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福鼎白茶产于哪里 福鼎白茶的功效
福鼎白茶看名字就知道是白茶的一种,福鼎白茶是中国比较有名气的茶,这个茶的口感比较香醇,那么福鼎白茶产于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福鼎白茶产于哪里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福鼎白茶的功效
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而且福鼎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对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喝福鼎白茶会上火吗
喝福鼎白茶不会上火。饮用福鼎白茶是否会上火,其实主要还是根据茶叶本身的属性来定。那么福鼎白茶味温性凉,具有退热降火、祛湿败毒的功效。所以,喝福鼎白茶并不会上火,反而会清热降火,适合大部分的人群饮用。
孕妇能喝福鼎白茶吗
白茶也好,农村也好,都一律不能吃。浓茶是不可以喝的,主要是由于浓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会增加孕妇的心率以及排尿量,会加重孕产妇的心脏以及肾脏的负担。
福鼎大白茶和信阳十号是一种茶吗
不是一种茶。产地不同,一个是福建福鼎,另一个是河南信阳。福鼎白茶以日晒萎凋为主,主打白毫银针。 信阳白茶以室内萎凋和复式萎凋为主,加入轻发酵。
福鼎白茶与政和白茶有什么不同呢?
很多茶友都知道:福鼎茶甜,政和味醇却不知其中奥妙。
两地白茶,除了地域和茶叶品种的差异,在制作工艺上,也各有侧重,滋味自然各有千秋。
地域和口感的不同
福鼎和政和,虽然同属于福建,但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福鼎濒东海,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福建福鼎
从滋味上来说,福鼎茶甜,尤其是福鼎的白毫银针为最,喝起来自带一股子仙气儿。
↑福建政和
但与政和白茶相比,福鼎白茶鲜爽感明显,而醇厚感较弱。
政和处于武夷山脉的延伸段,属高山区,茶味醇厚,内质丰富。
其白牡丹更是花香馥郁、兰香浓厚,具有政和高山独特山场气息。
↑茶香记五星白牡丹
老茶客们都是刁舌头,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这个规律,也根据这个要领来挑白茶。
小叶、大叶的不同
先看张图。
同样大小的茶青,福鼎的叶片会比政和的小,但是叶片数量多。
↑茶香记鼎名甲午珍藏寿眉饼
茶叶中氨基酸的味道,体现为鲜、爽、甜。
白茶那么甜爽,主要是取决于它们嫩芽部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小白毫。
越是鲜嫩的部分,茶毫越多,氨基酸越高。
↑茶香记政和政大白牡丹
所以这里有个概念就出来了,那就是:
小叶种含氨基酸 >大叶种氨基酸,并且小叶种细嫩部位含量,比粗老的部分多。
这就是为什么福鼎白茶,主“甜”;政和白茶,主“醇”。
陈年后的不同
陈年之后,品质优秀的老白茶,会出现枣香、药香、荷香。
但因为梗叶比例不同,又能与时间碰撞出不同的滋味。
△福鼎管阳老味道白茶饼
从感受上来说,福鼎白茶是清爽的,香气带着山野气息,是山上的桃李、松竹的香气。
而政和白茶是高山的柏树、杨树,老木场的香气,醇厚似老酒,浓稠似米浆。
霞浦白茶和福鼎白茶区别
福鼎白茶是采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豪茶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微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
其特点是将鲜叶萎凋至八九成干,不经揉炒,自然干燥,号称“日晒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杏黄晶亮,故名“白茶”。
如何区别福鼎白茶和外地白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福建福鼎系白茶原产地。福建的政和、福安和松溪亦有产白茶。所有白茶中,福鼎白茶最为名贵。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
▼政和白茶(白毫银针)
如何将福鼎白茶与其他白茶区别出来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福鼎白茶,它一般分为四个品种。白茶四个品种全出自同一棵树,只是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如何区别福鼎白茶和外地白茶?
白毫银针:白毫银针分为特级、一、二级。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
如何区别福鼎白茶和外地白茶?
白牡丹: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采摘一芽二叶为原料,摊吉萎凋后直接烘干。成茶芽头挺直,吉缘垂卷,叶背披满白毫,叶面银绿色。芽叶连枝,形似牡丹而得名。白牡丹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
贡眉(寿眉):贡眉(寿眉)分为特级和一、二、三级。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萎凋、烘干制成。贡眉(寿眉)汤色橙黄或深黄,味纯爽、鲜纯。
新工艺白茶: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
如何区别福鼎白茶和外地白茶?
一、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
福鼎大白是小乔木,无性系品种,中叶,发芽期早;而政和大白是乔木,大叶,发芽期迟。茶树品种不同,造就了两种白茶性质的不同。
福鼎位于沿海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政和位于靠内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条件不同,造就了两种白茶的内含不同。福鼎白茶特点——毫芽洁白、肥壮,茸毛多,福鼎银针被称为北路银针,北路银针短而肥,毫显。政和白茶特点——毫芽茁壮、挺直,茶汤厚,政和银针被称为南路银针,南路银针相对瘦而长,毫少。
两种白茶加工工艺几乎相同,只在萎凋上程度略有不同,因此福鼎白茶成茶色泽较亮,政和白茶成茶色泽暗。
茶汤味道:福鼎白茶鲜醇,政和白茶醇厚。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一个“鲜”字。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以白牡丹为例,福鼎的茶汤入口鲜爽,柔顺,政和的茶汤不如福鼎的柔顺,毫香福鼎的比较显著,茶的滋味政和的涩感比福鼎的重。
二、福鼎白茶和福安白茶:
福安大白茶亦称“高岭大白茶”。茶树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与福鼎白茶相比,福安白茶的色稍暗,茶叶片大,口味上福安白茶较浓醇,而福鼎白茶是上品鲜醇。
三、福鼎白茶和松溪白茶:
松溪有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福云6号、7号、8号、福安大白茶。虽然有些白茶品种和福鼎白茶品种相同,但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加之鲜叶采摘标准不同,萎凋程度不同造就了松溪白茶和福鼎白茶内含的不同。福鼎白茶色泽灰绿,汤色浅杏黄,松溪白茶叶张小、薄、颜色较暗,汤色较红、滋味淡。
福鼎白茶的功效及作用
福鼎白茶的功效及作用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但是正确的福鼎白茶的保存方法才能保证其价值不变甚至越来越高。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福鼎白茶的功效及作用,欢迎阅读。
1鼎白茶的保存方法
1、福鼎白茶保存环境宜密封、阴凉、干燥、避光、无异味、无污染。
2、福鼎白茶的含水量高,保存前应该先用生石灰吸湿,在存储密封干燥的容器里。
3、家庭存储法是先将福鼎白茶用锡纸袋密封包装后,在置于密度高、有一定强度、无异味的密封所料袋中。如果短期内(20天)内喝完放在干燥阴凉处即可,如果长期保存(一年以上),则需置于冰箱中(茶叶单独存储),可是茶叶保持方向如初色泽如新。
4、福鼎白茶的干茶质地疏松,孔隙较多,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因此要远离化妆品、樟脑丸等散发性气味物品,最好单独存放,否则吸附异味的茶汤会很难喝。
2 福鼎白茶怎么泡
喜欢喝白茶的朋友还确实的不少,关于福鼎白茶的泡法,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福鼎白茶怎么冲泡?
1、杯泡法:适合一人独饮,用杯泡法,用200ml透明玻璃杯,取3-5g用约90度开水,先洗茶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白茶,冲泡时间根据个人口感自由掌握。
2、 盖碗法:适合二人对饮,取3g福鼎白茶投入盖碗,用90度开水洗茶温润闻香,然后象功夫茶泡法,第一泡30-45秒,以后每次递减,这样能品到福鼎白茶的清新口感。
3、壶泡法:适合三五人雅聚,大肚紫砂壶茶具最佳或大容量飘逸杯,取5-6g福鼎白茶投入其中,用约90度开水洗茶温润闻香,45秒后即可品饮,特点:毫香醇厚。
4、大壶法:适合群体共饮和长时间饮用,取10-15g白茶投入大瓶瓷壶中,用90-100度开水直接冲泡,喝完蓄水,白茶具有耐泡,长时间搁置,口感依然淡雅醇香的特点,可从早喝到晚,适合家庭夏天消暑用茶。
5、煮饮法:适合保健用途,用清水投入10g陈3年以上陈年老白茶,煮至3分钟至浓汁滤出茶水,待凉70度添加大块冰糖或蜂蜜乘热饮用,常用于治疗嗓子发炎退烧 治疗水土不服,口感醇厚奇特。亦有夏天冰镇后饮用别有一番风味。
注意事项:
1.不宜太浓,一般150亳升的水,用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
2.水温要求在95℃以上,第一泡时间约5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3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3.对于胃“热”的人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寒”的人,则要在饭后饮用。
凡是适得其反,所以适当的饮用才能发挥白茶的最大保健功效。
3 福鼎白茶特征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现为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
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4 福鼎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白茶具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时还有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的养身功效。
白茶的制作工艺很特别,也是最自然的做法,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而是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因此,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在原产地的百姓自古就有用白茶下火清热毒消炎症、发汗去湿舒滞避暑、治风火牙疼高烧麻疹等杂疾。
白茶的功能多种多样,现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欧美、亚洲各国对白茶的功能从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白茶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白茶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饮白茶能治糖尿病,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医学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觉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进行临床实验,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我国泉州市人民医院用“宋茶”(7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当然,普通茶叶也有效,也还可以加进其它药物。在白茶产地福鼎茶叶界人士选择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进行实验,发现有71%的病人,因养成长达半年的饮白茶习惯,而其高血糖病不治而痊愈,因此说,饮白茶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是有科学根据的。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儿茶素中的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较常见的疾病,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等,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其病因主要由于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或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经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
为什么白茶能够预防脑血管病呢?浙江医大的一位著名教授说: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而白茶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能改变高凝状态,且没有一般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对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显著作用。
某中医研究所曾对白茶进行研究并证实,茶能降低血液粘度。白茶饮服2-3周后,全血粘度从4.77降至4.31(P0.01);血浆粘度从1.66降至1.58(P0.01);全血还原粘度从8.58降至7.97(P0.01)。三项血液粘度全面下降,表明白茶能降低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性,改善循环,并防止血栓形成。因为白茶还能防止红细胞聚集,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白茶可以降血压
白茶为什么能降压?这与它所含化学成分有关。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白茶还可通过利尿、排钠的作用,间接引起降压。茶中含有氨茶碱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容易流通,也有利于降低血压。至今在福建一带的中医开处方时用“白毫银针”甚多,现在白毫银针能治高血压已蜚声海外。
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和龋齿的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
日晒白茶为什么还要焙火
焙火是福鼎白茶传统制作工艺最后的一道工序,也是白茶精制工艺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直接关系到成品茶的好坏,那么,焙火有什么作用呢?
蒸发水分
成品茶含水过高的直接体现就是滋味单薄,香气低沉。在后期存放过程中容易“返青”甚至霉变。
水分越高越容易快速的滋生微生物,焙火失水后紧结外形让茶利于冲泡——出味、滋味稳定。
增进品质
在传统白毫银针焙火过程中,刚开始日晒白茶干茶色泽黄绿或墨绿、汤色偏杏黄透绿、滋味较淡,散发着淡淡的毫香和清香带着青味。
接着色泽开始转银白、汤色杏黄、毫香变得明显青味消失出现蜜韵,香气带毫熟香和独特的品种香。
固定品质
焙火的过程中,师傅需要在旁看住火候,把茶叶翻堆。什么时候可以翻堆,什么时候焙好,有经验的师傅闻一闻就知道了,品质越好的茶越耐焙。
焙火利用热力改善茶的香气、滋味,减轻茶的苦涩味,把茶的优点和特点保留并稳定下来。
炭火复焙制成精制茶后趁热及时装箱,更有利于茶叶较长久的贮藏,毫香蜜韵,滋味醇和顺滑,可品饮可收藏!
若得闲暇,走山选原料,找茶庄帮忙加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