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无风荷动
初夏之夜,暗香浮动,每读《无荷风动》,不甚欢喜。初学茶也是夏天,记得第一次上课喝的是白茶。后来读了很多茶书,结缘做茶人和爱茶人,在庸常的生活里收获了许多美好。《无荷风动》的作者马守仁先生是位居士,文字带着雅致和禅意,让人安静。生平无他好,唯嗜茶,书而已,茶香氤氲的时空,所感所思所悟都有着情致韵味。
认真泡好每一杯茶,需要心情。读他每次烹茶时不温不火的感觉,仿若时光流转穿越到遥远年代。 “夏夜烹茶,宜净室,宜古曲,宜杜门闭户以绝恶声,虽挥汗如雨,然啜清茗一盏,使人顿有清风明月之思,云烟雨雾之想,不惟可以解消,亦可消夏。及饮茶毕,夜风送凉,夏月有光,此时茶思悄然幽然,宜读书,宜临帖,宜观画,宜焚香,宜独思,宜静坐。” 先生的茶之境界,的确可助安然度夏。
慢慢感受茶给身心带来的感受,苦涩后带着回甘,细想这样的反差是极好的。人生若无苦涩,也无法提现出甘甜之妙,茶有清浊沉浮,阴阳短长,婉约粗放之别,若不静,恐难品出个中滋味。刚过夏至,体会到阳光的能量,最近喝茶最能消渴。难得喝寒凉的饮料,不过最近会做一些冷泡。瓶里放上白牡丹,玫瑰,放凉的白开水,置一晚,慢慢泡出的茶汤清冽鲜甜,最是可口。
朋友给的明前碧螺春一直没舍得喝,最近也常冷泡,虽然少一些香气,不过淡绿如玉的茶汤还是非常宜人,喝完略略生津,余味悠长。虽然努力少吃甜食,每次喝茶总忍不住茶点相伴。其实以前老师说喝茶应该少吃茶食,特别是喝好茶时,茶食容易夺茶之香,盖茶之味。不过经常有各种精美茶食的推送,总是忍不住买很多。近来聚会不多,喝茶成了孤独的爱好,作者说“最好的茶食莫过于读书”,深以为然。
读到元末高士倪云林独创的“清泉白石”茶,白石是核桃和松子肉裹真粉制成,洁白如石,把茶和茶食同放在一个杯中饮用,取清远简单之意。努力脑补这道茶的滋味,夜半读书竟然有些饥肠辘辘。还有豆腐干丝切成细丝,加上酱油,姜丝,重汤炖上淋麻油……这样的茶食感觉更像下酒菜。
茶叶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各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应有尽有,特别是经过几次冲泡后,大部分营养成分都会吸收,不过在农村的一些地方,也有把茶渣吃掉的习惯。作者推荐了几道茶菜,比如用喝过的乌龙叶炒肉,配上咸菜丁,青菜段,姜末,葱花,用茶叶本身的清香味解掉肉类的滋腻,看着可以一试。现在睡眠不好,晚上很少喝茶,希望茶叶入菜影响不大。喝茶也许不一定要风雅,有烟火气和茶香就已经很幸福了。
什么样的白茶才是最好的茶?如何选?
白茶根据芽叶的不同,一般分四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白茶广为乐道的是白毫银针,又分为:头采银针、中期银针,采摘时只是采下肥硕的单芽,数量稀少,每年产量是白茶品类中极少的,也是昂贵的。白牡丹按照等级分为多个类别,通常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它的品级仅次于白毫银针,是非常受欢迎的一款白茶,也特别受女性茶友的青睐。贡眉和寿眉采下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叶多芽少,适合制作老白茶饼,是极其容易出枣香和茶香的,口味不逊于牡丹和银针。经过时间的沉淀,滋生出来的茶香和回甘,是很多老茶客爱不释口的口粮茶。其实,正宗的白茶产量都是固定的,也是有限的,每一款白茶都可以成为绝版茶,这也是茶友们愿意收藏白茶的原因所在。
白茶要如何保存?
一、选对保存地方
保存白茶,首选要选择一个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太阳直射。
保存的保存,要注意避免“东照西晒”,既白茶保存时不要将白茶放在朝东和向西的房间。
如果把白茶放在朝东的方向,容易在日出时被太阳晒到,你们可别看现在的日出,早上8点左右就已经有很强烈的光照,若把白茶放在朝东的方向,容易被阳光直射。
而西晒的房间,从正午之后就一直处于强光照射中,这样也容易使白茶被阳光直射。
纵观房间,可以把白茶放置在朝北的房间,或者是在朝南的房间找一个远离光照的阴暗角落,以避免白茶受到强光直射。
在保存白茶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干燥程度,如现在的台风天气,有强降雨,保存白茶的地方一定要避免有雨水浸袭。
二、茶叶分开放置
许多茶友在购买白茶时,不会只购买一个品种,会同时购买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有的还会购买不同年份的白茶,这时候不论你买了几种白茶,一定要将这些茶叶分开放置。
一般村姑陈家发货,都会用纸箱、铝箔袋、塑料袋三层包装发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茶友们收到茶叶后就可以用原箱保存。
这些箱子也能够重复利用,当您购买的茶叶较多时,应将同年、同品种、同形态的茶放置在同一个箱子中,以防串味。
这样,经过今年的陈化后,茶叶的品质统一,饮用时也方便取放。
三、创造条件
若您保存的白茶较多,但家里的柜子有限,没办法把所有的茶叶都放置在柜子中,这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为白茶搭建一个小架子。
现在网购方便,网上也能够买到小木板、木架,茶友们可根据自己个人的需求进行购买,不论您是购买木板自己搭架子还是购买县城的木架,都要求木板的高度至少要远离地面10公分。
同时木架应该远离墙面放置,以防受潮。
四、干燥环境
也有部分茶友,家里条件有限,并不能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这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动手。
也很简单,我们可以网购几公斤的木炭、生石灰、竹炭等干燥剂,像现在这种台风天气可以派上大用场。
我们可以将木炭以200g为计重单位分装,把干燥剂分装成若干份,然后放置在存茶空间的四个角落。
这些干燥剂有极强的吸水性,能够为我们制造一个干燥的存茶环境。
干燥剂应该定期检查,看看是否还具有干燥性,如果干燥剂失效了,则要及时更换。
五、保持干燥
在存茶环境中放置好干燥剂好,也要注意存茶环境的干燥度保存。
在潮湿的梅雨季节或者是现在这种台风天气,应该尽量避免开窗。
若开窗,湿气则容易跑入室内,这样我们的干燥措施就功亏一篑了!
如果加了干燥剂环境中的湿度还是没办法降下来,还可以在存茶的纸箱外缠上保鲜膜,这样也能从最大程度上隔绝湿气,从而达到保存白茶的目的。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在用缠保鲜膜时先要观察纸箱本身是否干燥,若纸箱本身不够干燥,缠上保鲜膜则会加速白茶的变质。
所以,缠保鲜膜一定不要太盲目。
白茶圈里,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区别大吗?
刚接触白茶圈的茶友,都会自然而然产生许多疑问,什么是是新白茶,生命又是老白茶?新白茶和老白茶究竟要怎么区分?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定义。约定俗成来说,当年采摘下来并制作加工,且存放时间不足一年的成品白茶,就称为新白茶。而存放时间超过三年的成品白茶,则称为老白茶。那他们的区别在哪呢?我们往下继续看。
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区别之一在于它们储存时间的不同。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通常情况下,白茶存储的时间越久,滋味越醇熟,香气也愈加浓厚。存放超过了三年的白茶就可以被称之为老白茶了。在这三年之中,茶叶内部的物质不断陈化,积攒着力量。
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区别二在于它俩的外观长相不同。新白茶由于采摘到制成再到存放的这段时间并不久,还带着青春活力的感觉。就比如刚出的白毫银针,白银似雪的白毫,光泽有质感,里面紧紧地包裹着嫩绿色的芽身,满是生气。而老白毫银针,白毫依旧在,但芽身的颜色略显深沉,颇有几分老叟钓鱼,心态平稳的感觉。
区别三则在于新白茶和老白茶间不同的香气和不同的滋味。新白茶的香气更多的表现为活力的、清新的。就拿新春寿眉来说,会带有明显的毫香,分外浓郁,还留存有淡淡的清新花香。老白茶的香气就稍显醇熟了,带着沉稳的草药香,散着浓淡适宜的陈香。尤其是品质好的老寿眉饼,还有一丝珍贵的枣香。新白茶的滋味鲜爽柔和,嘬一口,带着一丝凉意,如山间清泉般飒爽甘甜。就拿当年的白毫银针为例,口感清爽,浆感十足,顺势入喉,回甘无穷。老白茶的滋味更是柔和度不减反加,更加醇,更加温润,茶汤稠滑,醇和,恰似一位温文尔雅,学富五车的公子。
白茶为什么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呢?
民间对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研究人员通过对1年、3年、5年的白茶同时进行研究,经过实验发现:白茶在贮藏的过程中,茶叶的内含物质在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化学变化,茶叶的贮藏时间越长,黄酮类的含量越高。研究表明,陈10年白茶的黄酮类含量可达13.26mg/g,是当年新白茶的2.34倍。
“一年茶”是指当年的新白茶。口感接近绿茶,茶性较寒凉。新白茶有甜香和毫香,通常用“毫香蜜韵”来描述,香气清新鲜纯,汤色浅黄明亮,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对平淡些。
"三年药”是指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其茶性已悄然发生变化。青气褪去,汤色加深,由浅黄变到杏黄或橙黄,滋味渐柔,入口顺滑,茶性也由凉渐转平和。
“七年宝”是指存放存放五到七年之后的白茶。这已算是老白茶了。细嗅下陈香出现,有的会呈现出枣香,乃至发展成为一种舒适的“药香”。汤色如琥珀,鲜艳而且油亮;其滋味变得醇厚饱满,入口也更加顺滑,甜度、粘稠度也会逐渐增加。
白茶存放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黄酮类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消炎、抗肿瘤、保护肝脏、抗突变等功效。
福鼎白茶泡法
福鼎白茶冲泡方法:备器,选用120容量白瓷盖碗,投茶5g或8g;水温,根据茶叶老嫩程度来掌握,不宜低于85度;冲泡,温杯洁具后,加盖冲泡,前三泡快速出汤,第四泡十秒出汤,依次递增。
冲泡福鼎白茶,一般选用120容量的白瓷盖碗,搭配5g或者8g的投茶量。对于紧压型的白茶,可以用茶针或茶刀,从茶饼的里层顺着茶叶本身的形态纹路慢慢撬取下来,每次喝多少便撬多少。
不同时期的老白茶的特点
1、一年茶
因为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刚制作出来的白茶,口感更似绿茶,但是比绿茶清爽,茶性较寒凉。香气清新鲜纯,有类似豆浆的香味;汤色浅黄明亮,汤感爽口请锐,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对平淡,清纯。
2、三年药
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茶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存放得当的白茶,在两三年里,茶叶内部成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青气褪去,汤色加深,由浅黄变到杏黄或橙黄。新白茶有甜香和毫香,毫香蜜韵,而存放三四年后的白茶往往会有荷叶香,香气已渐趋醇和,入口顺滑,滋味渐柔,茶性也由凉渐转平和。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