茶知识梳理.....
今日惯例,科普一些关于白茶的知识。正想着分享什么知识点,茶友提问来了:“小陈,三年的白茶是不是可以直接煮着喝?”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三年老白茶可以直接煮着喝。
看到这里,得到了答案,是不是想直接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不继续看了?那你可要错过一篇好文章!
煮白茶,可不是嘴上说说,其中的学问,大着呢。煮白茶人人都会,要如何煮出一壶好喝的白茶,才是考验技术的时候。
《2》
要想茶煮的好,选料是关键
同样是茶,为什么我煮的老白茶不好喝呢?
茶友张三说:“看你的文章,煮出来的白茶都是汤稠水滑,茶汤醇厚之类的描述,可是我煮的茶,是涩的呀,为什么?”
茶友赵六说:“听说老白茶煮着喝,栆香很浓的,可是我的茶为什么没有栆香?”
茶友王五说:“煮老白茶,不好喝,味道太浓了,感觉像喝凉茶。”
……
等村姑陈陆续了解了详情才发现,张三煮的茶,是新茶白牡丹。新茶白牡丹,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高,还没来得及转化,难怪煮出来的茶容易涩。
赵六煮的茶,是散茶,即便属于老茶,但不论如何也是不会出现栆香的。要想喝到有栆香的茶,自然要选择陈化好的寿眉饼。至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就甭想出现栆香了。
至于王五煮的茶,是平地茶,咕噜咕噜,在玻璃壶煮了半小时,煮茶能不像凉茶吗?
为了保证我们煮的茶好喝,肯定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样的茶适合煮着喝。
适合煮着喝的茶,以陈年寿眉为上。
首先,陈年的茶,适合煮。
经过多年的转化,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发生了转化,苦涩感逐渐减弱,加上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变化,让老茶有了耐煮的特点,而且煮出来的茶汤,醇厚、柔和、稠滑、香甜。
其次,寿眉茶梗多,适合煮。
寿眉的茶梗多,叶片大。在这些茶梗当中,藏着许多丰富的果胶物质。茶友们可能不太了解果胶物质的作用,它是茶汤醇厚感的重要物质。有了果胶物质,茶汤才会变得稠滑、醇厚,才会有布丁一样的汤感。
有了茶梗的存在,茶汤还变得更加清甜,是不可多得的口腔体验。
最后,品质好的陈年寿眉(饼)还有栆香,可提高喝茶的愉悦感。
栆香,一直以来都是许多茶友所期盼喝到的,奈何,并不是所有的寿眉都会有栆香出现,得是品质好的高山寿眉,压制成饼后,才有可能出现栆香。
有栆香的老寿眉,煮茶时,栆香落水,仿佛有喝红枣水的错觉。
《3》
要想茶煮的好,投茶顺序不可混淆
先问一个问题,平常您煮茶,是冷水投茶,还是沸水投茶?
要是选择沸水投茶的,请跟村姑陈隔空握个手,你们选对方法啦!
不甘心?觉得沸水才投茶,煮出来没味道?
我还真不忍心揭露真相——要从冷水开始煮茶才有味道的,八成是品质堪忧的平地茶!
平地茶,本身内含物质不够丰富,含量有限。在煮茶的时候,一定要从冷水投茶开始,持续煮十分钟左右才会有浓醇的滋味。
而高山茶,要是从冷水开始投茶,不出两分钟,茶汤味道必然是很浓烈的,甚至会觉得这茶有点苦涩。这对高山茶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冤枉。
煮高山茶的正确打开方式:沸水投茶,投茶后即可关闭电源,用余温加热,等到茶汤平静时,可倒出茶汤享用。
要是将信将疑,您大可动手试验一番。
《4》
要想茶煮的好,投茶量不可忽视
煮茶时,投茶量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少茶友在潜意思里认为,白茶煮着喝,水加的多,随便放,反正煮一煮都能喝。
然,投茶量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重要因素。要是投茶量没把握准确,茶煮出来,必定不好喝。要是茶加多了,经过煮茶后,容易变得苦涩。若是加的少了,味道又不够醇正。
通常我们用600毫升玻璃壶煮茶,加入400毫升的水,投茶量应控制在3-5克之间。
具体的投茶量,要根据茶类来定。
如果我们煮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400毫升的水,配3克干茶足够。白毫银针、白牡丹原料嫩,如果投茶量太多,味道容易太浓烈,煮出来反而不好喝。
如果我们煮的是寿眉,400毫升的水,可配4克干茶。此茶水比例之下,煮茶来的茶汤味道甘醇、柔和,滋味恰到好处。
白茶怎么储存方法详细
按照小陈多年的经验来说,白茶的储存环境需要是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通风环境里。
储存白茶时,环境中的湿度需要低于45%左右,若是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可以抽湿机或者存茶空间里空调的除湿功能,来保证储存环境中的湿度不超标,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
白茶的储存也经不起高温的考验,高温环境下会容易刺激内部物质发生变化,造成茶叶的变质。
白茶储存的适宜温度在25-30摄氏度之间,所以需要避开阳光的直射在阴凉的地方储存,这样有利于它的转化。
茶叶都有吸附作用,白茶的吸附能力更强,所以想要保持它的香气更需要费一番心思去找一个无异味的环境,来储存白茶。
白茶的储存需要在通风的环境中,防止茶叶产生闷味、灰尘味,只需要将存茶的房间的门窗留上一条小缝,保证空气能够循环就好。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