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茶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茶叶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本文对六大茶类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作简单的介绍
开启分步阅读模式
1、绿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绿茶的花色
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
绿茶和大宗绿茶。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2、黄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黄汤黄叶”。黄茶的分类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
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蔚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灯。
3、黑茶
01
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4、白茶
01
萎凋-干燥(新工艺白茶:萎凋-轻揉-干燥)
白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是由宋代三色鲜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银针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5、乌龙茶(乌龙茶)
01
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
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清茶根据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
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
白茶,寿眉是什么?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宝、七年灵丹妙药”之称,这几年特别流行。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采用这种茶片生产白茶)、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寿眉泡出来是什么香味
金骏眉,首创于2005年,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正山茶业承制,由北京张先生、孙先生、武夷山的江元勋先生、梁骏德先生等共同研制成功。该茶青为野生茶芽尖,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野茶树,6至8万颗芽尖方制成一斤金骏眉,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其外形黑黄相间,乌黑之中透着金黄,显毫香高。 金骏眉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目前是中国高端顶级红茶的代表。 一、金 代表等级。金者,贵重之物也。(注意:金骏眉的金,并不是说茶干是金黄色的,市面上流传的金骏眉应该是金黄色,金黄色绒毛多的乃是误传,正宗的金骏眉应该是黑色居多,条索中略带金色黄色,色亮而润。) 二、骏 1.通“峻”,原料采自桐木关自然保护区崇山峻岭之中的野生茶树; 2.条索状如海马,由正山茶业研发该新产品时希望能在市场上能如骏马奔腾般快速推广开来; 三、眉 形容外形。眉者,乃寿者长久之意,且绿茶类中好芽制成称眉者,如有寿眉、珍眉等。 编辑本段冲泡方法 优质山泉水或纯净水,同时把适量(一般为3g到5g)的金骏眉放到茶漏中,然后将沸水(100℃)冲入茶漏,茶漏底下用玻璃器皿接茶漏中流出的茶水,即可饮用,用此方法饮用效果最佳。 编辑本段审评 第一泡至第十泡时长分别为:15秒、25秒、35秒、45秒、1分钟、1分钟10秒、1分钟20秒、1分钟30秒、2分钟、2分钟30秒。 编辑本段如何区分真假金骏眉? 1.观外形: 正宗的金骏眉条索匀称紧结,每一条茶芽条索的颜色都是黑色居多,略带金黄色,绒毛较少。外山仿制的金骏眉大多茶干颜色通体金黄,绒毛多,或者也是黑多黄少,但却是完全黑色的条索中夹杂完全金黄的其他条索,让人一看便知是拼配了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茶叶混合而成的。 2.冲泡方法: 将冲泡用水加热到沸腾,直接冲泡金骏眉可以简易区分出真假金骏眉。正宗的金骏眉高海拔,生长周期慢的特点使得其耐高温,并且耐冲泡。正宗金骏眉可以连续冲泡12泡以上,并且品质稳定,汤色香气一直持续。仿制的金骏眉则颜色变化很大,并且在两三泡以后很快失去香气与水的厚度。 3.观汤色: 正宗金骏眉用沸水冲泡后的汤色应该是金黄色,并且晶莹剔透,清澈度高。仿制的金骏眉用沸水冲泡后汤色发红发浑,接近于普通正山小种的颜色,并且不稳定,汤色变化差异很大。 4.闻茶香: 正宗的金骏眉香气为天然的花香、果香、蜜香混合香型,持续悠远。仿制的金骏眉多为纯薯香或火工香,部分有蜜香的在三四泡以后香气荡然无存,多为添加非茶叶类物质。 金骏眉特色 形状:绒毛少、条索紧细、隽茂、重实; 色泽:金、黄、黑相间,色润; 香气:复合型花果香、蜜香、高山韵香明显; 滋味:滋味醇厚、甘甜爽滑、高山韵味持久; 汤色:汤色金黄、浓郁、清澈、有金圈; 叶底:呈金针状、匀整、隽拔、叶色呈古铜色; 编辑本段金骏眉采摘工艺 金骏眉红茶是于清明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采集芽尖部分,由熟练的采茶女工手工采摘,每天一女工只能采芽尖约2千粒,结合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由师傅全程手工制作,每500克金骏眉红茶需数万颗芽尖。金骏眉红茶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银骏眉红茶是于谷雨前采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制作500克银骏眉红茶需数万颗标准嫩芽,一芽一叶。银骏眉红茶精心选取原料,以正山小种传统手工工艺进行制作,不过筛,所以条形保持完好。 编辑本段香气浓郁 (刚开始是蜜香味,后来慢慢转成花粉香,而外山金骏眉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或者是带涩和地瓜味),味甜,醇厚,杯底香浓郁。稠度好,回甘快好。茶汤甜醇,泡浓有粘稠感。 编辑本段金骏眉外型细小而紧秀 颜色为金、黄、黑相间,细看,金黄色的为茶的绒毛、嫩芽,开汤汤色为金黄色,啜一口入喉,甘甜感顿生。其水、香、味似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连泡12次,口感仍然饱满甘甜,叶底舒展后,芽尖鲜活,秀挺亮丽。总之,金骏眉实属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金骏眉,正山小种红茶中的极品,仅仅三年,就创造了一个从无到有茶叶新品崛起的奇迹,从最初500克市场售价3600元升至今年的10000多元—— 编辑本段横空出世的金骏眉 可以说,金骏眉是这几年红茶乃至茶叶市场上的一个奇迹。 金骏眉的诞生地——武夷山市桐木村,一个生态环境极佳的高山村,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0多年前,这里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诞生了正山小种红茶;400多年后,这里又诞生了一个红茶新品,其风靡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金骏眉是如何诞生的呢?2005年7月的一天午后,江元勋陪同几位北京客人在竹林小憩,见一妇女上山劈老茶树的枝条,以便来年发新芽,而这些枝条上长满细小的芽头。客人们就说:“铁观音、龙井用芽尖可以做出好茶,为什么小种野茶不能呢?” 一句话触动了江元勋,他马上给钱让这位妇女把芽尖采摘下来,然后与厂里的制茶师傅一道,采用小种红茶传统制作工艺进行尝试制作。没想到这一次正山小种红茶的创新制作,成就了一个全新的红茶品牌:其汤色金黄,具淡而甜的花香、蜜香,喝完之后甘甜润滑,外型细小而紧秀。因新开发的产品只选用产自崇山峻岭中小种茶树的一芽为原料,极其珍贵;茶叶的形状似眉毛,“眉”还具有寿者、长久之意,便取名“金骏眉”。 金骏眉研制出来后,桐木关茶农便将产品送交国家茶叶质检中心进行评审鉴定,专家们为金骏眉作了定义:选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500-1800米高山的原生态小种野茶的茶芽为原料,采用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创新技术制作而成的茶叶,即为金骏眉。 由于金骏眉的原料选用的是芽尖,而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只能采摘芽尖约2000颗,而500克金骏眉约需5万多颗芽尖,也就是需要20多个熟练女工采摘一天。而桐木村茶山面积有限,只有6700多亩,今年,金骏眉的茶青收购价格每斤达到500元,而5斤的茶青才能做1斤精茶。成本高、原料少、产量低,使得金骏眉一出世就极为珍贵。 编辑本段“金骏眉”品牌遭遇透支 新品金骏眉既保留了传统正山小种红茶优良特征,又赋予了创新的外形及内质,一进入市场便得到市场的追捧和好评,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广州等地,价格一路飙升。 火爆的金骏眉市场,使得这个刚刚诞生的茶叶新品遭遇品牌的透支。在武夷山当地,或北京、上海、福州等城市,无论是大卖场,还是桐木企业的连锁店,无论是路边店,还是茶叶专营店,都打出了“正宗金骏眉”或“桐木金骏眉”的牌子。而在这些随处可见金骏眉身影的市场上,价格却从几百元到上万元。 受利润的驱使,金骏眉的茶青原料从桐木扩大到武夷山本地和闽北各县市,甚至外省。产品质量有高有低,外观形态五花八门,假冒金骏眉横行,市场价格混乱;在外地市场上还出现直接用坦洋功夫和政和功夫换个“金骏眉”标签包装上市,使得消费者“雾里看花”,无所适从。8月3日,福州游客小宋就在武夷山度假区的一家商店里买到每斤售价750元的金骏眉,店主坦言:“这不是桐木的金骏眉。”那具体是哪里的金骏眉,店主笑而不答。 一位在武夷山度假区经销茶叶的老板说,其实一些外地的茶叶经销商,寻找货源就选择武夷山境内一些“山寨版”的金骏眉,他们说价格实惠,品质也不错。 “黄山毛峰”是安徽的名茶品牌,前几年也由于品牌被严重透支,致使“黄山毛峰”沦为茶叶品种的泛称,最终损失的是茶农的利益。而眼下,“金骏眉”已被人抢先在工商局注册成为茶叶的商标。 编辑本段好的品质才能延续过万的身价 面对“金骏眉”市场的乱象和被透支的品牌,如何保证其过万的身价,成了摆在桐木村茶农和当地政府眼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所幸的是,桐木茶农很快从乱象中理清思路,“品牌当先,守护质量,行业自律”。为此,茶农们在今年3月就成立了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的保品牌、护身价活动: 在市场上,引导消费者如何品鉴金骏眉,通过在主销区举办品鉴会,在媒体上开设栏目,提高市场的鉴别能力。 在品质的保证上,一方面坚持地域特色,选用桐木本土原料,另一方面在工艺制作上,严格按传统工艺和新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做出含有兰花香、蜜香、红薯香三种香型、汤色金黄的金骏眉。 在品牌打造上,有条件的茶农纷纷注册企业,开办工厂,注册商标,今年新注册的茶企业就有10多家,而全村目前已有6家企业获得QS认证。 在销售方式上,采用实名制,有商标的以商标为品牌,没有商标的,以农户实名进行销售,保证产品的“正宗性”。 武夷山市政府则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工作,以金骏眉品牌为带动,全力打造好这一品牌。着手制定正山小种省地方标准和实物标样,把“金骏眉”纳入正山小种红茶范围之内,给企业确立了金骏眉生产依据。同时,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产地范围和茶树品种,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扩大产量的原则,认为范围以武夷山行政区域内为宜,茶树品种以武夷菜茶和从菜茶中发展的名枞、品种为宜。武夷山质监部门已加强对金骏眉的监管力度,逐步规范正山小种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力图对生产场所满足生产许可的企业产品进行批批检验,合格产品贴上正山小种红茶数码防伪标识。 与此同时,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还在全市茶叶行业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茶企业和茶农的诚信度。 但愿有政府的介入、有行业标准的出台和茶农的自律行为,金骏眉这个打造过万身价的茶叶新品,能在千变万化的茶叶市场上走的更久、更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福建红茶都经历过辉煌又沉寂的痛苦。即使历史地位如正山小种者,也在劫难逃。在漫长的战争年月,正山小种面临绝迹,80年代刚刚恢复对其生产,又因销售困难面临被砍留的抉择——而如今,不论是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还是各种创新的武夷红茶,都大受市场欢迎。前后的对比如此强烈,这个历史的转折,要从一个人说起。 编辑本段“正山堂 金骏眉”登陆央视 2011年8月17日11点55分,一则简约而不简单的广告“金骏眉创始 正山堂 传承红茶四百年”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节目隆重播出。顶级红茶登陆传媒顶峰——中央电视台,让红茶神话公之于众,传遍神州大地。 2005年7月15日,根柢四百余年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在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的带领下和正山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金骏眉得以应运而生,正山小种红茶也迎来了崭新的重生。金骏眉虽然在选材、工艺上同一般的正山小种不尽相同,但是其与正山小种有着一脉相承的正山血统,这是任凭时间或是其他都无法隔断的。“正山堂”赋予金骏眉的是几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正山之韵,是二十四代相传的文化内涵,既是继承又是创新发展。有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优质产地和成熟工艺,才会有金骏眉的优秀品质;有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已有文化沉淀,才会有金骏眉的隽永内涵;有了正山茶业“元正”正山小种红茶的已有口碑,才会有金骏眉的市场认可。其优秀品质得到市场高度认可,一度在茶市场上引起了金骏眉热,被其他竞争者争相模仿。 如今,金骏眉已经成为红茶的代表,“正山堂”成为高端红茶和金骏眉的代表品牌。“正山堂”登陆央视,可以说是让一个巨人站在了另一个巨人的肩膀上。从2011年8月中旬开始直至年底,一则简约高雅,以中国国画风格为基调的“正山堂”广告,将同时在央视新闻频道和央视财经频道播出。这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之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正山小种承载着红茶四百年的成长、变迁与创新,感受“正山堂”这传承四百年的坚持和做最好红茶的这份坚贞。 在这笔墨渲染的“中国风”中,我们似乎踏入了武夷,在这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圣地,观赏着秀水、奇峰、幽谷,一路盘旋到那四百年前的古茶园,穿过茂密的茶树丛,目睹着茶农们穿梭在高山上、茶林间,嗅到那丝丝绵延了四百年的幽远馨香,体会他们传承给后代的“制作最好红茶”的精神。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一颗颗茶欣喜地在树枝上接受雨水的冲刷和洗礼;看到了正山小种在茶农的手中,经过一道道严谨的工序后散发着醇香;看到了一代代正山传人不论面对何种形势都不抛弃不放弃——— 这正是正山小种与金骏眉红茶的精髓所在。 编辑本段延伸阅读 2006年, 据说是北大毕业的张孟江撰写了一份228字的《骏眉令》,将“金骏眉”制作的理、性、术做了一简明扼要的阐述。《骏眉令》内容如下: 之理:金银铜,明雨夏;三三见九, 九九归一;天赐骏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离去。 之性:清明,一芽,金骏眉,金骏眉冰,金骏眉饼;谷雨,一芽,银骏眉,银骏眉冰,银骏眉饼;立夏,一芽,铜骏眉,铜骏眉冰,铜骏眉饼。 之术:其一,半阴半阳晾芽青;其二,轻推重拉揉捻坨;其三,坨盖湿布酵七成;其四, 低温无烟慢烘焙。天地人合和眉成。三工完,袋封冰之不化,眉冰成,力压型模复焙之,眉饼成。兮,神业也。 佚士茶人、翼峰、宝山兴悟 乙酉年二春 按照《骏眉令》的说法,用清明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金骏眉,谷雨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银骏眉,立夏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铜骏眉—现在市面上很少有“铜骏眉”的身影,梁骏德说:前面有金有银, 铜就卖不上价格了, 我们给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小赤甘”——而江元勋坚持2005年第一泡茶做出来时,就把这茶命名为“金骏眉”。
老白茶里面的枣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这三点可得细看了
《1》
小时候馋甜。
那时候,即使是路边挂在树上,发育不均的小红枣,也能勾起渴望。
红枣挂满枝头,最是好看。
点点深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柿子一样,都是秋天到来的征兆。
当红转为深红,便是秋天到了。
这个季节,家中必然有一碗冰糖甜汤等候。
无论是降燥、还是习俗,甜蜜的滋味,倒成了历久弥新的童年记忆。
桃胶、白木耳、莲子、雪燕、以及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小红枣。
食材热热闹闹地炖上几个小时,加点椰汁冰糖,作为点心或者早餐都是极好的。
红枣,是这一碗软糯中最好吃的一味。
吸饱了汤水的红枣,轻轻吮破一点皮,甜甜的绵软的汁水果肉,一起入口。
甜、香、绵,没有什么滋味比这更妙的了。
枣香,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冰糖甜汤内转移,来到了一壶老白茶的茶汤内。
枣香,也是老白茶的特殊香气之一。
然而,关于这枣香的奥妙,却并非那么简单。
《2》
枣香诞生地——老寿眉
白茶随着采摘时间的不同,诞生的品类也截然不同。
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一芽三、四叶的寿眉。
而枣香,这一味神秘的香气,并不是所有白茶品类都能够拥有的。
那么,是谁摘得桂冠?
答案便是寿眉。
寿眉,粗枝大叶,粗犷的外形,很难将它与清甜的枣香联系在一起。
但枣香,确确实实是寿眉所独有的惊喜。
白毫银针,早春的时节采摘,只取芽头,没有叶片的存在。
对于白毫银针而言,最丰裕的香气,当是毫香。
少了叶片中芳香醇类物质的帮助,枣香,根本没有诞生的条件。
而白牡丹,虽然比白毫银针多出一两叶叶片,但白牡丹,输在一个嫩字。
嫩,是白牡丹的优点,却是枣香诞生的缺陷。
正是因为枝叶柔嫩,白牡丹才有清鲜的花香和草木鲜香。
但也是因为嫩,枣香的诞生物之一,即果胶,在白牡丹的叶片上含量极少。
就此,枣香成为生长期最长的寿眉的宝藏。
寿眉,一芽三、四叶,无论春寿眉还是秋寿眉的生长时间,都远远长于其他品类的白茶。
清明节后,气温逐步升高,叶片为了抵御热度,生出了一层果胶物质。
顺着温暖的天气,茶叶内部的芳香醇类物质积累的速度更快。
而秋寿眉,经过整整一夏的休 养生 息,茶叶的生长极快。
秋寿眉的叶片厚度,更厚,茶梗更粗。
宽大的身形,为枣香的出现定下了更深厚的基础。
果胶、茶多糖,在寿眉叶片的含量愈高,枣香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寿眉的茶叶品质愈高,枣香便愈容易出现。
但,枣香,虽是寿眉的专属,但还需要寿眉进行多一道工艺——压饼。
《3》
枣香只出现在茶饼中
散茶工艺下的白茶,只经历萎凋烘干,鲜少出现枣香。
但经历多一道工艺的寿眉茶饼则并非如此。
压饼,需要将原本干燥易碎的散茶重新蒸软——
等到白茶的芽叶和茶梗恢复柔韧,便可以在干净的布袋内进行包揉。
这个过程中,叶片中的果胶物质流出,成为茶叶之间的粘合剂。
一方面,溢出的果胶方便压饼和定型。
另一方面,这些甜润的成味因子释放的香气沉淀,铸成枣香甘甜。
因此,饼茶的形态,加上寿眉的原料,才是出现枣香的基础。
枣香馥郁,是寿眉茶饼的专利。
那是隐藏在它粗犷叶片下的奥秘。
它的茶梗较为粗大,叶片舒展,储存了较多的芳香物质。
这些芳香物质,散成香气后层层叠叠,变化多端。
更妙的是,比起花香为主的其他白茶,它独有一种独属于成熟谷物的香气。
压饼包揉茶叶的过程,使得藏在粗枝大叶中的果胶物质溢出。
寿眉茶饼中的果胶物质,遍布茶叶表面。
随着时间陈化,茶饼新生出的或是蜜饯,或是甜枣的馥郁香气。
须知,茶叶中的糖类和果胶物质主甜味。
包揉和烘干,茶叶的细胞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破裂,甜蜜,因此成为饼茶的新参与基调,在陈化过程中愈发明显。
一饼内质丰厚、工艺到位的寿眉,在陈化三年左右,能摸到枣香的门槛。
想感受枣香的曼妙,需要选好寿眉茶饼。
《4》
枣香:真假枣香之分。
枣香,曾与老白茶的药效一般,是优质白茶的标志。
然而,枣香的真实气息和出现的条件,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要知道枣之一物,便有千万种形态:红枣、青枣、山东大枣、脆枣……
枣香,更是千姿百态:生枣香、熟枣香、枣肉香、枣皮香……
再看看茶友对枣香的幻想——
“越老的白茶,枣香越是浓!”
“枣香,该是甜腻的!”
很多茶友嘴上提及的枣香,自动与甜腻的蜜饯金丝枣香对上等号的。
再不济,枣香,似乎也该是水果枣的酸甜香气。
但这种甜腻和酸甜,真的是白茶的枣香么?
事实并非如此!
老白茶中的枣香,更像是山东大枣,上锅干蒸,散发的微甜带燥的香气。
这种香气,成熟,甜蜜,妥帖,果实成熟后的气息满溢。
这种香气,更像干果香而非水果香。
枣香,侧重的是枣香的“香”,而非枣香的“甜”。
在枣香的世界中,甜是点缀,微清微甜,温暖入人心。
真正的枣香,在干茶香上已经十分明显,沉郁,绵密。
打开一整箱茶叶,感受到团体陈化而出的香气,此时的枣香,如同一张网。
浓郁枣香扑面而来,绵长悠久,秋日的成熟气息一览无遗。
而茶友口口声声提及的枣香,往往并不明显。
它们的枣香,需要凑近了,紧紧地巴着深嗅——
沉闷,浓重,甜腻,嗅闻,甚至带着微微的不适感。
枣香如此,真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应有的香气么?
自然不是,这些“枣香”黏腻的老白茶,往往是做旧茶!
只有渥堆发酵后的怪异气息,摇身一变,才会是如此诡异的枣香!
真假枣香之分,可要感受仔细,切莫上当!
《5》
枣,是秋天的丰收象征。
枣,也是最能撩动人馋虫的甜蜜果实。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先生的笔下,枣香的诱惑,能让人上树千回。
老白茶枣香的诱惑,则是让无数人茶友前赴后继,追寻那一抹甜蜜的气息。
思念那甜润的香气,撬饼煮茶,一气呵成。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