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老白茶最长放多少年
老白茶最长放20年。
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的拍卖会上,一块存放20年、净重375克起拍价高达到13.8万元的福鼎老白茶饼以18.8万元成交。
一般的茶保质期为两年,因为过了两年的保质期,即使保存的再好,茶的香气也已散失殆尽。白茶却不同,它与生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几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经非常难得。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因此老白茶极具收藏价值。
扩展资料
老白茶是相当耐泡的,可祛风寒,在普通泡法下可达二十余泡,且到后面仍然滋味尚佳,有条件的可以用来煮,老白茶用紫砂壶煮才能完全显现出它的神韵和精髓;新茶可依从个人习惯泡,七泡且滋味尚佳,乃为新茶上品。
从外形上区别,老白茶整体感官黑褐暗淡,但依然可从茶叶上辨别些许白毫,轻闻慢嗅,陈年幽香阵阵,毫香浓重但不浑浊,可立时令人醒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白茶
藏老白茶是一场骗局?白茶到底为何这么贵?
市面上常见的福鼎陈年老白茶为什么这么贵?
第一点、由于自然存放且保存得当的陈年白茶在市场上价值高于新茶,所以现在很多茶叶加工者在原有茶叶的加工基础上增加工序以制作出类似老茶的外观和口感的产品,充当年份茶销售,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第二、正确理性的认识福鼎白茶与福鼎老白茶
白茶作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有益物质,具有降低血脂,减少自由基,抵抗辐射等功效,因此适当的品饮有利于身心。有研究发现正常存放的老白茶比新白茶在某些地方具有更加突出的功效(主要表现在抑菌、和降血糖等)。市面上现存年份老白茶的量是有限的,由于辨别上的难度,且可靠的老白茶价格普遍偏高,所以建议一般消费者不用过度的追求老白茶,适口为珍,找适合自己口感的茶叶才是最重要的。
1、早年福鼎白茶传统茶厂所存的白茶
福鼎白茶早期以出口为主,在国外茶商对中国白茶的审评标准中,茶叶的鲜嫩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般茶叶加工厂都会尽量做出外观灰绿润,口感毫香显的白茶。同时在新茶季尽可能早地把茶叶销售出去,得以回笼资金,获取利润。当时国外的白茶行情,老茶的价值低于新茶,所以正常情况下茶商是不会刻意留存老茶。福鼎茶商有意识大量存储白茶也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的,当年福鼎市政府组织茶商参加上海世博会,随后又通过媒体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福鼎白茶才开始在国内被消费者所认知。
2、市面上出现的从国外回流的白茶
出口的白茶以鲜嫩度作为审评标准之一,在国外市场,茶商会尽量把库存的茶叶先进行销售,而后再进新茶,而不会把库存封存不售而采购新茶销售。而且市面上这些所谓回流的老白茶一般都出自东南亚一带国家,这些地区潮气重,白茶又是极怕潮的,所以很难有存下来,又保存良好的老茶。(传统上福鼎白茶一般出口到欧美,而东南亚一带的白茶以政和产地的居多。
3、新茶做旧工艺的老白茶
一些不良茶商和茶厂利用非正常的制作工艺将一些新茶“做旧”成“老茶”,从而在市场中销售所谓较高的“性价比”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制作手法主要有洒水,渥堆,轻微揉捻等,其主要目的是使茶叶外观上变黑变暗,口感上变重,一般会带有“湿仓”的味道。这种做法容易产生霉菌,长期饮用不利于身心健康。
评茶日记:老白茶-寿眉
近些年福鼎的老白茶火起来了,因为消炎祛火、老少皆宜,所以也成了我们家的口粮茶之一。
据说福建福鼎当地人,大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先喝老白茶去火。
虽然没求证过当地人,但我是当真了。
大夏天的,我在家里泡好一大罐子老寿眉、晾温,大人孩子从外面回来,咕咚咕咚喝下去,解暑解渴是肯定的。
最近在一个老中医那里也间接证实了白茶的“无害”——我去看中医喝中药调理身体,大夫叮嘱我“除了老白茶,其他茶暂时不要喝了。”
福鼎白茶按等级分为:白毫银针(全是芽)、白牡丹(一芽两页三页)、寿眉(芽少页多还有梗)。
作为口粮茶的话,还是寿眉适合,毕竟芽寒凉,反而是页梗的滋味足还耐泡,主要是还便宜呀!200多一饼,或者买散茶,还是很好买得到的。(但买茶最好还是尝了买,还是良莠不齐的……)
白茶三年药七年宝,说是越老越好。
但我们刚喝光了一饼7年寿眉,断粮后开的是2018的3年饼,其实也不错,转化的很好,感觉没啥太大差异。
如果是周末一家子人一起喝,我会用煮茶器煮。
如果是平日里自己喝,就用一个小盖碗,130ml的,投4g茶。
洗一遍,就开喝啦!
滋味香甜,有枣香,入喉顺滑,没有一丁点苦涩感。
汤色橙黄透亮
茶毫很多
叶底可见大叶和茶梗,我个人不是一味追求芽,不追求嫩。
喝绿茶可以追求芽的鲜爽,白茶就不必。
粗老有粗老的优点,滋味足,内涵物质丰富,又耐泡。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没有比茶更解渴、美味的饮料了!
冰淇淋虽然诱人,吃的时候爽歪歪,但吃完嘴里粘腻,更渴,还伤脾胃。
绝对不如喝茶!
老白茶泡法不用太讲究,家里没有盖碗的话,用大水罐泡也行,泡一会儿把汤滤出来就好。
或者用小锅煮,投茶量自己摸索几次就知道适合自己口味的量了。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