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文化很有特点,你喜欢这种文化吗?
“白茶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以白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它是隶属于中国茶文化这个大范畴的。
既然“白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那么,它的文化内涵当然也离不开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
茶艺是品茶的过程,茶道是承载于茶艺之上的精神享受。茶艺和茶道是茶文化的共同特点。
而“白茶文化”独有的特点体现在它的历史渊源和传说方面。
首先从历史渊源上讲:
1、一些茶学者认为,白茶早于绿茶,甚至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
2、东汉著名儒学者尹珍首次走出大山拜见儒学大师许慎时,怀揣着家乡的特产茶叶。此茶冲泡后可见银针般的白色叶底,品之清爽醇厚。此茶即是白茶。
3、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之百科全书《茶经》中有“永嘉县南三百里有白茶山”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白茶的文字记载,由此可知当时已有白茶。
其次是历史传说:
1、白茶中最有名的福鼎白茶最早产自福建福鼎太姥山,也就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白茶山。传说早在尧帝时,一位老妇人在太姥山上种植绿雪芽茶,为百姓治病救人。百姓感激,称她太母,山也因此得名太母山,至汉代正式称太姥山。太母所种的绿雪芽茶就是福鼎大白茶的原始母树。如今,太姥山上还有绿雪芽古树,相传就是太母所种。
2、据说上面所说的太母有自己的名字,她叫蓝姑。当时太姥山一带麻疹肆虐,很多人命丧病魔之手。蓝姑心急如焚之际,得南极仙翁梦示,用白茶救助了许多麻疹病患。至今在白茶的价值功效中,第一项就是“治麻疹”,将其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总之,白茶文化承载着我国茶的历史。
福鼎白茶属于什么茶
福鼎白茶属于白茶。
“福鼎白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
扩展资料:
福鼎白茶始发准确的年月难于考证,但民间流传“太姥娘娘种茶治病”的故事,历史十分悠远。说的是尧时,栖居太姥山下才堡村的农家女子,为人善良乐于向人施以援手,做了不少好事。她以种蓝为业,村民尊称蓝姑。
一年正遇麻疹流行,波及太姥山周围村庄,眼看病魔夺去众多幼小的生命,蓝姑心急如焚,带领村民上山寻药,但都徒劳无果。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指点她“鸿雪洞”顶有株茶树,采摘后把叶子晒干用开水冲泡,是治疗麻疹的良药。蓝姑初醒趁着月夜,在洞顶榛莽之中找到茶树。
把茶叶采下晒干分送每个村庄,嘱咐煮茶给孩子们喝,终于把患病者治愈。从此,人们在太姥山上遍植茶树,茶种来自“鸿雪洞”母树,晒干的茶叶成白茶,名“绿雪芽”。蓝姑在太姥山得道成仙,人们供养她为“太姥娘娘”,并首推为福鼎白茶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福鼎白茶
人民网-福鼎白茶与健康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人民网-崛起的福鼎白茶
白毫银针属于什么茶?
白毫茶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之极品。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
扩展资料:
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
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采制白毫银针的茶树,每年秋冬要加强肥培管理以培育壮芽。翌年采制以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品质最佳,到三、四轮后多系倒芽,较瘦小。
绿雪芽是白毫银针始祖,但它到底是白茶还是绿茶?
绿雪芽是中国茶叶的始祖,是属于白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
太姥山
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罪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山村里处处闻凄哭,山坡上日日添新坟,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你赶快去采给乡亲们吧!”蓝姑一觉醒来,一骨碌起床,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顶上岩石垒垒,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她急于找到那株茶树,一切都顾不得。突然,她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婷婷玉立的小树,眼睛一亮:“啊!是茶树!是茶树!”遵照仙翁的嘱咐,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的绿叶采下来,装进揽身裙兜。当采满一兜后,她回过头,惊奇地发现,树上又长出了新叶--原来这是仙翁赐的仙树啊!
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太姥山的茶因为品质上乘,很快名播四海。茶商们觉得好茶应该有个好名,便邀请了几个文人共同商议。他们一边品啜着香茗,一边把玩着茶叶--细长尖尾,分明是一条绿色的雀舌;一身雪茸,又分明是一根洁白的银针。那么,就叫雀舌?或叫银针?但雀舌有其形而无其色,而银针突出了白却少了绿。有个文人提议,叫“绿雪芽”。大家细细品味,愈品愈觉得妙极了。于是,一个独特的茶品牌就这样诞生了。清朝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闽东旧称)茶区有太姥绿雪芽。”可见绿雪芽在清之前就已出名了。
2006年以前有没有白茶饼
2006年以前有白茶饼。
其实2006年前并非没有白茶饼,只不过极少极少。白茶制饼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在2006年,白茶开始借鉴普洱茶制饼技艺,压出了第一饼。而后在2010年,制饼技术也是成熟起来,并且也在福鼎流行起来,很多白茶茶企陆续开始压饼。
白茶饼呈围棋状,表面镶嵌着条形的白茶叶子。白茶的色泽也是有深有浅的,所以看上去纹路黑白相间,纵横交错,像极了一枚硕大的雨花石。
白茶饼的基本介绍
初入口时,白茶饼有点像海苔,味觉有些干,深咬下去才有汁液流淌出来。很难判断这饼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味,直觉着脆糯相济,口感清爽。微微的水果甘甜中,蕴涵着更为扎实的却是茶叶的苦香,实在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有一女子,为避战乱隐居山林,种蓝为生,人称蓝姑。蓝姑天性善良,乐善好施。这年太姥山下麻疹流行,夺去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蓝姑忧心如焚。
一夜,南极仙翁托梦给蓝姑,说她栖居的山洞顶上有一株傲雪茶树,用其白叶晒干泡水便能医治麻疹。翌日,蓝姑攀到洞顶,果然看见一株白茶树。由此,蓝姑帮助人们赶走了病魔,百姓尊她为太姥娘娘。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