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历史上不产茶,而茶产业在宋辽时期在北方就已十分盛行,我们查找了很多资料,关于中国北方茶产业的研究以往并不专项,秋冬之际,静下来,我们有时间慢慢地梳理一下,今天,让我们从辽代开始。
197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相继出土了数座辽代墓葬。墓室内彩色壁画十分丰富,其中的备茶情节是当时点茶器具和点茶流程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比较完整地看到北宋时期北方茶文化的面貌,是佐证文字文献的珍贵史料。
备茶图1093年
河北宣化辽代张匡正墓壁画
《备茶图》由五人组成。画面中部一人碾茶,二人候汤;画面左部二女子持带托茶盏。在画面左中部有一双髻男僮,半侧身而坐,身前放一茶碾,正在碾茶,旁边有一圆形漆盘,盘内置茶罗。茶碾旁边有一茶炉,上置一汤瓶,炉前一髡发僮子双膝跪地,向炉口内吹气。茶炉后面一契丹装束男子,微微俯身倾听,等待水开。其后为方桌,桌上放着茶帚、茶钤、茶笼、汤瓶、茶盏等茶具。
童嬉图1093年
纵170厘米横145厘米
河北宣化辽代张文藻墓壁画
《童嬉图》中,画面右前方有船形茶碾一只,茶碾后有一黑皮朱里圆形漆盘,盘内置曲柄锯子、毛刷和茶盒。盘的后方有一莲花座风炉,炉上置一汤瓶,炉前地上有一扇。画面右有四人,一僮子站在跪坐着的碾茶者肩上取吊在房梁上的竹篮里的桃子,一契丹男僮用围兜承接桃子。一年轻女子手里拿着桃子,她身前的红色方桌上置有茶盏等物,身后方桌上是文房四宝。画左侧有一茶具柜,四小僮躲在桌柜后嬉戏探望。该壁画真切地反映了辽代晚期的点茶用具和方式。
备茶图
纵159厘米横195厘米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
此画是宋代碾茶、候汤场景及茶具的形象史料。画面左前一僮子在碾茶,旁边有一圆形漆盘,盘内置茶罗;右前一僮子跪坐执扇,对着莲花座形风炉扇风,风炉上置汤瓶煮水;左后一人双手执汤瓶,面前桌上摆放茶匙、茶筅、茶罐、茶钤、茶笼等茶具;右后一女子手捧茶瓯,侧身回头;后中一僮子伏在茶箱上做休息状。
备茶图1116年
纵125厘米横100厘米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画面上两男子在点茶,左侧一男子左手持托盏,右手用茶匙点茶,右侧一男子手执汤瓶配合注汤。两人之间的红桌上,有黑托白盏两套、白色茶盆一只,在白色茶盆中放着点茶用的茶筅。桌前地上五足火盆上置一汤瓶。
备茶图1117年
纵157厘米横152厘米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古墓壁画
此画中有三人,中间一女子手捧带托茶盏,托黑盏白,似欲奉茶与主人;左侧一人左手执扇,右手抬起,似在讲些什么;右侧女子侧身倾听。三人中间的桌上置有红色盏托和白色茶盏以及一只茶盆,茶盆中有一分茶用的茶勺。点茶有在茶盆中点好再分到茶盏中饮用的情形。桌前地上五足火盆中火势正旺,上置一汤瓶煮水。
备茶图1117年
纵158厘米横112厘米
河北宣化辽代张恭诱墓壁画
此画中有三人,左侧一僮子曲身执扇对着上置汤瓶的三足火盆扇风煮水候汤,炉火正红;右侧一男子左手端茶盘,盘中有茶两盏,右手举起,似在吩咐什么;中间为一妇人,侧身倾听。两人面前的桌上放有叠起的白色盏托和叠起而倒扣的白色茶盏。
2011年八角亭茶业出品的7540普洱生茶,精选勐海茶区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茶饼匀整,茶汤入口滋味厚重,入口滋味浓烈,杯底香气浓郁,滋味纯正,香气持久等特点。
产品信息
品名:7540
品牌:八角亭
年份:2011年
工艺:生茶
规格:357克/饼,7饼/提,42饼/件
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常温环境下存储
产品特点
7540——是黎明八角亭常规产品中的经典配方,精选勐海境内乔木晒青毛茶精心拼配为原料,由黎明茶厂经验丰富的老茶师手工揉制,揉捻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现已仓储陈化多年,口感性价比超高,是普洱青饼的经典力作。
2011年八角亭7540,饼型匀整,条索紧结清晰,冲泡出汤后,汤色橙黄清透,茶汤入口滋味厚重,入口滋味浓烈,杯底香气浓郁,滋味纯正,香气持久,叶底肥厚,叶梗柔韧。
干茶:条索黄褐相间,条索较紧结,芽叶肥壮,色泽油亮;
杯底香:清雅花蜜香,轻嗅令人心晴愉悦;
汤色:橙黄透亮,陈蜜香暗显;
叶底:呈褐绿色,肥厚油润,叶脉清晰,茶梗相对匀称,显鲜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