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一般茶楼普遍有的茶..最好附上英文名
- 2、香港为什爱喝寿眉
- 3、三级白牡丹和一级贡眉哪个好
- 4、我想知30-50年代食物 详细!!!!! ~ thx
- 5、露雨轩茶楼双秀店和牡丹园店消费一样的吗
- 6、为什么有的香港人喝茶喜欢喝寿眉?
请问一般茶楼普遍有的茶..最好附上英文名
茶楼普遍提供的茶:
普饵 (Po-lay) (Pu-erh)
寿眉 (Shou Mei)
铁观音 (Iron Buddha) (Tieguanyin)
香片 (Ja *** ine)
乌龙 (Oolong)
菊花 (Chrysanthemum)
水仙 (Shui Hsien) (more name found in en. *** /wiki/Shui_Hsien_tea)
相信最普遍都系呢d... 其他茶都比较贵
o系英文既 *** 有 reference:
en. *** /wiki/Category:Chinese_Tea,茶楼茶:
水仙茶Shui Hsien tea
寿味茶Shou Mei tea
普洱茶 Pu-erh tea
乌龙茶Oolong
龙井茶Longjing tea
菊花茶Chrysanthemum tea
铁观音Tieguanyin
茉莉花茶Ja *** ine tea
茗茶馆可能有的茶:
武夷茶Bohea
冻顶茶Dong Ding tea
佛手茶Fo Shou tea
半天尧Ban Tian Yao tea
大红袍Da Hong Pao tea
白牡丹Bai Mu Dan tea
猴魁茶Hou Kui tea
白毫银针 Bai Hao Yinzhen tea
君山银针Junshan Yinzhen tea(黄茶)
祁门红茶Keemun tea
铁锣汉茶Tieluohan tea
东方美人茶Dong Fang Mei Ren tea
功夫茶Kombucha
黄观音茶Huang Guanyin tea
黄玫瑰茶Huang Mei Gui tea
金佛茶Jin Fo tea,参考: 自己,
香港为什爱喝寿眉
在中国内地,两人见面头一句问候大多是:"你吃饭了没?"
这句话在香港的版本是"饮佐茶未?",也就是"你饮茶了没有。"
多日不见的朋友相遇,闲述几句后,也会来一句"第日饮茶",意思是改天聚一聚,喝喝茶。
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用这句话男女约会,商人谈生意,街坊领居聚会,饮茶是传统又体面的交际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早期香港贫瘠,人们谋生困难,流落到这个殖民地,割不断与故土的联系。生存的艰难与割裂的痛苦,人们需要一种介质来缓解精神压力,寻求内心认同。饮茶成为这一介质。
香港人的饮茶习惯,来自老广州的商业文化。清代中期起,广州成为珠三角政治经济中心,一些从事贸易的商人创造出再早晚两顿正餐之外,用作休闲和商务洽谈的"饮茶"活动。
香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下面,有不少老茶楼老茶庄,里面有不少是喝茶看报听粤剧的老年人,他们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呷着"早茶"。富商、明星、高级白领,有能力在下午三四点,到文华、东方、半岛酒店这样高档的地方享用下午茶。
许多香港人的童年是和长辈上茶楼开始的。香港地少人多,聚会最好的去处是茶楼与高级一点的茶餐厅。
闹哄哄的氛围里,人们纷纷坐下,由辈分最高的老人翻菜牌,决定饮用的是普洱、香片、龙井、水仙,还是寿眉。
香港的茶楼茶餐厅,无论档次高低,一半以上都会供应白茶。
香港(广东)天气湿热,白茶能清热消炎解暑,在中国白茶内销为零的时代,香港是主要的白茶销售区,许多人特别爱喝白茶。
坊间也有这种说法:普洱、水仙粤语谐音和"保你死先"很像,一大早喝茶,如此不吉利的茶名实在让人不舒坦,于是大家都偏爱好意头的寿眉。
寿眉的名字据说是广东人先叫起来的,因为寿眉叶子上带着茸茸白毛,有点像老寿星的眉毛。
香港人习惯喝白茶,比较传统的老人也会存一些白茶,因为白茶久存确有药用功效。有条件的人家或者老茶庄,会收藏一些白茶在家中或仓库,变成老茶。
一百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到现在,白茶依旧出现在香港的茶楼、茶室、茶餐厅等各个空间。这片具有消脂消炎、清热解毒的树叶,在风诡云谲的百年历史中,给人们温润暖心的精神寄托。
香港人饮茶态度非常现实"吃得咸鱼忍得住口渴"。人生就是人与命运拼搏的历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所有辛苦与忍耐,泡开成一壶浓酽的白茶汤。
白茶的魅力也正在于其原始而自然的淡香清韵。其味道需要静心细品才能感受到,而一旦感受到它的神韵,则难以忘怀。
寿眉老白茶颜色较深、香气较浓,但相比其他茶,还是显得更加内敛。收藏、品饮不同年份的白茶,能感受到味道的差别,体会到时光的流动。
政和白茶采用自然委凋、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中医药理证明,白茶也有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还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时还有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的养身功效。
就这样,饮茶去,吃茶去。
三级白牡丹和一级贡眉哪个好
茶艺网导读
首页 茶叶分类 白茶的种类 白牡丹
白牡丹茶和贡眉哪个好?(不同人不同选择!)
发布:春暖花开2021-01-31 07:05:33
白牡丹茶和贡眉哪个好?贡眉确实是比白牡丹要出色一些,因为贡眉无论是从外形、口感以及香气方面,都比白牡丹要出色许多。不过话虽如此,每个人的口感不同,喜欢醇厚茶香的朋友们,
白牡丹茶和贡眉哪个好?
贡眉确实是比白牡丹要出色一些,因为贡眉无论是从外形、口感以及香气方面,都比白牡丹要出色许多。不过话虽如此,每个人的口感不同,喜欢醇厚茶香的朋友们,或许更适合寿眉;而喜欢茶香清新且细腻一些的话,那么白牡丹是你最好的选择。
白牡丹茶和贡眉哪个好?(不同人不同选择!)
推荐知识
白牡丹茶外形、香气、口感
白牡丹茶有什么特点 白牡丹茶的外形、香气、口感、功效4个方面详
白牡丹茶怎么喝?白牡丹茶冲
白牡丹茶是一种白茶饮品,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
白茶的种类主分为四类 白牡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是福建的特产,白茶的种类主分为四类,具体介绍如下
白牡丹白茶凉性还是热性 如
寿眉、贡眉和白牡丹的区别
最新知识
女人喝白牡丹茶的好处和坏
牡丹和白牡丹的区别
白牡丹:绿叶夹银白毫心,形似
白牡丹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
白牡丹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
月光白牡丹泡水喝的功效与
热门白茶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白牡丹
白牡丹
寿眉茶
寿眉茶
白茶
白茶
贡眉
贡眉
新白茶
新白茶
热点内容
这样取茶楼名字,好听又有内
走进一个茶楼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他的名字,经常看到的茶楼名字有
感冒了适合喝什么茶
感冒之后一般会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不舒服症状,这时候饮用一些
紫砂壶适合泡什么茶 紫砂壶
紫砂壶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
安吉白茶是什么茶叶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的安吉县,虽然安吉白茶名字中带有白茶二字,可它
车云山产什么茶
车云山在湖北与河南的交界处,因雨季白云翻滚似车轮而得名,车云山自
最新内容
雀舌是什么茶,雀舌茶有哪些
严格意义上来说,雀舌并不是茶叶的一个品种,它只是绿茶的一种形态,但
大麦茶的功效与禁忌
大麦茶是使用大麦为原材料,经过炒至焦黄制作而成。冲泡后的大麦茶
华顶云雾茶是什么茶叶
华顶云雾茶又叫做天台云雾茶,它产于浙江省天台山,以最高峰华顶峰所
安吉白茶是什么茶叶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的安吉县,虽然安吉白茶名字中带有白茶二字,可它
感冒了适合喝什么茶
感冒之后一般会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不舒服症状,这时候饮用一些
上一篇:孕妇能喝白牡丹茶吗?(要谨慎)
下一篇:白牡丹茶怎样冷藏(低温、低湿、封闭式)
学生学习 | 教师教学 | 党建工作 | 工作职场
实习范文 | 法律文书 | 演讲发言 | 常用范文
我想知30-50年代食物 详细!!!!! ~ thx
街头风味︰ 中国香港开埠后,中上环的大街小巷都有贩卖粥粉面饭、凉果、糕饼等食档。 二十世纪初,生活水平不高,街头食档非常普遍,由木箱、摊档和帐篷组成条条「食街」。 战后,街头食档迅速发展, *** 把街头食档规范化,发牌准许以「大牌档」形式贩卖熟食。中上环、湾仔、油麻地等区,出现了很多大牌档。 街头食档的聚集,不能不提「大笪地」。十九世纪末, 「大笪地」是最先在上环水坑口形成,是平民百姓的娱乐活动区,其后搬到上环码头,而油麻地的庙街也兴起另一个「大笪地」。 1956年, *** 停止签发新的「大牌档」牌照,并禁止牌照转让。 西餐故事︰ 1842年中国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西餐开始出现。西餐厅多设于大酒店内,服务对象以外国人为主。其他著名的西餐厅有杏讌楼西菜馆和威士文餐厅。 二十世纪初,中国香港已开设不少以高等华人为对象的西餐厅,如华乐园、威灵顿餐室,马玉山餐室等,同时,其中安乐园最闻名,售卖的汽水、雪糕、面包、西饼等广受欢迎。 1930年代,著名的太平馆由广州迁至中国香港开业,而战后各区大量开设西餐厅,俄罗斯菜也登陆中国香港,皇后饭店,车厘哥夫、雄鸡饭店等为其中的表表者。1950年代以后,亦有专卖东南亚食品餐厅。 速食文化︰ 中国香港曾有公司专包伙食,供应午餐给办公室和工厂等。其后经济发展,生活节奏急速,外卖及快餐开始萌芽。 1968年,大家乐开业是首间本地售卖快餐的公司。 一盅两件︰ 所谓「一盅两件」便是上茶楼喝茶,一边品茗一边享用点心,中国香港人俗称「饮荼」。「一盅」是焗盅,或称盖碗,意即用盖碗泡茶,旧式茶楼侍应拿着大水煲为茶客添水,现在大部份的茶楼都已改用茶壶取代盖碗,然而盖碗的设计古雅精美,已成为特色收藏。「两件」是指点心,如虾饺、烧卖等。中国香港卖点心的方式独特有趣,以前点心员用布带缚著点心盘挂在胸前叫卖「点心」,后来才有满载不同种类的点心手推车在茶楼出现。除了点心,茶楼还供应多款名茶给茶客选择,如普洱、寿眉、香片等,不过「企堂」问到茶客要喝甚么茶的时候,「唔该普洱……」是最热门答案。传统观念的普洱茶不但止渴清滞,更不会涩口伤胃,所以广受茶客喜爱;加上普洱茶耐放,耐泡,茶楼老板可大量入货储存,一般家庭存放亦颇方便,自然倍受欢迎。近年陈年普洱更成为收藏对象。著名的老号饼茶,例如同庆、同兴和同昌等,已是近百年之珍品,真是名符其实「可喝的古董」。 图片参考:.yimg/iugc/rte/ *** iley_1 2008-09-28 16:28:44 补充: 更多详细资料可到︰ .geocities/iawebsite_hongkong/Untitled-8 veevee/discuz/viewthread?tid=38969page=1#pid121936
参考: geocities
茶餐厅的前世今生 据说,茶餐厅是由潮州人在中国香港创办的,最早的茶餐厅,源于上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捐赠物资救赠中国香港穷人,可惜外国运来的物资,如罐头咸牛肉、 通粉、 意粉等,中国香港人根本不懂得如何煮食。 潮州商人见此即低价大量搜购, 然后找人煮熟,拿在街边贩卖。 30年代, 潮州人得中华巴士公司关照, 获码头茶水档的经营权,于是通粉等西方食品,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茶水档。至50年代,茶餐厅正式形成,当时的人开始喜欢西方食品,如咖啡、多士等,但其时西餐厅只招呼西方人及有钱华人,基层中国人到这些地方,一来消费不起,二来也会遭人歧视。于是,一些商人决定另起炉灶,开设平民化的西餐厅, 为了跟真正西餐厅有所区别,易名为茶餐厅。 50年代初, 茶餐厅只卖火腿通粉、 三文治、奶茶等轻便食物。至60年代,茶餐厅分成大牌和小牌(港府针对餐厅所发的两种牌照),小牌不可炒饭,大牌则可,于是茶餐厅开始出现碟头饭,而中国香港人亦乐于用筷子吃西方牛排。70年代,中国香港茶餐厅出现巨大变化,部分卖蒸鱼、卖烧味,茶餐厅已脱去五六十年代的风味。 80年代出现一批中国香港人北上开厂之后,90年代,又一批中国香港人北上从事服务性行业,他们挨过一段「为口奔驰」「遍寻港味而不可得」的日子,1995年北京终于出现一间「赞记」, 据北上多年的「老北京」中国香港人说,这可能是国内第一间港式茶餐厅。1997年上海也出现一间「雍记」,成为上海中国香港人至今津津乐道的妙事。最初的港式茶餐,据北上中国香港人形容,味道水平很普通,但「久旱逢甘露」,即使奶茶再难喝,始终是一杯奶茶,可聊慰相思之苦。 目前国内的港式茶餐厅,装修格局宏大,顾客物件已不限于中国香港人,十年前中国香港人占顾客比例八成,今天港客只占两成。茶餐厅在中国香港算草根食肆(除一两间茶餐厅名店外),但北移后却成为中高档消费,客人多为小资白领阶级。食品种类亦比中国香港本土茶餐厅更多,例如设有点心(点心在中国香港茶餐厅并不常见)。 2008-10-02 21:21:37 补充: 一盅两件 饮茶有一盅两件的说法,一盅是茶,盅是碗盖茶的意思,以前茶楼是用碗盖茶柸的,现在大部份的茶楼都已改用无盖的茶柸,只有少部份的茶楼仍然保留用碗盖茶柸,中环的陆羽茶室便是其中之一。两件是点心,大体是虾饺和叉烧包,和虾饺并称的是烧卖,人们往往会吃这三款点心,这就成了「一盅三件」了。其实「一盅两件」只是最低消费的意思,大部份人上茶楼也不只是「一盅两件」的。
至50年代,茶餐厅正式形成,当时的人开始喜欢西方食品,如咖啡、多士等,但其时西餐厅只招呼西方人及有钱华人,基层中国人到这些地方,一来消费不起,二来也会遭人歧视。于是,一些商人决定另起炉灶,开设平民化的西餐厅, 为了跟真正西餐厅有所区别,易名为茶餐厅。 50年代初, 茶餐厅只卖火腿通粉、 三文治、奶茶等轻便食物。至60年代,茶餐厅分成大牌和小牌(港府针对餐厅所发的两种牌照),小牌不可炒饭,大牌则可,于是茶餐厅开始出现碟头饭,而中国香港人亦乐于用筷子吃西方牛排。 2008-09-27 18:09:18 补充: 我希望这一些资料可以帮到你
参考: mingpaoweekly2020/bb01_4
露雨轩茶楼双秀店和牡丹园店消费一样的吗
消费一样。根据搜查相关信息,露雨轩茶楼双秀店和牡丹园店都是一个老板由露雨轩茶楼统一定价销售,不会存在消费不一样的情况,比如在双秀店寿眉398一位在牡丹园是一样的价格。
为什么有的香港人喝茶喜欢喝寿眉?
分享一下,我在收老白茶时了解到的情况。
2008年左右,我曾经收藏一批从香港药铺买来的寿眉,据卖家当时说“已经在他家存了35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这么老的寿眉,浓郁的老茶香气,干净无杂味。从此,也是让我走上了收藏老白茶的道路。
跟卖家聊天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批茶,本来是从福建定做,运到香港做减肥茶的原料,进价很便宜”
另外,我也在白茶工艺书中看到过,80年代国内特别为香港地区开发过一种“新工艺白茶”,只要是采用轻微烘干,而非完全靠自然晒干。
基于以上两种信息,我个人认为,寿眉因为价格便宜,曾在香港当做减肥茶来喝,另外,为香港定制的新工艺白茶的出现,让寿眉这类品级较低的茶,更为适口。
因此,在香港应该有一部分人早已习惯寿眉的口感。
香港(广东)天气湿热,白茶能清热消炎解暑,在中国白茶内销为零的时代,香港是主要的白茶销售区,许多人特别爱喝白茶。
坊间也有这种说法:普洱、水仙粤语谐音和“保你死先”很像,一大早喝茶,如此不吉利的茶名实在让人不舒坦,于是大家都偏爱好意头的寿眉。
寿眉的名字据说是广东人先叫起来的,因为寿眉叶子上带着茸茸白毛,有点像老寿星的眉毛。
也不是啊。特别是老一辈挺喜欢普洱,尤其是在茶楼(不是纯喝茶,是吃点心的小馆,广东的朋友应该会明白)吃点心的时候。因为感觉上普洱能消去点心的油腻感觉。
而我,上茶楼吃点心时正是喜欢喝寿眉的一类人。我不太喜欢喝普洱,因为好的普洱难求,茶楼的普洱素质很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有的只是颜色而已。而在茶楼的寿眉虽然也一般,但至少仍喝到点甘味,加上颜色不太深,不会令牙齿容易变黄,成为我的首迭呢
香港人上茶楼饮早茶,之前多数喜欢饮香片茶、铁观音、乌龙,二十多年前加入普洱茶。而广州的茶楼在八十年代开始较为兴起饮的"菊普″(普洱加菊花)就是受香港影响的。
喝什么的都有,很多喝潮汕茶的也有喝普洱的,寿眉是近几年才逐步有的,绿茶喝的不多。
香港人喜欢喝铁观音,香片或者普洱茶。
在中国内地,两人见面头一句问候大多是:"你吃饭了没?"这句话在香港的版本是"饮佐茶未?",也就是"你饮茶了没有。"多日不见的朋友相遇,闲述几句后,也会来一句"第日饮茶",意思是改天聚一聚,喝喝茶。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用这句话男女约会,商人谈生意,街坊领居聚会,饮茶是传统又体面的交际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早期香港贫瘠,人们谋生困难,流落到这个殖民地,割不断与故土的联系。生存的艰难与割裂的痛苦,人们需要一种介质来缓解精神压力,寻求内心认同,因此饮茶成为这一介质。
香港人的饮茶习惯,来自老广州的商业文化。清代中期起,广州成为珠三角政治经济中心,一些从事贸易的商人创造出再早晚两顿正餐之外,用作休闲和商务洽谈的"饮茶"活动。香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下面,有不少老茶楼老茶庄,里面有不少是喝茶看报听粤剧的老年人,他们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呷着"早茶"。富商、明星、高级白领,有能力在下午三四点,到文华、东方、半岛酒店这样高档的地方享用下午茶。许多香港人的童年是和长辈上茶楼开始的。香港地少人多,聚会最好的去处是茶楼与高级一点的茶餐厅。闹哄哄的氛围里,人们纷纷坐下,由辈分最高的老人翻菜牌,决定饮用的是普洱、香片、龙井、水仙,还是寿眉。
香港人习惯喝白茶,比较传统的老人也会存一些白茶,因为白茶久存确有药用功效。有条件的人家或者老茶庄,会收藏一些白茶在家中或仓库,变成老茶。一百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到现在,白茶依旧出现在香港的茶楼、茶室、茶餐厅等各个空间。这片具有消脂消炎、清热解毒的树叶,在风诡云谲的百年 历史 中,给人们温润暖心的精神寄托。
香港人饮茶态度非常现实"吃得咸鱼忍得住口渴"。人生就是人与命运拼搏的历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所有辛苦与忍耐,泡开成一壶浓酽的白茶汤。白茶的魅力也正在于其原始而自然的淡香清韵。其味道需要静心细品才能感受到,而一旦感受到它的神韵,则难以忘怀。
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就跟有些人早餐喜欢豆浆稀饭,而有的人喜欢豆腐脑一样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