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典故,白茶的来历故事

yanqitea 2022-11-20 茶叶知识 218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云南白龙须贡茶的传承人是谁?

李大昌

云南白龙须贡茶传承人是“李大昌”老师,他曾在2018年中央七台《香土》栏目中播出,被称为“茶王”。从1993年进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普洱市科技局,景谷县政府,民乐镇府成立的大白茶公司后至今对当地白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是指工艺方面,比如福鼎、政和等地的传统白茶工艺;云南也有月光白的工艺,与福鼎政和略有所差别,这些工艺的特点是以萎调为主,不经过锅炒,通过低温烘焙或阴干的方式干燥,这些可以统称为白茶工艺。六大茶类里面的“白茶”即是从工艺的角度来说的。

第二个方面,是指茶树叶面白化,这个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到的“白茶”。与之相类似的有现在绿茶中的安吉白茶,以及很多乌龙茶中的白叶品种。当然后者可能达不到宋徽宗所说的那种极致的“白”,但概念上是类似的。

安吉白茶

第三个方面,也是茶树的品种特点,无论是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叶片背面都有浓密的白色绒毛,故而称为“白茶”。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的秧塔的白茶白毫更为厚重,贡茶“白龙须”的得名即与此有关。

秧塔大白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的特产。秧塔白茶具有140多年历史。因其外形美观,白毫显露,清香回味,汤色纯正而闻名。

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

秧塔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

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6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

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秧塔村现在行政上属景谷民乐乡,地域上距离景谷乡更近,故景谷乡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至,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从植物学分类上看,福鼎大白茶的植物学名称是“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秧塔白茶的两个品种秧塔绿芽大白茶(Camelliasinensis var.pubilimba cv.Yangta-Luyadabaicha)、秧塔黄芽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 cv.Yangta-Huangyadabaicha)从中可以看出,福鼎白茶的树种是属于“茶”种sinensis,与内地普通用来制作绿茶的品种植物学属于同一个“种”。

安吉白茶的来历

唐朝初年唐高宗御赐卯山仙茶为贡茶。且在全国各推广种植,但因气候、温度、湿度等原因,均不行产,仅处州卯山周边和杭州金光寺庙得能种植成功。

唐开元八年,也即公元720年,叶法善105岁凡尘之命圆满而化去。

唐玄宗得知叶法善仙逝,下诏褒悼,赐谥号为越州都督,还亲自为叶法善撰写了《步虚词》:清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寒窗,滴露研朱点周易。

唐开元二十七年腊月,唐玄宗为叶法善御制《叶道元尊师碑记》。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庚子六月二十五日,宋徽宗封叶法善为“致虚见素真人”,易宣阳观为冲真观。

宋代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酷爱饮茶,精于茶道,善于点茶。在北宋大观年间,著有一部《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里面的白茶指的就是卯山仙茶。

安吉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为当地金光寺庙产( 《县志》),后不知所终。

也就是说安吉白茶其它是唐朝贡茶卯山仙茶的后裔。

徽宗御赐白茶为天下第一茶。

可以告诉我六大基本茶类的典故吗???

六大茶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按照其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六大类:1、绿茶: 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2、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3、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4、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5、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溧阳白茶的历史或典故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

珍稀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叶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江苏溧阳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浸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珍稀白茶独有的特点。

由于珍稀白茶它是在特定的优良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茶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物种,与中国六大茶类“白茶类”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指由绿茶中多毫的嫩叶制作而成的白茶;而珍稀白茶是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色的嫩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白茶。它既是茶树的珍稀品种,也是茶叶的名贵茶叶。

与别的茶叶相比,溧阳白茶的显著特点就是氨基酸含量高,营养丰富。因此,溧阳白茶不仅喝起来口感好,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最近,白茶在女孩子中流行起来,还赢得了“美容茶”的雅号。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