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时候的茶壶能烧热水水喝吗?
一般来说,古代的茶壶肯定是不可以烧热水的。
因为古代的茶壶基本上都是直接用烧开的水直接冲茶叶的,这样喝的时候就比较美味了。
沸水泡茶什么时候开始的
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方式是从明代开始流行的 明代以前还有煮茶、点茶等。 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人的选择。
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喝茶的?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1.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2.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3.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4.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5.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
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喝茶的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不过在宋朝以前,与其说是饮茶,不如说是吃茶来的确切。
唐代以前,喝茶方法主要是生煎羹饮,茶里面还会加盐、葱、姜和枣等,喝茶有点像吃点心。唐代开始,由陆羽定型的茶事就趋于成熟了,主要形式是煎茶。煎茶虽然风雅,却是一件麻烦事,光是《茶经》里介绍的煎茶器具就有很多种,比如茶匙、茶罐、茶盏、茶碾、风炉等。此时流行饼茶,但饼茶不能直接饮用,须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加工。炙就是用夹子夹住饼茶靠近明火烘烤,等饼茶内的水气挥发。碾茶就是用碾子将茶叶碾成粉末。碾碎后的茶末还要用绢或纱做的筛子筛过,就叫作罗。煎茶也分两道工序,即烧水与煮茶。煎茶对火和水的要求也挺高的,最好的燃料是炭,有的书里还要求用松针。水须活水,泉水是最好的,河水次从,井水最差。后人还将水分为八品:源泉、石流、清寒、甘香、灵水、异泉、江水、井水。
宋代开始以冲泡为主。入宋后,茶一般不煮了,饼茶研碎成末,取一定的量放在茶碗里,烧开了水高冲而下,在碗的沿口形成泡沫。这个时候,还会在茶里加龙脑等香料,茶叶的本身香味会被淹没。宋人讲究生活的艺术,对茶事而言,就形成了斗茶。斗茶之前,先将茶末放在茶盏中,注入开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调膏、煎水后即可“点茶”了。“点”是斗茶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成败在此一举。点茶实际上就是注水,同时需要“击拂”,相当于唐人的搅拌,不同之处是用一种特殊的“茶筅”旋转击打,使之生产美丽的泡沫。斗茶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茶面的汤花色泽均匀与否,再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最后是品茶汤,色、香、俱佳味者方可获胜。
进入明代,喝茶就和今人相差无几了。取散茶一撮放在杯里,沸水冲泡即可。这个时候,出现了较为科学的泡茶器具,主要是紫砂壶,可冲泡也可烹煮,还有高温瓷壶、铜壶、铁壶等,能将茶的本味发挥得相当完美。
在什么一书中提到明朝南方地区以沸水冲泡末茶的饮法
左右
《明史》中提到明朝南方地区以沸水冲泡末茶的饮法。明朝时期,末茶受到南方地区的欢迎,末茶的饮法也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据《明史》记载,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将末茶和沸水一起放入茶壶中冲泡,这种饮法被称为“沸水冲泡”,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热泡茶”。这种饮法使末茶口感更加清爽,更具有滋补的功效,深受当时南方地区的人们的喜爱。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