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做个拉萨人,静候慢品拉萨河的细水长流
文/白茶心
1.
游客对于拉萨,多半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看过了布达拉宫,走过了大小昭寺,漫步了八廓街,浏览了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拍了磕头朝拜的信众,也摸过了转经筒。这已经算是一个游客基本上能做的了。
可是,这样下来,就真的了解了拉萨吗?就能说你触摸到了拉萨的灵魂吗?很难有人可以这么说。因为时间太短暂,我们所感触到的,都是浮光掠影的表面,难以触及拉萨的内心。
我想起了在药王山看日出碰到的女孩。她从山东青岛来,她说,她每次去一个地方,都会呆很长的时间。这次,她想在拉萨呆一年。过了几天,她就在拉萨找到了工作。
我想,那才是真正的旅游,不是眼目的快速浏览,真的是沉心静气,与拉萨生活在一起,近距离地感受拉萨。只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们在拉萨也呆了较长的时间。当然,没有长到我们可以逛遍每一间寺院,听过足够多的故事。只是,后来我们没有选择到处看景点。我们用了3个下午,选择陪伴拉萨河。
2.
那是去拉萨河的第一天,我们工作完,想着要去看看山和拉萨河的水。于是走啊走啊,走了很久很久。看着很近的山,其实真的要跑死马。走了快1个小时,终于走了一条小小的河边,我以为是拉萨河,有点大失所望。后来才知道,只是一条小河,我们走反了方向。于是只能拍了一张夕阳西下的照片,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之后的一天下午,我们沿着河,走路去罗布林卡。先走了大路,再从一个铁门里钻过,来到从柳梧大桥下面。近看湖水是蓝色的,远山倒映其中。我们在阳光下,沿着河边修的小道,走到了纪念碑青藏川藏纪念碑那里,纪念碑树立在蓝天下,胡耀邦题的词,纪念在两条路通车30年,以及在其中起了巨大作用的人民解放军。
后来逛完了罗布林卡的各个颇章(宫殿),又走回头路找到了药王山的摩崖石刻,穿过山,走回了大路,再沿着河走回去。
走啊走啊,还是在河边走。可是我已经没有精力再观赏河边的风景了。回来的路上走的是小路,小路上很多的石头,我慢慢走着。同行的小伙伴不时停下来等我。
我们从2点半出发,走到晚上7点半才回到酒店。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喘气,想着要死了要死了,可是脚步不能停,脑子也无暇转了,走回来后一口气坐下,死也不想起来了。只觉得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在高原上走路,实在是一件苦差事,缺氧的喘气真是难忘的体验。
3.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去了拉萨河。我们先在八廓街逛了半天,出来后大昭寺已经不能进入了。我们慢慢吞吞打算离开,居然看见3辆某拜。这真是意外之喜,感觉像捡到了三百万。
我们用极差的信号,还开了热点,才勉强开了3辆车,那是贼难骑的那款。嘿呦嘿呦,我们吭哧吭哧骑着车拐出八廓街。这不,没有骑上几步,就感觉喘气喘得慌。
我们开始迎着阳光往住的酒店方向骑行,阳光非常刺眼,我骑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穿过川藏青藏路的纪念碑,到了拉萨河边。
我们先沿着水库上修建的堤坝路,要骑到水库的对面去。在堤坝中央,我们停下车,开始拍照。水库里的水很蓝,远远看得见布达拉宫和药王山。水波荡漾,感觉修建水库真的让冬天的拉萨河美丽不少。
后来,我们骑到了对面的山脚下。山脚下修了几条路,有一块平地,那里正在盖房子。如果盖起来,那就是河景房,也是靠山面水,景致也是非常不错的。
我们停下来,走到其中一座矮矮的山上,准备完成爬山的愿望。山是枯黄色的。土疙瘩和石头上长着一些枯草。山势比较陡峭,没有路。那时候太阳正好照在半山腰,我们像夸父一样,准备追上太阳光就撤。
我们爬呀爬,抓着野草,弯着腰,顺着石头往上爬。一边爬一边喘气。太阳慢慢落下去,阳光慢慢在爬山,山的阴影的面积慢慢扩大。
我感觉到了夸父的不容易。到了后来,终于爬到阳光照射的位置,再往上,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只觉得胸口像是有一架风箱,在呼哧呼哧拉着。
那里远眺,只见黄山绿水,远处是模糊的布拉达宫和药王山。拉萨城只这边的山河那边的山之间一条细细的带子。环绕着拉萨河的,是拉萨城里密密麻麻的白色的房屋。
我们又爬到一个高压输电线那里,停了下来。这时候,手机显示我们爬到了3700多米了。呀,又刷新了记录。拉萨的海拔是3658米。我们已经爬了300多米了。这可不是平原上的爬山呀,我感觉我的肺难受极了,有点怕自己忽然会挂掉。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往下爬。真的特别怕滚下去。抖着腿往下爬,从没有路的山上,慢慢抓着凸起的石头,还有枯死的野草,以及同伴们的帮助,往下一步步挪下去。一边挪,一边看着脚下,完全不敢看山脚下,一看就头晕。
好容易到了山脚下,骑上自行车回去。回望这座黄色的山,只觉得那么矮小那么遥远,像是没有爬几步似的。
之后,本着不走回头路的想法,我们又骑了一段路,从柳梧大桥的这一头骑回去。桥非常长,有1660米,它是西藏第一座立交桥。
柳梧大桥非常的雄伟,也有藏族的风格,主桥墩上有莲花,象征吉祥,引桥像牦牛腿,象征力量。我们在桥上停留了一会,又从立交桥上下去,只觉得这半天非常疲惫,但是真的不虚此行。
4.
第三天下午我们还去了拉萨河。这回没有骑车,也没有去桥上。我们选择更近距离地接触拉萨河。我们从柳梧大桥下穿过,走到了河滩上。河滩上是大片的石头,椭圆的鹅卵石,被岁月和流水冲刷得没了棱角。
河边的有几从枯死的灌木,上面缠着一些五色的经幡,日夜不歇地祈福。从河的这边往对面望去,远处山色迷蒙,像是在仙境中一般。
近一点的山是橙黄色的,轮廓分明,山的棱角也是清晰可见的。再远一点的山,像是被一层淡淡的薄纱遮住了,显得十分空濛。更远处的山,则呈淡淡的灰雾色,山也只能瞧见一点点大概的轮廓。一层一层,不同的景深,映着淡淡的蓝天,让人看了迷醉。
而这些远近不同色泽不同的山,和山下的楼房,都倒映在平静的水中。近山的水中影是灰黑色的,远山的水中影是淡灰色。层层叠叠,十分安宁静美。
我们在河边打了一会儿水漂。扁平的石块划过水面,激起一朵朵的涟漪,又迅速地消失不见了。河滩上有一些野草,已经枯黄。还有不知谁堆的玛尼堆,静静的陪伴在在湖边。
回望柳梧大桥,只见桥和山水融为一体,非常地和谐。桥上的拱形引桥,倒映在水中,合为优美的弧形。
往前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拦水坝。水坝是蓝色的底,水坝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白塔,可能有镇压或祈福的作用。远处有一个摩天轮,在绿山黄山夕阳下,也增添了许多的美丽。
太阳慢慢滑落,我们在坝上吹了一会儿风,又沿着河滩慢慢走回去。路上,遇到了一种浑身是刺的植物,果壳里包含着许多黑色的仔。不知在这样的石滩上,它们是怎么顽强地生存下去的。
这就是我们与拉萨河的几次相遇,每一次的体验都完全不同。走在鹅暖石的路上,我在想,我为什么在这里闲逛?这跟我在家乡的小河边闲逛,似乎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在这里静观与静思,可以更贴近真实的拉萨。这里没有大昭寺等的喧嚣和庄严。这里,有的只是拉萨母亲河的平淡与深情。它默默地哺育了拉萨这座城市,却不言不语。
而我们这几天的陪伴,其实是真正地在拉萨生活着。不像一个游客,而是像一个拉萨人,看河水慢流,看夕阳缓落。同行的小伙伴,有曾经骑行川藏线来到了拉萨的,也没有去赶大昭寺的热闹。他一路骑行,就像一个本地人一样,慢慢地品着这一路的风光。所以,他连高原反应都没有。
也许,这才是更真实的体验和触摸拉萨的方式。不是浮躁掠影,而是静候慢品,与之一起,看拉萨河的细水长流,观夕阳西下的余辉脉脉。
从上海到拉萨48个小时硬座没你想的那么煎熬
文/洛夕璇
3月31号晚,我背着包,拖着行李箱上了一趟从上海出发到拉萨的火车,我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背包旅行。这趟火车比平时坐的火车要更拥挤,幸运的是我坐在靠窗户边。行李架已经放不下我的行李箱了,也塞不进椅子底下,只能将就着放在脚底下。
因为方便,害怕4月2号的夜晚到达拉萨会很冷,提前穿了加绒的冲锋裤,在上海的3月31号我坐在火车上热的难忍,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旁边坐着一位大叔,对面也是一位男生,我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黑,从小到大,不管是母亲还是身边人对外面的认知,就是一个小姑娘出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去年,在这里发生了一起抢劫强奸案,19岁的2个小男孩在半夜抢劫一位40岁妇女并强奸。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发生在这里,就发生在离姐姐家不远处的小区前。因为这件事,母亲一度让我在上海冬天的6点,天一黑就不允许我出门,即使是逛街也不行。
年底,家乡发生了一劫抢劫案,苏州一名男子因为抢劫一路跟踪到老家,将老家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杀死。说实话,当我上了这辆上海出发到拉萨的火车,我是害怕的,是忐忑的,甚至,我在瑟瑟发抖。因为很多人都说西藏很乱很乱,在母亲看来,治安这么好的上海都发生强奸案,更何况在西藏。
你也许会嘲笑我俗,嘲笑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的确,在之前,我确实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孩子,我去的也不过是附近那些个城市。其实,很多时候,我跟第一季的关关是一样的,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服从习惯了,想要试图改变有多难?上了火车是一群人的责骂也是一群人的祝福。
晓岚姐在朋友圈说“爱写文字的她就这么义无反顾地奔向了那个可以洗涤心灵的神圣之地,我们目送,心底由然升腾起的敬意,祝愿一路平安......”我不知道是感动是难过是激动还是心痛,我忍不住啜泣,在父亲打来电话时,我忍不住嚎啕大哭。
泪水像是水龙头没办法让我停止,我一遍遍的告诉我自己,不可以哭,因为我是一个人去西藏啊,千万别让坏人看出我的脆弱,千万别让别人有机可趁,我要学的勇敢点,我望着窗外默默的落泪,我不敢看车内的人。
不是之前的我没独立过,而是这种带着负罪感和未知感,让我真的很害怕。可是比起恐惧,我更害怕拘束,我想用生命去赌一次自由。
坐在对面的男生问我有没有感冒药,男生是后来的丽丽姐,是一起从上海出发去拉萨的六个疯子之一,我找到包里的感冒药递给丽丽姐,关于丽丽姐,这个别称是在后来填写高原表格时,看到他身份证后面有一个“丽”字,我们笑,是不是他母亲因为太想要一个女孩才想到取这个名字?典型的重女轻男啊。我问丽丽姐“你看啊,我叫杰哥叫杰哥,叫玲子姐叫玲子姐,叫你叫什么呢?”丽丽姐一股娘腔的答道“叫我丽丽姐”
其实丽丽姐并不娘,只是一个很搞笑的男孩,他是我在火车上第一个搭讪的男孩,也许是因为他问我借感冒药,继而借充电宝,我对他戒心全无。我其实是很不想借充电宝给丽丽姐的,因为48个小时的火车,手机很容易没电,我需要一个足够的保障,然而无奈,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在聊天的过程中,才得知丽丽姐也到拉萨。
从上海到拉萨48个小时的硬座的人其实并不多,至少我这一截车厢的人并不多,青年的话,只有我们6个人。俗称,一群疯子。我们6个人在车子里有说有笑,经常开玩笑说“熬过了这48个小时的硬座,我们就是个有故事的人。”
阿敏是我在网上认识的,她从南京车站上了火车,坐在杰哥和玲子姐的对面,和杰哥玲子姐怎么搭讪起来的,我忘记了。只是一群人在几句话内已是打闹起来,我也早已没有上车时的忐忑和害怕。
因为第一次远行,早上特意去了便利店买了饭,说好早上吃饭,中午吃饭,晚上吃饭,好好抗高反。然而,早饭硬塞一半就饱了,为了省钱留了一半放在中午吃,因为31号的那天是我在公司结束的最后一天,直到赶上火车都没来及去买饭多填填肚子。
行李太多,扔了一半的零食放在公司给同事吃。然后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挤在高峰期的地铁上,要挤两个小时。上海的地铁,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拥挤的简直是要人命,我随便找了个站下,一气之下,将零食扔的所剩无几。只有几块压缩饼干和几粒糖,几块士力架。
在夜晚的11点多,我就开始后悔了。我饿的前胸贴后背,彼时,火车上已经没有了小车卖泡面和零食,杰哥带了很多零食,要给我吃泡面,那时我还矫情,不肯吃,更不肯在车厢内吃,因为泡面味道实在太大了,本就拥挤的车厢让我怎么吃?
在凌晨的时候,实在饿得不行,经不起杰哥的劝说,我开启了我蹭吃蹭喝的旅途。把我练糙的就是从杰哥的第一桶泡面开始,我打破了多年来的规矩,在车厢内吃起了泡面,我想给杰哥微信转账,他不收。于是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的脸皮也就厚了起来。
吃着玲子姐从湖南带来的特产仙都,郑州妹子的奶油爆米花,阿敏的牛肉干,甚至不客气的拿着他们的零食到处分散。
从上海到拉萨火车上的人颇多,站位也是挤满人。我起身让一个男孩坐在我座位上,48个小时够坐坐,不如让该站的人休息一会儿。男孩先是不好意思,后来道谢坐了下来。我蹭到阿敏旁边站着,和杰哥他们聊天。杰哥起来让我坐,我没坐,但是我们一个劲的笑他该减肥。
只是越靠近凌晨有些疲惫,男孩起身让我回去坐,遇见郑州下站的美文姐姐,她也是没有座位的,我让她去坐了。自己挤在阿敏一块坐下,阿敏的旁边也是一位郑州妹子,不知道妹子叫什么名字。她说,你们手机没电了,充我的充电宝吧,帮你们省省电吧。我凌晨5点就到站了。我们毫不客气的用着她的充电宝,蹭着这来之不易的电。
也是这时开始,我们和郑州妹子开始熟络起来,她将奶油爆米花给我们吃,凌晨2,3点的时候,阿敏靠在我肩膀上睡着,我也开始有些迷迷糊糊的要睡着,郑州妹子将我的头搭在她的肩膀上,小心翼翼的对我说“靠在我肩膀上睡吧”那一刻只觉得特别温暖,3个陌生的女孩,认识不到几个小时,已经熟络的靠在彼此的肩膀上安心的睡着。
凌晨5点钟,美文姐姐和郑州妹子下车,内心充满了舍不得。互加了微信,临走时,美文姐姐和我一个劲的道谢,她让我一定要多发点朋友圈,把接下来的经历分享出来。我们说了无数次告别,终是告别了,昨夜匆匆几个小时,已是一个难忘的念想。
经过一夜,大家更加熟络起来,玩笑也开得越来越大。无论是火车上的小青年还是大叔,大家不分年龄层次,谈天说地,互换座位,互让座位。我有些愧疚我丢掉的零食,因为我一直在吃她们的零食,而无以回报。
在火车行驶到西安站下车的时候,我和阿敏特别开心。下站买了零食,我买了零食泡面,最主要的是西安凉皮。阿敏买了一个小西瓜,小番茄和一盒草莓。草莓有些干瘪,坏了一大部分,无奈因为我想吃,阿敏还是买了。我将凉皮分给杰哥和玲子姐缓解我一路上蹭他们吃的愧疚。我们将零食和水果放在桌子上,大家拿着吃。
阿敏买了扑克,大家打扑克,玩什么斗地主,我不会,坐在另一个座位上看书,顺便啃着干巴巴的压缩饼干,认识了缓缓,她也是从上海到拉萨,途中还有一个朋友上站和她一起。我犹记得那天,火车驶过西安,路过华山,我们谈天说地,看见了华山忍不住激动的说,回来一定要去爬华山。我将袋里仅有的压缩饼干给她们吃,她们拿了2支棒棒糖给我和阿敏,超大的,16块钱一支。听到价钱,我有些hold住,太贵了,萍水相逢这已是大手笔。大家虽认识几个小时,几句话,却已交心。
这支棒棒糖真的很大,让我从下午啃到晚上。我又从大叔的座位上坐到了缓缓的座位上,缓缓的朋友在看书,我也捧着大冰的《阿弥陀佛 么么哒》,缓缓已经跑到我的座位上和阿敏杰哥玲子姐他们打扑克,打的不亦乐乎。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变成女生都到一边聊天,一群男生打扑克,不过他们来钱的,总之大家都很开心。
火车行驶到西宁要换到西宁出发到拉萨的有氧车上,行李太重,我在跟随在后,丽丽姐很照顾我,给我拖行李,一路上托他不少的照顾。在西宁的火车上,认识了白茶,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姑娘,模特。她坐在我对面,我和她闲聊,后来我回到丽丽姐她们一起,阿敏切西瓜,大家分着吃。我把周围分了个遍,在这辆火车上我有些不要脸,不是我的东西,我也借花献佛的厉害,我要将西瓜给白茶,丽丽姐觉得白茶不会接,我赌她会接。后来她真的接了,其实她看起来很漂亮也挺有钱的那种,真怕她不会接,她笑着接了西瓜和我们道了谢谢,后来她办了卧铺,我们道了别。
忘记说了,从我第一次坐火车起,身边人就告诉我一定要防火车上的骗子小偷,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在出发前,我就开始想着怎么藏匿身上的钱和手机,还有相机,哪一者被偷了,都会要了我的命,那时候我还提心吊胆,彼时我已是手机随便扔,包随便丢的家伙,因为在这截车厢,我知道,大家都很友好,我完全不用担心谁会偷谁的手机,谁会起歹心偷谁的钱。其实在这辆车子上,大家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熬过几十个小时的硬座,去同一个地方,有的是心生向往,例如我们小年轻。有的是不辞万里,去拉萨辛辛苦苦的打工,例如那些憨厚的大叔。
我们没有以往在火车上的拘束,大家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向往的姿态。在火车进入海拔5000米的时候,我将红景天在火车大肆宣传“谁要红景天啊,快要到高海拔了,喝了红景天缓解高反,没有高反也可以缓解疲劳。”然后分发红景天,大叔接过我手里的红景天,一个劲的说谢谢。像他们出来工作,断然是不知道要买红景天这个东西缓解高反的,不是他们身体有多好,而是舍不得,也不知道。也有离我座位有些远而不熟的大叔说,姑娘,给我一根吧。然后他们憨厚的接过红景天如珍宝般的捧在手里。
一车子的人泡着红景天喝,对于高反我们似乎没有那么害怕了,比起红景天,更多是温暖的治愈。
第二个夜晚,也是我们在火车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丽丽姐将座位让给我和阿敏,自己拿着睡袋靠门的角落打了地铺睡觉,我毫无困意,捧着大冰的《阿弥陀佛 么么哒》靠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大叔也将座位让给旁边的人睡觉,靠在我对面站了半宿,他说,手机没电的话,可以用他的充电宝,他的电还有很多。内心涌出无数个感动也是无法形容这一截车厢的相亲相爱。
也许是因为看书的原因,将大冰的书看完,天已经亮了。这一夜过的很快,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熬。阿敏睡醒,让我躺在她的腿上睡觉,我有些困意,躺在她腿上,她抱着我头,正困意睡去。火车行驶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阿敏将我叫醒,看到景色我惊呆了,困意顿无。我不知道这是哪里,想用手机拍出她的美,却拍不出万分之一,干脆不拍了,4月2号的白天,是一路的美景。远方不知是雪的幻影还是山,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原谅我词穷形容不出她的美。
到了可可西里之后是广阔无垠的草原和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有层层叠叠连绵威严的山,山不同我们在江南看到的山,他离天很近很近,很壮阔,还有成群结队的耗牛和藏羚羊,我靠在窗前拿着相机一个劲的拍,拍到了夜幕降临。
莫名其妙的就过了四十几个小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煎熬,反而觉得很快,在一眨眼的功夫已是到了拉萨,我都不敢相信,感觉自己坐了趟假火车,回头想起,它是真的,因为这趟火车载满了满满真实而温暖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写出在火车上那些零零散散美好的回忆。但是我想跟每个心在飘荡,步子无法踏出的你们说,其实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乱,西藏没有,火车上遇到的人没有,尤其在去西藏的这趟列车,它是我感受到最温暖的一列火车。如果你想一个人背包旅行,那么就去试试吧,只有真实感受过了,才知道它的美。
另外,在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消息分享给大家,今天翻朋友圈,在火车上遇到的美文姐姐要结婚了,在这里呢,啰嗦的话不讲了,亲爱的美文姐姐,愿你幸福。
回族喝什么茶
1、罐罐茶: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及云贵部分地区的回族有喝罐罐茶的习俗。罐罐茶主要用陕青茶或者是砖茶。在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些回族还会采摘山上一种名为“刺目树”的叶子,回来蒸了,晒干后饮用。陕西绿茶统称“陕青”,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于陕西南部。陕青是将刚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经过刹青、揉捻、焙制、分筛等工序精制而成。因此,茶叶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条索匀整,色泽绿润,水色清澈,饮入口中鲜爽香醇,回味甘纯。砖茶的制作往往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俗称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象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康砖茶等几类砖茶,是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和发花工艺产生冠突曲霉,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因而,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数百年来,砖茶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2、烤茶:流传在云南等回族聚居区。回族饮烤茶,茶叶多选用云南下关沱茶。下关向为制茶中心,这里出产的散茶,远销西藏、四川等地。因路途遥远,常遭风雨,损失甚大。后来将散茶压成碗形茶块,故又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爽回甘。常饮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
3、擂茶: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族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山梨叶、大青叶、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10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
4、奶茶:主要是我国青海、内蒙、新疆等回族聚居区的一种饮茶文化。这三地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使得奶茶的制作也各不相同,但他们使用的茶叶多是茯砖茶。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后问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因原料送到泾阳筑制,又称"泾阳砖"。由于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工序—发花,俗称“发金花”,金花生长的越多,代表茯砖茶的品质越好。特制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且有黄花清香,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砖茶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浓。
5、麦茶: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过去许多回族因买不起茶叶,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现在饮此茶者已不多见。
6、香茶:主要为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回族饮用,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其使用的茶叶主要也是茯砖茶,与奶茶的茶叶基本相同。
7、甜茶:和拉萨藏族一样,当地的回族也喜欢喝甜茶。它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但当地人早把它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使之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茶色呈乳黄色、不透明而略稠,须热饮口感更甚,有提神、清心功效。甜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用料也很简单,所用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我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滇红、苏红、越红、川红、吴红,其中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8、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居住在藏区、蒙区的回族也喜欢此茶。酥油茶是以茶为主料,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在普洱茶的起源地云南,有“爷爷的茶,孙子卖”的俗语。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做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从加工方法上可以分为生普和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成品后都还持续进行着自然陈化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金尖茶是南路边茶的商品类型之一,是西藏、内蒙、新疆、四川藏区的藏族同胞生活必需品。制造金尖的主要原料是做庄茶,压制前,面茶和里茶分别筛分整理去杂。分称茶、蒸茶、筑包、定型和包装等工序。金尖茶主产区四川,金尖外形色泽棕褐,香气平和,滋味醇和,水色红亮,叶底暗褐粗老,金尖呈现圆角枕形。
9、盖碗茶: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喝盖碗茶又称“三炮台”,盖碗茶的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茉莉花茶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一种,所谓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制而成的.用不同的绿茶品种去做茶胚,例如用龙井茶,用茉莉花去窨制就叫龙井茉莉花茶,如用玖瑰花朵去窨制的,就叫龙井玖瑰花茶。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的说法。东干人也喝“盖碗茶”,但已改变了先祖们喝“盖碗茶”的习俗,他们除了泡茶时加入干果,也学着当地人的习惯在茶水中加一些果酱甚至黄油。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