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毫银针代理招商,白毫银针专卖店

yanqitea 2022-11-27 白毫银针 104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有哪些?

白茶的主要品种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

白毫银针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

白茶-白牡丹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也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寿眉采自菜茶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制成的白茶叶片大而疏松,也叫贡眉。

用金属制水壶泡茶好还是用陶瓷知水壶泡茶好

陶瓷水壶泡茶好。

壶质与泡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敲出的声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烧结程度高,否则烧结程度就低。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事实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将高温烧结,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上不上釉与泡茶的关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让人欣赏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让人欣赏泥土本身的美。宜兴紫砂陶艺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将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现得最为深刻。

谈到茶与壶质的关系,壶内不上釉的,这层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但「得」、「失」间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我们使用同一把壶在同一类茶上,用久了,「茶」、「壶」间会有相辅相成的效用,使用过的茶壶比新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要饱和些。但壶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则吸了满肚子的茶汤,用后陈放,容易有霉味。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使用内侧不上釉的茶壶冲泡不同风味的茶,则会有相互干扰的缺点,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壶或是吸水性大的壶。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试课上,一位同学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鸟龙茶的未上釉陶壶冲泡当天的考试茶—白毫鸟龙,第一泡几乎喝不出是什么茶来。如果只能有一把壶,而要冲泡各种茶类,最好使用内侧上釉的壶,每次使用后彻底洗干净,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扰下一种茶。所以评茶师用以鉴定各种茶叶的标准杯,都采用内外上釉的瓷器。

色调与泡茶的关系

如果将茶器的质地分为瓷、火石?、陶三大类,瓷质茶器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与不发酵的绿茶、重发酵的白毫鸟龙、全发酵红茶的感觉颇为一致。火石质茶器的感觉较为坚实阳刚,与不发酵的黄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涷顶、铁观音、水仙的感觉颇为一致。陶质茶器的感觉较为粗犷低沉,与焙重火的半发酵茶、陈年普洱茶的感觉颇为一致。

再就茶器的颜色而言: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用以搭配绿茶、白毫鸟龙与红茶颇为适合,为保持其洁白,常上层透明釉。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怡,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涷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相当搭调。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药,釉色的变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觉,如淡绿色系列的青瓷,用以冲泡绿茶、清茶,感觉上颇为协调。有种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适合冲泡白茶与黄茶。青花、彩绘的茶器可以表现白毫鸟龙、红茶或熏茶、调味的茶类。铁红、紫金、钧窑之类的釉色则用以搭配涷顶、铁观音、水仙之属的茶叶。茶叶末、天目、与咸菜色系的釉色,就用来表现黑茶。

壶形与泡茶的关系

就视觉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有如上节所谈的色调,应与茶叶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壶泡龙井,就没有青瓷番瓜来得协调,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铁观音就显得非常够味。

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壶形仅显现在散热、方便与观赏三方面。壶口宽敞的、盖碗形制的,散热效果较佳,所以用以冲泡需要七、八十度(摄氏)水温的茶叶最为适宜。因此盖碗经常用以冲泡绿茶、香片与白毫鸟龙。壶口宽大的壶与盖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显得异常方便,很多人习惯将盖碗作为冲泡器使用就是这个道理。盖碗、或是壶口大到几乎像盖碗形制的壶,冲泡茶叶后,打开盖子很容易可以观赏到茶叶舒展的情形与茶汤的色泽、浓度,对茶叶的欣赏、茶汤的控制颇有助益。尤其是龙井、碧螺春、白毫银针、白毫鸟龙等注重外形的茶叶,这种形制的冲泡器,若再配以适当的色调,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铁观音和普洱一般首选宜兴紫砂壶来冲泡,紫砂壶良好的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铁观音和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理想,以利于提高透气性。

茶壶容积相对宽松,便于茶条舒张和滋味的浸出。这与乌龙茶用壶"以小为贵"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壶,人多时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壶冲泡。刚买到的新壶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俗称"养壶")后再冲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壶和瓷盖碗茶具也可冲泡普洱茶。

怎样选择紫砂茶壶

爱品茗者必爱壶,壶又以紫砂壶为上,所以能够有几把形质俱佳的紫砂壶在手中把玩,那是最称心如意的事了。说起买壶,当然亲自到宜兴的丁山(鼎蜀)去挑选更好,但为了买几把壶跑一趟丁山是不合算的,因为既花路费又受辛苦,倒不如在徐州的紫砂壶店里购置了。怎样挑选紫砂壶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紫砂茶壶主要分:“光货”和“花货”两大类。所谓“光货”,就是以几何造型为主,如圆形、半圆形、旦形、方形、多方形、筒形等,壶体不加其它装饰物者;所谓“花货”,主要是仿形壶,如南瓜壶、竹节壶、鱼篓壶、梅段壶、鼠葡壶、荷叶壶、盉形壶等,有时还加上昆虫、鱼蟹等装饰。这两大类,各有各的妙处,只要做工好,我都喜爱。

二、既然是紫砂壶,首先就得看紫砂的质量。现在的紫砂泥是由专门的厂家从地下采出,制成紫砂泥卖给制壶人。虽然紫砂泥是一样的,但到了制壶人的手里,他们还要掺入其它材料,如砂粒以及呈现不同颜色的矿物质等。我的标准就是要见到“砂”,见不到“砂”,那就不是紫砂了,拿起壶可以用手摸一摸壶身,好的紫砂壶,不但有砂的感觉,而且还光润不滞。我偏爱粗砂壶,宜兴对这种壶叫“调砂壶”。所谓调砂,就是在紫砂泥中掺入一部分粗砂粒,这种壶不但造型古朴,而且透气性好,用久了,会透出“湛然之光”则更加可爱。紫砂壶的表面是不“挂浆”的,只有劣质壶才用“挂浆”的方法去掩饰泥料的低劣,所以这种劣质壶最好不要买。还有一种挂釉的紫砂壶。对于这种壶,除了要看紫砂的质量外,还要看釉色是否稳重纯正,釉面是否均匀,釉边是否整齐,如果是开片青釉,那就更理想了。也有壶面贴砂者,即在壶的表面上粘贴一层同色的粗砂粒,这种壶多见于小型壶,只要手工精细,也是可以买一把的,很有装饰趣味。

三、有人买壶先看壶底印章,我买壶是不看印章的。因为凡是我能买起的壶,都不可能是名家制作的壶。当前市上卖的普遍壶,壶底的名家印章可以说都是假的。所以,只要壶的质量好,式样满意就可以买。

四、买壶时将壶拿在手里,先看一看有无裂纹及破损,一般壶身的裂纹多发生在壶口及壶底的边棱处。然后轻敲壶身,听一听有无破裂声,最好的办法是装满清水试验,如有裂纹很快就能看出。再把壶身放低,俯视壶嘴、壶盖、壶把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壶嘴、壶把是否端正,随后将壶盖掀开,看一看壶口是否端正,圆的要圆、方的要方,再看以壶口为中心,壶身是否与壶口同心。最后将壶平举至与视线水平位置,看一看壶身四面是否等高,否则壶身就不正。再盖上壶盖,检查壶口与壶盖的旷量,旷量过大则不可取。紫砂壶的壶身是打片镶接的,都有接缝,一般在壶嘴处。加工精细者多不留痕迹,加工粗糙者,不但接缝明显,而且还有刮削刀痕,这种壶最好不买,因为这种痕迹是无法消除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残缺。

五、紫砂壶的壶身上多有雕刻书画的。选壶时,一定要选雕工较好和文字正确的。如果是诗文,那就要注意格律正确与否,因为好的书画更能增加壶的文化含量。当然在一般价格便宜的紫砂壶上雕刻者不可能是名家,但其中也有比较好的。刻刀亦如笔,功力是可以看出来的,说不定现在的新手有可能是未来的艺术大师呢!那就看我们的眼力了。

六、紫砂壶的颜色是丰富的,选择什么颜色的壶也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我认为既然是紫砂,那么就得以紫色为主。如果想多买几把壶轮换使用,不妨选购几把其它颜色的壶,如红砂、绿泥、青泥、段泥、黄砂、黑砂等,其中以墨绿泥较珍贵。

七、壶的大小各有各的用处。大壶可作家庭中共用的饮茶壶,或客人多的时候使用;中等壶可作为一人或两人对饮之用;小壶可作品茶之用,所以最好大、中、小壶都要具备以应所需。关于小壶,过去我总认为只能作为观赏而无实用价值。后来读了几本饮茶的书,书中都说小壶宜于品茶,原因是能抱住茶叶的香气不散,对此我却半信半疑,姑且置之而已。有一次我用小“孟臣壶”沏了玉兰花茶(普通花茶,价格不贵),这时有一个嗜茶的朋友来访,顺便我到了一盅请他品尝,不料他大加赞赏,错认为这是高档茶叶。接着我也喝了一盅,确实香味浓郁,不同一般。这件事使我领悟到小壶能抱住茶香并非无稽之谈,同时也说明了南方人品茶用小壶是有道理的。由于茶叶的品种不同,用壶也有区别。绿茶如毛峰、龙井、碧螺春及其它毛尖之类,宜用大口浅壶,如扁灯壶、石瓢壶等,为的是散热快,不致烫熟茶叶;红茶、普洱沱茶、乌龙茶宜用小口深壶,如掇球壶、井栏壶等,为的是保持高温冲透茶汤,所以还须根据个人使用茶叶的种类去选择壶的深浅。

八、茶杯在品茶中有不可缺少的,它和茶壶同样重要。我习惯用瓷杯,因为瓷杯一般是白釉,一方面显得干净,易于洗涤,另一方面白釉最能真实地显示茶汤的颜色,品茶是研究“色、香、味”的。如果使用紫砂杯,那就无法欣赏茶汤的颜色了。假如你要买紫砂杯,最好要买杯内挂白釉或挂开片青釉的。

如果是茶道新手,不适合太贵的价位,中档的壶基本上就可以了。

关于茶的翻译,谢谢

茶叶(a tea leaf)

怎样鉴定茶叶的好坏?【八项指标】

九项指标:外形五项:整碎、色泽、嫩度、条形、净度;

内质四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编辑本段]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指标

项 目 谱尼指标mg/kg

铅(Pb计) ≤5

铜(以Cu计) ≤60

六六六(BHC) ≤0.2

滴滴涕(DDT) ≤0.2

三氯杀螨醇(dicofol) ≤0.1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0.1

联苯菊酯(biphenthrin) ≤5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0.5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5

甲胺磷(methamidophos) ≤0.1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0.1

乐果(dimethoate) ≤1

敌敌畏(dichlorovos) ≤0.1

杀螟硫磷(fenltrothion) ≤0.5

喹硫磷(quintozene) ≤0.2

茶叶的定义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

茶拉丁学名: 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

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

茶亚属(Thea)

茶组(Camellia sect thea.L)

下又分两个种:茶种(中国种)、普洱种。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

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第三届萧山茶艺节昨天开幕 (0) 2009.3.23

全国纬度最高茶叶种植基地落户济南 (0) 2009.3.23

茶博物馆将落户马连道 (0) 2009.3.23

北方不产茶能产茶文化 (0) 2009.3.23

头茬西湖龙井进京集中上市 (0) 2009.3.23

奥运冠军陈艳青助家乡茶农推出“冠军村碧螺春” (0) 2009.3.23

湖南石门召开茶叶产业建设会 (0) 2009.3.23

“磐安云峰”精品茶即将问世 (0) 2009.3.23

茶叶分6色喝时有讲究 (88) 2009.3.14

绿茶之道非常道 (40) 2009.3.14

[编辑本段]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编辑本段]茶叶的分类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六安瓜片 龙井茶 碧螺春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霍山黄芽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白毫银针 白牡丹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铁观音 文山包种茶 冻顶乌龙茶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祁门红茶 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六堡茶 普洱茶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三、茶的功效

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药与茶疗】

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且都与神农氏这一传说有关。

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药”(见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 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目是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

茶不但有对多科疾病的治疗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茶的二十三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头目 (5)止渴生津 (6)清热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减肥 (12)下气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风解表 (18)坚齿 (19)治心痛 (20)疗疮治瘘 (21)疗饥 (22)益气力 (23)延年益寿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统者,尚有如下数条:《格物粗谈》称:“烧烟可辟蚊:建兰生丸斑,冷茶和香油洒叶上”。《救生苦海》称:“口烂,茶根代茶煎饮”。《本草纲目》:治“痘疮作痒,房中宜烧茶烟恒熏之”

[编辑本段]中医说“茶”

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然而,茶叶的产地和品种不同,其药理作用也不一样。产于安徽者曰松萝,主要作用“化食”;产于浙江绍兴者曰日铸,专于“清火”;产于福建者曰建茶,专于“辟瘴”;产于六合者曰苦丁,专于“止痢”;产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见茶叶入药有很大的学问。

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的差别,因此,四季饮茶也要有所区别。

春天,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清茶,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引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误区:“茶医百病”。有人认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殊不知,对有些病人来说,是不宜喝茶的,特别是浓茶。浓茶中的咖啡碱能使人兴奋、失眠、代谢率增高,不利于休息;还可使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频,加重心肾负担。此外,咖啡碱还能刺激胃肠分泌,不利于溃疡病的愈合;而茶中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变慢,加重便秘。

[编辑本段]茶叶的选购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山茶科木本植物茶的芽叶。又称苦荼、茗、荼、腊茶、茶芽、芽茶、细茶。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采收初发的嫩叶,以清明前后采收者为好。茶叶除可鲜用外,一般是经过加工精制备用。制过的茶有许多品种,通常有绿茶、红茶、青茶等类。结合产地而论,又有龙井、铁观音、祁红、普洱茶、碧螺春、信阳毛尖、湘皮绿、旗枪、云雾茶、乌龙茶等名茶,风味、特色各异。

[性能]味微苦、甘,性凉。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毒。

[参考]含啡咖因、茶碱、可可豆碱、黄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2、C,氨基酸、鞣质、挥发油、三萜皂甙、黄酮类、多糖类等。咖啡碱在茶叶中大部分与鞣质结合存在,以春季的嫩叶中含咖啡碱量较高。茶叶经发酵,可使游离咖啡碱的含量比例增加。

[用途]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此外,可用于误服金属盐类或生物碱类毒物且尚未吸收者。

[用法]泡茶,煎汤,研末等。

[注意]失眼者忌服。

茶的传说

中国历史名茶众多,几乎每个名茶都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细细读来,颇有滋味。你知道"大红袍"、"铁观音"、"碧螺春"的来历吗?你知道"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的故事吗?不妨读读这些有趣味的传说,或许在茶余饭后会给你的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获得一些知识。

1、神农尝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说的是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但是最后一次,神农来不及吃茶叶,还是被毒草毒死了。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后人为了崇敬、纪念农业和医学发明者的功绩,就世代传颂着这样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2、陆羽煎茶的传说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积公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积公品尝。积公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积公去品尝,积公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上述的传说,虽说难辨真伪,但从此也可见陆羽精通茶艺之一斑。

3、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僮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冲泡下去,只看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幽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即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知县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端,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的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4、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直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无数。在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里、田里,就能涌出水来,因此要救众乡亲,除非采得仙草来。当时有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见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见回,则由三妹寻找下去。这一天,大哥志刚出发前把祖传的鸳鸯剑拿了出来,对弟妹说:"如果发现剑上生锈,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着就朝东方出发了。走了三十六天,终于到了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问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刚答是,老爷爷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只能向前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身后传来喊叫声,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这一天志诚兄妹在家中发现剑已生锈,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志玉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簇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走了四十九天,也来到了洞宫山下遇见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他走到乱石岗时,忽听身后志刚大喊"志诚弟,快来救我",他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志玉在家中发现箭簇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老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起,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龙,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立即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过乱石岗时,她按老爷爷的吩咐,将仙草芽叶的汁水滴在每一块石头上,石头立即变成了人,志刚和志诚也复活了。兄妹三人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于是这一带年年采摘茶树芽叶,晾晒收藏,广为流传,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5、太平猴魁的传说

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地方生产一种猴魁茶,说起猴魁茶,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6、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它的来历传说很多,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产银针名茶,茶芽细嫩,满披茸毛,很早就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从五代的时候起,银针就被作为"贡茶",年年向皇帝进贡。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竖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话自是讨好皇上,事实上,细嫩的君山银针茶,冲泡时,确有棵棵茶芽竖立悬于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极为美观的。

8、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9、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乌龙茶最早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传说,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里,住着一位猎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座山上长着一丛丛小树,枝叶墨绿葱茏,便随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篓中遮盖猎物,翻山越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后点火烧水,山风吹过,忽闻得一阵清香,接着收拾猎物时,发现清香来自背篓中的那枝树叶。胡良试着摘下几片叶子,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胡良心想这定是仙树。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叶回家,但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胡良想了半天,为什么从同样的树上采来的枝叶,味道不一样呢?细想过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来。原先采的枝叶经过大半天晒萎,产生的清香,因此决定摸索加工制作香茶的方法。经过反复试制,终于找到了采来叶子要经过晾晒、搓擦、炒烘等过程的制作香茶的途径。香茶制作成功后,流传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随之广为传诵。照安溪的方言,"胡良"与"乌龙"语音相近,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出产的名茶称作"乌龙茶",而名扬海内外。

10、水仙茶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种茶树,名叫水仙种。这种茶树只开花不结果,需靠插条繁殖。说起水仙茶的发现和插条繁殖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11、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省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出产"碧螺春"茶,碧绿的嫩叶卷曲似螺,绿油油,毛茸茸。这种名茶的由来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12、庐山云雾茶的传说

江西省庐山出产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虚传。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尝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过的仙茶,于是一个跟头上了天,驾着祥云向下一望,见九洲南国一片碧绿,仔细看时,竟是一片茶树。此时正值金秋,茶树已结籽,可是孙悟空却不知如何采种。这时,天边飞来一群多情鸟,见到猴王后便问他要干什么,孙悟空说"我那花果山虽好但没茶树,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采得。"众鸟听后说:"我们来帮你采种吧。"于是展开双翅,来到南国茶园里,一个个衔了茶籽,往花果山飞去。多情鸟嘴里衔着茶籽,穿云层,越高山,过大河,一直往前飞。谁知飞过庐山上空时,巍巍庐山胜景把它们深深吸引住了,领头鸟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跟着唱和。茶籽便从它们嘴里掉了下来,直掉进庐山群峰的岩隙之中。从此云雾缭绕的庐山便长出一棵棵茶树,出产清香袭人的云雾茶。

13、小兰花茶的传说

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齐云山出产小兰花茶,亦名"齐山云雾",茶叶品质极佳。关于它的来历,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为"小兰花"。

14、不知春的传说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种品质极为优异的名种茶树叫"不知春"。为什么叫不知春呢?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读《茶经》,吟茶诗,作茶赋、喝山茶。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亲临其境,尝试一番。但来到武夷山后,不巧清明、谷雨已过,春茶采摘已毕,甚为扫兴。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顺得山路来到九曲边,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龙窠看到了"大红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鸡冠",在凤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龟"等等茶树名种,只是茶树上的嫩梢芽叶已不多见。当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似兰又似桂,清甜浓郁。顺着香味走去,来到一个阴暗冰凉的岩洞,发现在石头堆里长着一株大茶树。树叶又大又厚,满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叹地说"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话音刚落,洞外传来一阵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红衣姑娘提着茶篮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说:"哎呀,'不知春'这茶名起得真好,谢谢先生。"红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采摘香茶,但始终不知其名,刚才听到先生给茶树起了个美名,忙施礼道谢。寒秀堂却不好意思地说:"小生不过随口说说而已,既然姑娘喜欢这个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从此不知春名丛茶树名扬四方制得香茶远销海内外。

15、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草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两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6、铁观音的传说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对这种茶树的由来,安溪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有一位老茶农叫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起床后,他立即去屋后山崖,寻找那株茶树,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然后烧水泡茶。顿觉浓郁的花香扑鼻,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饮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决心用压条方法进行繁殖。他先把茶苗种在家中的几个铁锅里,经过三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密,采下茶叶精工制作,果然品质依旧,香味浓郁。他把这些茶叶密藏于罐中,每逢贵客临门,便泡茶待客,品尝过的人个个称赞不已。一天,有位塾师尝过此茶后,觉得香味特殊,问是哪里来的。魏饮就将梦中见宝茶的事说了一遍,塾师认定这茶一定是观音托梦所赐,用铁锅栽种,茶叶重实如铁,于是想了想对魏饮说,这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吧,魏饮连声叫好。一传十,十传百,"铁观音"名茶从此就名扬天下了。

17、苗岭云雾茶的传说

贵州省苗岭云雾山生产一种香幽味甜的名茶云雾茶,在清朝乾隆时代是八大名茶之一。传说云雾山上有座凤凰坡,满坡种茶,有一对凤凰常在茶树上梳洗羽毛,昂头鸣唱。乾隆年间,按照惯例,朝廷每年向苗家索取"贡茶",苗家百姓一年辛苦,往往就这样被官府剥夺得精光,生活十分困难。而贡茶数量年年增加,苗家百姓实在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有人说,这样下去,不如毁了茶树,也可免交贡茶了。秋冬来临,山上茅草被寒霜打得白乎乎的,纷纷枯萎了,而茶树依旧郁郁葱葱。可怎样才能叫茶树也像茅草一样枯萎呢?有人说,我们大家烧开水,用开水浇在茶树上,烫焦茶树,就说是遭霜打的。于是大家一齐动手,烧水浇茶树,烫得茶树一片焦黄,然后去禀报官府。县官听了不信,到茶山一看,果然如此,气得大发雷霆,要抓人去惩办。愤怒的百姓提着刀、棒,从四面围了上来,吓得县官连忙答应禀报皇上,免去贡茶,然后匆匆逃去。茶树枝叶虽然枯萎了,但根还活着。那对凤凰见茶树枯萎伤心极了,一边飞,一边哭,凤凰泪滴在茶树上,没有多久,茶树转青复活,枝叶又显得绿葱葱了。风凰坡的茶树经过凤凰泪的浇灌,品质更加优异。

18、蒙顶茶的传说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自唐朝起就被列为"贡茶",品质优异,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来历的人却并不多。相传,很古的时候,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蒙顶茶因此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珍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19、西山茶的传说

广西桂平县风景秀丽的西山,盛产名茶,据《桂平县志》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观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气?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