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儒茶笔记】白茶紧压成饼,有点“饼脐”为什么会变黑?
- 2、喝福鼎白茶,一定要喝老茶吗?新白茶可饮可藏会更值得关注吗?
- 3、黄金叶茶茶树品种是特早生种吗
- 4、白茶有哪些制作工艺?
- 5、我国六大茶类分别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儒茶笔记】白茶紧压成饼,有点“饼脐”为什么会变黑?
最近有茶友问,开始接触寿眉饼茶,撬开喝的时候,看到早期的白茶茶饼,特别是寿眉的饼脐(饼心),总是有点黑黑的。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湿仓高温作用还是工艺正常反应的呢?这得从紧压白茶饼的工艺演变说起。
一、紧压茶的由来
饼茶与散茶最大的区别在于蒸压这一环节,即将晒干的白茶蒸软后,放入模具中,紧压成型。而散茶的制作没有这个步骤,是直接密封存放。
大家知道,普洱茶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还有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在香味口感营养方面会好一些。因此制紧压茶的方法也流传至今。
现在流行把白茶紧压成饼、成砖等,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其实一开始白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寿眉白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主要是模仿普洱茶茶饼,大约开始于2000~2003年期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普洱茶紧压工艺的模具存在饼脐变黑的缺陷,多数福鼎茶企业对此工艺进行改良,除少数企业坚持采用传统的老设备外,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紧压茶已经采用本地改良的新模具,饼脐变黑的现象已不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寿眉散茶占地方,原有香气容易散掉,紧压茶可以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就白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寿眉饼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紧压饼饼脐变黑的原因
白茶紧压茶经过蒸压后,形成一个较紧致的空间,茶叶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使得白茶的茶香不易丧失。而白茶散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茶香容易丧失。经过蒸压,烘干,虽会使香气受到影响,但是又无形加快了白茶的转化,使白茶饼会比同年份的散茶更香口感更醇厚。
当然,除了运输方便,压制成紧压茶,也利于寿眉白茶的后期存放,但是采用普洱茶模具紧压的寿眉(饼脐)饼心为什么会变黑?经有关企业验证和专家试压论证,饼脐(饼心)变黑,微生物跟香气的一种厌氧反应。
第一、白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白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白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寿眉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白茶饼的后期存放价值
白茶市场在经历了由出口到国内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大多数的人认识到了它的陈化价值,收藏白茶,喝白茶的茶友也越来越多。有人是为了白茶的升值空间而收藏,也有人是为了享受老白茶带来醇厚的口感而收藏。不论什么样的理由,白茶的“越陈越香”“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在仓储条件正确与品质优良,对于变黑的饼心,照样也可以放心饮用的。只要不是渥堆造假的发黑白茶,就是存放七八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冲泡后,叶底在杯里又会自动返青,因为茶底是活的。
当然,白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白茶陈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紧压茶的泡法
面对一团紧实的茶叶,许多人或许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来泡紧压茶。紧压茶该如何冲泡?
我们要用到的器具有:茶刀或茶锥、茶具。首先,用茶刀在紧压茶上撬下来一小块。接着,用热水烫热茶具,放入紧压茶,冲入热水。第一遍的茶水要立即倒出,起到润茶与洗茶的作用。然后再倒入热水,根据茶叶的投放量来选择茶叶的浸润时间。投放量多,则浸泡时间较短;投放量少,则浸泡时间较长。
喝福鼎白茶,一定要喝老茶吗?新白茶可饮可藏会更值得关注吗?
白茶号称“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许多人喝白茶,会瞄准老茶出手,认为只有老白茶才能喝出白茶的滋味。难道喝福鼎白茶一定要喝老茶吗?其实,不然。
新白茶和老白茶各有特色。新白茶翠绿,老白茶棕褐;新白茶清新,老白茶醇厚;新白茶张扬,老白茶内敛;新白茶多为花香、豆香,老白茶多为枣香、药香;新白茶是自然与阳光的味道,老白茶则是时间沉淀的滋味……
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工艺最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与政和白茶不同,福鼎白茶是以日光萎凋为核心工艺。如此简单的步骤,也就更考验鲜叶自身的品质和日光萎凋这一步工艺的实际操作。
对于白茶,尤其是新白茶,山场的环境会直接影响茶的滋味,因此也就出现了花香、果香、豆浆香等不同香型的区别。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福鼎白茶的四个核心产区:磻溪镇、太姥山、管阳镇、点头镇。四个产区各有特色,比如磻溪镇海拔最高,太姥山是白茶发源地也离海更近,管阳镇身居内陆茶气更足,点头镇则是白茶的集散地。除此之外,还有白琳也是主要产区之一,白琳在白茶上并不出名,但说起白琳功夫,喝茶的人应该都会略知一二吧。所以,只听说太姥山就趋之若鹜的茶友,需要谨慎了。越是名声在外,就越让人有可乘之机。
而日光萎凋,看似简单的一个步骤,却包含了制茶者的心血。制茶季,鲜叶多,又有阴雨天作祟,如果过于追逐产量,则没办法做到纯日晒。日晒白茶,需要把白茶摊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晾,同时还要关注阳光是否过于强烈。太强烈的阳光会把鲜叶晒坏,而摊晾的不够薄,则可能出现“渥堆”的情况。一面是产量一面是质量,许多大厂往往难以抉择。说回新白茶与老白茶。白茶因为不揉不炒的特点,极大的保留了茶中的营养物质。
新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极高,尤以茶毫丰富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为最佳,其氨基酸含量甚至超过绿茶。而随之时间的沉淀,白茶中的物质发生转化,茶中的黄酮含量提高,抗氧化性越来越好,因此又被当做“药”和“宝”。
黄金叶茶茶树品种是特早生种吗
黄金叶茶叶是什么茶,是新茶好,还是旧茶好
黄金叶是生茶,黄金叶又称黄片,是指在古树毛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色偏黄绿,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也称为“老黄片”,通俗点就是古茶树上的老叶子。
黄片汤色金黄,口感不苦不涩,丝爽绵滑,香味独特。不仅作为新茶非常好喝,它也具有醇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特别是陈化的老黄片,更加迷人。存放得好的老黄片不论茶气、香气、醇厚感以及滑润都很好很有特点。
黄金叶茶叶是好茶叶吗
黄金叶茶叶属于绿茶,茶中极品,茶性偏寒,未经发酵,黄金芽虽芽叶金黄,但不属于黄茶,是绿茶的一种。条莱垍头
并依据绿茶杀青、揉捻、干燥、封装的工艺制作而成,其干茶基酸含量高达9%,鲜爽度较高,成品黄金芽茶呈三黄的特点,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纯黄。条莱垍头
黄金芽是新茶好还是老茶好
答:黄金芽新茶是3月下旬。
黄金芽茶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浙江余姚三七市德氏家茶场场长张完林在附近茶叶地中偶然发现的。经过十多年的选育,在余姚相关部门和浙江大学的支持下,先后系统地完成了繁育特性、应用领域、产业化关键技术等研究。
黄金芽现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该茶种已经引种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珍稀名茶种质资源圃。因黄金芽一年四季均为黄色,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味道鲜美,又贵如黄金而得名。农业科研部门成功培育出了“黄金芽”这一新品种,它是珍稀白化茶树种质资源品种,是国内培育成的惟一黄色变异茶种。
黄金叶是好茶吗
冰岛黄金叶茶叶功效:
清理肠道,有降脂,提神,降压和减肥功效,适合年轻人群。
生普洱茶对消化不良、喉咙发热、精神疲惫、脂肪多、口渴难止等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生普洱茶没有经过发酵和存放陈化,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碱等成分并未完全的转化,而生普洱茶生性属寒,体弱者和老人小孩是不宜喝的。
其次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它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它茶类。同时,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的功效。
黄金叶和黄金茶是一种茶吗
黄金茶不是黄金叶是野生保健茶
黄金茶陈茶好还是新茶好
,福鼎白茶可没有生茶熟茶之分,只有新茶和陈茶之分。
对于福鼎白茶而言,水份在6~5%,趁热保存的,几年内与当年的新茶其实差别不是很大。而当白茶放了3年后,白茶的各种方面与新茶就有明显的差别。白茶的加工制作过程,通常不建议进行“渥堆”处理,因为这会破坏茶叶酶结构的“活性”,从而使白茶的品质变差。好了,关于福鼎白茶是否有生茶熟茶就解释到这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福鼎白茶的知识。
福鼎白茶属于轻微的发酵茶,名列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它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但由于气候和产地的约束,导致福鼎白茶年产量比其他茶低且出口量比国内出售量多,所以在国内不太知名,很多人不了解福鼎白茶,但我们不在乎这些,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福鼎白茶最近几年的名头也是越打越响,国内除了福建,也越来越多人喝福鼎白茶了。俗话说得好,“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黄金叶茶叶是红茶还是绿茶
你说的是红茶或中性茶,就是发酵和半发酵的茶,这样叶绿素被分解破坏,花青素和叶黄素被保留.在高温冲泡时浸出物就是金黄色的.其他原料如果光谱接近也是这样的颜色.
黄金茶是茶叶吗?
属于绿茶系列,因为冲泡时水温不易过高
黄金茶叶属于什么茶叶
黄金芽属于绿茶,六大茶类的分类依据是制作工艺,而黄金芽是采摘鲜嫩芽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且未经过发酵,因此属于绿茶,黄金芽茶树是因为其茶树为黄色变异茶种之一,由于其茶鲜叶呈金黄色,且数量稀少珍贵,因此取名黄金芽。
黄金芽的由来:
安黄金芽比安吉白茶迟一个星期发芽,叶薄芽短。黄金芽茶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浙江安吉县一家茶场场长张完林在附近茶叶地中偶然发现的,经过近十年时间选育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黄色变异茶叶新品种。
"黄金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品种,属珍稀白化茶树种质资源品种,是国内目前培育成的少见的黄色变异茶种之一,可谓是茶中的贵族。“白化茶种,茶叶界的奇葩之一“黄金芽和安吉白茶一样,按绿茶的加工工艺制作,而归为绿茶类。
黄金芽的特点:
尽管很多人因颜色黄而称它为“黄茶”,或者安吉白茶因色白名中含有“白茶”二字而称它为“白茶”。黄金芽因一年四季均为黄色,有着“干茶亮黄,汤色明黄,叶底纯黄”的三黄现象,又贵如黄金而得名。
它不同于我国传统茶类中按工艺分类的“白茶”、“黄茶”或因多毫显白色的名优绿茶。叶色有金黄、淡黄或浅黄之分。严格地说,这类茶可称为“黄叶茶",与白色系相比,这类茶在多个季节新梢呈黄色白化,持续期长,甚至可全年保持黄色。黄金芽就属于黄色系的。
黄金芽和安吉白茶都属于都属于茶树变异品种所产的茶叶,二种茶树品种变异的原因不同,安吉白茶是低温敏感形造成叶绿素缺失而白化,黄金芽是由于光合作用合成了胡萝素增多叶面发黄。
白茶有哪些制作工艺?
白茶在福鼎比较出名是因为这几点:1、高海拔。所谓高山出好茶;我家的茶树生长在福鼎磻溪镇。2、有机管理。不打农药无农残,羊粪施肥茶树更营养;每年我都会从养羊农户家里购买几万斤的羊粪用以施肥,而整个福鼎几乎都是用化肥施肥。3、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滋味更纯正。福鼎白茶现在主流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新工艺福鼎白茶,一种是传统工艺机器控温制作,一种就是我们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新工艺福鼎白茶的做法做法:新工艺白茶跟传统工艺最主要区别在于它多了一道工序——渥堆。 福鼎白茶本来是没有压饼的,但是白茶散茶很松散,为了便于存放和运输,借鉴了普洱茶压饼的手法,进行压饼制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普洱渥堆工序也被部分人学习了过来。缺点:我们都知道福鼎白茶越老越好,但是深度发酵后的白茶已经被高温催速了它里面的酶的作用,营养物质转化了部分,剩下的部分营养因为高温导致酶的失活从而无法转化。换句简单的话讲,新工艺做旧茶,做出的茶叶药效略高于传统做法,但是没有存放价值,因为这个茶叶已经不能再转化出药效了。优点:当然,每种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新工艺白茶一做出来就有部分药效,而且这种茶叶价格较低,性价比是很高的,如果茶友觉得老白茶太贵,又等不急新茶变老茶,可以买一些新工艺白茶回来解解馋,但是如果囤茶的话,建议不要去囤新工艺白茶。
我国六大茶类分别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一、绿茶
绿茶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自茶叶正式作为饮料后,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当时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把野生茶树上的芽叶采回后,稍微轻揉,晒干后即为饮用。
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绿茶制法开始。唐时开始出现“蒸青团茶”的制法。到了宋代,蒸青团茶又发展为蒸青散茶。元代时,蒸青散茶制法更为精细,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按芽叶老嫩分别进行制作。
绿茶炒青制法的精细工艺是在明代形成的。关于炒青绿茶制作方法,虽有唐代“旋摘旋炒”的记载,但炒青绿茶的制法起源于12世纪末叶,在明代形成。利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香味,从此绿茶品质有了更大提高。精细的炒青工艺在明代顾元庆《茶谱》、许次纾《茶疏》中都有评述。这种炒青加工工艺,一直沿袭至今。
二、黄茶
现行黄茶的全套生产工艺,约于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
关于黄茶起源,据史料推测,它在公元七世纪就已有生产了。但当时黄茶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黄茶,它是由一种自然发黄的黄芽茶树品种的芽叶制成的。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而现在所说的黄茶类,是指经过改进,在绿茶制作程序中加入“闷黄”工艺逐渐演变而来的。在绿茶炒青制造实践中,鲜叶杀青后若不及时揉捻,或揉捻后不及时烘干或炒干,堆积过久,都会变黄;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过长,也都会发黄。所以在炒制绿茶的实践中,就会有意或许无意地发明出了黄茶类茶。这一全套生产工艺,是在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的。如黄茶类中产量最高的条形黄茶之一黄大茶,即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距今己有四百多年历史。
三、黑茶
黑茶当是在明末清初开始制造的,比黄茶为迟。
“黑茶”两字在宋神宗熙宁年代(公元1068-1077年)就出现了,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明会典》亦有载:“穆宗朱载垕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令买茶中马事宜……收买真细好茶,勿分黑黄正附,一例蒸晒……运至汉中府辨验真假黑黄斤篦。”但16世纪以前的这些记载中的“黑茶”是指由绿毛茶经过加工作色得来的,与我们现在所说“黑茶”(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不同。
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安化黑毛茶创制于公元16世纪末期,制造上经杀青、揉捻后再渥堆,而后再烘干;云南普洱熟茶,要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干毛茶,而后再经适度潮水渥堆、晒干等工艺程序,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复杂,当于黄茶之后。
四、红茶
“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多能鄙事》一书(15-16世纪间),陈椽《茶业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1607年荷兰东印度海船首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故可结: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时间是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首先创制的是小种红茶,由炒青发展而来。日晒代替杀青,当是在炒青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揉捻后发现叶色变红更快,于是逐渐认识了变色的规律。后在揉捻结束堆放片刻,使其发红更明显,质的变化更大,而后炒和烘,则色香味完全改变。工夫红茶是在小种红茶基础上演变而来,清朝董天工《武夷山志》(公元1751年)载有小种和工夫的茶名。小种红茶是鲜叶加工复杂,毛茶加工简单;工夫红茶则相反,简化鲜叶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红茶。
五、白茶
“白茶”一词,有多重含义。现在我们所说白茶一般是指微发酵茶,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加工工艺,不揉不炒,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约起源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年间(1792-1821年)开始其工艺不断发展,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得以正式形成。
据宋子安在公元1064年前后所著的《东溪试茶录》中记述,白茶宋代已有,但是当时白茶是指由一种叫白茶茶树品种制成的白茶,其制法与绿茶制法大体相同,并蒸压成团茶。直到明代,以“日晒”为主的白茶制作方法开始出现。明代田艺蘅所著《煮泉小品》(公元1554年)中有载:“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这就类似于现代白茶的加工工艺中“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据《福建地方志》和茶叶专家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是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但芽头瘦小白毫不显。约在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白牡丹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入政和、福鼎。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而陈椽在《茶业通史》根据相关史料认为,白茶是在19世纪50--60年代创制的。
六、青茶
青茶种类很多,制法繁简差异很大,故关于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程启坤等(2004年)认为,武夷茶的加工工艺,在《王草堂茶说》中有详细的记载:“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武夷炒焙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此著作成书于清代前期(注:确切年代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因此武夷茶这种独特工艺的形成,在此时间之前。茶学专家陈椽有考,安溪青茶是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创制的,乌龙青茶是在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开始生产的。
青茶制法是从绿茶结合红茶发展而来,先日光萎凋而后炒青、揉捻及烘干。当时工夫红茶品质下降,绿茶遭到印度红茶冲击,销路都不好,影响人民的生活,这就推动了制茶技术的革新,青茶随之出现。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