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茶长什么样呀
- 2、白茶怎么分类
- 3、老白茶里面的枣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这三点可得细看了
- 4、金骏眉茶叶是谁起的名字
- 5、四大名著与茶
白茶长什么样呀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宝、七年灵丹妙药”之称,这几年特别流行。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采用这种茶片生产白茶)、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白茶怎么分类
白茶根据采摘时间和鲜叶形态,为四个等级: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1、白毫银针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制成。披满白毫,条索欣长,色白如银,外形似针,因此得名白毫银针。
特点: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由于白毫银针采摘时气温低,氨基酸含量高,因此它的鲜爽度最高。
2、白牡丹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泡在杯中,如牡丹花开放,显白色,所以叫白牡丹。
特点:花香高扬,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白牡丹既保留了白毫银针鲜爽的特点,又带有特定的香气。
3、贡眉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制成,毫比较小,叶细嫩。
特点:汤色浅橙黄色,醇爽甘甜,持久耐泡。
4、寿眉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制成。叶子比较大,还有一些梗,一般采摘在四月底。
特点: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鲜纯。虽然叶子、茶梗较多。
但发酵充分的寿眉往往比白牡丹甚至白毫银针口感更佳,滋味香气会产生荷叶香到枣香再到药香的转变。
因制作原料的树种不同分为:小白茶、大白茶、水仙白茶
1、小白茶
指的是利用菜茶群体种作为原材料制作的白茶,跟大白茶树种对比而得名。小白茶的等级,主要有贡眉、寿眉之分,贡眉是芽叶茶,寿眉是梗叶茶。
2、大白茶
是人们在菜茶群体种里面培育出来的无性繁殖树种,植株相对高大,芽头肥壮、叶片舒张而且大,产量高。
大白茶的主要等级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3、水仙白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诞生于建阳小湖镇,采用闽北水仙树种制作,同时也是白牡丹等级的源头。
水仙白茶是白茶传统三大品类中诞生时间最晚的,采制等级包括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老白茶里面的枣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这三点可得细看了
《1》
小时候馋甜。
那时候,即使是路边挂在树上,发育不均的小红枣,也能勾起渴望。
红枣挂满枝头,最是好看。
点点深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柿子一样,都是秋天到来的征兆。
当红转为深红,便是秋天到了。
这个季节,家中必然有一碗冰糖甜汤等候。
无论是降燥、还是习俗,甜蜜的滋味,倒成了历久弥新的童年记忆。
桃胶、白木耳、莲子、雪燕、以及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小红枣。
食材热热闹闹地炖上几个小时,加点椰汁冰糖,作为点心或者早餐都是极好的。
红枣,是这一碗软糯中最好吃的一味。
吸饱了汤水的红枣,轻轻吮破一点皮,甜甜的绵软的汁水果肉,一起入口。
甜、香、绵,没有什么滋味比这更妙的了。
枣香,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冰糖甜汤内转移,来到了一壶老白茶的茶汤内。
枣香,也是老白茶的特殊香气之一。
然而,关于这枣香的奥妙,却并非那么简单。
《2》
枣香诞生地——老寿眉
白茶随着采摘时间的不同,诞生的品类也截然不同。
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一芽三、四叶的寿眉。
而枣香,这一味神秘的香气,并不是所有白茶品类都能够拥有的。
那么,是谁摘得桂冠?
答案便是寿眉。
寿眉,粗枝大叶,粗犷的外形,很难将它与清甜的枣香联系在一起。
但枣香,确确实实是寿眉所独有的惊喜。
白毫银针,早春的时节采摘,只取芽头,没有叶片的存在。
对于白毫银针而言,最丰裕的香气,当是毫香。
少了叶片中芳香醇类物质的帮助,枣香,根本没有诞生的条件。
而白牡丹,虽然比白毫银针多出一两叶叶片,但白牡丹,输在一个嫩字。
嫩,是白牡丹的优点,却是枣香诞生的缺陷。
正是因为枝叶柔嫩,白牡丹才有清鲜的花香和草木鲜香。
但也是因为嫩,枣香的诞生物之一,即果胶,在白牡丹的叶片上含量极少。
就此,枣香成为生长期最长的寿眉的宝藏。
寿眉,一芽三、四叶,无论春寿眉还是秋寿眉的生长时间,都远远长于其他品类的白茶。
清明节后,气温逐步升高,叶片为了抵御热度,生出了一层果胶物质。
顺着温暖的天气,茶叶内部的芳香醇类物质积累的速度更快。
而秋寿眉,经过整整一夏的休 养生 息,茶叶的生长极快。
秋寿眉的叶片厚度,更厚,茶梗更粗。
宽大的身形,为枣香的出现定下了更深厚的基础。
果胶、茶多糖,在寿眉叶片的含量愈高,枣香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寿眉的茶叶品质愈高,枣香便愈容易出现。
但,枣香,虽是寿眉的专属,但还需要寿眉进行多一道工艺——压饼。
《3》
枣香只出现在茶饼中
散茶工艺下的白茶,只经历萎凋烘干,鲜少出现枣香。
但经历多一道工艺的寿眉茶饼则并非如此。
压饼,需要将原本干燥易碎的散茶重新蒸软——
等到白茶的芽叶和茶梗恢复柔韧,便可以在干净的布袋内进行包揉。
这个过程中,叶片中的果胶物质流出,成为茶叶之间的粘合剂。
一方面,溢出的果胶方便压饼和定型。
另一方面,这些甜润的成味因子释放的香气沉淀,铸成枣香甘甜。
因此,饼茶的形态,加上寿眉的原料,才是出现枣香的基础。
枣香馥郁,是寿眉茶饼的专利。
那是隐藏在它粗犷叶片下的奥秘。
它的茶梗较为粗大,叶片舒展,储存了较多的芳香物质。
这些芳香物质,散成香气后层层叠叠,变化多端。
更妙的是,比起花香为主的其他白茶,它独有一种独属于成熟谷物的香气。
压饼包揉茶叶的过程,使得藏在粗枝大叶中的果胶物质溢出。
寿眉茶饼中的果胶物质,遍布茶叶表面。
随着时间陈化,茶饼新生出的或是蜜饯,或是甜枣的馥郁香气。
须知,茶叶中的糖类和果胶物质主甜味。
包揉和烘干,茶叶的细胞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破裂,甜蜜,因此成为饼茶的新参与基调,在陈化过程中愈发明显。
一饼内质丰厚、工艺到位的寿眉,在陈化三年左右,能摸到枣香的门槛。
想感受枣香的曼妙,需要选好寿眉茶饼。
《4》
枣香:真假枣香之分。
枣香,曾与老白茶的药效一般,是优质白茶的标志。
然而,枣香的真实气息和出现的条件,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要知道枣之一物,便有千万种形态:红枣、青枣、山东大枣、脆枣……
枣香,更是千姿百态:生枣香、熟枣香、枣肉香、枣皮香……
再看看茶友对枣香的幻想——
“越老的白茶,枣香越是浓!”
“枣香,该是甜腻的!”
很多茶友嘴上提及的枣香,自动与甜腻的蜜饯金丝枣香对上等号的。
再不济,枣香,似乎也该是水果枣的酸甜香气。
但这种甜腻和酸甜,真的是白茶的枣香么?
事实并非如此!
老白茶中的枣香,更像是山东大枣,上锅干蒸,散发的微甜带燥的香气。
这种香气,成熟,甜蜜,妥帖,果实成熟后的气息满溢。
这种香气,更像干果香而非水果香。
枣香,侧重的是枣香的“香”,而非枣香的“甜”。
在枣香的世界中,甜是点缀,微清微甜,温暖入人心。
真正的枣香,在干茶香上已经十分明显,沉郁,绵密。
打开一整箱茶叶,感受到团体陈化而出的香气,此时的枣香,如同一张网。
浓郁枣香扑面而来,绵长悠久,秋日的成熟气息一览无遗。
而茶友口口声声提及的枣香,往往并不明显。
它们的枣香,需要凑近了,紧紧地巴着深嗅——
沉闷,浓重,甜腻,嗅闻,甚至带着微微的不适感。
枣香如此,真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应有的香气么?
自然不是,这些“枣香”黏腻的老白茶,往往是做旧茶!
只有渥堆发酵后的怪异气息,摇身一变,才会是如此诡异的枣香!
真假枣香之分,可要感受仔细,切莫上当!
《5》
枣,是秋天的丰收象征。
枣,也是最能撩动人馋虫的甜蜜果实。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先生的笔下,枣香的诱惑,能让人上树千回。
老白茶枣香的诱惑,则是让无数人茶友前赴后继,追寻那一抹甜蜜的气息。
思念那甜润的香气,撬饼煮茶,一气呵成。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金骏眉茶叶是谁起的名字
金骏眉茶叶是由北京张、阎二位茶客起名的。
梁骏德从事茶叶加工审评工作50余载,系金银骏眉首泡制作者,2005年6月北京张、阎二位客人向梁骏德师傅提出用芽头制做顶级小种红茶,当时采摘了1.5斤鲜叶,制作出了不足半斤干茶,2005年6月22日制作出的第一泡“骏眉”。
北京张、阎二位客人说此干茶外形条索紧结似人眉毛,又因是梁骏德师傅制作,为此取梁骏德师傅一个“骏”字,所以命名“骏眉”。
第二年北京两位客人又来到武夷山,问梁骏德师傅可不可以采用一芽一叶做,梁骏德师傅说全芽头都可以,一芽一叶的就更好做了(因为带叶的更好萎凋),于是当时制作出来为了区分等级才有“金骏眉、银骏眉”之分。
2010年9月10日,由武夷山市骏德茶厂选送的骏德牌“金骏眉”荣获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名茶评优“红茶类”金奖 。这是武夷山市骏德茶厂继2008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茶叶评比活动中获得红茶类金奖,以及获得“申奥第一茶”、成为2009年福建省《顶级春茶品鉴会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的唯一代表企业之后荣获的又一次殊荣。
扩展资料
金骏眉的诞生引发了中国的红茶热,梁骏德师傅还是金玫瑰、金月桂、金小种、小种红袍等产品的首创者,拥有精湛的正山小种红茶加工工艺,且创新能力强。
梁骏德创立骏德茶厂,以生产传统工艺正山小种红茶为基础(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以“骏眉梁”系列的金骏眉、银骏眉、小赤甘、小种红袍、金玫瑰等一系列创新工艺品种为辅,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名茶供应企业。为正山小种红茶的发扬和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8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人文中国"茶香世界”茶叶评比活动骏德茶厂获得红茶类金奖,并获得了“申奥第一茶”的殊荣。
2009年获得福建省《顶级春茶品鉴会》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的唯一代表企业。
2009年9月在第八界全国食品博览会和2009中国品牌大会上荣获“中国茶文化传承贡献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骏眉 (红茶)
百度百科-梁骏德
四大名著与茶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京中望族,“钟鸣鼎食”、“诗礼簪缨”,对饮茶的讲究自然也不同于平民百姓之家。不要说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以不失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就是日常用茶的种类上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有273处写到的茶名就有好几种,这还不算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如贾母不喜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女儿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这些茶,大体上可归于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中。
“六安茶”,首见于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这“六安茶”属于不发酵的绿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地区。明人屠隆《考槃余事》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称于世。在《红楼梦》诞生时代,“六安茶”与西湖龙井茶同属天下名茶,成为珍贵的贡茶。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类”载有“六安贡茶”之条目。
由此可知,有清一代“六安茶”都是以贡品而受人们重视的。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又为何不喜饮这种名贵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恐怕有两点:(1)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习惯饮花茶或红茶,而不喜饮南方的绿茶。(2)小说中有所提示,“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这位老祖宗也是饮茶高手,深解茶性,“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
“老君眉”,属于发酵的红茶中的一种,其品质特点是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
所谓“老君”者即“寿星”也。妙玉为贾母一行人备下的“老君眉”,既有茶理上“吃油腻”不宜饮绿茶的原因,同时也有恭维、讨好“老祖宗”的心理,表现了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而且也聪明乖巧,格外招人喜爱。
“普洱茶”属于红茶中的一种。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与宝玉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据《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孙月泉饮普洱茶”条记载说:“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宝玉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又喝“普洱茶”,就是因为它“能助消化”的缘故。这说明宝玉也是一位茶道中人。文中提到“女儿茶”,是指“普洱女儿茶”。《红楼梦》时代,宫廷和官宦大家中也很讲究饮普洱茶。清人吴振 《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有各种普洱茶名目,说明当时普洱茶是非常名贵的,以贾府的地位、贾宝玉的身份,饮此种茶是完全符合情理的。
“龙井茶”,属绿茶的一种,久负盛名。龙井为地名,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的一个村庄,有龙井古寺,寺中有井,为龙泉井,水甘冽清凉,故以龙井泉水泡茶上好。江南人喜饮龙井茶,直到近代北方达官显贵亦喜饮龙井茶,但因其珍贵价昂,加之习俗所限,所以虽声名很高,但饮者并不普遍。《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高宗饮龙井新茶”记载,说明乾隆时代,龙井茶亦为珍贵贡品,宫廷上下以饮龙井茶为最高享受。但能真正品味到其妙处者,则寥寥无几。
曹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又生于官宦之家,对龙井茶的珍贵当然知之甚详。《红楼梦》中写的“是国公爷”的后代,所以小说中写到龙井茶是很自然的事。小说第82回写贾宝玉下学回家,到潇湘馆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鬟紫鹃道:“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宝黛之间的情谊是无须多叙的,宝玉下学就先到潇湘馆看妹妹,可见妹妹在他心目中的重要,自然妹妹也心领其意,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宝哥哥,从中亦可知宝哥哥在林妹妹心中的位置。作者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大作文章,既表现了宝黛之间的友情,又告诉读者这位生于江南苏州的林妹妹的饮茶习惯。
“枫露茶”,见于《红楼梦》第8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斟上这个茶来?”从宝玉所说的话看,“枫露茶”恐怕不是绿茶,倘若是绿茶泡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吃岂不乏味了,又怎么能饮呢?所以,这“枫露茶”当属红茶一类,否则也不会说“三四次后才出色”。曹雪芹心细如发,以“枫露”名茶,当是费了一番心思的。(1)枫,秋天霜打叶红,突出这个“枫”字,暗合“红”字,与“怡红公子”颇有关系;(2)“枫露”,自然是枫叶之“露”,而露水也只能秋天才有的,有可能指茶是秋天采集的;(3)露,即甘露,古称“天酒”,晶莹透明,味道甘冽,欲长生不老者或称神仙者渴饮甘露。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写过:“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命人在未央宫筑高台,以玉盘取云表之露,说明“露”之珍贵无比。小说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并介绍道:“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在神仙世界里,用露水烹茶,为“枫露茶”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注解。
怡红公子在贾府的娇贵无须多加介绍,在老祖宗的眼睛里,他被视为“命根子”,所以他饮的茶,喝的酒,都与他人有别,无人可比。曹雪芹如此描写,是否有调侃之意,不敢妄论,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让贾宝玉喝“枫露茶”,绝非凭空“杜撰”出来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