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的外观和颜色
得看什么白茶。首先,白茶分为5个档次,寿眉(全叶子),贡眉(叶子,带一点点芽),白牡丹(1叶1芽,或者2叶一芽),牡丹王(大部分芽,带有一些叶),白毫银针(全芽)
简单点和你说下把,我直接分为叶和芽
叶子采下来,当天是大晴天叶子晒出来的颜色(绿色)-------放2年以上是(棕色)
叶子采下来,当天是阴天(雨天)第二天天晒出来叶子颜色(黑色+棕色)------放2年(估计是黑色+棕色,今年刚刚接触这种做法)
同理
芽晴天晒出来(银白色,比雨天晒出来亮一点)放4年以上后是(银白色,偏黄)
芽隔天晒出来(银白色,比晴天晒出来暗一点)放4年以上后是(银白色,偏黄,色泽亮度输给晴天的)
还有,芽存放后变化比较慢,叶子变化比较快
1年茶,3年药,7年宝
白茶的外形好坏如何辨别?
当年采制的白茶更接近绿茶的特征,鲜爽怡人。优质白茶具有以下特征:
①干茶:以毫多、肥壮为好;以芽叶瘦小、毫稀少为劣。
②色泽:以色白隐绿为好;以草绿发黄为劣。
③香气:以清纯甜香为好;以味淡、带青腥味为劣。
④滋味:以醇厚、鲜爽、清甜为好;以淡薄、苦涩为劣。
⑤汤色:以清澈明亮为好;以浑暗为劣。
⑥叶底:以匀整、毫多、肥软为好;以无毫、暗杂为劣。
三宝茶(新会陈皮、老白茶、禾秆草)怎么分辨品质好坏?
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辨:
1.看陈皮
左边假三宝茶
右边真三宝茶
左边的陈皮:颜色橙黄,油孢少,油室凹凸感不明显;表面无光泽,无油气。
右边的陈皮:颜色深棕色,油孢多而密集,油室凹凸感明显;表面泛光泽,有油气。
2.看草
左边假三宝茶
右边真三宝茶
左边:不知名的草
右边:农家稻草杆(禾秆草)
3.看汤色
左边假三宝茶
右边真三宝茶
左边:茶汤颜色黄绿,细碎茶末多
右边:茶汤颜色琥珀透澈、纯净
三宝茶(新会陈皮、老白茶、禾秆草)一定要是新会老陈皮、福鼎老白茶、禾杆草才算正宗,如果离开正宗原产地,就很难达到色、香、味、形的基本品质要求。
陈皮白茶和桂花白茶有什么区别?
近几年非常流行喝老白茶,那么新白茶和老白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外形及茶的香气不同。新白茶一般是指当年的明前春茶,茶叶呈褐绿色或灰绿色,且满布白毫。所以好的白茶一定会带着毫香,而且还会夹杂着清甜香以及茶青的味道;老白茶整体看起来呈黑褐色,略显暗淡,但依然可以从茶叶上辨别出些许白毫,而且可以闻到阵阵陈年的幽香,毫香浓重但不浑浊。
其次,茶汤的颜色和滋味不同。新白茶毫香明显,滋味鲜爽,口感较为清淡,而且有茶青味,清新宜人;老白茶的茶汤颜色更深、呈琥珀色。香气清幽略带毫香,头泡带有淡淡的中药味,有明显的枣香,口感醇厚。
第三,茶的耐泡程度不同。新白茶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冲泡,一般可以冲泡六泡左右;老白茶是非常耐泡的,在普通泡法下可达十几余泡,而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老白茶还可以用来煮饮,风味独特。
另外,老白茶应经过漫长氧化,茶性较新白茶柔和,且被认为退热、祛暑、解毒、杀菌效果更佳。
白茶是什么颜色
白茶的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毫香清鲜,滋味清淡回甘。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但白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刺激胃壁的。
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
扩展资料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茶 (茶叶类别)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