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眉在第三个字的成语
- 2、带眉的成语有哪些
- 3、简述明代花鸟画发展线索
- 4、彬州十二景的西湖晚照
眉在第三个字的成语
经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在自带的九万条词汇中搜索,得如下成语:
迫在眉睫;喜上眉梢;火烧眉毛──眼前的事;胡子眉毛一把抓。
带眉的成语有哪些
愁眉泪眼 皱着眉头,掉下眼泪。形容愁苦悲伤的样子
迟眉钝眼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
观眉说眼 指看人家脸色
横眉冷眼 愤怒、轻蔑的样子
焦眉苦脸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京兆画眉 京兆:汉朝官名;画:描。指男女或夫妇相亲相爱
看人眉睫 比喻看人眼色
楞眉横眼 形容蛮横凶恶的样子
柳眉星眼 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睛
没眉没眼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眉飞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眉欢眼笑 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眉头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语目笑 指以眉目传情
铺眉苫眼 装模作样
安眉带眼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昂首伸眉 伸:扬。抬头扬眉。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百龄眉寿 眉寿:长寿。祝人高寿的颂辞。
愁眉不展 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愁眉苦脸 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愁眉啼妆 愁眉:使眉细而曲折;啼妆:轻轻地擦去目下的粉饰以作啼痕。形容妇女的妖态。
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摧眉折腰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低眉垂眼 低着头,垂着眼。形容害羞的样子。
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低眉折腰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蛾眉皓齿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横眉竖眼 形容强横或凶恶的神情。
横眉怒目 形容怒视的样子。
火烧眉毛 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
画眉举案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挤眉弄眼 用眼睛、眉毛示意。
巾帼须眉 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近在眉睫 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举案齐眉 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朗目疏眉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狼眼鼠眉 形容人相貌凶恶。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眉清目秀 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眉飞色舞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眉毛胡子一把抓 俗语。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眉睫之祸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眉高眼低 脸上的表情。泛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
眉目如画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眉来眼去 形容用眉眼传情。
眉睫之内 形容近在眼前。
眉头不伸 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迫在眉睫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庞眉皓发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菩萨低眉 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螓首蛾眉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铺眉蒙眼 装模作样。
燃眉之急 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苫眼铺眉 瞪眼晴,竖眉毛。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
肉眼惠眉 比喻见识浅陋。
扫眉才子 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
喜眉笑眼 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胁肩低眉 缩着肩膀,低着眉头。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
仰首伸眉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须眉交白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扬眉吐气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仰人眉睫 指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攒眉蹙额 攒眉:皱眉。蹙额:皱额头。眉头额头紧皱。形容愁闷的表情。
直眉瞪眼 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贼眉鼠眼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张敞画眉 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白首齐眉 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横眉瞪目 〖解释〗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同“横眉努目”。
横眉瞪眼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冷目 〖解释〗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横眉立目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立眼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努目 〖解释〗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怒视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横眉吐气 〖解释〗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怒目横眉 〖解释〗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卬首信眉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愁眉蹙额 因发愁而紧皱眉头。
尨眉皓发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
愁眉苦眼 见“愁眉苦脸”。
愁眉锁眼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戴眉含齿 见“戴发含齿”。
淡扫蛾眉 轻淡地画眉。指妇女淡雅的化妆。
祸迫眉睫 犹言祸在旦夕。
挤眉溜眼 见“挤眉弄眼”。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焦眉愁眼 形容忧虑愁苦的表情。
焦眉皱眼 见“焦眉愁眼”。
京兆眉妩 用以称女子眉样美好。
开眉笑眼 见“开眉展眼”。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梨眉艾发 眉发俱白。形容年高。
柳眉倒竖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柳眉剔竖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
柳眉踢竖 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踢竖,横竖。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眉目传情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面北眉南 谓脸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处不合,各不照面。
目挑眉语 以眉目挑逗传情。
浓眉大眼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
弄眉挤眼 用眉眼向人示意。有贬意。
庞眉皓首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庞眉鹤发 同“庞眉皓发”。
庞眉黄发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迫于眉睫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齐眉举案 同“举案齐眉”。
曲眉丰颊 曲:弯曲。丰:丰满。弯弯的眉毛,丰润的脸颊。形容相貌美丽富态。
肉眼愚眉 比喻见识浅陋。
善眉善眼 形容容貌善良。
山眉水眼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烧眉之急 比喻非常迫切。
神眉鬼道 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
神眉鬼眼 形容面部装出怪模样。
死眉瞪眼 形容呆滞,表情冷漠。
送眼流眉 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吐气扬眉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宛转蛾眉 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洗眉刷目 比喻清晰明白。
喜上眉梢 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喜溢眉梢 形容人很快乐的精神
涎眉邓眼 犹嬉皮笑脸。
鲜眉亮眼 犹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须眉皓然 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须眉男子 指男子汉大丈夫。
杨柳宫眉 细长秀美如柳叶的宫妆画眉。借指美女。
扬眉瞬目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扬眉眴目 横眉怒目。
愚眉肉眼 谓凡俗的眼光。
攒眉苦脸 攒:紧皱眉头。眉头紧蹙,苦着脸儿。形容面部表情极其愁苦。
贼眉贼眼 见“贼眉鼠眼”。
展眼舒眉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张眉努目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
张眉努眼 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
张眉张眼 惊惶不安的样子。
直眉楞眼 亦作“直眉睖眼”。①竖眉瞪眼。②形容眼神发直。
直眉睖眼 见“直眉楞眼”。
直眉怒目 形容发怒的样子。
白齿青眉 〖解释〗指青少年时期。
慈眉善眼 〖解释〗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
庞眉白发 〖解释〗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眼开眉展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眼笑眉飞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紫芝眉宇 〖解释〗为称颂人德行高洁之词。
简述明代花鸟画发展线索
中国花鸟画的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出现在器物上的花鸟形象,到两汉六朝时期已初具规模。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魏晋南北朝一些画家以花鸟为主题的创作,在著录中已不属少见。唐代时,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唐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有薛稷、边鸾,鞍马画家有曹霸、韩干等。花鸟画至五代、北宋完全成熟。五代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花鸟风格,表明中国画家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审美意趣。到北宋痹虿��斯�⒒�窕�胛娜嘶�窕�姆忠埃���宋夜�谝黄��窕�畚摹��痘�裥鹇邸贰4撕蠡�窕�冶渤觯�绺褚哺�鞫嘌�1彼蔚拿�矣姓圆�⒋薨住⒄再ァ⑽耐�取1彼沃泻笃冢�诠け噬枭��窦绦�⒄沟耐�保�娜怂���窕�ㄌ乇鹗撬�健八木�印保┖桶酌杌ɑ芟嗉坛鱿钟谀纤渭霸��C�矣姓悦霞帷⒅K夹ぁ⒎ǔ!⑼踉ā⑼趺帷⒖戮潘嫉取C髑迨逼冢�匆饣�窕�鱿植�耍�晌��成嫌肷剿��椒智锷�幕�疲�⑾蚋�苛业厥阈醋髡吒鲂郧楦械姆较蚍⒄埂T谕贫�匆饣�窕�姆⒄狗矫妫�鞔�拿�沂浅麓尽⑿煳迹�宕�拿�矣兄燹恰⑹�魏汀把钪莅斯帧钡取A硗猓�谇宕�墓�⒒�褐校�捎谖鞣交�夜┲肮�ⅲ��戳宋餮蠡�ǎ�膊��艘恍┲形骰�ㄈ诤系幕�窕�髌贰?
〔1〕明代初期的花鸟画:宋元余韵
明代初期一般指洪武、永乐到宣德、成化、弘治时期,此时的花鸟画最突出的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和宋代院体花鸟。最能代表两种画风的作家莫过于夏昶与边文进。
夏昶(1388-1470)乃被称为画竹“开山手”的王绂(1362—1416)的高足,以墨竹著称,时谚有“夏昶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谓。在永乐中举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直内阁,故后人称之为夏昶太常、夏昶卿。他继承了元人传统,在其师萧散自在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墨色苍润、洒脱自然的风貌。他的墨竹,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在表现风雨中飘舞之竹方面尤见功力。史称其竹“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合矩度,盖行家也”【4】,从其《奇石清风图》可看出其端倪。该图表现清风轻拂下摇曳偃仰之竹。作者用墨层次分明,笔势遒劲,系其同类作品之佳构。传其衣钵者有魏天骥、屈礿(一作约)、张益、张绪、吴巘、王仪、杨廷端、朱端、何乔福、乔昶、冯起震及婿虞瑛等。其中晚明冯起震(1553-1642年仍在)的《湘江新雨图》,仍然系墨竹,在承继夏氏的同时,也能有所创新。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授武英殿待诏的福建人边文进可称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花果翎毛“妍丽生动,工致绝伦”【5】。他继承宋画院工笔重彩的传统,用笔精细,设色明艳,所绘《雪梅双鹤图》,工整细腻,双鹤施以白粉,梅干及花朵也细致精确,笔墨潇洒。边文进以画花鸟著称,尤以画鹤见长,该图堪称其代表作。其子楚芳、楚善、楚祥及外甥俞存胜、婿张克信等均能传其家学。
与边文进大致同时供奉内廷的缪辅的生平事迹一直史载阙如,从其传世的画作看,他曾供职于武英殿直锦衣镇抚,擅长画鱼。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鱼藻图》,上署“武英殿锦衣镇抚苏郡缪辅写”,钤“良佐”、“赴清光”二印,则他为江苏人,“良佐”则有可能为其别字或号。他所绘之鱼藻,多写硕大的锦鲤游弋于深水杂藻间,旁有各类小鱼作衬。锦鲤或跳跃,或昂首,或俯游……各尽其态。《鱼藻图》描写的便是其中锦鲤戏水一景,笔法仍然是两宋院体花鸟一路,工细别致而赋色浓丽。缪辅与其他宫廷画家最大的不同便是他在题材上的创新,他能别出心裁,将当时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鱼藻类生物入图,而且能生动传神地再现锦鲤在水中的各种表现,实属难得。他的生平传记虽然不为人所知,但所绘之各类《鱼藻图》则在明宫廷绘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初期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画家,那就是以画梅见称的陈宪章录。陈录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浙江会稽,工诗善画,论者将其画梅与同时的冰壶道人王谦(字牧之)相比,并谓“二家虽格意不同,宪章笔力,实过于谦”【6】。《推蓬春意图》系其传世作品中之鸿篇巨制,全用水墨写就,继承了元人如王冕、邹复雷等人的墨梅传统,所绘梅干及枝叶遒劲挺拔,古意盎然,梅花则情态各异,正如杨殿邦题诗所言:“万花飞动墨香迟,写遍南枝与北枝;仿佛罗浮人入梦,一双翠羽欲来时”。该图历经周右、徐世昌等递藏,名人题咏殆遍,实属不可多得之艺术佳构。
这一时期继承元人水墨传统的画家如王绂、姚绶、宫廷画家如周文靖、商喜、倪端、孙隆,浙派画家如戴进等也都擅长或兼擅花鸟。
〔2〕明代中期的花鸟画:院体与吴派主导、并存画坛
在中国画各科中,最能体现画家功底与笔力的莫过于花鸟画,同时,最能体现文人笔情墨趣和贯注思想情感的,也莫过于花鸟画。明代中期的花鸟画,在此两方面表现尤甚。
明中期的花鸟画集中体现在以宫廷画家林良、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和以沈周、文征明及弟子陈道复为代表的“吴门派”,两种不同画风的交替并存是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要特色。
南海人林良(约1426-1493后)【7】是广东画史上较早蜚声于岭外的少数画家之一(前有唐朝的张询和南宋的白玉蟾),他一直供奉内廷,对广东画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花鸟,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而以写意为工,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画史称其“画著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并谓“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8】。他的传世画作,大多以水墨花鸟为主,如《柳塘翠羽图》,虽然该图之“翠羽”赋以淡色且兼工带写,但就整幅画的主流看仍然是水墨写意,垂柳及杂石已摆脱了当时工笔重彩的习气,挥洒自如,独树一帜,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灌木集禽图》、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双鹰图》等均属此类,李梦阳有诗咏曰“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9】,也是指此类画而言。当然,工笔重彩的作品也有,比如《松鹤图》。但该图已在衬景的描写中不自觉地融入了水墨写意,如花草、松干等。林良在当时花鸟画坛独领风骚,博罗韩荣光称“岭南画史林指挥,断楮残缣此争宝”【10】,连后来以泼墨大写意著称的徐渭也说:“本朝花鸟谁高格,林良者仲吕纪伯”【11】。林良画艺影响既隆,传其艺者自然不乏其人,除了其子林郊外,刘巢云、余姚邵节、常熟瞿杲、江宁殷善等也均执于门下或私淑其艺,成就斐然,清代扬州画派的李鱓也宗法林良,而多得天趣。
与林良并称“南林北吕”、“林良吕纪,天下无比”的另一宫廷画家吕纪(约1439—1505年前)【12】是继林良之后的又一院体花鸟名家,他与林良最大的不同便是其画风仍然以工笔重彩为主,兼擅水墨写意花鸟,而林良正好相反。他初宗边景昭,后摹仿唐宋诸家,受林良水墨写意影响,自出新意,遂形成赋色明艳、造型生动的艺术风格。相传他曾以绘画立意进谏而得孝宗所赞,画史称其“点染烟润,生意流动,有造化之妙”【13】,其《花鸟图》所绘锦鸡、小雀、翠竹等皆赋色生动,用笔细致,大类南宋院体派,堪称代表之作。吕纪亦擅山水,但不多见。
吕纪的画初时并不为人所知,以至于“凡纪所作,多假书良名”【14】,后来则青出于蓝,声名直盖林良,画史更称其花鸟“设色鲜丽,生意蔼然,为画流所宗”【15】。传其派者有其侄吕高、吕棠、吕远七,外甥叶双石,弟子肖增、刘俊、胡镇等,受其影响或私淑者有陆镒、车明舆、殷宏、郑石、朱端、童佩、罗素、殷善、殷偕、唐志尹等。其中叶双石,本以画山水知著,偶擅花鸟,其《松梅双鹄图》所绘翎毛、松石皆细致生动,设色明艳,能入其堂奥。
同时期的朱芝垝(?-1511),本为明朝宗室,为三城康穆王,别署“三城王”,唐宪王之子,博通群经,精于绘事,其《竹鹤图》明显为院体一路,设色淡雅而笔致工细,殆受林良影响尤深。
这一时期的宫廷绘画主要表现于花鸟,可以这样说,林良、吕纪的院画,代表了明代宫廷绘画的最高水平。
水墨花鸟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派。
沈周(1427-1509)并不以花鸟见长,他的山水画在明代画史上举足轻重,其写意花鸟同样意义非凡。他从南宋法常(牧溪)处得径,融入元人“墨戏”与淡设色,笔墨凝练而放逸。有论者认为沈周的花鸟画具有里程碑意义,提高了花鸟画在文人画中的地位,其开创之功甚巨,甚至认为在其之后,明清的所谓正派花鸟画皆在他的画风笼罩之下【16】。他的《荔枝白鹅图》并未署款,仅钤朱文方印“启南”,长期以来未受到垂注,后经徐邦达、刘九庵、启功等鉴定,从其画风定其真迹无疑。该图以没骨法画荔枝,施以淡色,白鹅兼工带写,风格秀雅,当为早年杰作。沈周晚年则以水墨写意为主,笔墨稳中求放,简洁清润。
吴门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文徵明(1470-1559)的花鸟画同样成就卓群。他曾师事沈周,受其影响,而以工致取胜,细秀处突过乃师。擅画山水、花鸟,书法亦自成一家。传世作品中山水、书法居多【17】,花鸟虽少,亦自不俗。《芙蓉图》可作为花鸟画风之代表。该图细致入微,与院体派最显著的不同便是,文氏融入了文人的笔墨情趣,并有题诗曰:“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唤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思□驾兰桡去,满目烟波不自由”,将芙蓉拟人化,表现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雅人深致。后有彭年、文伯仁、王安鼎等三人题跋。
文征明传人甚众,能自立门户、独辟蹊径而成一代大家的有陈道复。
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道复(1483-1544)擅画花鸟,兼工山水。写意花鸟出自沈、文而纵逸过之,水墨淋漓,兼用淡色而妙趣天成。论者谓其“一半花叶,淡墨欹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真,久之,并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18】,可谓得其笔墨三昧。《牡丹绣球图》和《栀子花图》代表其基本画风。前者设色淡雅,随意点染,不假修饰,作者并有题诗曰:“春事时正殷,庭墀斗红紫;弄笔写花真,聊尔得形似”,极尽文人墨趣;后者纯以水墨晕染,兼钩代写。两图分别代表了他的两种不同花鸟画风。
陈道复的写意花鸟对明清以来的花鸟画影响极大,传其艺或受其影响者有子陈括、外甥张元举及周裕度、姚裕、葛一龙、吴枝、米万钟、陈嘉言、潘志省、万国桢、叶大年等,其中,万国桢为万历末年广东南海的贡生,擅水墨花卉,写竹与同里朱完(1529—1617)齐名,得东坡遗法,间作翎毛亦工,作品传世极少。《三清图》所绘梅、竹、石及水仙,均参以陈淳淡墨之法,墨韵明净,属典型的文人画。
陈道复的花鸟画放纵但不恣肆,作品灵动,极富文人墨趣,但尚不酣畅淋漓。真正完成泼墨大写意重大变革的是另一大家,那就是继之而起的徐渭。
〔3〕明代后期的花鸟画:泼墨写意与勾画点叶
徐渭(1521-1593)是明末花鸟画的集大成者,同时更是明清花鸟画坛的一座高峰,在之后的若干世纪,几乎都没有人能够逾越。
自号“青藤道士”的徐渭一生命途乖蹇,有人将他与法国的凡高相提并论,试图印证两个绘画天才生前所遭受的相同的“待遇”。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徐渭《墨葡萄图》里的自题诗很可说明此点:“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的不幸反而成就了他在诗词、戏曲、绘画上的辉煌业绩。在绘画上则表现为泼墨写意花鸟的充分发挥。他的花鸟兼林良与吴门派之长,更多的融入己意。他的恣肆纵横,他的解衣盘薄,在其泼墨大写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自己认为作画“大抵以墨汁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又说“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19】。基于此,他以狂草般的笔法,抒发内心的郁闷与愤懑,将思想情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极致,让人透过其画,洞悉到内心蕴藏的潜流。《竹石图》和《瓶花图》反映出他的基本作风。前者泼墨大写意,虽然不及他的《墨葡萄》一般恣肆淋漓,但其挥洒之墨韵、笔法之无拘无碍已非平常画手所及,作者并有题诗曰:“纸畔濡毫不敢浓,窗前欲肖碧玲珑;两竿梢上无多叶,何自风波满太空”,可见其胸襟及创作理念;后者仅写一束折枝花卉,随意写就,笔简意饶,正如作者所自谓“墨沈闲涂花裏王”。徐渭亦擅草书,他能以画入书,以书入画,将书与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徐渭的影响是深远的,清代朱耷、石涛、李鱓、李方膺及近代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都受其熏染而卓有所成。
明末另外两个著名的花鸟画家是孙克弘和周之冕。
华亭人孙克弘(1533-1611)取法沈周、陆治,乃吴门派之余绪,所画花卉有粗笔与细笔两种风貌,水墨、设色兼擅,格调高雅;时亦有重彩工细之作,别绕韵致。画史称他“其笔则用枯老之笔行干”,“群卉多以艳态争妍”【20】。《秋艳图》多用细笔,设色淡雅,笔致流丽,类文征明风貌。
周之冕是明末著名的勾花点叶派的创始人,所谓勾花点叶,又称勾(钩)花夹叶,乃钩染点簇,兼工带写。他的花鸟迥别于徐渭的泼墨写意,多为设色,且大多较为工致,但又不同于院体派。王辰谓其“写意花鸟最有神韵,设色亦鲜雅,家畜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动笔具有生意”【21】;王世贞评曰:“胜国以来写花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之后无如陈道复、陆叔平,然道复妙而不真,叔平真而不妙,周之冕能兼撮二子之长,特以嗜酒落魄如李邈卓,不甚为世所重耳”【22】。此评虽有抑彼扬此之嫌,但对于周之冕作品“真”且“妙”之评介还是比较中肯的。作于万历廿七年(1599)的《眉寿图》,写松枝、梅花、翎毛,多得其形,并得其神,虽不是其勾花点叶的作品,但能看出作者的艺术造诣。当时传其艺者有刘奇、王维烈、王礼及婿郁乔枝等。
此外,明末受吴门派影响但不以花鸟见长的画家如程嘉燧、杨文骢、张宏等所绘之花鸟亦别具风貌;山水与人物的大家蓝瑛和陈洪绶所绘之花鸟亦极为难得。
被钱谦益称为松圆诗老的程嘉燧(1565-1644)擅画山水,画史称为“苍润浑穆、意浮于景”【23】,花鸟作品并不多见。作于1630年《松鸡图》为水墨写意,笔墨枯简疏淡,所绘小鸡用笔古拙,不拘泥于形似。此图从整体看,难称上乘之作,这可反映出程氏山水以外的另一种风格。
“画中九友”之一的杨文骢(1596-1646)于山水之外,兼擅兰竹,作于1642年的《兰竹石图》用笔简淡,墨气萧疏,论者谓其山水“一种士气,人莫能到”【24】,此兰竹亦如此。
工山水、人物的张宏(1577-1668后)花鸟作品传世较少,作于1629年的《秋塘戏鹅图》以山水为衬景,所绘芦苇、群鹅皆意笔为之,笔意淡远。
被称为“浙派殿军”的蓝瑛(1585-1664后)亦间作花鸟,作于1634年的《兰竹石图》册为写意花卉,意笔草草,未加雕饰。作者自谓法赵孟頫法,但更多的是自己笔意,虽未免流于草率,但已不失神韵。
而以“高古奇骇”著称的人物画家陈洪绶(1598-1652)所作花鸟笔法细秀,造型色彩颇富装饰趣味,画史称他“间喜画树石,皆萧疏有致,其墨梅最工,吴人尤传宝之”【25】。《寒香幽鸟图》似从黄筌写生中得来,设色古雅,画法精细,在晚明花鸟画中尤具鲜明特色。
明代后期的花鸟画彻底完成了由“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的完全转变,标志着文人写意花鸟画的统治地位的正式确立。
彬州十二景的西湖晚照
古“邠州十二景”之九。西湖,原址在今中山街西席家壕。古豳亭与眉寿堂临湖耸立(范仲淹自请回故乡知邠州时,建眉寿堂。“眉寿”取自《诗·豳风》)。放眼湖区,碧波荡漾,荷红柳绿。夕阳晚照,水光凝金。泛舟湖上,鱼肥莲香,醇醇欲醉,陶陶欲歌。据传,范公辞舟归岸,曾于眉寿堂朗声高歌《豳风》,其超然自得,溢于言表。湖水今已干涸。明阎奉恩有诗:“昭代莲花沼,范公眉寿堂。督耕春展绿,讲武昼生凉;映日鸣蝉乱,沉烟归鸟忙。山城红欲敛,湖底见余光。”明张金度《西湖》诗云:“传闻此处有西湖,绿水红蕖逼画图。走傍旧堤经废苑,寻过古树散啼乌。新平楼上边云冷,眉寿堂前陇月孤。往事殷勤询父老,昔年何地最欢娱?”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