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陈皮煮茶的正确做法
陈皮茶喝法
陈皮茶的喝法一:泡茶法,就是用滚沸开水冼、单独泡新会陈皮的方法。
陈皮茶的喝法二:煮茶法,就是将新会陈皮放在冷水中水中直接煮沸的方法。
陈皮茶的喝法三:兑茶法,就是分别泡好上等普洱茶,和煮好新会陈皮茶水,根据个人口味将陈皮茶适量倒入普洱茶中调对,或直接用煮好的陈皮茶泡其它茶搭配喝。
通用喝法:取陈皮一片,视人数多少可以一整片,也可以一小瓣,整块或撕成小块看个人习惯。
陈皮与茶如何搭配?
陈皮是用途多多的药食同源药材,而茶叶是公认的健康饮品,两者都广受大众的喜爱。但是你知道吗?陈皮和茶叶可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天生一对!
但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与陈皮搭配的,除了要考虑滋味上的协调性以外,还要考虑茶性是否相合。茶性温和的茶叶,能调理身体之“守”的特性,调和陈皮中的“散”与“泻”,因此选择经过发酵的茶或者老茶与陈皮搭配更佳。
1、陈皮配熟普
陈皮和普洱熟茶可以说是经典搭配了,也是最为常见的。
普洱熟茶经过后发酵,茶性温和,能生津、顺气、益气、养胃、降血脂。
普洱熟茶浓醇甘甜,新会陈皮香醇味甘,两者搭配,滋味协调,相得益彰,能提升普洱茶行气健脾,舒肝利胆,健胃消食,降血脂降胆固醇,抗疲劳的作用。
陈皮越陈越香醇,而普洱熟茶经过存放后,会呈现出特别的陈韵,它们的结合甘香醇厚,有岁月的韵味。
2、陈皮配白茶
陈皮与白茶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搭配,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白茶素来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年份越久越好,因此老白茶与陈皮搭配更好。
老白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茶性趋于温和,能退热祛寒,降火解毒,与陈皮搭配,能起到润肺化痰、理气健脾的作用。
老白茶口感甘甜,结合陈皮的醇香,更是沁人心脾,饮之口齿生津,清新淡雅,滋味非常和谐。
3、陈皮配红茶
陈皮与红茶的搭配就比较少见了,但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同属于茶性温和的茶类,其性温,其味甘,对脾胃有很好的养护作用。
陈皮与红茶是“气味相投”的,陈皮理气健脾与红茶搭配对脾胃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红茶的调性偏“沉”,而陈皮的辛香发散正好平衡了红茶的这个特性。
从口感上来说,红茶的香甜与陈皮的甘醇也是协调的,一杯入口,温暖甘香。
陈皮按以上这些方法做成茶饮,不仅能使陈皮滋味丰富多样,还能起到养身的功效。陈皮和茶,都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将两者相结合,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是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
普洱和白茶有什么区别
普洱和白茶区别
原料不同
普洱茶与白茶在原料上有很大的区别,普洱生茶的原料是产自云南地区的叶种茶树晒青毛茶,是这种茶树的鲜嫩茶叶。而白茶原料则是出产于中国闽南地区的特有茶树,是这种茶树的鲜嫩茶芽或者茶叶。
产地不同
普洱茶与白茶在产地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普洱生茶主出产于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原地带,中国云南是它的主要出产区,除此以外越南北部和印度以及泰国等地也大量出产。而白茶这种茶叶则主要出产于中国的福建,以当地政和县出产的白茶最为有名。
加工方式
普洱茶与白茶在加工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区别,普洱生茶是以自然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但是经过陈放以后会经过加工整个和修饰以后得到的茶叶,而白茶则是把采收的新鲜茶叶放在通风的环境中萎凋,晾晒到七八成干以后用文火慢慢烘干的一种茶叶。
功效不同
普洱茶和白茶在功效上也有明显区别,普洱生茶的主要功效是清理肠道和降低血脂,而且它能提神醒脑,也能减肥瘦身。
白茶的主要功效则是清热解毒,平肝益血,它特别适合那些烟酒过度或油腻过多,以及肝火过旺的人群冲泡饮用,能让他们出现的身体不适很快好转,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陈皮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陈皮白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化痰健脾。陈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可以治疗消化不良,疏肝理气,化痰健脾。广东人早已将它运用于粤菜调味、汤羹炖品、糖水、粥品之中,用以去腥提鲜,增添滋味。尤其是广东新会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是“广东三宝”之一。
2、抗辐射。陈皮老白茶以陈皮和白茶融合,陈皮中含有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P,白茶中富含茶多酚、微量元素等,二者结合能够有效防辐射以及抗衰老。陈皮白茶形状似球形,小巧,便于携带,在办公室饮用非常简便。
3、降脂减压。老白茶中富含的维生素B1,能将脂肪充分燃烧并转化为热能的必要物质,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陈皮能够健脾护胃,长期饮用可降脂减压、清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老陈皮煮白茶的正确方法 老陈皮煮白茶怎么煮
1、清洗茶具。先将沸水倒入干净的茶具中,用手轻轻摇晃茶具,使其充分浸润,将其清洗干净。
2、投茶和泡茶。取5g白茶,2g陈皮置于茶具中,在里面加入适量的热水,焖泡3秒后倒掉茶汤,第一遍为醒茶,茶水倒掉不饮用。再重新加水到三分之二处,大概焖泡20秒左右即可出汤。
3、分茶。 将泡好的茶汤分别倒入名茶杯中,先闻茶杯里的香味,再小口慢慢喝入。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