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茶是从哪一年开始压饼的?
- 2、福鼎白茶饼存放14年的值多少钱
- 3、乡村老伯福鼎白茶起源于什么时候的?
- 4、市场做旧老白茶泛滥如何辨别真假?
- 5、福鼎白茶的历史是什么?
- 6、2006年以前有没有白茶饼
白茶是从哪一年开始压饼的?
白茶开始压饼,是2008年到2009年之间的事情,而且是从普洱茶借鉴过来的。
白茶压饼,主要是为了节省空间,对茶叶本身的品质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反倒是处理不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同等重量、不同等级白茶的体积,如果换算成一定比例大概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之比为1:1.5:3。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这两个等级,本身所占的空间并不算大,也因此无需压饼。而寿眉的叶子比较粗,尤其是干茶,很占地方。寿眉是最早用来的压饼的白茶。
白茶注意事项
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
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无论是何种茶叶,都不宜喝浓茶,也不宜空腹喝茶。否则可能引起“茶醉”现象。
福鼎白茶饼存放14年的值多少钱
有的,较少。有的是陈了散后来压的,有的是当初胡乱压的,有的则是当初拉到云南去压。真是14年,那你有口福了。如果遇到合适的买家,上万都有。
乡村老伯福鼎白茶起源于什么时候的?
现代的福鼎白茶工艺,起源于1885年,先有了白毫银针的称呼。到了1912年至1918年之间有了白牡丹。1965年左右有了寿眉的称呼。福鼎白茶由于受地域限制,产量极少。到目前为止年产量才8000余吨。也正因为如此,福鼎白茶从2010年开始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鼎白茶在2007年之前,大多都是出口为主,由于它是由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两种特殊的树种当原料,按照许多中药的晾晒方式制作成茶,而让它具有了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在民间俗称,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具有三降三抗,美容养颜,清热降火等功效。
在2007年过后,政府大力的扶持,让福鼎白茶从外销转为内销,从此福鼎白茶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特别是从2010年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后,我们当地许多企业,跟随政府的步伐,全国性的宣传,让福鼎白茶更是如日冲天。
市场做旧老白茶泛滥如何辨别真假?
近年来,随着白茶市场的持续升温,市场上做旧老白茶泛滥,有些不良茶商从中看着利益后,也加入了其中。价格低廉,看似“物美价廉”,这样的老白茶你敢喝吗? 十几乃至二十几年的老茶存量相当稀少。也是因为历史原因,原料品种都是小菜茶,而非现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树种,市面上正宗的十几乃至二十几年老茶,几乎都是级别较低的散茶。
市场上做旧老白茶泛滥是怎么出现的
随着白茶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一些不法商家便动起了歪心思。开始见缝插针,大搞噱头。打着“传统炭焙老白茶”的旗号,挂羊头卖狗头,大卖特卖假白茶。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大批售价低廉、年份长的做旧老白茶,不少茶友觉得”物美价廉“误以为自己捡到宝。
如何避免上当受害?打铁还需自身硬, 学会一技之长,自己懂得鉴别做旧假茶。下面茶云涧就教你怎么鉴别老白茶的真假。
如何怎么辨别真假老茶
第一步不是看,不是闻,不是喝,而是先跟商家聊茶。倘若说起老白茶,商家说:“正好我这有压制了十几年的老茶,其他店铺可是没有的”。那您赶紧走吧,没有多聊的必要。要知道福鼎白茶开始有压饼的年份始于2007-2008年,哪来的压制十几年的老茶?倘若商家说:“我这有十几年老茶原料压成的饼,数量不多。”这话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接下来就可以进店品饮看看茶。
看干茶
饼茶在压制之前要先蒸汽软化,再压制成饼。做旧的白茶,在蒸汽软化压制成型前,,先洒水,然后再高温“发酵”,使得白茶叶片变得红褐色类似于老茶干茶。之后再进行压制。假老茶干茶,色泽绝对不均匀,这就是因为作旧洒水之后干茶发酵度不一致所导致的,明白了老白茶做旧的手法后,就要懂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认。
看汤色
假老茶在风味、品相都有一定的欺骗性,但因经过发酵已不属于白茶,存放时间稍长,风味荡然无存。做旧的发酵老茶,汤色往往浑浊、发暗、不清澈,汤色与红茶更加相似。真老茶冲泡出水后,汤色呈深黄色,清澈透亮,没有杂质,年份越久汤色越深。
闻香气
香气上鉴别,白茶讲究“毫香蜜韵”,3年以上的白茶有荷叶香,6年以上的白茶有枣香,10年以上呈药香。如果你闻到的只有一股发酵的味道,那么毫无疑问是做旧的老白茶了。假老茶因为经过洒水发酵,所以略带酵味。
福鼎白茶的历史是什么?
福鼎白茶的历史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 ,原产于 福建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白毫银针 研究表明:
白牡丹
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白茶,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 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这便是最早的白茶,也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经》的记载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到:“《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我国 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先生在 《茶业通史》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 鼎(唐为长溪县辖区) ,系白茶原产地。1.宋代的白茶 宋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 (成书于 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 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 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 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 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 有之,但品不及。” 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 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 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 薄,非食茶之比。” 2.明代的白茶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 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说明当时的制茶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干燥用日晒,其鲜叶标准与制茶工艺可 认为是“现代白茶”制法的雏形。3.现代白茶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白茶起源于清代的福鼎。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 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 究》一书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证实:在清嘉庆初年(公元 1796 年) ,福鼎人用 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约在 1857 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在福鼎县点头选育成功, 柏柳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型、品质远远 优于“菜茶”,于是福鼎茶人于 1885 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造 “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后来称土针)10 多倍。 约在 1860 年“土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2006年以前有没有白茶饼
2006年以前有白茶饼。
其实2006年前并非没有白茶饼,只不过极少极少。白茶制饼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在2006年,白茶开始借鉴普洱茶制饼技艺,压出了第一饼。而后在2010年,制饼技术也是成熟起来,并且也在福鼎流行起来,很多白茶茶企陆续开始压饼。
白茶饼呈围棋状,表面镶嵌着条形的白茶叶子。白茶的色泽也是有深有浅的,所以看上去纹路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像极了一枚硕大的雨花石。
白茶饼的基本介绍
初入口时,白茶饼有点像海苔,味觉有些干,深咬下去才有汁液流淌出来。很难判断这饼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味,直觉着脆糯相济,口感清爽。微微的水果甘甜中,蕴涵着更为扎实的却是茶叶的苦香,实在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有一女子,为避战乱隐居山林,种蓝为生,人称蓝姑。蓝姑天性善良,乐善好施。这年太姥山下麻疹流行,夺去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蓝姑忧心如焚。
一夜,南极仙翁托梦给蓝姑,说她栖居的山洞顶上有一株傲雪茶树,用其白叶晒干泡水便能医治麻疹。翌日,蓝姑攀到洞顶,果然看见一株白茶树。由此,蓝姑帮助人们赶走了病魔,百姓尊她为太姥娘娘。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