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劝儒白茶壹品质特征
- 2、白茶中又有哪些分类品种?
- 3、白茶是怎么分类的
- 4、白茶中的米针、荒野银针、拨针和普通银针有什么区别?
- 5、米针型白毫银针,是福鼎大白茶做的吗?
- 6、白茶中的米针、荒野银针、拨针和普通银针怎么区分?
劝儒白茶壹品质特征
天然峰茶业
劝儒白茶产品分类
白茶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是六大茶类中古老、自然、健康的茶品,素有茶中珍品,成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成茶白色如银似雪而得名,故称“白茶”。
劝儒白茶的种类因采摘标准不同分为芽茶(白毫银针)和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又因其茶树品种不同而分为小白、大白。采自本地小菜茶茶树者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树者称大白。从产品出现的时间顺序区分,先有小白,后有大白。
只采茶树的单芽青叶,其制成的白茶称白毫银针;采一芽一二叶的,其制成的白茶称白牡丹;一芽二三叶或经“抽针”后剩下的嫩叶等制成的白茶称为寿眉;而贡眉则是由本地菜茶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白茶。以产品品类分,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其中的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
一、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茶如其名,芽头肥壮、身骨重实、满披白毫,色泽鲜白光润,闪烁如银,外形圆紧匀直,芽长近寸,条长挺直,毫锋毕露,针梗翠绿,洁白似银钩,纤细若绣针,柔嫩如雀舌,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有银装素裹之美感。银针冲泡玻璃杯中,亭亭玉立,翩然浮动,上下翻腾,相叠交错,生机盎然;由于茶芽慢慢下沉时仍挺立水中,世人比喻为“正直之心”。内质香气鲜爽毫味浓,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杏黄明亮,轻轻啜饮,令人心旷神怡,淡雅醇香,毫香幽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及保健价值。白毫银针分为米针、特级、一级。
白毫银针旧时也被称作银针白毫,白毫银针多采用日晒的直接干燥方式。
二、白牡丹
白牡丹
白牡丹是白茶中的“娇子”,因两叶抱一芽,绿叶夹银白色,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并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包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牡丹蓓蕾初放,恬淡高雅,故得白牡丹之美名。成品色泽灰绿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面白底,亦有“青天白地”之称。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叶色渐变而呈“绿叶红筋”,因而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内质毫香显,味鲜醇,外形叶张肥嫩,毫心肥壮,叶态伸展,芽叶连枝,叶缘垂卷,破张少,匀整。汤色清澈呈杏黄,滋味鲜醇清甜清新,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叶质柔软鲜亮。白牡丹戏称为白茶中的舞娘,实则白茶中的上乘佳品,白牡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三、贡眉
贡眉
贡眉特指采用小菜茶一芽二三叶嫩梢制成的白茶。贡眉茶外形毫心多较肥壮,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叶整紧卷如眉,匀整,破张少,灰绿或墨绿,色泽调和,洁净,无老梗,腊叶。内质香气清纯,毫香显汤色浅橙黄,清澈、滋味清甜醇爽,叶底柔软、嫩亮、毫芽多。
以本地小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小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采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树的芽叶为原类加工的贡眉称为“大白”;贡眉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贡眉的产品特征: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四、寿眉
寿眉
寿眉是由一芽二三叶或经“抽针”后的嫩叶制成的成品,寿眉成茶不带毫茶,色泽灰绿或褐色带黄,香气低,滋味浓醇,汤色呈淡杏绿或褐色,叶底黄绿粗杂。
不同品类的白茶,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同。白毫银针选用肥壮单芽制成,白牡丹则选取一芽二叶初展的青叶,而白茶树种鲜叶的芽、第一叶与第二叶均密披白毫,故称“三白”。不同品类等级所选用芽叶虽老嫩有别,但均要求芽叶肥壮重实,叶质柔软,芽叶密披洁白茸毛。因此,白茶原料一般采幼壮茶树或改造复壮的茶树的春茶新梢,以保证原料幼嫩肥壮。
白茶品类等级
白茶品类 鲜叶原料 品质等级
白毫银针 单芽(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特级、一级
白牡丹 一芽一二叶(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贡眉 一芽二三叶(小菜茶、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寿眉 一芽二三叶及茶叶(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五、米针(开采芽)
米针(开采芽)
近年来在市场上兴起的白茶产品,“米针(开采芽)”是商品名称,大体上对应国家标准中的特级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受消费者的热捧及消费者对白毫银针的供不应求的需求,劝儒当地人率先创制了米针(开采芽)这一产品。
米针(开采芽),顾名思义,白毫银针中的最优者,一般指单芽偶带有鱼叶①,如米粒大小的首日银针。
①注释:茶树在越冬后,春季到来,休眠芽即开始萌动生长,首先鳞片张开,芽头露出,接着萌发出的第一片小叶子称之为鱼叶。
米针(开采芽)选择考究,必须是传统的白茶适制品种,以芽头肥壮且由含物丰富的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品种最佳,海拨不宜过低和过高,海拨过低往往缺乏香气和韵味,海拨过高则茶芽叶偏瘦,总体上以海拨300-800米为宜。采摘期必须是首春首菜,晴天采,要避开早晚的露水。
米针(开采芽)由于比白毫银针采摘的时间更早,头春首日芽,芽头更短小,如米一样长短,所以叫米针,和白毫银针的区别,口感更鲜爽,可以说明茶氨酸要比较多,少一些毫香,水更细腻。由于芽短且少,难以采摘,选择性少。第一冲水,返回绿之本色,二十秒左右出汤水,香气比较低,鲜感更足一些,口感亦是如此。二冲水开始有所转黄,茶芽转化不错,质感很好。茶汤颜色明显,要淡于白毫银针,口感持续鲜爽细腻,无任何不适感。香气清新,可以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感觉。此茶单从去火和消火方面讲,更高于其他任何白茶,特别是茶氨酸高,存时间长后,对于调理睡眼有很大帮助。
米针(开采芽)制作过程,不但繁复,而且要极其小心严谨,考验了一个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技艺娴熟程度,一泡好的米针(开采芽)是白茶传统制作工艺运用到“巧夺天工”的成果。
打开App,阅读文章
白茶中又有哪些分类品种?
1、白毫银针,茶叶形状细如针,且有身披白毫,是白茶中的极品茶叶。
2、白牡丹,它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像极了一朵朵白牡丹花,所以称之为“白牡丹”。
3、贡眉,俗称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种类型。
白茶是怎么分类的
白茶分为寿眉、贡眉、白牡丹、白毫银针四类,白毫银针分为四个等级,太姥银针,米针,一级针,二级针,白牡丹分为四个等级,牡丹王,特级牡丹,一级牡丹,二级牡丹,贡眉和寿眉只有一个等级,主要依照年分区分
白茶中的米针、荒野银针、拨针和普通银针有什么区别?
米针
芽头最小、采摘时间最早,最小的像米一样长短,因此得名叫米针,外形更像雀舌。因为米针的采摘时间早,因此氨基酸的含量更高,所以口感上表现为更鲜爽,但也正是因为采摘时间早的问题,所以毫香就会少一些,汤水的颜色要略淡于普通银针,香气清新,但水会更柔和,这种柔和近乎于醇和,但似乎这样形容又不够。在陈化后,药性也是所有银针里最高的。
在采摘上,合适做米针的选择并不多,因此如果能碰到的话,基本都是极品。在工艺上,传统的米针与一般的白茶基本差不多,但如果使用果木炭焙的话,价格会贵许多,也许是天价。在外形上,往往在芽头外半裹着一片鱼叶,俗话说是正在萌发,还没长开的叶子,所以米针只有一季,也更显得珍贵。
荒野银针
所谓荒野茶,正是指来自无人管理放荒茶树的茶叶,一般特指20年以上无人管理的茶树,也有按照30年计算的,只是不同品种有所区别。其实原本最原始的白茶一定是荒野茶,只是人为的管理促成了规模化的经济效应,所以荒野茶也越来越少见。
荒野茶的白毫极多,甚至敏感的人在入口时仿佛感觉到满嘴都是茶毫,入口的香气也是非常霸气的,汤水中的浸出物更多,更稠、更饱满,回味是甜润的。
在外形上,荒野银针会更大,而且会略带一点茶梗。爱喝白茶的都知道,白茶很多滋味正是来自于梗,也正是因此,荒野茶的耐泡度会相对好一些,前后汤色的变化也并不是太明显。荒野茶往往长得慢,所以通常采摘时间要晚于普通银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芽头大小有一些区别。采摘和工艺并没有十分特殊,只是鲜叶的等级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一斤几千几万的价格并不稀奇。
拨针
其实拨针是一种手法,这个手法的出现是一种自然选择,福鼎地区在菜茶季经常会出现多雨的天气,但当雨过天晴,往往就已经错过了最佳采摘时间,原本采摘银针的标准,不得不变成了牡丹王,经济收益也会受影响。所以茶农们会在采摘之后将芽头外的鱼叶剔除,再当成银针售卖,这样的银针就被称作“拨针”。
当今市场上的拨针泛滥,也是无奈,通常来说,拨针的各方面表现都要略逊于一般白毫银针的。
普通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其实一般白毫银针已经是白茶中的上品了,而且近些年来产地的白毫银针新茶价格一直都很高,也就更不用提老茶了,老茶在市场上是可遇不可求的。
米针型白毫银针,是福鼎大白茶做的吗?
是的,制作的白毫银针茶叶是大白茶树的肥芽,可到茶人码头了解
白茶中的米针、荒野银针、拨针和普通银针怎么区分?
茶树的生长方式不同
荒野银针的生长环境是最艰难的,生在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长于杂草丛生,杳无人烟之处。无人施肥,浇水,拔草,只能靠自己与周围的植物抢阳光,抢水分,抢生长空间。所以荒野银针身上带着一股野劲,是最野生的生态环境所赋予它的气味,是它生长的环境里,所有动物和植物所释放出来的气味的综合,纯正的山野气息。
头采米针生长的茶树则不是生长在荒郊野外,它生长在主人种植的茶园里,有人看护管理,有人修剪,有人除草浇水,不必担心自己的叶子不够厚,不够硬,会被虫子吃掉;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芽头不够长,不够粗壮,不够肥硕。
抛荒银针既不是野生野长的纯正荒野茶,也不是茶园子里精心呵护的台地茶。期初它也是茶园子里生长起来的台地茶,但之后因种种外界因素它被抛弃了。于是就开始学习荒野茶树,自力更生,去跟周围的生物们抢夺生存资源。它以台地茶的身躯,生出了荒野茶的滋味。
芽头采摘时间不同
荒野银针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白毫银针采摘到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时候,因它生长全靠自己,发育得慢,故而,台地里的白毫银针发育了,开始采摘了,它还在冒芽,吸收养分,积蓄能量,努力生发。
头采米针,即春茶季第一拔发育和生长出来的芽头。它的生长和采摘时间是排在最前头的,是所有白茶里最早的。
抛荒银针,它的生活环境,要比荒野银针略好一些,但又比台地银针要略差一些。它的生长和发育比荒野银针快一点,比台地银针慢一点,所以它采摘时间在荒野银针之前,台地银针之后。头采米针采完,采几天台地白毫银针,就可以采抛荒银针了,而再过两天,荒野银针也可以采了。
产量不同
荒野银针因无人照顾管理,全靠自己生长发育,故而产量不高。头采米针因是头一批芽头,第一批芽头发的时候,天气还冷,茶树生长慢,发得不多,所以产量非常低。
抛荒银针的产量会比前两种银针高一些,因它的采时间涵盖了白毫银针的整个采摘时间,故而产量相对略高。但与白牡丹和寿眉相比,它的产量仍然低。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