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为什么是福鼎白茶,白牡丹是福鼎白茶吗

yanqitea 2023-01-31 福鼎白茶 102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白牡丹茶的传说你知道吗?

福建省福鼎县一带盛产白牡丹茶,其两叶抱一芽,呈深灰绿色,芽叶身披白色茸毛,乍看之下犹如一朵朵小小的白牡丹花,轻巧可人,常泡饮之可有润肺清热的功效,一般作为药用。

据说白牡丹茶的来历源自一个传说,传说这种茶树是由牡丹花草变成的。

在遥远的西汉时期,有位太守名叫毛义,他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辞去官位跟随母亲去深山老林归隐。一日,母子二人骑着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连日赶路的疲惫都仿佛在这一瞬间散了去。毛义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于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是由它们散发出来的。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适于隐居,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

如此过了许久,毛义的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却无一种药能够治疗母亲的病,他感到万分焦急,竟然疲惫得昏睡在了路旁。在梦里,他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后匆忙赶回到家中,却听见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必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毛义亦惊亦喜,母子二人同做一梦,他认为这一定是仙人的指点。然而此时正值寒冬季节,没有新茶可寻,毛义先到池塘里破冰捉了条鲤鱼,正在思索如何寻到新茶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只见池畔的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而那些白色的毛茸茸的茶叶竟如同朵朵白牡丹花一般,香味扑鼻。茶晾晒好之后,毛义立即用新茶煮了鲤鱼给母亲吃,吃完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走,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于是建起了一座白牡丹庙,并将这一带产的名茶称为白牡丹茶。

白牡丹是什么茶类

白牡丹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品项,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和宁德市福鼎市,是中国福建省历史名茶。

白茶的种类,白茶有哪些:

第1步依据采摘标可分为芽茶和叶茶。而芽茶又以太姥银茶、白毫银针最为知名。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茶是叶茶的代表。

(1)白毫银针:顾名思义,其为银白色,茶头的部位比较粗壮,一头粗,一头细,犹如一根银白的针,外形非常美丽。白毫银针素有“茶王、美女”之称。白毫银针在冲泡的时候像一个美人般,站立着在水中上下舞动,让人浮想联翩。品尝起来,香味浓郁,带着点甜味,饮白毫银针是一个不错的享受。

(2)白牡丹:白牡丹白茶不仅名字好听,而且也如同其名字一样美丽。特别是冲泡后,嫩绿的叶子上面是白色小芽,就像一朵似开非开的牡丹花,非常高雅。因为白绿相配,故有“青天白地”的美称。白牡丹品尝起来,味道也极好,也是白茶中的佳品。

(3)新工艺茶:还有一个名称就是新白茶。是在白茶原有制作方法基础上,经过轻揉等加工做成的。新工艺茶,味道也独具一色,病情不像其他白茶那样因产量小,而及其珍贵。新工艺茶地产量较大,不仅远销国外,而且也深受国人的欢迎。

(4)福鼎白茶:白茶原产于福鼎地区,而且还有一个传奇故事,传说在唐代,福鼎地区干旱发生瘟疫,病死无数。村中善良估量兰姑千山万苦找到长出一处处绿油油的仙草。据说,生产白毫银针的茶树就是这仙草演化出来的。后来兰姑去世,大家称她为太姥娘。

依据采摘茶树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小白、大白、水仙白三种。小白是从福鼎当地一种菜茶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大白白茶是从一种大白茶茶树上采摘的;水仙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也就是水仙白。

白牡丹属于什么茶

属于白茶。

白牡丹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或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外形

汤色

叶底

特级:

形状:

叶抱芽、芽叶连枝、叶缘垂卷、芽肥壮、显毫、匀整

色泽:

毫芽银白、叶面灰绿、叶背有白茸毛、灰绿透银白色

汤色:

浅杏黄明亮

香气:

鲜嫩清纯、毫香明显

滋味:

清鲜醇爽、毫味显

叶底:

毫芽肥嫩、叶张嫩、芽叶连枝、色淡绿、叶梗和叶脉微红、叶底明亮

一级:

形状:

芽叶连枝、叶缘垂卷、毫芽显、叶张均匀、尚匀整、有破张

色泽:

毫芽银白、页面灰绿或暗绿、部分叶背有白茸毛、有嫩绿片

汤色:

黄明亮

香气:

清鲜、有毫香

滋味:

尚清鲜、有毫味

叶底:

毫芽稍多、叶张嫩、尚完整、叶脉微红、叶底尚明亮

二级:

形状:

部分芽叶连枝、有毫芽、叶张尚嫩、破张稍多、有少量嫩绿片和轻片

色泽:

叶面暗绿、稍带少量黄绿叶或暗褐叶

汤色:

黄尚亮

香气:

尚清鲜、略有毫香

滋味:

醇和

叶底:

稍有毫芽、叶张尚软、叶脉稍红、有破张

类目

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 白茶 • 微发酵 • 性凉

产地

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政和县、松溪县、建阳市和宁德市福鼎市,是中国福建省历史名茶。

人群

睡眠不佳者

糖尿病患者

神经紧张、压力大者

功效

改善睡眠

降低血糖

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减少焦虑

工艺

冲泡

存储

白茶贮存条件应符合GB/T 30375相关规定,贮存得当,白茶可长期保存。

短期少量存放白茶:准备一个牛皮纸袋或铝袋,然后将白茶饼装入袋中,挤掉袋内多余的空气并封口,最后将其放入小纸箱或铁罐内,盖好盖子,放在干燥、无异味处保存。

长期大量存放白茶:需要使用三层包装法,准备纸箱、铝袋、塑料袋各一个。

第一步:先将白茶整理好,之后装入铝袋之中,注意整齐摆放,将袋内空气排掉,并将口部封好。

第二步:在外层再套入一个塑料袋,也需要挤掉空气并系好袋口。

第三步:前两部工作完成之后,将白茶整体放入纸箱中,箱子接缝处用胶带封口,最后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常温存放。

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白牡丹是什么茶

 白牡丹属于白茶

白牡丹茶是一种出产于中国福建福鼎地区的一种茶叶,是福建地区的地方名茶之一,早在几百年前这种茶叶就已经存在,它是白茶的一种,是白茶中的精品!

白牡丹茶制作原料

1、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

2、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

3、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一般为一芽二叶,并要求“三白”,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

白牡丹茶的制作工序

1、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 --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

2、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

3、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4、精制时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

白牡丹茶的泡法

1、用盖碗泡

准备一个盖碗,取3克白牡丹茶放入盖碗中,用90度的沸水温润后换水,直接加入沸水,盖上碗盖闷泡几十秒即可饮用。第一泡闷泡约45秒即可,之后每泡延长20秒左右最宜。

2、用壶泡

准备一个茶壶,取7到10克左右的白牡丹茶投入茶壶里,加入90度沸水温润后换水,再用100度的沸水闷泡大约45秒即可品饮。

3、用大壶泡

准备一个大茶壶,取10到15g的白牡丹茶放到大茶壶中里,直接用90度的沸水闷泡即可。喝完后再直接加沸水续泡,这种泡法可以从早一直喝到晚。

牡丹白茶属于什么茶

白牡丹属于白茶的一种,它有四种等级。有牡丹王,有一级白牡丹,有二级白牡丹,还有三级白牡丹。

它们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香气和口感。

特级白牡丹,也称作牡丹王,具有特级牡丹的标准长相——芽头极似银针,故而用牡丹王抽针当作白毫银针卖的情况,时有出现。

一级白牡丹,是最常见的白牡丹等级。

它芽长叶小,身姿舒展,秀丽多姿,极为曼妙。是老茶友和新茶友都通吃的一款茶。

二级白牡丹,是更长开了的白牡丹。

它的枝与叶都较一级白牡丹,长了大了粗壮了,唯有芽头,更瘦了更小了更细了——层数变得更少了。

三级白牡丹,其实,跟寿眉就已经很接近了。

在国标里,三级白牡丹,还是有芽头的,虽然细了点,但好歹是芽头。

而在现实当中,茶农们大多把高等级的春寿眉,当成三级白牡丹在销售。

是的,大家平时喝到的花弄影,在别家,就是三级白牡丹。

白牡丹属于什么茶类

白牡丹属于白茶的一种。

所谓白茶,即采用地理标志范围内的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白牡丹,则主要产于我国福建福鼎、政和等地,其中尤以福鼎较为显著。白牡丹之所以得名,主要是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

按国标划分,特级白牡丹的最高等级层次,它的采摘时间紧接在银针之后,有时候甚至与末期银针一同采摘,采摘周期只有5天左右。特级白牡丹以一芽一叶为主,按照市面上的等级划分,特级白牡丹就相当于旗枪品质牡丹王。

特级白牡丹的特点:

1、嫩度:毫心多、肥壮,叶张细嫩。

2、色泽:叶面灰绿或翠绿,色调和,毫心银白,叶背有白茸毛。

3、形状:芽叶连枝,匀整,破张少

4、净度:无蜡叶、籽及老梗。

5、香气:鲜嫩纯爽,毫香显。

6、汤色:清澈,橙黄。

7、滋味:清甜醇爽,浓厚,意味足。

8、叶底:叶张软嫩,芽叶连枝,叶张完整、色黄绿,叶梗叶脉微红明亮。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