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176 煮寿眉推荐三种壶
0176 煮寿眉推荐三种壶
寿眉老白茶煮着更好喝。可是用什么壶煮寿眉更好用?这里推荐三种壶:养生壶、喷淋壶和铸铁壶。
很多茶叶专卖店都用养生壶来煮寿眉老白茶。很多茶友家里也都有养生壶,只要用养生壶就可以很方便地煮白茶。
不过,用养生壶煮寿眉也有三种煮法:
第一种是把寿眉茶直接放在水里煮。这种煮法茶汤滋味更浓,缺点是倒出茶汤时茶渣容易跟出来,需要配上茶滤。并且清洗煮茶壶时较为麻烦。
第二种是把寿眉先装到一次性的茶包袋里,再将茶包袋放进养生壶里煮。这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改进版,煮完茶之后清洁很方便。缺点是要另外买茶包袋。
第三种是把寿眉先放在养生壶配的不锈钢茶网杯再煮。这种煮法的缺点是茶汤滋味最淡,并且煮茶壶清洁是方便了,可是清洗网杯也很不容易。
如果用养生壶来煮寿眉的话,推荐用第二种养生壶+茶包袋的方式来煮茶。这种方式在外出旅游的时候也可以延伸使用,只要带上寿眉老白茶和茶包袋,用酒店时的电热水壶也能煮出家里常喝老白茶的滋味。
电喷淋壶本来是用来煮普洱茶的,但用来煮寿眉老白茶却是家庭首选。
喷淋壶煮茶,茶叶和茶汤是随时分离的:寿眉老白茶是放在开水上方的置茶杯里,煮茶时水温上升沸腾将开水通过水管上升到置茶杯上的喷淋口淋到茶叶上,再漏到下方的开水(茶水)里。这样喷淋煮茶茶叶不论在煮茶时还是煮好茶后,都不会浸泡在茶水里,可以避免茶碱溶出。
喷淋壶煮茶过程中,开水(和茶水)循环反复喷淋在茶叶上,煮出的茶汤浓度完全一致。
喷淋壶煮茶只要用建议加水量,开水(和茶水)沸腾之后都是通过喷淋口反复淋在茶叶上煮茶,不会从茶壶壶口喷溅出来,这一点比铁壶和养生壶更安全。
如果喜欢喝煮出来的寿眉老白茶,每天喝或者经常喝的话,建议买一把好用的喷淋壶专门用来煮寿眉老白茶。
铸铁壶煮寿眉的好处在铁壶煮水的“甘泉效应”,用同样的寿眉老白茶、用同样的水、煮同样的时间,用铸铁壶煮出来的茶汤更加醇厚顺滑。而且,铸铁壶煮出来的寿眉老白茶,除了老白茶特有的荷叶香、枣香或者药香,喝起来还有一股淡淡蔗糖甜香。
但是,用铸铁壶煮寿眉老白茶只适合有闲之人或者有闲之时。因为铸铁壶的缺点在于难养护,清理、清洁以及煮完茶之后的保养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如果不认真做清洁和保养,铸铁壶很容易生锈。
煮寿眉老白茶推荐用三种壶煮,这三种壶煮寿眉老白茶各有特色。
一是养生壶。养生壶煮茶建议配上一次性茶包袋。
二是喷淋壶。每天煮或者经常喝煮出来的寿眉老白茶,建议买一个好用的喷淋壶专门用来煮白茶。
三是铸铁壶。优点在除了寿眉本身的荷叶香、枣香或者药香之外还有股淡淡蔗糖甜香。缺点在难清洁、难保养。
为什么有的香港人喝茶喜欢喝寿眉?
分享一下,我在收老白茶时了解到的情况。
2008年左右,我曾经收藏一批从香港药铺买来的寿眉,据卖家当时说“已经在他家存了35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这么老的寿眉,浓郁的老茶香气,干净无杂味。从此,也是让我走上了收藏老白茶的道路。
跟卖家聊天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批茶,本来是从福建定做,运到香港做减肥茶的原料,进价很便宜”
另外,我也在白茶工艺书中看到过,80年代国内特别为香港地区开发过一种“新工艺白茶”,只要是采用轻微烘干,而非完全靠自然晒干。
基于以上两种信息,我个人认为,寿眉因为价格便宜,曾在香港当做减肥茶来喝,另外,为香港定制的新工艺白茶的出现,让寿眉这类品级较低的茶,更为适口。
因此,在香港应该有一部分人早已习惯寿眉的口感。
香港(广东)天气湿热,白茶能清热消炎解暑,在中国白茶内销为零的时代,香港是主要的白茶销售区,许多人特别爱喝白茶。
坊间也有这种说法:普洱、水仙粤语谐音和“保你死先”很像,一大早喝茶,如此不吉利的茶名实在让人不舒坦,于是大家都偏爱好意头的寿眉。
寿眉的名字据说是广东人先叫起来的,因为寿眉叶子上带着茸茸白毛,有点像老寿星的眉毛。
也不是啊。特别是老一辈挺喜欢普洱,尤其是在茶楼(不是纯喝茶,是吃点心的小馆,广东的朋友应该会明白)吃点心的时候。因为感觉上普洱能消去点心的油腻感觉。
而我,上茶楼吃点心时正是喜欢喝寿眉的一类人。我不太喜欢喝普洱,因为好的普洱难求,茶楼的普洱素质很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有的只是颜色而已。而在茶楼的寿眉虽然也一般,但至少仍喝到点甘味,加上颜色不太深,不会令牙齿容易变黄,成为我的首迭呢
香港人上茶楼饮早茶,之前多数喜欢饮香片茶、铁观音、乌龙,二十多年前加入普洱茶。而广州的茶楼在八十年代开始较为兴起饮的"菊普″(普洱加菊花)就是受香港影响的。
喝什么的都有,很多喝潮汕茶的也有喝普洱的,寿眉是近几年才逐步有的,绿茶喝的不多。
香港人喜欢喝铁观音,香片或者普洱茶。
在中国内地,两人见面头一句问候大多是:"你吃饭了没?"这句话在香港的版本是"饮佐茶未?",也就是"你饮茶了没有。"多日不见的朋友相遇,闲述几句后,也会来一句"第日饮茶",意思是改天聚一聚,喝喝茶。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用这句话男女约会,商人谈生意,街坊领居聚会,饮茶是传统又体面的交际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早期香港贫瘠,人们谋生困难,流落到这个殖民地,割不断与故土的联系。生存的艰难与割裂的痛苦,人们需要一种介质来缓解精神压力,寻求内心认同,因此饮茶成为这一介质。
香港人的饮茶习惯,来自老广州的商业文化。清代中期起,广州成为珠三角政治经济中心,一些从事贸易的商人创造出再早晚两顿正餐之外,用作休闲和商务洽谈的"饮茶"活动。香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下面,有不少老茶楼老茶庄,里面有不少是喝茶看报听粤剧的老年人,他们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呷着"早茶"。富商、明星、高级白领,有能力在下午三四点,到文华、东方、半岛酒店这样高档的地方享用下午茶。许多香港人的童年是和长辈上茶楼开始的。香港地少人多,聚会最好的去处是茶楼与高级一点的茶餐厅。闹哄哄的氛围里,人们纷纷坐下,由辈分最高的老人翻菜牌,决定饮用的是普洱、香片、龙井、水仙,还是寿眉。
香港人习惯喝白茶,比较传统的老人也会存一些白茶,因为白茶久存确有药用功效。有条件的人家或者老茶庄,会收藏一些白茶在家中或仓库,变成老茶。一百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到现在,白茶依旧出现在香港的茶楼、茶室、茶餐厅等各个空间。这片具有消脂消炎、清热解毒的树叶,在风诡云谲的百年 历史 中,给人们温润暖心的精神寄托。
香港人饮茶态度非常现实"吃得咸鱼忍得住口渴"。人生就是人与命运拼搏的历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所有辛苦与忍耐,泡开成一壶浓酽的白茶汤。白茶的魅力也正在于其原始而自然的淡香清韵。其味道需要静心细品才能感受到,而一旦感受到它的神韵,则难以忘怀。
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就跟有些人早餐喜欢豆浆稀饭,而有的人喜欢豆腐脑一样
陈皮老寿眉属于什么茶
寿眉是白茶,是以福鼎大白、福鼎白茶树制成的茶。寿眉叶张稍肥嫩,芽叶连枝,无老梗,叶整卷如眉,香气清纯。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 、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历史沿革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
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