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教你如何品茶
- 2、如何品茶
- 3、如何品茶,看出茶叶的好坏
- 4、如何品茶?分辨茶叶好坏?
- 5、如何品茶步骤
- 6、如何品茶的口感好坏
教你如何品茶
品茶,就是品评茶味;饮茶。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下面是我整理的教你如何品茶,欢迎阅览。
教你怎么品茶
选择与茶叶相符的的茶壶,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这好茶叶也需要好的茶壶来配,茶壶的质量影响泡茶的效果,如瓷壶属于密度高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清扬,适合绿茶、香片、清茶、红茶等清扬风格的茶叶。而陶壶则属于密度低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低沉,所以适合选用普洱、铁观音、佛手等味道低沉的茶叶。
步骤阅读2
选择一个雅致的环境,泡茶不仅要讲究器皿,还要讲究周围环境,一种典雅宁静的环境,有利于心境放缓,而且可以给精神一种升华,美景加之茶香味,人生一大乐哉。
步骤阅读3
泡茶前需汤壶与温杯,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倒入茶壶中,放置三四分钟,然后将水部分倒入茶杯,部分倒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去除壶内异味,二是温壶之后有助挥发茶香味。温水在杯中也放置三四分钟后倒掉,以达到温杯的效果。
步骤阅读4
冲茶时最好高冲低泡,高冲既是冲泡时需高提水壶,使水自高点下倾入水壶内,这样可以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能更好的泡出茶味。低泡则是在倒茶时,让壶嘴与茶盅距离较近、较低,以保存茶的香味。
步骤阅读5
观茶,用水冲茶时,可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的画面。在茶叶侵泡时,则可欣赏茶叶逐渐展开的过程。茶泡好之后,可以观其颜色,用视觉感受茶的香味。
步骤阅读6
闻茶的香味,在喝茶之前,要端杯至于鼻下,轻吸气,以感受茶的香味,还可置茶杯与嘴唇部平行的前方,一手置杯,一手在茶杯外侧轻敛茶气与鼻息处。
步骤阅读7
品茶,品茶时可先呷一小口,在口中展开,闭目慢慢的感受茶的味道,最好低头品茶,因为口中上颚与鼻腔的交接处是嗅觉对香气最敏感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感受茶香味。
步骤阅读8
回味茶的余香,当饮一口茶之后,不要急于第二口,先回味一下留在口中的余香。
正确的品茶方法
一、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备: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对开水、茶具、茶叶和环境四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洗(温):
指对茶具的热烫、清洗过程,主要时为了温杯和消毒。
三、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取(选):
按客人的习惯、喜好,准备各种茶叶品种,以供客人选择饮用。
四、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沏(泡):
沏茶时动作要轻柔而稳重,倒开水也有讲究,把茶壶上下拉三次,即行家所说的“凤凰三点头”,有助于使杯中茶叶能均匀地吸水。
五、品茶的正确方法之端(敬):
端茶给客人,万万不可用手抓提杯边缘或直接握住杯身。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稍微扶住杯身即可。
六、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品:
客人接过茶后,出于礼貌,不应举杯一饮而尽,可从杯口稍吮一小口,茶水经过舌头,扩散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则自会体会到品字的含义。
七、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斟(加):
给客人斟茶,切忌等客人杯底将露再加开水,而应该勤斟少加。俗话说“浅茶满酒”, 要注意礼节。
八、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清:
清洗茶具须等客人离开后方可进行,清洗之后存放好以待下次使用。
如何品茶?正确的品茶步骤介绍
1、闻茶香
首先把茶汤倒入白瓷杯或闻香杯里,用鼻子细嗅茶叶的香味,如:花香,奶香,果香等气味,这些香味跟随茶叶种类及制法而产生的。闻完香气后,开始找臭味,如臭青味,酸味,霉味或杂味,这些味道来源于茶叶制造的过程或收藏不当所导致。
2、观茶色
闻香之后,要观察茶汤的颜色。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明亮、清澈。若茶汤颜色太浓或太淡,可能是茶泡得太久或是泡得时间不够。一般专业的品茶人士只要一看茶汤,便能知晓茶是否泡得合宜。
3、饮茶汤
观察完茶汤的颜色后,小口品饮,把茶汤含在口中,舌尖不断搅动茶汤。涩的味觉在舌尖,苦的味觉在舌根,用舌头搅动茶汤有助于促动舌头的味觉,品尝出茶汤的苦味,甜味及涩味。
4、看叶底
茶水吞下后,稍微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动。这样有助于茶香送到喉咙,产生所谓的喉甘。品饮之后,把茶叶倒出,观看茶叶的完整度、大小情况。通常好的茶叶是完整无缺的大叶片。
如何品茶
品茶,有人说,品的是其中的禅意,有人说,品的是茶中的韵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这么简单了。品茶重在品鉴茶水的滋味,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品茶吧!
1
看一看
看干茶
一款茶叶给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外形了。
看干茶主要看,色泽、条索、嫩度等是否合乎该品种的特点。不同茶类颜色各异,但品质较好的茶叶干茶都有光泽的。
看汤色
茶汤主要是看色度,亮度,清澈度。
好茶的汤色通常具备3个特点:一是色度明显、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但判断的时候要排除茶豪等因素干扰,好茶的茶汤允许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看是清澈见底的。
看叶底
泡完茶之后的茶渣也会暴露很多信息,好茶的叶底看上去有光泽,摸起来光滑,捏起来有一定厚度和弹性。叶底鲜活至少能说明3个问题,一说明茶叶的原料好,二说明茶的制作工艺好,三说明冲泡得当,茶叶充分泡开,有没有被闷坏。
2
听一听
听讲解
当别人给我们泡茶前,一般会先讲解一下茶的信息,让我们对茶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茶叶的名称、产地、工艺、特色等,这样在品茶的时候就可以留意与其描述是否一致。
听声音
茶叶落入茶壶的声音,可以得知茶叶是紧结还是粗松,是重实还是轻飘。
揉捻不到位的茶条粗松,落入壶中几乎没有声音,紧结成条的茶,放入壶中会有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也与茶壶的材质有关,用白瓷盖碗听声音是最明显的。
3
闻一闻
干闻
“干”即茶叶还没碰水时,这个时候闻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观察茶叶外形,对茶叶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干茶的气味,虽然没有泡出来的那么明显,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没有调节泡茶的情况下,可以抓一把茶呵一口热气来感受茶的味道。
热闻
热闻可以辨别香气是否纯正。
一开始别靠太近,小心蒸汽烫伤。趁热闻最能分辨出茶中的异味,如烟味、霉味、青臭气、馊臭味等等。此外,热闻还可以判断茶香是高扬还是低沉。
温闻
等茶叶温度降下来一点之后,这个时候最容易判断茶叶的香型,如豆香、兰花香、焦糖香等等。
冷闻
冷闻可以了解茶叶香气持久程度。
品质优的茶叶,茶汤冷后依然散发幽雅香气,持久清爽不混杂。如武夷岩茶,独特的花果香在冷闻中更为明显。
4
尝一尝
滋味:
尝滋味一般在看完汤色及温嗅后进行,茶汤温度在50℃左右比较适宜。如果温度太高,易使味觉受烫后麻木;而温度太低,味觉的灵敏度会变差。
专业的方法是:
用茶匙取适量(约5ml)的茶汤于口中,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中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的前后左右各个部分充分接触,并感受刺激,全面地辨别茶汤的滋味。然后,吐出茶汤或咽下,体会口中留有的余味。
日常喝茶时,也可以用舌尖抵住上腭,嘴唇微微张开,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咽下后,香气会随着呼气蔓延至鼻腔,这时感受到的茶香会更明显。
5
摸一摸
☞ 掂:将一小把干茶放入手心,可以判断其茶叶是否重实。
☞ 折:将一片干茶叶折一下,一般来说,茶叶含水量仅为3%左右。
如果脆断说明茶叶含水率低,足够干燥;如果不能利落折断说明茶叶含水率高,可能受潮,最好不要再饮用。
☞ 扯:一只手扯住叶片,一只手扯住茶梗,判断茶叶韧性好不好。柔韧度高的茶不容易被扯开,如果轻易就能撕坏的茶,则柔韧度低。柔韧度低的茶活性低,后期转化价值空间不大。
品茶,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品茶的“品”,不仅仅是用嘴巴喝,而是调动五官充分感受茶。一两次品不出感觉,但慢慢积累,相信总会能品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如何品茶,看出茶叶的好坏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一、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三、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扩展资料:
品茶注意事项: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陶瓷器流行三分法,将高温烧结,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红茶与绿茶,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红茶与绿茶茶叶经开水冲泡3-5分钟后,倾出茶汁于评审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红茶与绿茶汤色:评审汤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红茶与绿茶叶底:评审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茶(品味茶水的过程)
如何品茶?分辨茶叶好坏?
可以通过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
(1)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则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2)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3)口味也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4)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如何品茶步骤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备: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对开水、茶具、茶叶和环境四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洗温:指对茶具的热烫、清洗过程,主要时为了温杯和消毒。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取选:按客人的习惯、喜好,准备各种茶叶品种,以供客人选择饮用。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沏泡:沏茶时动作要轻柔而稳重,倒开水也有讲究,把茶壶上下拉三次,即行家所说的“凤凰三点头”,有助于使杯中茶叶能均匀地吸水。
如何品茶的口感好坏
品茶到底品的是什么?
品茶与品酒有很多共通点,基本都是在一个框架下进行,主要是外形、香气、滋味、叶底,详细点还有汤色、耐泡度等等。为什么喝个茶要搞明白这么多东西得多累多复杂呀。其实并不复杂,当你把这些特点都喝清楚了,那再喝什么茶都简单,且都能迅速喝懂它。
1、外形(净度、色泽、整碎度)
从干茶外形和紧结程度可以判断出采摘期是嫩叶期,成熟期,还是晚期。净度:茶叶里的茶梗、黄片、其他杂物越少,净度越高;色泽:色泽是否鲜润。有的干茶枯暗,欠光泽,那茶叶等级不高;整碎度:是指茶叶里所含的碎末,条索若看去完好不怎么碎,那就有卖相了,也能给茶叶增加价值。还有茶叶干燥度,特别是针对岩茶、凤凰单枞这类烘焙的茶叶,若摸上去不够干燥,说明茶叶受潮或开始返青了,多为轻火茶,因其水分含量高。干燥度好的茶,把茶叶轻轻一掰,能听到清脆响声。
2、香气(如何识别茶香)
因制作工艺不一样,所以在茶香表现上也有区别。干茶香,用鼻子细闻,闻某种茶该有的茶香。汤水香,茶汤入口之后感觉到的香。有一种叫水香,这种香是从茶汤中出来的,入口后仔细品能感觉到水是水,香是香。杯盖香,用盖碗泡,第二冲出汤水后留在杯盖上的香气,出汤水前闻杯盖也可。杯底香,喝几冲后,闻盖碗里的香气,还有茶杯杯底也可以闻闻,叫挂杯香。香气要显并且纯正通透,闻起来是很舒服没有其他杂味(茶叶返青后那种“臭青味”,茶叶放久出现的陈味,还有工艺欠缺造成的奇怪气味等等)。香气是否足还是弱,保持时间长与短都能够评一泡茶的香气。但并不是香气高就一定是好茶,其他方面也都要完善,一味的香,没有韵味,茶也就失色很多。
3、滋味(如何辨别滋味好与坏)
茶汤最后还是要入口,舌头感受到苦就是苦,涩就是涩,看理论知识,听别人介绍,都不如自己舌头体验。苦涩:茶叶的苦一种是浸泡久了的苦,一种是因工艺缺陷造成的苦,每个人对苦的感知也不一样。关于涩,当茶水入口之后,让它留在舌尖,牙齿合上,嘴唇微张,然后往里吸,再咽下或吐掉,再感受一下舌头和口腔壁,如果涩感强烈,舌头麻麻的,那就是真涩。当然,茶叶都会出现苦涩情况,若是带点微苦微涩,属于正常情况,要看这个“苦涩”能否迅速化开转为甘甜、生津。化的开还是好茶。化不开,苦涩感一直停留在口腔里,那就不能称为是好茶。除了苦涩与顺滑,茶汤口感还有清、醇、甜、薄、厚,硬、绵软、细腻、粘稠等等。滋味滋味要的就是这个味,茶味要足要有力,喝起来才得劲。茶味不足,有香无味就显得寡淡。
4、叶底(如何从叶底辨茶内质)
做茶的人都喜欢闻叶底,因为能从叶底上闻出工艺是否到位、哪个季节的茶、哪个山场的茶,从而辨别茶的好与差,我们普通喝茶人也是能从叶底中辨出门道的。首先,叶底一定要鲜活,有活性!几冲水后自然舒展开,叶片基本要完整,至少看去不会太碎,用手指压压能感觉到柔软有弹性。有活就有死,茶叶若被做“死”了叶底就舒展不开,不够柔软。闻叶底与前面讲香气一样,好茶闻起来很清新纯正,闻出不顺畅不自然的杂味就不能算好茶,引起杂味的原因有很多,工艺欠缺(做青不过关,焙火不够透)、储存问题等方面都能影响到。
5、汤色(汤色深浅余好坏)
汤色的深浅与品质好坏没关系,汤色浅只能说明茶味清爽一点,汤色深会更醇厚一些。看茶汤主要是看它是否干净清透,要是泡出来茶汤浑浊,那就说明工艺有问题,见过最夸张的茶汤,浑浊得跟泥水一样,不敢喝。还有一种叫“冷后浑”,茶汤冷却后汤色变深,出现杂质,属于正常现象,那是茶氧化作用。
6、耐泡度
茶叶冲泡次数与品质好坏同样没多大关系,泡绿茶两三冲水就变淡,泡岩茶(8克)六七冲水后也开始淡下来,而凤凰单枞(8克)可以到十水都没有问题,所以是因茶而异、还跟投茶量、茶具有关。拿盖碗和飘逸杯冲泡对比还挺大呢,有个词叫“七泡有余香”,别在“七”这个数字上过于较真,这不是审评茶叶优劣的指标,耐泡就多喝几杯。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