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海白牡丹,白牡丹茶树

yanqitea 2022-11-22 白牡丹 177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哪些?

首先我们得有一个概念,茶器与茶与饮茶方式是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在不断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那么从理论上讲,一套完整的茶具就并非是完全固定的,更何况泡茶可以简单到一壶一杯,也可以很讲究,讲究到整个茶席布置都具有仪式感,风雅茶事,回归故里。

一套完整的茶具到底包括哪些?茶小逸今天就以最常见、最典型的几种泡茶饮茶方式来与大家一一讲解。

一、盖碗冲泡法

盖碗冲泡法是最基础常见的,也是适用最广的,几乎六大茶类都可以用盖碗来冲泡。

1、对应的常见茶类

晒青绿茶、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滇红、白牡丹等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辅器具:水洗、茶滤、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盘或干泡台、盖置、茶宠、茶叶罐、茶席、茶荷等。

注意:盖碗冲泡花茶直接品饮,不需要品茗杯。

二、玻璃杯冲泡法

玻璃冲泡法主要针对外形条索漂亮的绿茶、黄茶。

1、对应的常见茶类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竹叶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细嫩的名贵绿茶。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广东大叶青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玻璃杯

辅器具:水洗、茶巾、茶盘、茶则(茶荷)、茶匙、茶席、茶叶罐等。

三、壶泡法(紫砂壶)

1、对应的常见茶类

壶泡法主要针对的是高香类的茶,如:乌龙、铁观音、武夷岩茶等;需保温时间长的茶,如:普洱茶、红茶等。

2、用到的茶具包括:

主器具:烧水器、泡茶壶、公道杯、品茗杯

辅器具:水洗、茶滤、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茶筒)、茶渣桶、茶盘或干泡台、盖置、茶宠、茶叶罐、茶席、茶荷、养壶笔等。

注意:高香类的茶还需要用到闻香杯。

以上泡茶方式主要针对一些相对正式的场合,如若自己平时冲泡或简洁或讲究仪式感,快乐随心便好。偶尔,我们也给泡茶加点仪式感,仪式感是对生活的重视,让泡茶成为享受和感动,而不仅仅是喝茶止渴,让一茶、一盏的仪式感,装饰我们的生活。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必备的饮茶 茶具有哪些?

泡茶所需的器具分为两大类:主泡器具和辅助用具。主泡器具包括壶、公道杯、品茗杯以及滤网等;辅助用具为茶则、茶巾、茶仓等。另外,备水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中必备的有烧水壶、泡茶壶和品杯,其余用具根据习惯和需要可繁可简。

怎么选购白茶?

白茶越陈越好,但是买白茶不光要看年头、还要注意品牌、和品种。买白茶千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1、买1-3年的茶:

虽然白茶越陈越好,越陈越贵,但由于2010年以前有能力、有意识存白茶的茶企、茶农不多,现在市场上真正存放5年年以上的白茶的量也很少,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这边两种情况:

一是真正的5年以上的老白茶物以稀为贵,价格很高,一般的茶友很难接受。二是便宜到令人怀疑的老白茶应该不是真正的老白茶。所以建议刚开始接触白茶的茶友们,尽可能的少买或者不买5年以上的老白茶,不妨选择1-3年的白茶入手。一方面是性价比高,另一方面多买一些存着,过几年就会喝到自己放心的老白茶啦。

2、买大品牌:

现在市面上卖白茶的小企业有很多,虽说有的小企业的白茶品质也很高,但是大多数的小品牌或者是没有品牌的白茶,可能会有一些质量问题。

如果想买放心、有品质保证的白茶。还是买一些大品牌的白茶比较好,虽说价格会比小品牌的比较贵,但是相比较来说大品牌的会更有质量保证。

3、先买寿眉:

传统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同一年份这种白茶的价格也依次从贵到便宜。

当年出的新茶,不同的品牌的白毫银针在500-2000元一斤。建议刚接触白茶的茶友,不妨先从这两种白茶入手,先买1-3年的寿眉,尝试格证泡茶方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

什么是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茶叶泡的第一次水可以喝吗

泡茶

冲泡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嫩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度与方法等。总之,要掌握好茶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与器皿;同时,要学会科学的冲泡技术。

用水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叶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活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山介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朱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泡茶用水究竟以何种为好,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国泉水(即山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百余处之多。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号称中国五大名泉。

(1)镇江中冷泉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闻名。刘伯刍把它推举为全国宜于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于镇江金山之西的长江江中涡险处,汲取极难。“铜瓶愁汲中冷水(即南零水),不见茶山九十翁”。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诗写道:“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如今,因江滩扩大,中冷泉已与陆地相连,仅是一个景观罢了。

(2)无锡惠山泉号称“天下第二泉”。此泉于唐代大历十四年开凿,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说:“水分七等……惠山泉为第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和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分别书有“天下第二泉”,刻石于泉畔,字迹苍劲有力,至今保存完整。这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由来。惠山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醇可口,水质最佳;中池为方形,水质次之;下池最大,系长方形,水质又次之。历代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都把惠山泉视为珍品。相传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饮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吏用坛封装泉水,从镇江运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全程数千里。当时诗人皮日休,借杨贵妃驿递南方荔枝的故事,作了一首讽刺诗:“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忧迟。吴园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3)苏州观音泉为苏州虚丘胜景之一。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将苏州虚丘寺石水(即观音泉)列为第三泉。该泉甘冽,水清味美。

(4)杭州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和尚游方到虎跑,到此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便想建座寺院,但无水源,一筹莫展。夜里梦见神仙相告:“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夜遣二虎迁来。”第二天,果然跑来两只老虎,刨地作穴,泉水遂涌,水味甘醇,虎跑泉因而得名。名列全国第四。其实,同其他名泉一样,虎跑泉也有其地质学依据。虎跑泉的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地下是石英砂岩,天长地久,岩石经风化作用,产生许多裂缝,地下水通地砂岩的地滤,慢慢从裂缝中涌出这才是虎跑泉的真正来源。据分析,该泉水可溶性矿物质较少,总硬底低,每升水只有0.02毫克的盐离子,故水质极好。

(5)济南趵突泉为当地七十二泉之首,列为全国第五泉。趵突泉位于济南旧城西南角,泉的西南侧有一建筑精美的“观澜亭”。宋代诗人曾经写诗称赞:“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至真”。

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有些泉水,如硫磺矿泉水已失去饮用价值。

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描绘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诗云:“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说明江河之水,尽管浑浊度高,但澄清之后,仍可饮用。通常靠近城镇之外,江(河)水易受污染。唐代《茶经》中就提到:“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到远离人烟的地方去取法水。千余年前况且如此,如今环境污染较为普遍,以致许多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可饮用。

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东传心殿内的“大庖井”,曾经是皇宫里的重要饮水来源。一般说,深层地下水有耐水层的保护,污染少,水质洁净;而浅层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质较差。所以深井比浅井好。其次,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当然,也有例外,如湖南长沙城内著名的“白沙井”,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六幺令》词中的“细写茶经煮香雪”,还有元代诗人谢宗可《雪煎茶》诗中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描写用雪水泡茶。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更描绘得有声有色: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伴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景,不宜饮用。

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但有时自来水中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和之泡茶,严重影响品质。为了消除氯气,可将自来水贮存的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也是比较理想的泡茶用水。

在选择泡茶用水时,还必须了解水的硬度和茶汤品质的关系。天然水可为硬水和软水两种: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含有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称暂时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这种水叫永久硬水。暂时硬水通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而沉淀。这样硬水就变为软水了。平时用铝壶烧开水,壶底上的白色沉淀物,就是碳酸盐。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钙1毫克的称为硬度1度。硬度0-10度为软水,10度以上为硬水。通常饮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25度。

水的硬度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首先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大于5时,汤色加深;pH达到7时,茶黄毒就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其次,水的硬度还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这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一铁作用的结果。如水中铅的含量达0.2ppm时,茶味变苦;镁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淡,钙的含量大于2ppm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ppm,则茶味变苦,由此可见,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于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为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但成本高,不可能作为一般饮用水。

器皿

我国茶具,各类繁多。各种茶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茶具呢?这要根据茶叶的种类、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茶习惯而定。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壶的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江南一带,普遍爱好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和东南亚华桥,对乌龙茶特别喜爱,宜用紫砂茶具。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一般也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杯中饮用。品饮各种名茶,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等茶中珍品,则以选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最为理想,品饮绿茶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使茶叶容易“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冬季,有人常喜用一种保温杯,这种杯只适用泡乌龙茶或红茶等,不适宜泡绿茶,尤其不适宜泡高级绿茶和名茶。

四川、安徽等地还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碗托3部分组成。个人泡饮或多人泡饮都适宜。

以上介绍的各种茶壶、茶杯、茶碗,是最常用的泡茶器皿,此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盅、茶荷、茶巾、茶匙、茶盘、茶托和茶罐等。

茶船:又叫“茶池”,供放茶壶之用,分盘形与碗形两种,其作用一可保护茶壶,二可盛热水保温并供烫杯之用。

茶盅:又叫“茶海”,供盛放茶汤之用。待茶泡至适当浓度,先将茶汤从茶壶倒茶盅,然后再斟入每个茶杯中,这样至少有3个作用:一可使茶汤浓度均匀;二可使倒出的茶渣、茶末沉于茶盅底部,不至于倒入茶杯;三可避免茶汤到处滴落。

茶荷:供赏茶时盛茶用。品茶的第一步是“赏茶”,即欣赏茶叶的外形和闻嗅茶叶的干香。先将茶叶从茶罐倒至茶荷,其数量依客人多少而定。赏茶之后再将茶叶倒入茶壶。

茶巾:常用干燥的小毛巾作茶巾。用来吸干茶壶与茶杯外的水滴和茶水;其次,将茶壶从茶船提取倒茶时,先将壶底的茶巾上沾一下,以吸干壶底水滴。

茶匙:舀茶叶用。有人常用手直接从罐或茶荷中取茶,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用茶匙舀茶是值得提倡的。

茶盘:放置茶杯用。先将茶杯放在茶盘内,倒茶后,主人端盘奉茶,客人从茶盘中取用靠近自己的一杯。如宾主人数不多,大家促膝围坐,则可将茶盘放在中央,各人自行取杯享用。

茶托:放置茶杯用,每个茶杯配一茶托。茶托质地有陶瓷的,也有用竹、木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其大小与茶杯要协调。用茶托可以避免沾湿桌子或烫杯桌面,而且端杯奉茶时可避免手指直接触杯口。

茶罐:专门存放茶叶用。要求无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马口铁罐、不锈钢罐、锡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茶叶品质审评用的器皿与日常饮茶用的器皿不同,有严格的统一规格,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

常用的评茶用具有:审评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样茶秤、砂时计、网匙、茶匙、汤杯、吐茶筒、烧水壶等。

审评盘:又叫“样茶盘”,用无气味薄木板制成,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专供审评茶叶外形之外。正方形盘的规格是23×23×3厘米(长×宽×高);长方形盘的规格是25×16×3厘米。盘的一角,开一缺口,供倒出茶叶之用。作涂白色漆,待漆味全部挥发之后才能使用。

审评杯:用来泡茶与审评茶叶香气。国际标准审评杯规格为:杯高65毫米,内径62毫米,外径66毫米,杯柄对面杯口有一锯齿形小缺口,杯盖外径72毫米,内径61毫米。杯盖上有一小气孔。审评杯容量为150毫升。我国审评红、绿毛茶用的审评本容量为200或250毫升,其杯口上为弧形小缺口。审评乌龙茶的审评杯为容量110毫升的有盖茶碗。

审评碗:为特制的广口白色瓷碗,审评茶叶汤色与滋味之用。国际标准审评碗规格为:外径95毫米,内径86毫米,高52毫米,容量为150毫升。我国毛茶审评碗容量为200或250毫升。

叶底盘:有木质方形叶底盘和长方形白色搪瓷盘两种,均为审评叶底之用。

本质叶底盘的规格为10×10×2厘米(长×宽×高),白色搪瓷盘的规格为22×15×3厘米。

样茶秤:为特制称样茶的衡器。也可用1/10的粗天平称取样茶。

砂时计:专门记茶叶冲泡时间之用。审评室堂用5分钟砂时计,也可用定时钟代替。

网匙:用细密铜丝网制成,作捞取审评碗内茶渣之用。

茶匙:取茶汤评滋味用。

汤杯:放网匙、茶匙用。

吐茶筒:审评时吐茶用,其规格为:高80厘米,口径35厘米,半腰径20厘米,通常用镀锌铁皮制成。

==================================

泡茶技法

(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安溪式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纯,茶汤九泡为限,每三泡为一阶段。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所以有口诀曰:

一二三香气高。

四五六甘渐增。

七八九品茶纯。

2.冲泡步骤:

备具: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另外准备闻香杯。

温壶、温杯:温壶时与潮州无异,置茶仍以手抓,唯温杯时里外皆烫。

烘茶:与潮州式相比,时间较短,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冲水: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闻香: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右)

抖壶:每泡之间,以布包壶,用力摇三次。(抖壶是使内外温度,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产茶自古闻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

(三):潮州泡法

潮州式泡法:

1.特色:针对较粗制的茶,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讲究一气呵成,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尽量避免干扰,使精、气、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对于茶具的选用,动作,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类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

2.冲泡步骤:

备茶具:泡茶者端坐,静气凝神,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

温壶、温盅: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再倒入茶盅。

干壶: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水滴尽后轻轻甩壶,向摇扇一样,手腕要柔,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

置茶:以手抓茶,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

烘茶:置茶入壶后,若茶叶在抓茶时,感觉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则可多烘几次。烘茶并非就火炉烤,而是以水温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霉味消失,有新鲜感,香味上扬,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透气孔要能禁水,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

洗杯:洪茶时,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

冲水:烘茶后,把壶从池中提起,用壶布包住,摇动,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

摇壶:冲水满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气孔,快速左右摇晃,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若第一泡摇四下,则第二泡,第三泡则顺序减一。

倒茶:按住壶孔摇晃后,随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汤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动,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第一泡摇多抖少,往后则摇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汤须一致,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

(四):宜兴泡法

宜兴式泡法:

1.特色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讲究水的温度。

2.冲泡步骤:

赏茶: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类似小碟)。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以供其观看茶形,闻取茶香。

温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

温润泡:注水入壶到满为至,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

温杯烫盏: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温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

干壶:执起茶壶,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壶底的水滴。

倒茶: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洗壶、去渣: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将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备再用。

(五):诏安泡法

诏安式泡法:

1.特色:用于冲泡陈茶,在纸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讲究。

2.冲泡步骤:

备具: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放在泡者习惯位置,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碎渣较多,所以要整形,将茶置于纸方巾上,折合轻抖,粗细自然分开。整理完茶形,将茶叶置放桌上,请客人鉴赏。

烫壶:烫壶时,盖斜置壶口,连壶盖一起烫。

置茶:烫壶用的水倒掉后,盖放在杯上,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将细末倒在低处,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冲水:泡沫满溢壶口为止。

洗杯: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极薄极轻,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拨动,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动作必须俐落灵巧、运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不缓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给自己,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茶流成滴即应停止。以三巡为止,焙火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尽去,皆不取。

清洁茶具:以备后用

===================================

泡茶三要

人人都会喝茶,但冲泡未必得法。茶叶种类繁多,水质也各有差异,冲泡技术不同,泡出的茶汤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要想泡好茶,既要根据实际需要了解各类茶叶、各种水质的特性,掌握好泡茶用水与器具,更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最具代表性。

白茶由芽叶上面白色茸毛较多的茶叶制成。白茶满身白毫,形态自然,汤色黄亮明净,滋味鲜醇。代表品种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

黄茶黄叶黄汤,香气清锐,滋味醇厚。其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汤色杏黄明澈。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大黄茶”等。

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澄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黑茶制成紧压茶后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

除以上六大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即在以上六大类茶的基础上经再次加工制成的茶叶品种,如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等。花茶是以绿茶中的烘青茶、红茶等做主要原料,用茶叶和花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得花茶之名,如“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红茶”等。紧压茶以黑茶、红茶为原料,并经蒸压工序做成一定形状,如“青砖”、“康砖”、“六堡茶”、“沱茶”、“米砖”等。

其次是水质。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明人许次纾《茶疏》中就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茶人独重水,因为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水质欠佳,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会受到污染,以致闻不到茶的清香,尝不到茶的甘醇,看不到茶的晶莹。

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所谓的“源”是指水出自何处,“活”是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甘”是指水略有甘味,“清”是指水质洁净透澈,“轻”是指分量轻。所以水源中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污染少,山上植被茂盛,从山岩断层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过砂石过滤,清澈晶莹,茶的色、香、味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古人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经人工净化的湖水和江河水,即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最差。但是慎用水者提出,泉水虽有“泉从石出,清宜冽”之说,但泉水在地层里的渗透过程中融入了较多的矿物质,它的含盐量和硬度等就有较大差异,如渗有硫磺的矿泉水就不能饮用,所以只有含有二氧化碳和氧的泉水才最适宜煮茶啊。清代乾隆皇帝游历南北名山大川之后,按水的比重定京西玉泉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水不仅水质好,还因为当时京师多苦水,宫廷用水每年取自玉泉,加之玉泉山景色幽静佳丽,泉水从高处喷出,琼浆倒倾,如老龙喷涉,碧水清澄如玉,故有此殊荣。看来好水除了要品质高外,还与茶人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关系。“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历代都有争执,有扬子江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自古国人爱喝茶,常常以茶会友,那么你知道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都有哪一些吗, 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1

1、净手和欣赏器具;

净手是卫生所需,也是出于对茶的尊重。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2、烫杯温壶;

用开水把所有茶具冲洗一遍(包括茶杯、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既可以杀菌,同时也给茶具预热,这样的茶更快容易入味。

3、放茶;

把茶叶放到茶壶里,如果是比较熟悉茶道的人,会有自己独特的放茶手法,看起来可能更有味道。

4、洗茶;

将热水倒入壶中,水与茶接触的一瞬间,茶叶仿佛也开始苏醒了。这是头泡茶,一般都要迅速地将茶汤倒出,茶就算洗好了。

5、冲泡;

洗好茶后,再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如果比较娴熟的茶人,或者处于茶道表演的需求,会有所谓凤凰三点头,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姿态优雅。

6、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此步骤要注意泡的茶类以及浸泡时间,别把茶焖熟了。

8、分杯;

用茶夹把品茗杯分为客人(切忌不要直接用手拿着杯口递给客人,否则不卫生,也不礼貌)。

9、玉液回壶;

此时就该公道杯出场了,把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的作用就在于均匀茶汤浓度,让大家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壶;

将公道杯中的茶分别倒入客人的杯中,此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倒满了,茶道讲究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情,其实简单理解就是避免倒的太满,客人烫手。

11、奉茶;

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是双手奉茶,用右手的伸掌礼表示请品茶,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礼进行对答,表示谢谢。奉茶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

12、闻香;

在品茗之前,一般都会先闻闻茶香,尤其是好茶,未入口先闻其香。

13、品茗;

持杯手势: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开兰花指(男士就不需要有兰花指了)。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誉为三龙,茶杯如鼎。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2

一、茶量

茶叶的用量就是在每杯或每壶中放入适当分量的茶叶。要想泡出一杯(壶)好茶,首先必须掌握茶叶的用量。每次泡茶用多少茶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大小以及饮茶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1、因茶而异:茶叶种类繁多,茶叶用量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单饮法冲泡绿茶、花茶、黄茶、白茶时,茶水比例可掌握在1∶50~60为宜,即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普洱茶时,茶水比例一般为1∶30~1∶40,即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在所有茶叶中,投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3左右。

2、因地而异:投茶量的多少与饮茶者的饮用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常年以肉食为主,缺少蔬菜,因此茶叶便成为他们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途径。他们饮用的茶叶多为紧压茶类,如金尖、康砖、茯砖和方包茶等,茶叶原料较粗老,所以普遍采用煎煮茶,并且在茶中加入糖、乳、盐或其他调味品,茶叶用量较大。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或盖碗泡茶,茶叶用量较少。

3、因人而异:茶叶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史有关。一般常年饮茶的中老年人喜饮浓茶,茶叶用量较多;初学饮茶的青年人普遍喜饮较淡的茶,茶叶用量较少;而原料较细嫩的茶则可采用冲泡法。

煮茶时,茶水比例可用1∶80,冲泡法茶水比例约为1∶50。总而言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要掌握好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二、水温

1、水温高低: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是长时间加盖闷泡,也会造成茶汤色泽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也是俗称的“熟汤熟叶”。一般而言,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成正比,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也就愈淡。

2、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是因茶而异。细嫩的高级绿茶或黄茶,以75℃—85℃为宜。茶叶愈绿、愈嫩,冲泡水温越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也不会被破坏;水温过高,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大量渍出,并且维生素C也被大量破坏。

一般的红茶、白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如果水温较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渍出,茶味淡薄。乌龙茶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淋烫茶具,冲泡后在壶外用开水浇淋,以提高茶的色香味。

对于原料较老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饼茶或砖茶撬好,高温冲泡,也可放在壶中熬煮,可使茶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

三、冲泡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可渍出40~45%;泡第二次,能渍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渍出20%左右;泡第四次,能渍出10%,泡第五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茶叶以冲泡四次为宜。

当然茶叶冲泡的次数也是因茶而异,冲泡乌龙茶时,因为壶小茶叶量多,故一般冲泡七次仍有余香。而云南的普洱茶,冲泡十二次仍有余香,甚至更长些,较耐泡。不同的茶叶由于茶芽嫩度不同,所以在冲泡时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所以作为一名爱茶之人应熟练的掌握不同茶叶的冲泡技巧。

茶道入门泡茶知识

温杯

包括盖碗和茶杯,主要目的就是让茶具具有一定的温度,以利于茶香挥发。部分人会在温杯后,将茶叶置于盖碗内,盖上盖后上下摇几下,然后开盖闻干茶香气如果说的.矫情点,就有点像部分西餐菜品在上菜时要求碟子的温度类似,不过其实对于入门者来说,这并不是必须的一个步骤,直接将茶叶放在盖碗里泡也可以。

洗茶

这是一个有许多争论的步骤,以目前茶叶精制水平来说,“洗”茶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茶叶中的杂质早已在精制过程中剔除,而农残又无法洗掉,所以就卫生而言,洗已经没什么意义,不过有部分老茶,的确会有呈味物质难以有效溶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洗这一过程,让茶叶在水中充分舒展,以利于后面几泡茶中呈味成分的溶出,就使得洗这一过程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置茶

从放茶的容器中将茶叶置于盖碗内,主要是根据控制置茶量,根据盖碗容量,大概3-5g,如果有天平、电子称之类的量一下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大概就是手抓一小撮那么多,刚开始时候原则是宁少勿多,少了如果嫌不够浓可以通过延长浸泡时间来改善

冲泡

水烧开,倒进去就好,什么高斟低斟不用考虑,别烫着就行,刚开始时不用追求一定要倒满水,大概八、九分就好,不容易烫手。洗茶的话倒完水立即出,就像之前谢掌柜视频里的那样。之后将滤网置于公道杯之上,第一泡大概浸泡10-15秒出汤,以后每一泡延长10秒左右。到了4、5泡以后,如果继续冲泡,则需要延长更长的时间

品饮

先闻香、后品茶,茶汤温度降低,会使得茶香变得不明显,所以需要趁热闻香,然后品饮茶汤,没必要非得像许多老茶友那样,喝的跟漱口似的,可以让茶汤在口腔中稍作停留,然后正常咽下就好了,感受下茶汤在口腔中留下的感觉以及咽下后舌根两侧和喉咙的感觉。

茶的种类

1、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雪青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2、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1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3、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1种。普洱茶又分2种《一是传统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另1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1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6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步骤3

温具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冲泡

置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茶品种的谜语

导语:茶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饮品,茶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茶的谜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枕衾故梦如蕉鹿,先得后失莫疑猜 茶名 麻姑茶

说那姜昆洋弟子神了 茶叶名,卷帘 仙山大白

周星驰新片火爆南京城 茶名,谜底四字 宁红功夫

重返古田踏青时 茶名 双井绿

有人闭目打会盹 古茶器具名 云屯

《山居秋暝》,明月清泉何处

电视剧《茶马古道》人物 木石罗

而立之年可求变 茶名 苦丁

金秋曙光 茶名 黄旦

云南花似火,贵州春水蓝 茶名二 滇红 黔绿

日照田间,两点二人树前帝国林苑贵妃红 茶商标二 御园、富花

又在清风中,几度愁思君 茶名 凤凰

频告于君 3字古茶名 密云龙

梅开池畔花舍前 茶艺名词 茶海

画中荷开不见人 茶叶品种 苦丁

三番四次追着她,终肯对我献芳唇 茶道名词 七泡有余香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茶叶冠量 一袋毛尖

似乎听到两声狗叫,小孩的笑声嘎然而止

茶饮料商标三

旺旺,娃哈哈,立顿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茶饮料商标 三得利

中国排球,前景再现

茶饮料商标 旺旺

婚前是是非非,结合方成一对 茶饮料商标 娃哈哈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伊之所言,正合孤意 茶饮料商标 统一

山西先得一金,后得十金 茶名 银针

到十一月人会少一点点 茶名 炒青

谈起那英 茶加工用语 提花

只攻下三路 茶加工用语 打底

吕子明爱剃光头 茶名一 蒙顶甘露

叶公之好真怪哉 茶名 奇尔香龙

开会共三天 茶名 云春

下底线传中球,正被前锋拿到 茶名 虾针

中国百姓个个团结 茶名 玉笋

木石之盟结,廿载人专一 茶名 砖茶

富贵之花人称道 茶名 白牡丹

盛会蟠桃谁偷摘 茶名 猴子采

金铺群峰西,无垠一望间 四字茶名 君山银针

钱财散发尽,再现复兴时 茶名一,碎锦格 铁观音

突出之处乃比较丰满 2字广式早茶用词二 特点,大点

风中柔情始成空 2字制茶名词 杀青

“虚空落泉千仞直” 茶艺术语 高冲水

云长何计败于禁 茶艺用语 高冲水

持此茗者凡间无 茶叶名一 仙人掌茶

元 茶叶名 明前

长白山 茶叶名 银峰

迎宾词 茶叶名 东白

故事会 茶叶名 明前

四十生辰 茶叶名 龙井

天低云暗 茶叶名 雨前

天下为先 茶叶名 雨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