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茶是哪个地方产的比较好
- 2、乡村老伯福鼎白茶起源于什么时候的?
- 3、白茶产地是哪里最好
- 4、茶中珍品白茶的起源是什么?
- 5、白茶哪里的好
- 6、福鼎白茶的历史是什么?
白茶是哪个地方产的比较好
最好的白茶产地
1、白琳镇
新中国成立后,福鼎国营茶厂白琳分厂成为全国著名的白茶生产地,1968年在白琳分厂的王奕森先生又发明了新工艺白茶,所有白茶出口的任务由该厂承接着。
白琳的土壤很特别,尤其是镇下面的翠郊、棠园、岭头坪、牛埕下、车洋一带自然村土质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
2、磻溪镇
福鼎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95%,平均海拔高度500到800米,气温比低海拔地区低2—4℃。东与太姥山、南与白琳镇相邻,是典型的生态乡镇。
3、点头镇
点头镇是福鼎白茶茶叶交易的集散地,许多重点茶企都落户在该镇。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梅相靖就在柏柳村。
4、太姥山镇
境内太姥山平均海拔600米,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气温比山下低2—5℃。太姥山镇与磻溪、白琳交界,森林覆盖率很高,其土壤十分适宜种植茶叶。
5、管阳镇
管阳镇与点头镇毗邻,最高海拔1113.6米,大部分行政村处在海拔600米以上,气候和低海拔的地区有较大不同,茶叶生长速率虽慢、发芽迟,但品质佳。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当然的白茶不仅外观长得好看,功效也很多,但是白茶的产地只有那么几个,所以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白茶产地是哪里最好?简述最好的白茶产地
白茶的产地
白茶的产地主要在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同时在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也有白茶的茶品,都是独具特色的茶叶!
乡村老伯福鼎白茶起源于什么时候的?
现代的福鼎白茶工艺,起源于1885年,先有了白毫银针的称呼。到了1912年至1918年之间有了白牡丹。1965年左右有了寿眉的称呼。福鼎白茶由于受地域限制,产量极少。到目前为止年产量才8000余吨。也正因为如此,福鼎白茶从2010年开始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鼎白茶在2007年之前,大多都是出口为主,由于它是由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两种特殊的树种当原料,按照许多中药的晾晒方式制作成茶,而让它具有了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在民间俗称,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具有三降三抗,美容养颜,清热降火等功效。
在2007年过后,政府大力的扶持,让福鼎白茶从外销转为内销,从此福鼎白茶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特别是从2010年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后,我们当地许多企业,跟随政府的步伐,全国性的宣传,让福鼎白茶更是如日冲天。
白茶产地是哪里最好
白茶产地福建最好。
白茶起源于福建省,主要产地涵盖了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其中,尤其以福鼎白茶最负盛名,主要产区为福鼎市的管阳镇、点头镇、磻溪镇、白琳镇和太姥山。
福鼎有中国白茶之乡的称号,福鼎太姥山是名号最为响亮的白茶产区。因为太姥山有一株绿雪芽白茶的母树,树龄达一千多年,是福鼎白茶的诞生地。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福建白茶的特点
福建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经过萎凋、干燥制成的茶品,其茶富含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等物质,且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其茶汤色黄亮,滋味醇爽,陈香明显,且具有显著的毫香、嫩香、花香、清香、果香、甜香等。
福建白茶的茶汤细腻柔和,口感赏心悦目。柔的具体表现是泡久了不苦,或者苦味很淡。柔软是品味的高级表达。柔不是滋味淡、更不是没有滋味,容易被很多人混淆。就像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温柔动作,永远不能说太极没有力量。
茶中珍品白茶的起源是什么?
白茶的起源: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哪里的好
白茶的产地
白茶起源福建省福鼎市,后发展到建阳,再到政和。现在白茶产地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包括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仅福建的白茶产量就已占据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除福建以外,云南、广东、台湾、苏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
space

主要产区环境
福鼎市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福鼎除了滨海一带有少数的低山、平地外,大多地区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常年温暖多雨,土壤肥沃。除沿海地带的土质,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都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space

建阳区
建阳区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南山脚下,闽北山区盆地中部。建阳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季集中。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有“嘉禾之乡”的美称。
space

政和县
政和地属东南沿海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鹫峰山脉北端,平均海拔在400~900米。政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又称高山气候,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丰富。
space

松溪县
松溪县位于福建南平市北部,地处仙霞岭的南山脚与洞宫山余脉的交汇处。松溪县四周环山,中央低陷,温暖多雨,极其适宜茶树生长。
space

总结
以上是小编对白茶产地以及主要产区环境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果喜欢此文,记得点赞、分享。想了解更多茶叶知识,请关注“好茶艾多幕”熊掌号。
福鼎白茶的历史是什么?
福鼎白茶的历史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 ,原产于 福建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白毫银针 研究表明:
白牡丹
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白茶,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 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这便是最早的白茶,也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经》的记载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到:“《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我国 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先生在 《茶业通史》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 鼎(唐为长溪县辖区) ,系白茶原产地。1.宋代的白茶 宋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 (成书于 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 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 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 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 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 有之,但品不及。” 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 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 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 薄,非食茶之比。” 2.明代的白茶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 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说明当时的制茶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干燥用日晒,其鲜叶标准与制茶工艺可 认为是“现代白茶”制法的雏形。3.现代白茶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白茶起源于清代的福鼎。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 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 究》一书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证实:在清嘉庆初年(公元 1796 年) ,福鼎人用 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约在 1857 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在福鼎县点头选育成功, 柏柳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型、品质远远 优于“菜茶”,于是福鼎茶人于 1885 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造 “白毫银针”,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后来称土针)10 多倍。 约在 1860 年“土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