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陆羽茶经原文

yanqitea 2023-03-08 茶叶知识 183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陆羽茶经经典句子

1、啜苦咽甘,茶也。 

2、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3、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5、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6、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7、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8、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9、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10、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陆羽《茶经》经典语录大全

《茶经》

作者:陆羽

《茶经》简介: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部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陆羽《茶经》经典语录大全

1、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茶经》

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

3、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茶经》

4、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陆羽《茶经》

5、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茶经》

6、啜苦咽甘,茶也。——陆羽《茶经》

7、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陆羽《茶经》

8、茶者,南方之嘉禾也。——陆羽《茶经》

9、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陆羽《茶经》

10、《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陆羽《茶经》

11、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

茶圣陆羽的故事

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积公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

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撰下《水品》一篇,可惜今已失传。但同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曾详细地开列出一张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如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而把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列为第七品。有意思的是张又新还记下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 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泼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也就越发被传扬得神乎其神了。 明清时的一些茶艺专家认为,南零水和临岸江水,一清一浊,一轻一重,对茶圣陆羽来说是不难分辨的。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但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还是诗僧皎然。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皎陆相识之后,竟能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其情谊经《唐才子传》的铺排渲染,为后人所深深钦佩。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陈师道在《茶经序》里这样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也就是说,陆羽是天下第一个写茶书的人,对茶事人事功不可没。

因为有了一部《茶经》,陆羽从唐代起,就开始被人尊称为茶圣,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巨大荣誉。而陆羽为之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估量的。

从火门山上下来之后,年仅十九岁的少年陆羽便心无旁骛,立志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工作。全唐诗里收录了他著名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盏,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安史之乱后,陆羽一路考察茶事,辗转来到江南的湖州,当时年仅二十四岁,从此定居于此,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用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充实《茶经》的写作。

茶圣陆羽的诗有哪些

陆羽的诗

一、啜苦咽甘,茶也。

二、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四、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五、《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七、茶者,南方之嘉禾也。

八、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九、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十、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

十一、茶者。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十二、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十三、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简介】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是什么?陆羽是什么圣?

茶圣陆羽

陆羽的著作《茶经》,是历史上将茶介绍的最全面的一本著作,出现时间最早,记录内容最完整。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经的主要内容是记录茶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茶叶的历史,现状,生产制作工艺,如何品茶,如何饮茶都有详细的综合论述,茶经的面世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决定性作用。 茶经中都是陆羽的亲身实践总结经验之作,共有10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主要讲述的是茶起源,包括茶有哪些功效,如何辨认茶,茶名有哪些。第二个章节讲述的是工具,采茶,制茶,饮茶工具有哪些。第三个章节是讲述茶的所有种类和如何采制。第四个章节是煮茶和饮茶的器皿介绍,包括24种饮茶器具的介绍及用法等。第五章节介绍的是如何煮茶,用什么水,哪里的水好都有介绍。第六个章节是饮茶历史,因为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感浓厚。第七个章节是介绍茶的故事及存在的疗效。第八个章节介绍茶的区域分布。第九个章节是采茶过程,好茶需要采摘制作,这个过程就很重要了。最后一个章节是教人将品茶等内容用画的形势展现,增加品茶之韵味。 关于茶圣陆羽的故事,陆羽茶经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陆羽是著名的茶学家,一生精于茶道,《茶经》是其对茶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对茶业的一大贡献。

陆羽是什么圣

陆羽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茶上面的贡献,茶圣是人们对于陆羽的称呼。这是一种荣耀,这是一种对于陆羽的肯定。茶经共有三卷,字数达7千多个字,陆羽亲身实践并将其经验总结编纂成书,整部茶经是陆羽的一生成就,书中包括如何采茶,采制等流程。 茶经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天下人的追捧和珍藏。陆羽用一生研究,茶区主要分布地点,茶叶的生长趋势,对茶叶的种植,如何采摘,如何制作,及如何品茶都有着一些列的记载。 正式陆羽对于茶的一丝不苟,长期调查研究最终奠定了其在茶文化的重要地位,茶圣这个头衔非陆羽莫属。

陆羽茶经

链接:

 提取码: u14t

《陆羽茶经:经典本》是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将于2019年01月出版发行的一部传统文化书籍,作者是茶文化专家王建荣老师。

《茶经》的作者是?

《茶经》的作者是唐代的陆羽。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桑苎翁、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733年出生,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一度招拜为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陆羽《茶经》全文及翻译

茶经》

文|陆羽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bīng lǘ),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译文: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jiǎ)疾。

译文:“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有的从“木”部,有的“草”“木”兼从。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huì)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qí nǐ),使六疾不瘳(chōu)。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二之具

籝(yíng),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jǔ)。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译文:籯,又叫蓝,又叫笼,又叫筥。用竹编织,容积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是茶农背着采茶用的。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

译文:灶,不要用有烟囱的(使火力集中于锅底)。锅,用锅口有唇边的。

甑(zèng),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miè)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

译文: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泥封好,甑内放竹篮作甑箅,用竹片系牢。开始蒸的时候,叶子放到箅里;等到熟了,从箅里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加水进去。也有用三杈的榖木翻拌。蒸后的嫩芽叶及时摊开,防止茶汁流走。

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译文:杵臼,又名碓(用以捣碎蒸熟的芽叶),以经常使用的为好。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译文:规,又叫模,又叫棬(就是模型,用以把茶压紧,并成一定的形状),用铁制成,有的圆形,有的方形,有的像花的形状。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译文: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制成。如用槐树、桑树做,就要把下半截埋进土中,使它不能摇动。

檐,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译文:檐,又叫衣,可用油绢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檐"放在"承"上,"檐"上再放模型,用来制造压紧的饼茶。压成一块后,拿起来,另外换一个模型再做。

芘莉(bì lì),一曰羸子,一曰篣筤(páng làng)。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译文:芘莉,又叫籯子或篣筤。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手柄长五寸,宽二尺的工具,当中用篾织成方眼,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放置茶。(有诗云: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棨(qǐ),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译文:棨,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用来给饼茶穿洞眼。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译文:扑,又叫鞭,竹子编成,用来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译文:焙,地上挖坑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上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译文:贯,竹子削制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茶烘培。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译文: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培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半干时,由架底升到下层;全干,升到上层。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谷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译文:穿,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川用构树皮做成,用来贯串制好的茶饼。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两、五两(十六两制)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穿"字,先前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的字形,读音却读去声,意思也按读去声的来讲(作名词)。"穿"字读去声,表示一个单位。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译文:育,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门。中间放一器皿,盛有火灰,使有火无焰。江南梅雨季节,加火除湿。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