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风韵
福鼎作为中国白茶的原产地、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福鼎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因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故名为白茶;其汤色杏黄明亮,入口毫香显露,鲜爽甘醇,是的特殊珍品。
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磻溪镇:是福鼎市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95%,平均海拔高度500到800米,气温比低海拔地区低2至4℃。东与太姥山、南与白琳镇相邻,是典型的生态乡镇。湖林、南广、后坪、仙蒲、赤溪、黄冈等村生产的茶青成为众多茶企的宠爱。许多茶企在该镇寻找茶园基地,品品香、誉达、广林福、大沁、康来颜等茶企都在磻溪镇有各自的茶园和生产基地。
湖林是我的老家,从小闻着茶香长大的,我家的茶园很大,四个姑姑都嫁附近,加上两个叔叔的一共有上百亩茶园,二叔制茶已经三十多年的经验,早就练一双火眼精睛,制茶手艺炉火纯青,每年银针产量达千斤,牡丹产量达四五千斤,寿眉生产量达到万斤
福鼎白茶以前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漂洋过海,远销到东南亚与欧美,成为英国王室的专宠历久不衰。,为什么老外如此青睐福鼎白茶,只因其清热解毒、治疗水土不服的功效口口相传,白茶素来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加上其制茶工艺的天然性特点。以及长期以来作为茶叶出口,农残符合欧盟标准,这些都是被“老外”所看中的原因。近年来,不断有俄罗斯、瑞典、德国、非洲等国的茶客来到福鼎,探寻福鼎白茶的奥秘。
白毫银针:植物学家认定:具有浓厚的茶毫是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最显著的植物学性状,也是福鼎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重要因素。人们采摘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让白茶看过去毫色银白,有“绿妆素裹”之美感,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牡丹外形呈自然叶态,芽叶连枝,两叶抱心绿叶夹银毫,形似花朵,因而称为白牡丹。干茶叶色黛绿或墨绿,银色芽毫显露,叶背满披白毫,绿面白底,因又称“天蓝地白”或“青天白地”;叶面、叶脉、节间枝梗色泽有别呈“绿叶红筋”,因而又以“红装素裹”形容。制茶时要求叶张肥嫩且波纹隆起,叶背垂卷,忌断碎,叶色忌草绿、红黑。内质毫香显,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绿,绿面白底,叶脉微红。其中,“大白”叶张肥壮,毫心肥大,色泽黛绿,香味鲜醇;“水仙白”叶张肥大,毫心长而肥壮,叶色墨绿,香叶清芬甜醇。
寿眉,是采自头春末以后包括二、三春的芽叶制成的白茶,或者是由制“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嫩叶制成的成品茶。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铁观音素有“春水秋香”之说,白茶中的寿眉也有这种特质。
春水: 春天茶树经过一个冬天的的休养,茶青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储存得更充足,所以汤水更加饱满,细腻。
秋香: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前后又进入生长佳期,而且秋天多为北风天,秋高气爽,鲜叶消水顺畅,自然香气高扬,但水质不如春茶细腻。
寿眉春茶,汤水鲜爽度强,白露茶则韵味足,耐冲泡,香气清高
白茶随着陈放时间的增长,其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呈递减趋势,但是内含物黄酮含量呈递增趋势。黄酮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
众香发越:寿眉因其多为叶片,所以香气更为厚重。当年的寿眉呈青味,随着陈放时间的增长,有着荷叶香,枣香,药香的奇妙变化。
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造就了福鼎白茶优异的品质特色,神奇的土壤孕育出优质的福鼎白茶。
妙誉白茶金砖怎么样
妙誉白茶金砖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妙誉福鼎白茶是在福建福鼎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生长的茶类之一,妙誉福鼎白茶因为长年累月所出产的白茶品质优异,所以获得白茶金奖称号。
驻华使节、外国友人在福鼎感受太姥文化 白茶文化
海丝茶道,福茶飘香。2022年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于6月27日至30日在素有“中国白茶之乡”美誉的 福建宁德 福鼎市 举办。海内外茶商、在闽国际友人及华侨华人齐聚福鼎,再次与各种福建好茶相遇。论坛期间,外国驻华使节、国际友人等海内外来宾开展以“山海福地——宁德”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体验“福茶”文化,感受宁德的发展与变迁。28日上午,大家首先走进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感受福鼎的茶文化、太姥文化。
嘉宾们在太姥山参观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嘉宾们刚刚走进集山、海、川、岛、湖、林、洞于一体,拥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太姥山,立即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住了。虽然是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景区却依然云雾袅绕,夫妻峰等胜景忽隐忽现,引得嘉宾们连声称赞,纷纷拍照留恋。
太姥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景区观赏面积9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溪瀑、福瑶列岛五大游览区和茶香体验、畲寨古堡等多处人文景观。
“海上仙都”美誉的太姥山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嘉宾们拍照留恋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嘉宾们盛赞于太姥山的石出天工,更惊讶于太姥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出的白茶文化。大家在讲解员陈清耀幽默风趣的介绍下,听得是津津有味。“相传太姥娘娘是种茶、制茶的始祖,太姥山脉因‘太姥娘娘’的故事而得名,山下的村镇亦名为太姥山镇。”陈清耀说,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太姥娘娘发现大白茶原始母树的山洞和浇灌母树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记者获悉,太姥山产区无论是土壤养分、海拔高度、气候条件还是光照降水,皆十分适合白茶成长。白茶味温性凉,具有退热降火、祛湿败毒、康体养颜的功效,尤其老白茶保健效果显著。
现场,嘉宾们品尝福鼎白茶 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
现场,嘉宾们共同品茗。外国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为白茶代言:“福鼎白茶好喝!”来自阿富汗的福建农林大学留学生李富贵(中文名)表示:白茶带有清香味、口感绵柔顺滑,后面还会感到甘甜,非常舒服。
本届论坛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宁德市 委、宁德市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社、宁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东南网、福鼎市委、福鼎市人民政府承办。(本网记者 张立庆)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