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普洱府志校注》按照传统府志的体例,先从天文讲起,便有“普郡属极边之区”的绍介,之后又引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职方》及班固《汉书》等记载,并配之以图,述说普洱府之地理。如:“普洱府,《大清一统志》:民皆僰夷,性朴风淳,蛮氏杂居,以茶为市。旧《云南通志》:人多顽蠢,地寡蓄藏,衣食仰给茶山,服饰率徒朴素,崇信巫鬼,未革夷风。《普洱府志》:夷汉杂居,男女交易,士农乐业,盐茶通商。这些记述,茶的份量很足。足见普洱茶历史之悠久。
在建置一节中,普洱在商、周时期为产里(今西双版纳)地,那时,产里就向朝廷进贡象齿和哈巴狗。至元、明开始在这里附设土司,再之后改土归流,设一郡、三厅。要想详尽了解普洱府的一切,从官署、邮驿、津梁中可管窥之。
食货志一节述而不作,虽是志书,不忘“文以载道“之要义。书中写道:”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是故食货者,天下之大命也。食货足而后富强,以此致礼义,以此兴贾谊,所谓可以为富安天下者,岂无所见而云然乎?普洱虽介万山丛杂之中,然地沃而力厚,五谷蕃滋,盐、茶、矿产之利亦饶而溢,兹综而录之。一句话把普洱的富饶囊括得清清楚楚。
食货志物产一节里介绍了现今依然出名的普洱的紫米、盐和茶等,其中引檀萃《滇海虞衡志》《思茅厅采访》,阮福《普洱茶记》大段记述普洱茶产地、茶树等,其中一段饶有兴味:“《旧志》:茶树似紫薇,无皮,曲拳而高,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匀如栟榈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叶稀多瘤,如云物状,大者制为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可为杖,甚坚。”不读此书,况不会知道,除了茶叶可饮之外,茶树还有如许多的用处。
还有意思的是,在武备、边防一节中,大约茶是普洱的重要经济作物,普洱府还专门派兵去茶山上把守。
《光绪普洱府志校注》实际上是两条线并举,主线是三本古籍的集合,原文的古文妙极而观止;第二条线是校注。校注目的一是勘误,二是释读。如此引导读者不会因古而望而生畏,从而循序渐进地赏玩此书。
校注一类书,编著者可谓为读者作全程做服务,劳心劳力。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