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茶道茶具名称

yanqitea 2023-03-09 茶叶知识 709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茶道工具有哪些

茶具就是喝茶、泡茶时使用的工具,我们国家是茶的发源地,喝茶也是很有讲究的,茶具也有许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一起来看看。

茶道工具

1、瓷器茶具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瓷器茶具,瓷器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质地细腻。瓷器茶具的品种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和红瓷茶具。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茶道用具,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来,是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坯质致密坚硬。其中宜兴紫砂茶具最受茶人的青睐,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三大特点。

3、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空心的石头,俗称还魂石、凤凰蛋。木鱼石茶具是用整块木鱼石做出来的,分别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木鱼石茶具的防腐性、通透性极好,常用此茶具喝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起源于清代,产自福建福州一带。福州所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品种包括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用竹木制作而成,制作非常方便,对茶没有污染,一直深受茶人的喜爱,但不能长时间使用,也无法长久保存。如今,人们购买竹木茶具,主要为了摆设和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外观透明,晶莹剔透且用途非常广泛。用玻璃杯泡茶,欣赏价值极高,令人赏心悦目,别有一番风趣,价格便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使用玻璃茶具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容易破碎,比陶瓷茶具要烫手哦。

7、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起源于古代埃及,具有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三大特点,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喔,因此一般不作为居家待客之用。

8、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迹而得名,主要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冰裂茶具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立体感强,非常富有艺术魅力。

正确的喝茶姿势

坐姿

喝茶的时候,饮茶者应该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仅仅坐在凳子的边缘;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同时两腿膝盖并拢,正面看两腿为合拢状,女性可以将双手都放置于腿上,或者可以将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双手应该放于两腿之上。

无论男女在喝茶的时候,都不可以将两腿分开、跷二郎腿、两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跪坐饮茶,女性最好不着裙装。坐下后,需要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身体挺立,不能挪动。

奉茶的姿态

我们在给客人奉茶的时候需要单腿跪下,左膝弯曲,与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盖着地,脚尖轻轻点在地面上,腰部挺直,双肩放松。奉茶也可以单腿弯曲,左膝弯曲后靠在右边的腿肚上,呈现出半蹲的姿态。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来。

候茶的姿势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脚背点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时双手交叉,放于腿上。可盘腿坐下,双手分别放于膝盖之上,此种姿势男性使用较多,女性使用的时候需要身穿裤装,不能穿裙子。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

站姿

双腿并拢,身体挺立,眼睛平静地盯着前方,肩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将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双手虎口交叉相叠,左手在下)。男性双腿稍微分开,身体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后,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后,侧面有明显的曲线。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轻声前进,脚在一条线上,手不晃荡,端着茶杯前进的手与地面平行,不能抖动。女性行走的时候,不能听见鞋底的响声,男女行走时动作都不能太大。如果侧身面对客人,就需要将身体转正。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相遇,就需要让客人先走。

茶道的用具

说到喝茶人们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用具分类,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用具分类

1.置茶器

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茶道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用具都有哪些?

以泡茶的过程为主体来进行茶具的分类,泡茶所使用的茶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来烧开水。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和不锈钢壶。

茗炉:即用来烧泡茶开水的炉子。为表演茶艺的需要,现代茶艺馆经常备有一种“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点燃后,将装好开水的水壶放在“茗炉”上,可保持水温,便于表演。[茗炉]

另外,现代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随手泡”[“随手泡”],它是用电来烧水,加热开水时间较短,非常方便。

开水壶:是在无需现场煮沸水时使用的,一般同时备有热水瓶贮备沸水。

二、置茶器

茶则:则者,准则也,用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

茶匙:一种细长的小耙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圆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将其放置壶口,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茶荷:茶荷:茶荷与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时,可判断罐中茶叶多寡,由此决定置茶量;其次,将茶叶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视茶,决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则可欣赏茶叶、闻茶香,最后将茶叶置入壶中。

茶擂:当茶叶倒入茶荷后,以茶擂适度压碎茶叶,可使茶叶冲泡的茶汤较浓。

茶仓: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将欲冲泡的茶叶倒入茶仓,兼具节省空间与美观作用。

这部分器具为必备性较强的用具,一般不应简化。

三、理茶器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也可用来掏出茶渣,而尖细的一端则可用来疏通壶嘴。

茶针:用来疏通茶壶的壶嘴,保持水流畅通。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

茶浆(茶簪):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可用茶浆刮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之倒入茶海。有些人会在茶海上放置一个掳网,以过掳倒茶时随之留出的茶渣。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人数多时,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两次泡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涩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壶:主要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的。

茶盏[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工夫茶时,多用茶盏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盏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带,以及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又有用茶盏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盏,富有情趣。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陶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闻香杯: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品茗杯与闻香杯]

杯碟:也称杯托,用来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

六、涤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茶船多为陶制品,更有古朴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乐趣。茶船也是养壶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壶的茶汤。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制作而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

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

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而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的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壶垫:防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发出声音。

盖置:放置茶壶盖、茶盅盖的小盘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茶佛:置茶后,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温度计:用来判断水温的辅助器。

茶巾盘:可将茶巾、茶佛、温度计等放于茶巾盘上,使桌面更为整齐。

香炉:喝茶是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

茶道的茶具

中国茶道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茶具,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茶具

主茶具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2、茶船

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① 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 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 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

茶船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有时还作为“温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选择时应注意:

(1)形状

碗状优于盘状,而有夹层者更优于碗状。这是因为盘状茶船无法蓄盛废水,碗状可蓄,但壶的下半部浸于水中,日久天长会令茶壶上下部分色泽有异,有夹层的茶船既可以下层蓄废水,又可以上层实现茶船的各个功效,十分利于操作与日常养壶。

(2)大小

茶船围沿要大于壶体的最宽处,若是碗状、有夹层的茶船,因要用来蓄水,所以其容水量至少是茶壶容水量的2倍,但也不可过大,应与茶壶比例协调。

(3)造型与色彩

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3、公道杯(茶盅、茶海)

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

① 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

② 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

③ 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茶盅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

4、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1、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2、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3、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4、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5、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6、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料用感觉亦不尽相同。

5、闻香杯

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

杯托是承载茶杯的器具,虽是小小一物,却也有一段佳话:唐建中年间,蜀相崔宁之女饮茶时怕茶杯烫着手指,遂命丫鬟以小碟托杯,碟心用蜡捏成刚好嵌住杯底的小环,端拿时杯子不会晃动倾倒,又免于挨烫,后又请人依样做成漆器。崔宁见了,十分高兴,名之曰“托”,从此便流传开来,延用至今。因此,杯托的要求必须是易取、稳妥和不与杯粘合。

7、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保持盖子清洁。

盖置的功用是保持壶盖的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支撑式盖置是简状物,只能支撑住盖子的中心部位,因此盖子也要设计成有集水功能的,使盖上的水集到中心再滴到简内蓄积,高度以略高于杯为宜,亦可用直筒杯代之;托垫式盖置可用各种盘子或用各式茶托。

8、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① 圆底:碗底呈圆形。

② 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11、冲泡盅

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留一缺口为出水口,或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二) 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0、茶箸:泡头一道茶时,刮去壶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1、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针等用的有底筒状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15、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17、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18、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三) 备水器

1、净水器

安装在取水管道口用于纯净水质,应按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净水器,可配备一至数只。

2、贮水缸

利用天然水源或无净水设备时,贮放泡茶用水,起澄清和挥发氯气作用,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

3、煮水器

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

4、保温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

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包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

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

7、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等物的器皿,亦称“滓盂”。

(四) 备茶器

1、茶样罐

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

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五) 盛运器

1、提柜

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

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

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

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六) 泡茶席

1、茶车

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席

用以泡茶的地面,常常用泡茶巾垫之。

4、茶凳

泡茶时的坐凳,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5、坐垫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七) 茶室用品

1、屏风

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

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蒌、篮、盆等物 。

准备茶具的讲究

选择泡茶的器具,一要看场合、二要看人数、三要看茶叶。优质茶具冲泡上等名茶,两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如:名优绿茶应选用无花、无色的透明玻璃杯,既适合于冲泡绿茶所需的温度又能欣赏到绿茶汤色及芽叶变化的过程;青茶则选用质朴典雅的紫砂壶;花茶则选用能够保温留香的盖碗茶具的选择也与茶叶品质有关,如外形一般的中档绿茶就要选择瓷壶冲泡了。泡饮用器要洁净完整,选择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质地的选择,且整套茶具要和谐。

茶道茶具知识介绍

茶道茶具知识介绍

茶道茶具知识介绍,人们在泡茶的时候,就少不了各种茶具。而茶具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但许多人对茶具的了解是不多的,只简单知道茶具是用来泡茶的。下面给大家分享茶道茶具知识介绍!

茶道茶具知识介绍1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重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种饮茶用具。事实上当代茶具的种类是寥寥可数的。

然而古代“茶具”的观点好像指更大的规模。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Y、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此中“茶坞”是指种茶的洼地。“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茶具按其狭义的规模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幽美,除了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代价,于是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因为制作质料以及产地差别而分为陶土茶具、磁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以及竹木茶具等几大类。

茶道

我国茶友们通常都以直接热水冲泡为主,不同于西方则更多以红茶搭配牛奶、白兰地等,以是我国的'饮茶习气重要有三个历程:

1、筹备热水,可就地烧煮,也可用保温瓶贮放的;

2、沏茶,从取茶叶、置茶到冲泡完成;

3、品茶,茶汤一脱离冲泡容器,即进入品茶历程。

若以沏茶的历程为主体来举行茶具的分类,沏茶所利用的茶具重要有下列几种:

1、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来烧开水。现在利用较多的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以及不锈钢壶。

2、茗炉:

即用来烧沏茶开水的炉子。为演出茶艺的必要,当代茶艺馆时常备有一种“茗炉”,炉身为陶器,或者金属制架,中心安排酒精灯,点燃后,将装好开水的水壶放在“茗炉”上,可维持水温,便于演出。

此外,当代茶艺馆及家庭利用至多是“顺手泡”,它是用电或者电磁炉来烧水,加热开水时间较短,无比利便。

3、开水壶:

是在无需现场煮沸水时利用的,一样平常同时备有热水瓶储备滚水。

茶道茶具知识介绍2

茶具知识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那茶具究竟有多少种呢?

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这些今天已经看不到了,大多是在茶叶的饮用方法以及制作工艺的改进而消失了,虽然说带着几分遗憾但也不得不说舍弃也是一种得到。

现代茶具根据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大概可以分成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当然这种分类还局限于喝茶的工具,还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就材料来看还有其它也有石制的,还有塑料的等等,就热门程芳来讲紫砂茶具,陶瓷茶具,玻璃茶具会占主流。

更重要的是茶具还有很多品种,比如茶盘最近也炒的火热,各种石茶盘,红木茶盘也变成雅俗共赏的好宝贝。

测试你对茶具的使用规范了解多少

1、用“三指法”拿盖碗时,无名指和小指应该怎么放?(单选)

贴在盖碗壁上

翘起兰花指

自然弯曲并在中指旁

2、具有哪种特征的盖碗比较烫手?(单选)

盖碗尺寸大

盖钮低而深凹

碗沿外翻弧度大

3、单手拿茶壶时,女士用哪只手指压住壶盖更优雅柔美?(单选)

拇指

食指

中指

4、一只手拿壶柄另一只手按住壶盖的拿法是正确的吗?(单选)

正确

错误

5、给客人倒茶时应该倒多少?(单选)

倒满

七分满

三分满

6、为什么用公道杯给客人倒茶前要先“蘸”一下茶巾?(单选)

表示给客人鞠躬

纯表演动作,没有意义

擦干底部,以防滴水

7、什么形态的杯子方便闻香?(单选)

杯子深而窄

杯子浅而宽

杯子沿外翻

8、以下茶巾的哪个用法是正确的?(单选)

给客人擦手

轻轻擦拭桌面滴落的茶渍

扫除桌面的果壳、垃圾

9、为什么绿茶一般不使用紫砂壶冲泡?(单选)

紫砂壶口小,而绿茶条索粗大

紫砂壶的颜色与绿茶的颜色不搭

紫砂壶保温性强,易闷坏绿茶

10、“陶瓷”一词是否包括紫砂?(单选)

包括

不包括

参考答案

1、 解答:拿盖碗时,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如果手指贴在盖碗壁上,会烫手;翘兰花指会显得过于妖媚花哨,且手指指向客人,很不礼貌。

2、 解答:拿盖碗时手指要压住盖钮,如果盖钮低且深凹,盖碗内的热量就容易传导烫手;碗沿外翻弧度大,那么手指捏住盖碗时就不易烫手;盖碗的大小与烫手并无绝对关系,关键看个人手型是否合适。

3、 解答:单手拿茶壶时,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壶盖均可,主要看个人的手型和习惯。相对来说,女性用食指更优雅柔美,男士用拇指更大气。

4、 解答:单手拿不起壶或茶壶太大太重时,两只手一起拿壶也未尝不可。

5、解答:“酒满敬客,茶满欺客”,倒茶倒七分满,不多不少。倒太少不够喝,倒太多杯子烫手不方便拿。

6、解答:泡茶时,使用很多茶具前都需要先“蘸”一下茶巾,目的就在于擦干茶具底部的水渍,以防滴水弄脏其他茶具和桌面。

7、解答:高深而口窄的杯子更聚香,所以闻香杯比用来喝茶的品茗杯要更高更细,而杯身浅、杯口宽、杯沿外翻的杯子香气易发散,不利于闻香。

8、解答:茶巾主要是用来清洁茶具底部和桌面的少许水渍用的,要保持干净整洁,不能像抹布那样使用。

9、解答:绿茶鲜嫩,冲泡绿茶水温不能太高,而紫砂壶保温性强,散热慢,容易把绿茶闷坏。绿茶的条索一般比较细小,所以第一个选项不对,颜色的搭配也不是根本原因。

10 、解答:在“陶瓷”这个词的概念里,包含了瓷器、炻器、陶器,紫砂器被归为炻器或者陶器。但紫砂具有优良的特性,所以常常被单独提及,在购买茶具时也会区分“陶瓷的”还是“紫砂的”,实际上,陶瓷是包含紫砂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