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江泳带你读懂《大观茶论》19:罗筛和茶碾的标准和使用方法
原文:
罗碾
碾(niǎn)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淘炼槌磨所成,间有黑屑藏于隙穴,害茶之色尤甚。
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不戛(jiá)。
罗欲细而面紧,则绢不泥而常透。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铁之害色。罗必轻而平,不厌数,庶已细者不耗;惟再罗,则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
江泳解读:
罗碾
茶碾用银做的最好,其次是用熟铁。生铁做的,因为没有经过淘洗冶炼捶打,会有黑屑藏在缝隙了,严重影响危害茶的颜色。
碾的样式:碾槽要做得深而陡峭,碾轮要薄而锋利。碾槽深而陡峭,则底部有准头茶会聚集在一起;碾轮薄而锋利,在碾压的过程中就不会戛戛有声。
茶罗要细而崩紧,这样茶罗的绢面不会被茶粉糊住。碾茶要有力而快速,不要太久,避免铁影响茶色。罗茶要轻而平,不要怕多筛几次,只愿已经碾细的茶粉不要有损耗;经过多次罗筛,茶末入开水后才会漂浮起来,茶汤表面像粥一样凝结有光泽,尽显茶色。
罗碾,是两个工具,罗和碾。罗,就是茶筛,用来筛茶末的工具。碾,是用来碾压茶饼的,包括碾槽和碾轮两部分。
茶碾的材质,赵佶说以银制的最好,其次是熟铁的。茶碾的材质,宋代与唐代的有比较大的区别。唐代的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所写的“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 唐代茶碾以木制的为主,不过也有银制的,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皇室的茶碾则是用银制成的,与宋徽宗所说的一致,这大概就是皇室、贵族茶具与民间茶具的区别。
北宋诗人林逋有《烹北苑茶有怀》诗:“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金代诗人赵秉文《夏至》:“玉堂睡起苦思茶,别院铜轮碾露芽”,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的茶碾,除了银、铁制成的,也有石碾、铜碾,材质各有不同。
当然,在发展实践中,人们逐步发现金属制作的茶碾比其他材质的会好用一些。即使是铁制的,熟铁、生铁的还有不同。熟铁的因为经过冶炼是比较纯的铁,可以用做茶碾。而生铁没有经过冶炼,不够纯粹,会带有杂质黑屑,会影响茶的颜色,不适合做茶碾。
碾茶的方法,根据宋代蔡襄在《茶录》里的介绍:“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碾茶时,先用干净的纸把饼茶包裹严实了然后捶成碎块,然后放入茶碾内细细的碾压。关键点是:烘烤后马上碾的茶色会发白,而放了一夜再碾的茶色就会变暗。
而赵佶所说的碾茶注意事项:“碾必力而速,不欲久,恐铁之害色。”碾茶要有力而快速,不要太久,避免铁影响茶色。
除了茶碾,就是罗筛。罗筛,是用来筛碾压过的茶末的。
关于罗筛的精细程度,唐宋也有区别。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里说:“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唐代的茶末,大小如细米,罗筛不会太精细。而到了宋代,茶的饮用已经从唐朝的煮饮法改成了点茶法,茶碾碎后放在碗中用沸水冲着喝,对茶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粗细和面粉差不多。这个时候,对罗合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宋代的蔡襄在《茶录》中说“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茶罗,以绝细的最好。罗底用蜀地东川鹅溪所产的细密画绢制成。
筛茶的要求,赵佶说:“罗必轻而平,不厌数,庶已细者不耗;惟再罗,则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 筛茶的时候要轻而平,不怕次数多,以少损耗为主。经过多次罗筛,茶末就会浮在水面上。蔡襄则说: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筛得细点茶的时候茶就会浮在水上面,如果茶粗了则会沉下去。这茶末,是越细越好的。
下一篇解读:盏
关于茶器具的诗句
1.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是诗人元稹所创作。
作品原文茶,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一字至七字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注释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作品鉴赏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
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2.描写茶器的诗句有哪些
1.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 唐代:朱庆馀
四面无炎气,清池阔复深。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几回同到此,尽日得闲吟。
2.和访寂上人不遇 唐代:陆龟蒙
芭蕉霜后石栏荒,林下无人闭竹房。经抄未成抛素几,
锡环应撼过寒塘。蒲团为拂浮埃散,茶器空怀碧饽香。
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
3.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唐代:白居易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
4.山居诗 唐代:贯休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5.醉太平 宋代:米苇
风炉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纱。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鸦。浓妆脸霞。玉尖弹动琵琶。问香醪饮么。
3.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有哪些
1、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1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3、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4.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5.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6.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7、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8、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9、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0.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贾岛《郊居即事》
4.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是诗人元稹所创作。
作品原文
茶,
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一字至七字诗·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注释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作品鉴赏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5.描写茶器的诗句有哪些
1.凤翔西池与贾岛纳凉 唐代:朱庆馀 四面无炎气,清池阔复深。
蝶飞逢草住,鱼戏见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选树阴。
几回同到此,尽日得闲吟。 2.和访寂上人不遇 唐代:陆龟蒙 芭蕉霜后石栏荒,林下无人闭竹房。
经抄未成抛素几, 锡环应撼过寒塘。蒲团为拂浮埃散,茶器空怀碧饽香。
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 3.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唐代:白居易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
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
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
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 4.山居诗 唐代:贯休 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5.醉太平 宋代:米苇 风炉煮茶。
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纱。
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鸦。
浓妆脸霞。玉尖弹动琵琶。
问香醪饮么。
6.写茶器的诗句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茶筛可以用什么代替
可以用纱窗代替。
要准备一个崭新的纱窗。家里有过滤纸的话,也能用过滤纸代替。
如果家里没有过滤筛,最好是购买一个,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又着急使用,可以用纱布来代替,但纱布只能过滤液体。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