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径山茶的历史渊源
径山茶主要生产于浙江省的西北境内的径山上。早在唐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盛名于世。由此可以看出径山茶的历史也是相当的悠久。宋朝时候的文集中就有此记载着:径山产茶质优异。所以径山寺那时候生产的径山茶茶叶品质最为优异。
到了南宋时候,有一位来自日本的高僧从遥远的的南浦绍明远渡到中国。在现今浙江省的径山寺内一起学习研究探讨佛学。在回去的时候带上了此地的茶籽以及饮茶用的茶具回日本,并把茶佛传入日本。
到了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开始不断的研究重新制作径山茶,取得了成功。在一九七九年的时候径山茶在浙江省获得了名茶评比的第一名。又在一九八五年时候被评为全国性的名茶。最后还荣获了中国文化名茶的美称。
径山因径通天目而闻名,是天目山的东北峰,因建于唐、盛于宋的径山万寿禅寺而成为了佛都名山,自宋至元堪称东南禅林之冠。在宋代时被誉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号称“江南第一山”。唐天宝元年(742年),江苏昆山行僧法钦(714年—792年)云游至径山,即在此开山结庵,成为了径山寺的'开山鼻祖。唐大历三年(768年)其徒崇惠赴帝都长安(今西安)与太清宫道士斗法获胜,被唐代宗李豫赐为“国一大师”之号。除了万寿禅寺外,径山还有化城寺、法华寺、吉祥寺、石泉寺、大理寺、釜托寺等寺庙,现大都还存有遗址。
径山茶与山齐名,始栽于唐,盛于宋,元、明、清时的径山茶仍享誉不衰,形成了源于自然、崇尚自然,讲究真色、真香、真味的独特品质和风味。据历史记载,在距今一千二百六十多年的唐代,径山便开始植栽茶树、制作茶叶,可以说,径山茶是浙江历史最为悠久的茶之一。叶清臣、吴自牧、欧阳修、田汝成、谷应泰等名人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径山寺与径山茶在唐代闻名以后,由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奉为“茶圣”的陆羽(733年—804年)慕名而至。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陆羽一度隐居双溪将军山麓。并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写成了传世名著——《茶经》,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于一味。
日本僧人也多次到径山参学,开展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径山茶宴”是南宋时期从径山传入日本的,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就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赴径山拜师的日僧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回国,“径山茶宴”也随之传入日本,他还将从径山带去的茶籽进行播种,又仿径山茶制作方法生产了日本的“碾茶”。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入宋到径山求法的日本高僧南浦昭明(1235—1380年)返乡,把在径山期间学到的种茶、制茶技术和茶宴礼仪在日本广为传播。径山茶从起初来客招待、品茶论佛,发展到宋代的“径山茶宴”,继而茶宴东渡扶桑“作客”,流传到了东瀛,演变发展为今天之“日本茶道”。径山遂有“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誉。
径山的禅文化与茶文化同兴盛于唐。农禅并重一向为佛教之传统,植树、种菜、栽茶和制茶、饮茶,相沿成习。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第一棵(批)径山茶是由国一大师法钦亲手栽种,专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法钦在住持径山寺期间,常与其他僧人和来客品茶讲经、谈佛论禅,真可谓“茶入口中,佛在心中”。而相传“茶圣”的陆羽用来烹茶品茗的一股山泉,也已成为了与径山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一个古迹:天下第三泉——“陆羽泉”(已列入了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历代不少名人像诸遂良、沈括、邓牧、章太炎等都曾在径山之地留下过他们的踪迹。李白、苏轼、陆游、徐渭、范成大、张羽、王守仁、吴焯等文人墨客还为径山留下了200多首诗词佳赋。特别是《径山藏》的刊刻,更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举。
径山的山、水、茶、寺、禅、经、文相依相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极为丰厚的人文历史和禅茶文化积淀,使径山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一种载体和符号。
1998年,余杭成立径山茶行业协会时,就在原来制订的产品标准基础上,协会起草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DB33/T257径山茶》标准。该标准涵盖了茶园及鲜叶生产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
此后,又经2005年和2010年两次修订,标准更趋完善规范。每年协会都要组织多次培训,以确保茶叶品质始终过硬。
余杭径山茶的外形风格属于
余杭径山茶的外形风格属于曲条型。
径山茶,绿茶,浙江名茶之一,主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茶也是历史名茶。
径山茶叶外形细嫩有毫,色泽绿翠,香气清馥,汤色嫩绿莹亮,滋味嫩鲜。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2014年05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径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径山茶是什么茶 径山茶功效
一款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味道都会更加香醇,市面上的茶叶有很多种,径山茶是杭州的历史名茶,香气清馥,被很多人所喜爱,让你品一口好茶的清香。
径山茶是什么茶
【产地】径山位于浙江省余杭、临安交界处,分东西两径,东径通余杭,西径连临安的天目山,故又有“两径”之称。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山有凌霄、堆珠、鹏博、晏坐、御爱五大峰,茶树多分布在峰谷的山坡中。这里群山环抱,云遮雾罩,泉水潺潺,参天古树为径山茶树遮挡着阳光,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
【工艺】径山茶属烘青绿茶,于每年谷雨前采制的品质为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通常制作1公斤径山茶需采6.2万个左右的芽叶。
【特征】径山茶外形条索纤细苗秀,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底嫩匀明亮,经饮耐泡。
【渊源】径山茶:径山茶又名径山香茗,因产于浙江省余杭县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而得名,为浙江省传统历史名茶之一。据《继余杭县志》记载:“开山祖钦师曾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今径山茶是也。”可见径山茶始于唐朝开寺僧法钦,足见径山茶历史悠久。
径山茶自1978年恢复生产以来,在省、市名茶评比中,连续三年蝉联冠军,荣获最佳名茶称号。1985年6月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名茶、优质茶评选会上径山茶被评为11种全国名茶之一,并获优质产品金杯奖。
径山茶宴:浙江余杭径山寺的“ 径山茶宴”,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与世。径山寺的饮茶之风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径山茶宴的一套固定、讲究的仪式:举办径山茶宴时,众佛门子弟围坐“茶堂”,依径山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
径山茶功效
径山茶含多种成分,如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酮类、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因其含有高铁、高硒、高锌、高铬特征,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其它微量元素如铷、磷、锌等对脑神经和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对人体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瘀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径山茶没有兴奋作用,不会影响睡眠,且富含矿物质元素,参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消除油腻的功效显著,长期饮用可降血脂、降血压,其中高含量的硒更有驻颜美容之作用。
径山茶的品质特点
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径山茶介绍
径山茶,又名径山毛峰茶,简称径山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境内之天目山东北峰的径山,因产地而得名,属绿茶类名茶。径山海拔1000米,山岭高耸,神木参天,种植土壤肥沃,气候潮湿,有绝佳的种植环境。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禅师曾经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来把茶籽带回日本,是当今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茶叶的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茶汤呈鲜明绿色,口感清醇回甘。径山茶先后获得中国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等诸多称号。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