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茶桌上茶具正确摆放图片
茶桌的摆放
茶桌一般摆放在沙发前面或两旁,与沙发的摆设互相呼应。茶桌不仅可以用来摆放茶具,还可摆设饰物或花卉,以美化环境。
茶具摆放如下
1、紧凑型,品茗杯一字排开于前,泡茶的茶壶或盖碗等,放于茶杯的正后方或斜后方均可,可以按需调整。这种摆放方式下,茶杯即使排列紧凑,也不失美感,适用于宾客众多的情况。
2、发射型,品茗杯围绕茶壶或盖碗,呈发射状摆开,茶杯整体上看去,能连缀出一道流畅的弧线。这种摆放方式,最适合与圆形、椭圆形茶盘相搭配,茶杯与茶盘能彼此映衬,共同赋予空间圆融之美。
3、品字型,在广东潮汕地区,有茶三酒四的说法,认为品茶,以二三人为宜,人不宜多。传统潮汕工夫茶中,无论有多少人,就只有三个杯,且多摆成“品”字。这种摆放方式,多与紫砂壶配套使用,不用公道杯,尤其适用于冲泡乌龙茶。
4、单杯型,一个人喝茶,也要好好“款待”自己。这种摆放方式,主要针对一个人喝茶的情况:备一个茶托或茶盘,能让喝茶的意境增色不少。豪放些,一杯一壶或者一个盖碗一个杯,方寸茶托,便足以构建出一处别有洞天的“新世界”。
茶席
一个具有魅力的茶席,就像一栋出色的建筑。茶席之美,是由“一砖一瓦”构筑的,其中,茶具的摆放,不容小觑。当然了,茶具摆得再美,如果不方便泡茶,那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茶席。
陈皮白茶的冲泡方法
陈皮白茶的冲泡方法如下:
材料准备:一套白瓷或者玻璃茶具、沸水、3至5g陈皮白茶等。
1、清洗
冲泡陈皮白茶前,茶具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是选用白瓷或者玻璃茶具,先将沸水倒入茶具中,用手轻轻摇晃茶具,使其充分浸润,将其清洗干净,以去除异味,但要注意不要烫伤。
2、投茶
取3至5g的茶叶置于茶具中,在里面加入适量的热水,水质以矿泉水为主,保持水温在90度左右,焖泡3秒后倒掉茶汤,以起到醒茶的效果,再重新加水到三分之二处,大概焖泡20秒左右。
3、分茶
用手握住茶柄后轻轻摇晃,使茶叶充分浸润,将泡好的茶汤分别倒入名茶杯中,先闻茶杯里的香味,再小口慢慢喝入,不要很快的咽下去,应在嘴里稍作停留,以此感受茶汤的醇爽。
陈皮的分类: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陈皮、炒陈皮、陈皮炭、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陈皮、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茶具应该如何摆放?
其实我一向贯彻的宗旨就是“随性”,摆得美观、顺手就很好。
不过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茶海当然要放在正前方,茶海上放紫砂壶公道杯等茶具,把茶筒放在右前方。这些比较常见的摆法其实主要也是为了顺手、实用。比如说茶筒,放在右前方不但取用方便,还不会被撞翻。
燕风茶刀
还有,出于安全考虑,像茶刀这种茶具要妥善保管,比如开茶之后就收入刀鞘,或者放在专门的刀架上。
燕风茶刀
出于礼仪考虑,摆放茶具时壶嘴不对人;还有的地方会忌讳茶杯摆成一排,认为是祭奠逝者的摆法,茶具摆放尤其要注意这些礼节。
总体上,出于美观考虑,我们摆放茶具时可以左右平衡,没有遮挡,其余就按照自己的习惯,怎么顺手怎么摆。要是喝工夫茶,才会有先左后右、前低后高等一系列的规矩呢。
不喝茶的时候茶杯怎么摆放
不喝茶的时候茶杯,也就是品茗杯,可以将茶杯放置在靠近公道杯的一侧。
之所以建议放置在公道杯的那侧,是因为倒茶的时候更加方便。
在同一方向,拿起公道杯就可以倒茶。
摆放茶杯的时候,可以摆成一个“品”字。
中间的茶杯,可以稍微往前一些,尽量避免将茶杯摆成一排,会给人一种祭祀的感觉。
不摆放在正中间,以及不摆放成整齐的一排,是个人给出的建议。
此外,个人建议每一只茶杯都配备一个杯垫。
可以用来承接因为不小心而流到茶杯外部的茶汤,避免茶汤洒到茶席上,造成桌面不美观。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如何摆放品茗杯是细节中的细节。
但是细节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素养,注意细节很关键,注意合理摆放品茗杯很关键。
同时实际上,要是茶具摆放的位置不对,容易影响泡茶人的动作。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出汤的速度,导致泡出的茶汤滋味有所偏差,从而破坏好茶的滋味。
于是,茶具如何摆放,成了重中之重。
标准的茶具应该如何摆放呢?有实图就更好了。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如何摆放茶具的图片
1.茶具的摆放方法通常于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
2.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
3.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
4.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扩展知识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功夫茶茶具
功夫茶茶具盖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闻香杯,茶杯, 茶滤,茶夹,茶托,茶盘,茶巾。功夫茶具是最讲究的一种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 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具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与广东等地,随着后来慢慢传播到各地区。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
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以小壶为妙。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
茶盏、茶碗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椀"(碗)、"茶盏"等陶瓷制品。茶盏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说:"盏杯子。"宋时开始有"茶杯"之名。见《陆游诗》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茶盏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较大的变化。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当时评赏茶盏的质量,还有茶盏表面的细纹,如建安的绀黑茶盏已经精制到"纹路兔毫"的地步,足见陶艺水平很高。
再者看"熁火"。"熁火"之意见《广韵》曰"火气上",又《集韵》"火通也",熁音协,含烫意。这里"熁火"实指茶杯中热气的散发程度,明清时期,江苏的宝应、高邮一带把"熁火"称为"烫手"。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比其它地区产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的好处。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盏一流产品。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如今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道配件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7.茶盘的使用方法: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8.茶船的使用方法: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自动电炉。
10.茶漏的使用方法: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11.茶巾的使用方法: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12.茶叶罐的使用方法: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13.茶荷的使用方法: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精美茶具装点空间
对许多人来说,茶与咖啡不只是简单的解渴饮料,它更是生活中一个美丽的衔接。注重居室生活品位的人们,对咖啡杯和各种茶具的收藏也是另一种装点空间的方法。一般而言,杯器可因不同的用途而有不同的款式。
如意大利的专用咖啡杯较为小巧,杯口亦较窄,这样才能留存浓醇的咖啡口感。而红茶杯的杯缘较宽,以使茶叶有舒展的空间,同时也能观赏茶叶舒展的美感。一般的咖啡杯容量约在200-230毫升之间,而欧美家庭用早餐的咖啡、牛奶杯,形如马克杯,容量较大些。
咖啡杯的内壁最好选择简单的淡色系,杯子才能映衬出咖啡的色泽。杯器的材质可分为陶及瓷,两者保温效果相差不多,市场上的骨瓷杯则含有动物的骨灰,保温效果极好,但一般家庭很少使用。
用杯器装点居室,不仅可将杯子单摆在餐桌、茶几上,成套地摆放在透明的橱柜里,或是几组不同的杯器结合使用,利用不同的色彩与质感对比,再搭配新鲜的水果,娇艳的鲜花、绚丽的台布,让你有个品茶、喝咖啡的好心情。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