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里有没有红叶寿眉,切叶寿眉,去梗寿眉?
白茶里面的寿眉可以说分类有很多,按季节分类的话有春寿眉和秋寿眉;按形态分类有散茶和饼茶;其实红叶寿眉,切叶寿眉,去梗寿眉这些都是现代的人给白茶一种新的概念,三种寿眉的任何一种都达不到白茶百分之百精彩的味道。
1、红叶寿眉
这里面提到的红叶寿眉,就是大家对于白茶一种新的概念。茶的颜色都是绿色,我们要知道白茶的寿眉不论按照寿眉分类,不管是春茶秋茶,或是散茶饼茶,在叶片的颜色上都以绿色为主基调。但是到了白露和寒露的时节,叶片的颜色受到秋阳的影响,叶片中的叶绿素分解,让叶片在绿色基调的基础上,多添了深褐、砖红、墨绿等各种不同的层次。
所提到的红叶寿眉,压根就不符合白茶的特性,白茶不是红茶,如果白茶的叶片里出现了较多的红色,反倒是说明白茶的品质不佳。而且白茶的发酵程度不高,不会形成“红叶”。除非就是加工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导致叶片内的叶绿素受损,也叶片发红、发褐。
2、切叶寿眉
顾名思义,就是把白茶的茶叶切碎,其实这样做并不会完整的保留白茶里面的营养物质,而且在白茶的加工过程中也没有切碎茶叶这一步骤。在制作白茶的过程中白茶没有揉捻等工序,寿眉可以保留天然的梗叶条形,通过简朴的制茶工艺,往往能够让白茶保留完好的内质风味,保留它的原汁原味。相反如果切碎的话,会让寿眉的营养成分流失。
3、去梗寿眉
茶梗是作为芽叶之间的连接的纽带,是寿眉原料的天然存在。白茶的茶拥有不少的实用,因为在茶树的生长时期里面,茶梗就相当于连接通道,积累了不少的营养成分。白茶树叶片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养分,在茶梗内汇聚,所以就形成了茶梗里面有着丰富的可溶性糖、胶质物等物质。可以增加茶的清甜、醇厚的感觉,如果去梗的话,对白茶的整体滋味而言,只会造成遗憾。
寿眉是怎么回事
长寿眉,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男性,眉毛特别是眉角、眉弯处眉毛出现增长的现象。长寿眉与老年斑不同,它某种程度上像白头发,与年老关系不大,绝不能单纯判定是衰老表现。至于是否标致着长寿,国内还没有人做过相关研究,无法判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我们的先人自古传延它就是长寿标致的说法,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大多数有长寿眉的人真的长寿。长寿眉通常表现为男性,三四十岁就会出现“长寿眉”。因为眉毛的长短、脱落与否,是由毛囊决定的,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至于长寿基因等相关条件是否影响了它的生长状态,没有专项研究出现。
白茶,寿眉是什么?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宝、七年灵丹妙药”之称,这几年特别流行。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采用这种茶片生产白茶)、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老白茶里面的枣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这三点可得细看了
《1》
小时候馋甜。
那时候,即使是路边挂在树上,发育不均的小红枣,也能勾起渴望。
红枣挂满枝头,最是好看。
点点深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柿子一样,都是秋天到来的征兆。
当红转为深红,便是秋天到了。
这个季节,家中必然有一碗冰糖甜汤等候。
无论是降燥、还是习俗,甜蜜的滋味,倒成了历久弥新的童年记忆。
桃胶、白木耳、莲子、雪燕、以及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小红枣。
食材热热闹闹地炖上几个小时,加点椰汁冰糖,作为点心或者早餐都是极好的。
红枣,是这一碗软糯中最好吃的一味。
吸饱了汤水的红枣,轻轻吮破一点皮,甜甜的绵软的汁水果肉,一起入口。
甜、香、绵,没有什么滋味比这更妙的了。
枣香,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冰糖甜汤内转移,来到了一壶老白茶的茶汤内。
枣香,也是老白茶的特殊香气之一。
然而,关于这枣香的奥妙,却并非那么简单。
《2》
枣香诞生地——老寿眉
白茶随着采摘时间的不同,诞生的品类也截然不同。
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一芽三、四叶的寿眉。
而枣香,这一味神秘的香气,并不是所有白茶品类都能够拥有的。
那么,是谁摘得桂冠?
答案便是寿眉。
寿眉,粗枝大叶,粗犷的外形,很难将它与清甜的枣香联系在一起。
但枣香,确确实实是寿眉所独有的惊喜。
白毫银针,早春的时节采摘,只取芽头,没有叶片的存在。
对于白毫银针而言,最丰裕的香气,当是毫香。
少了叶片中芳香醇类物质的帮助,枣香,根本没有诞生的条件。
而白牡丹,虽然比白毫银针多出一两叶叶片,但白牡丹,输在一个嫩字。
嫩,是白牡丹的优点,却是枣香诞生的缺陷。
正是因为枝叶柔嫩,白牡丹才有清鲜的花香和草木鲜香。
但也是因为嫩,枣香的诞生物之一,即果胶,在白牡丹的叶片上含量极少。
就此,枣香成为生长期最长的寿眉的宝藏。
寿眉,一芽三、四叶,无论春寿眉还是秋寿眉的生长时间,都远远长于其他品类的白茶。
清明节后,气温逐步升高,叶片为了抵御热度,生出了一层果胶物质。
顺着温暖的天气,茶叶内部的芳香醇类物质积累的速度更快。
而秋寿眉,经过整整一夏的休 养生 息,茶叶的生长极快。
秋寿眉的叶片厚度,更厚,茶梗更粗。
宽大的身形,为枣香的出现定下了更深厚的基础。
果胶、茶多糖,在寿眉叶片的含量愈高,枣香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寿眉的茶叶品质愈高,枣香便愈容易出现。
但,枣香,虽是寿眉的专属,但还需要寿眉进行多一道工艺——压饼。
《3》
枣香只出现在茶饼中
散茶工艺下的白茶,只经历萎凋烘干,鲜少出现枣香。
但经历多一道工艺的寿眉茶饼则并非如此。
压饼,需要将原本干燥易碎的散茶重新蒸软——
等到白茶的芽叶和茶梗恢复柔韧,便可以在干净的布袋内进行包揉。
这个过程中,叶片中的果胶物质流出,成为茶叶之间的粘合剂。
一方面,溢出的果胶方便压饼和定型。
另一方面,这些甜润的成味因子释放的香气沉淀,铸成枣香甘甜。
因此,饼茶的形态,加上寿眉的原料,才是出现枣香的基础。
枣香馥郁,是寿眉茶饼的专利。
那是隐藏在它粗犷叶片下的奥秘。
它的茶梗较为粗大,叶片舒展,储存了较多的芳香物质。
这些芳香物质,散成香气后层层叠叠,变化多端。
更妙的是,比起花香为主的其他白茶,它独有一种独属于成熟谷物的香气。
压饼包揉茶叶的过程,使得藏在粗枝大叶中的果胶物质溢出。
寿眉茶饼中的果胶物质,遍布茶叶表面。
随着时间陈化,茶饼新生出的或是蜜饯,或是甜枣的馥郁香气。
须知,茶叶中的糖类和果胶物质主甜味。
包揉和烘干,茶叶的细胞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破裂,甜蜜,因此成为饼茶的新参与基调,在陈化过程中愈发明显。
一饼内质丰厚、工艺到位的寿眉,在陈化三年左右,能摸到枣香的门槛。
想感受枣香的曼妙,需要选好寿眉茶饼。
《4》
枣香:真假枣香之分。
枣香,曾与老白茶的药效一般,是优质白茶的标志。
然而,枣香的真实气息和出现的条件,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要知道枣之一物,便有千万种形态:红枣、青枣、山东大枣、脆枣……
枣香,更是千姿百态:生枣香、熟枣香、枣肉香、枣皮香……
再看看茶友对枣香的幻想——
“越老的白茶,枣香越是浓!”
“枣香,该是甜腻的!”
很多茶友嘴上提及的枣香,自动与甜腻的蜜饯金丝枣香对上等号的。
再不济,枣香,似乎也该是水果枣的酸甜香气。
但这种甜腻和酸甜,真的是白茶的枣香么?
事实并非如此!
老白茶中的枣香,更像是山东大枣,上锅干蒸,散发的微甜带燥的香气。
这种香气,成熟,甜蜜,妥帖,果实成熟后的气息满溢。
这种香气,更像干果香而非水果香。
枣香,侧重的是枣香的“香”,而非枣香的“甜”。
在枣香的世界中,甜是点缀,微清微甜,温暖入人心。
真正的枣香,在干茶香上已经十分明显,沉郁,绵密。
打开一整箱茶叶,感受到团体陈化而出的香气,此时的枣香,如同一张网。
浓郁枣香扑面而来,绵长悠久,秋日的成熟气息一览无遗。
而茶友口口声声提及的枣香,往往并不明显。
它们的枣香,需要凑近了,紧紧地巴着深嗅——
沉闷,浓重,甜腻,嗅闻,甚至带着微微的不适感。
枣香如此,真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应有的香气么?
自然不是,这些“枣香”黏腻的老白茶,往往是做旧茶!
只有渥堆发酵后的怪异气息,摇身一变,才会是如此诡异的枣香!
真假枣香之分,可要感受仔细,切莫上当!
《5》
枣,是秋天的丰收象征。
枣,也是最能撩动人馋虫的甜蜜果实。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先生的笔下,枣香的诱惑,能让人上树千回。
老白茶枣香的诱惑,则是让无数人茶友前赴后继,追寻那一抹甜蜜的气息。
思念那甜润的香气,撬饼煮茶,一气呵成。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