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罐茶八大大师是哪些?
- 2、白茶怎样区分好坏
- 3、稀白白茶谁喝过怎么样
- 4、白茶其实就是茶叶晒干,对吗
- 5、为什么白露白茶如此受追捧?
- 6、白茶,自然本味茶中仙
小罐茶八大大师是哪些?
这八位大师分别为:林振传、张成仁、邹炳良、魏月德、谢四十、王顺明、戚国伟、林乃荣。
一、林振传,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二、张成仁,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三、邹炳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四、魏月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铁观音始祖魏荫第9代嫡孙。
乌龙茶(oolong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五、谢四十,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六、王顺明,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七、戚国伟,西湖龙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师。
龙井茶,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龙井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八、林乃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茉莉花茶(JasmineTea),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 ,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产品,产区辽阔,产量高,品种丰富。
白茶怎样区分好坏
现在大家都喜欢喝白茶,但是呢,大家并不都是茶叶专家,我们只需要知道喝白茶对身体有好处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知道他产自哪里,其中的什么物质对我们有好处等等。可是,我们需要了解一点的是,怎么去区分白茶的好坏,毕竟大家也不想花冤枉钱,去买一些次等的白茶回来,浪费了钱不说,指不定这劣质的茶叶对身体还不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区分呢?一个资深的茶叶专家,可以从一口茶中喝出这个茶叶的生长环境,但是很明显我们不需要那样,也没那个本事,我们就从几个浅显的方便去判断白茶好不好吧。
白茶的种类有四五种,我们无法说用一种方法去分辨出这几种不同的白茶的好坏,我们就简单的抽出他们的共性来判断一下:
看外形
好的白茶,叶子面积大肥厚,而且比较的比较挺直。如果芽头看起来稀少瘦小而弯曲,这个就很可能是次品了,如果这批茶叶当中还老嫩不均匀,那这个八成就是次品了。
看色泽
好的白茶的茶叶色泽应该是毫色银白而且带有一点光泽,如果说这个茶叶黯淡无光的话,这个质量可能有问题。如果色泽黑色或者红色的话,那么他应该是加工不当或者鲜叶原料不好。
闻茶香
包括了干茶香和冲泡后的茶香,当然,这两个肯定是不一样的香味。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让你分辨啥鲜粽叶的香味,稻谷的香味,毫香,花香,鲜笋香,干草香等等,你确定你分的清楚?所以我们只需清楚,闻着是清爽的香气,闻了很舒服,而且没有异味,这就是好的白茶,这就够了。
看茶汤
好的白茶,他的茶汤是会渐进变化,不同的白茶,不同的年份,其颜色的变化也是不同的,但是要注意一点,他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而且颜色是会变化的,不会变化的不是好茶。
看叶底
好吧,白茶都已经入肚了,我们再来看看叶底,就算发现叶底不好,你这个白茶也只能送人或者丢掉了……好的白茶的叶底软亮,鲜活,是完整的,如果是破碎的,那估计是用机器采摘的了。
稀白白茶谁喝过怎么样
活性白茶在手,一夏无忧
万物精华,始于自然,源自活性。而“茶者以火作者次之,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白茶不炒不揉,茶叶中天然的酶得以保存着活性,将许多蛋白质慢慢分解出氨基酸。这既成就了白茶鲜爽与甜润,增加了白茶中的营养物质。
炎炎夏日,防暑降温则需顺应自然规律,比起伤胃损脾的冷饮,口感鲜爽甜润的活性白茶清雅静心、更健康,更有益于身体。
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和儿茶素等活性物质有促进油脂皂化、加快油脂分解的作用。所以,夏日常饮活性白茶,有助于减肥;还能赶走高温闷热带来的困倦疲劳、提神醒脑,让人健康一夏,活力满满。
活性白茶“活”在哪?
活性白茶深得人心,既是因为避暑消暑所需,更多的是对活性的痴迷。
活性白茶,概括地说,是从茶园到茶杯都保持生态活性,且具备良好的充分的后期转化空间的白茶。所以,“有活性”不单是一个概念,它更是白茶的一个品质标准。
“活”在茶园
稀白原料源自坐拥天时地利的福鼎白茶核心产区生态茶园,适宜的气候与降水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为白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活性,还有赖于“人和”。在最适宜的天气采摘最鲜活的茶叶,并让它在最鲜活的状态下成为高品质的制茶原料。
“活”在工艺
最大限度地利用风与阳光,使茶叶自然萎凋,保存活性;为长期储存降低茶叶水分、采用静电挑选仪以保证茶叶干净度;精准适宜的紧压,保留的茶叶的原有口感和鲜活,以成就一杯有活性的白茶。
“活”在仓储高标准的仓储,是活性白茶持续两性转化的必要条件;因此稀白实行实时的温湿度监测,以及精心把关每一款茶叶的品质,出仓前需经层层严格的审评。
“活”在当下
白茶活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冲泡过程中色、香、形等一系列的自然变化,是品饮过程中一杯杯鲜活、层次分明的茶汤入喉,身体感官最真实的感受。
白茶其实就是茶叶晒干,对吗
白茶的加工工艺是萎凋+干燥。(白茶加工虽然只有两个步骤,单操作起来不简单很讲究技巧经验)
市场上的消费者可能把萎凋和太阳晒晒的概念混合在一起,萎凋其实是白茶自然走水的一个过程,现在基本分为三种萎凋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复式萎凋。
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茶中的含水量是会越来越低,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跟萎凋的时间有极大的关系,萎凋到最后,茶叶的大概含水量是在10个点,到最后一步干燥的时候白茶的含水量需要在国标的七个点以内。
我们在了解完萎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晒晒这两个字,晒是指阳光照射,此时是需要看阳光的强烈度,在过于强烈的情况下晒白茶,白茶的嫩度是会受很大的影响,其次需要控制日晒的时间。
所以白茶并不是简单的茶叶晒干。
为什么白露白茶如此受追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白茶顾名思义是白露时节制作的白茶。在茶友圈中,白露白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有些茶友还独爱白露白茶。
究竟是什么?让白露白茶如此受追捧呢!
理由也许有很多,而品质绝对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白露”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点明了天时之利,我们都知道新疆的葡萄、哈密瓜很甜,是因为昼夜温差大,白天积累大量糖分,夜晚低温消耗糖量少,所以总含糖量高。
茶叶也逃不开植物生长的基本定律,白露时节,气温下降,茶叶生长放缓,内含物积累增加。极大的昼夜温差不仅使茶叶积累了比其他时节更高的糖分,其他营养物质也同样更多的得到了保留。
白露时节,不像盛夏般酷热,适宜的气温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为白茶自然萎凋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白露时节的日平均气温在二十六七度左右,基本是白茶萎凋的最佳温度,内含物质可以良好的转化。同时,夜里的低温又减少了糖分及其他营养物质的消耗,更是提升了白露白茶的品质。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北风分批南下,降水减少,秋高气爽,空气比较干燥。干燥的环境场地为制茶提供了先天的地利。适宜的湿度也是制作高品质白茶不可或缺的要素。
告别了燥热的盛夏,繁忙的劳作,白露清风、闲适恬淡中,茶农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采茶、制茶更是身轻手快。天时、地利,辅以人和,无形的微气场足以成就一份好茶。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白露”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一份好茶,都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和,对于白茶,我们还需要附上耐心、静心、平常心,让时间将醇厚赋予白茶。白露白茶是上天赐予爱茶之人的独特礼物,你值得拥有!
作者:魏荣淋,民艺工坊当家,致力于政和白茶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坚守,坚持低温成茶,还原白茶本来的味道。
白茶,自然本味茶中仙
宋人的笔下,生活有四件雅事:焚香,煮茶,挂画,插花。茶,自古来就在寻常日子里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最雅致的可煮茶,却要数白茶。
白茶品类简单,只有三个等级:一等是白毫银针,采茶芽制成,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二等叫白牡丹,芽叶连枝,一叶或两叶夹银毫,形似花朵。;三等包括贡眉和寿眉,看似粗枝大叶,从发芽到采摘差不多只有35-50天的周期,叶片呈现自然伸张的状态。
白茶制法简单,与其他各类茶的制作工艺相比,白茶不需要“炒”和“揉”两道重要工序,人为干预少,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维生素、芳香物质等。等物质,自然而然地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使其成为最自然、最本味、最健康的茶类。作为茶中瑰宝,不论是香气、口感还是保健功效,均独树一帜,有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
白茶工艺首推传统工艺,工序简约,只经过萎凋和干燥后得来,不会破坏白茶的结构,能让白茶的内质物质得以保留。虽然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艺,但对火候和细节的把握,会让白茶在口感上出现微妙的变化,传统工艺,为老白茶奠定了陈化的有力条件,陈化三年的白茶,方可称之为老白茶。但白茶的保存,是一个细致活,半点粗心都有不得。一个不注意,白茶就被调皮的水汽给祸害了,彻底失去了饮用价值。
茶性,是喝茶养生的茶友最爱琢磨的物事。
新白茶在《闽小记》中如此记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这关于白毫银针的记载,不过是为了点出新白茶清凉的品性,而非寒凉。这种清凉,使得新白茶成为了夏季消暑降噪的最好选择。无论是天热上火,还是体燥引起的内火,一杯清凉解燥的新白茶,绝对是体内“火场”的最好“消防队”,清茶一杯,燥意即退。新白茶降噪褪火的物质基础源自茶氨酸,特殊而丰厚的茶氨酸,能够加速体内的代谢,对人的神经有着舒缓的作用,还能保护神经细胞,更能帮助降低血压,是新白茶性清凉的成就者。不过还是有一众茶友喝新白茶后不舒服,皆因有些茶友胃部承受能力较差,或者血虚体寒,对微涩的茶多酚有所不耐受,遇上过量的茶多酚,会对他们的胃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刚做好的新白茶,如同朝阳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茶汤中一股青春的气息,蓬勃而朝气。
新白茶成茶不到一年,茶青和工艺保留的丰厚内物质正属活泼的时候,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也处于白茶一生中的巅峰状态,但这样的状态,却并非一成不变。陈化的过程中,与氧气的缓慢交换,酶促物质的转化,这些都是推着老白茶向前发展的动力。白茶是不杀青的,故而茶叶中的茶多酚并未固定,而是会随着时间转变波动,这也是老白茶茶性变化的具体原因之一。茶叶中的茶多酚,开始与氧气交换进行着生化反应,一年年逐渐减少。而新生的黄酮类物质接棒,孕育的络合物包裹着余下的咖啡碱和茶多酚,使得新茶中较为生猛刺激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也渐渐变得柔和,口感从鲜爽转变到甘醇,成就了老白茶的温和品性。老白茶的口感,醇厚、稠滑、甘醇、饱满、圆润,喝在嘴里,温柔、细腻,触感柔和,有着独特的空灵感。
茶性的变化,也改变了茶叶的冲泡方式。新白茶适合盖碗冲泡,老白茶却能在盖碗冲泡的基础上,独享一份煮茶的乐趣:秋冬微寒,煮茶暖身,春夏温暖,煮茶祛湿。
老白茶的特殊药性,是源自优质茶青中所拥有的七百多种内含成分,而且是白茶叶片中的丰厚物质的共同作用。白茶的简单工艺,将这些物质保留,留下“酶物质”这位转化的“火种”,帮助白茶一年年陈化转变,其中,黄酮类物质便是随着时间转化而出的“药性”基础,茶氨酸消炎杀菌,清热降火,黄酮类物质提高毛细血管活性,“三抗三降”,茶多酚抗氧化,咖啡碱提神,这些有益物质,都有着防治疾病的妙用。老白茶的药性,是内质和工艺的共同馈赠,是良好储存的最好回馈,是时间给予的特殊礼物。
白茶最大的特点是中庸随和,符合中国人的特质,善于与其他物品搭配,在喝陈年老白茶的时候,加上一点储藏 20年以上的广东新会陈皮,配在一起不仅口感好,饮用更是入口细腻滑爽,回味甘甜,饮后口齿生津。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