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寿眉饼,2017年寿眉饼

yanqitea 2023-02-09 寿眉 187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福鼎寿眉好喝吗?

饮茶,如同品味美食,同样讲究色香味形。识茶如识人,好的条索会给人好的第一印象,惹人喜爱。然而,如同人不可貌相一般,一款茶也不能只用外表的俊秀来判断它的优劣。观外形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品一品它的滋味。

不识寿眉的人,会被它散乱的外表所吓倒。这难道不是干枯的树叶,也能算的上是“茶”?这种“张牙舞爪”的样子会泡出好喝的茶汤?

一系列的疑问接踵而来。

我们见到的寿眉大多压制成饼,饼茶不占空间方便储存,对于视觉的冲击感也并不强烈更易让人接受。但寿眉就是寿眉,我们应该知道它原来的样子,不加修饰的自信。寿眉的自信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相对于外表俊秀的白毫银针,寿眉有芽有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储存多年之后,可以转化出不一样的味道。可泡可煮,更多选择。

其次,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寿眉的价格更让人接受。饮茶之道是众生平等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有资格喝上一杯好茶。而寿眉便是这普度众生的自然之物。粗茶也可以细饮,寿眉恰恰就是这种不一样的冲泡方式可以喝出不一样味道的好茶。

寿眉,采摘一芽两三叶,也有春茶与秋茶之分。春寿眉口感更加鲜爽清新,花香毫香更明显。虽说采摘时间较白毫银针与白牡丹晚一些,但喝上一口,仍旧是春天的味道。选择这款寿眉,是因为它的产区、工艺和最终呈现的滋味。

茶,非常讲究出身。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赋予一款茶本来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无法完全改变的。这款寿眉,同我选择的其他白茶一样,产自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之一的管阳镇。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高海拔赋予了茶特殊的气息和回味。

这款寿眉看上去虽然粗野,但仍有粗壮的芽头,这是许多寿眉饼所不具备的。加上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茶的味道有了很好的保障。

当然,如若说缺点也是有的。因为采摘时间较晚,天气开始变热,太阳比较烈。茶没有做到翠绿的外表,略微有些棕褐色,外观并没有100%的漂亮。好在经过了一年的自然陈化,叶片的颜色在正常变色。随着时间的沉淀,希望这种遗憾被可以被弥补吧。

刚刚陈化一年的寿眉还属于新茶的行列,更适合冲泡,茶汤橙黄明亮,没有丝毫杂质。滋味鲜爽清香,有隐约花香。耐冲泡,可以喝上10道水以上。

寿眉的好处是,对于冲泡技巧完全没有要求。可以按照泡茶的一般原则,快速出汤,也可以闷泡,并不会影响他的口感,只是会带来不一样的口腔体验。

对于喜欢收藏白茶的茶友,也是非常适合,价格便宜,可以看到本来的样子,产区优质,工艺无明显缺陷。藏上几斤,在漫长的时间中,感受岁月带给它的变化。

而我更喜欢把它置于手边,随手抓上一撮,投入杯中,不必小心翼翼,只需品尝最后的滋味。无论是潮湿闷热的午后,还是凉爽的夜晚,都是好的选择。

寿眉茶饼怎么泡

寿眉有时也称贡眉,市面上的寿眉有的是散茶,有的是茶饼状的。对于寿眉茶饼该怎么泡茶呢?今天,就让我来为你讲解寿眉茶饼的泡茶方法吧。

寿眉茶饼怎么泡茶

寿眉茶饼属于寿眉茶的.一种,要冲泡这种紧压过的茶饼状寿眉,除了要学会冲泡方法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哦。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寿眉茶饼的泡茶方法和相关技巧。

寿眉茶饼泡茶方法

泡茶少不了茶具,泡寿眉茶饼前,我们先要准备好茶杯、茶匙等茶具。然后用温水清洗一遍茶杯,以达到消毒、温杯的效果。

技巧一:

用温水洗杯,除了能起到清洁、消毒的效果外,还能提高茶杯的温度,有助于唤醒“沉睡”的寿眉茶饼,更好的释放出茶叶内含的物质成分。

第二步就是用茶匙量取适量的寿眉茶饼碎放到茶杯里,通常每人的用茶量为2-3克为宜。大家可以根据品饮的人数和个人口味的浓淡来酌量增减,不过我建议各位尽量少喝浓茶,这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哦。

技巧二:

综合众多茶友们的意见,很多茶客都觉得泡寿眉茶饼,茶汤泡淡些更好喝哟。想一探究竟的朋友,不妨浓淡各泡一次试试。

投放好茶叶后,先加入少许温水稍微浸泡后马上倒掉茶水。因为茶饼一般存放时间较久,可能会含有杂质和细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寿眉茶饼碎中所含的杂质和细菌。

技巧三:

洗茶一定要把控好时间和温度,不能用温度过高的开水,以适温的开水为佳;同时还不能冲泡太久,加温水稍微摇晃杯子即倒掉茶汤。冲泡太久的话容易导致茶叶中的营养流失哦。

洗完茶后,再次冲入95-100℃左右的沸水浸泡大约5分钟即可品饮。第二泡起只需要浸泡3分钟即可,第三泡再酌量减少浸泡时间。通常情况下寿眉茶饼可冲泡3次。

技巧四:

寿眉茶饼属于紧压茶,冲泡要求在95℃以上,水温太低则难以把其内含的物质成分充分浸泡出来。待茶汤饮至茶杯的三分之一时即应续水再泡,这样泡出来的寿眉茶饼茶汤才会浓淡相宜。

【儒茶笔记】白茶紧压成饼,有点“饼脐”为什么会变黑?

    最近有茶友问,开始接触寿眉饼茶,撬开喝的时候,看到早期的白茶茶饼,特别是寿眉的饼脐(饼心),总是有点黑黑的。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湿仓高温作用还是工艺正常反应的呢?这得从紧压白茶饼的工艺演变说起。

一、紧压茶的由来

饼茶与散茶最大的区别在于蒸压这一环节,即将晒干的白茶蒸软后,放入模具中,紧压成型。而散茶的制作没有这个步骤,是直接密封存放。

大家知道,普洱茶历史上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还有这样加工出来的茶在香味口感营养方面会好一些。因此制紧压茶的方法也流传至今。

现在流行把白茶紧压成饼、成砖等,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其实一开始白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寿眉白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主要是模仿普洱茶茶饼,大约开始于2000~2003年期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采用普洱茶紧压工艺的模具存在饼脐变黑的缺陷,多数福鼎茶企业对此工艺进行改良,除少数企业坚持采用传统的老设备外,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紧压茶已经采用本地改良的新模具,饼脐变黑的现象已不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寿眉散茶占地方,原有香气容易散掉,紧压茶可以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就白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寿眉饼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紧压饼饼脐变黑的原因

白茶紧压茶经过蒸压后,形成一个较紧致的空间,茶叶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使得白茶的茶香不易丧失。而白茶散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大,茶香容易丧失。经过蒸压,烘干,虽会使香气受到影响,但是又无形加快了白茶的转化,使白茶饼会比同年份的散茶更香口感更醇厚。

当然,除了运输方便,压制成紧压茶,也利于寿眉白茶的后期存放,但是采用普洱茶模具紧压的寿眉(饼脐)饼心为什么会变黑?经有关企业验证和专家试压论证,饼脐(饼心)变黑,微生物跟香气的一种厌氧反应。

第一、白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白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白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寿眉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白茶饼的后期存放价值

白茶市场在经历了由出口到国内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大多数的人认识到了它的陈化价值,收藏白茶,喝白茶的茶友也越来越多。有人是为了白茶的升值空间而收藏,也有人是为了享受老白茶带来醇厚的口感而收藏。不论什么样的理由,白茶的“越陈越香”“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在仓储条件正确与品质优良,对于变黑的饼心,照样也可以放心饮用的。只要不是渥堆造假的发黑白茶,就是存放七八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冲泡后,叶底在杯里又会自动返青,因为茶底是活的。

当然,白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白茶陈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紧压茶的泡法

面对一团紧实的茶叶,许多人或许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来泡紧压茶。紧压茶该如何冲泡?

我们要用到的器具有:茶刀或茶锥、茶具。首先,用茶刀在紧压茶上撬下来一小块。接着,用热水烫热茶具,放入紧压茶,冲入热水。第一遍的茶水要立即倒出,起到润茶与洗茶的作用。然后再倒入热水,根据茶叶的投放量来选择茶叶的浸润时间。投放量多,则浸泡时间较短;投放量少,则浸泡时间较长。

老白茶里面的枣香,到底藏着哪些秘密?这三点可得细看了

《1》

小时候馋甜。

那时候,即使是路边挂在树上,发育不均的小红枣,也能勾起渴望。

红枣挂满枝头,最是好看。

点点深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和柿子一样,都是秋天到来的征兆。

当红转为深红,便是秋天到了。

这个季节,家中必然有一碗冰糖甜汤等候。

无论是降燥、还是习俗,甜蜜的滋味,倒成了历久弥新的童年记忆。

桃胶、白木耳、莲子、雪燕、以及一颗颗饱满圆润的小红枣。

食材热热闹闹地炖上几个小时,加点椰汁冰糖,作为点心或者早餐都是极好的。

红枣,是这一碗软糯中最好吃的一味。

吸饱了汤水的红枣,轻轻吮破一点皮,甜甜的绵软的汁水果肉,一起入口。

甜、香、绵,没有什么滋味比这更妙的了。

枣香,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冰糖甜汤内转移,来到了一壶老白茶的茶汤内。

枣香,也是老白茶的特殊香气之一。

然而,关于这枣香的奥妙,却并非那么简单。

《2》

枣香诞生地——老寿眉

白茶随着采摘时间的不同,诞生的品类也截然不同。

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一芽三、四叶的寿眉。

而枣香,这一味神秘的香气,并不是所有白茶品类都能够拥有的。

那么,是谁摘得桂冠?

答案便是寿眉。

寿眉,粗枝大叶,粗犷的外形,很难将它与清甜的枣香联系在一起。

但枣香,确确实实是寿眉所独有的惊喜。

白毫银针,早春的时节采摘,只取芽头,没有叶片的存在。

对于白毫银针而言,最丰裕的香气,当是毫香。

少了叶片中芳香醇类物质的帮助,枣香,根本没有诞生的条件。

而白牡丹,虽然比白毫银针多出一两叶叶片,但白牡丹,输在一个嫩字。

嫩,是白牡丹的优点,却是枣香诞生的缺陷。

正是因为枝叶柔嫩,白牡丹才有清鲜的花香和草木鲜香。

但也是因为嫩,枣香的诞生物之一,即果胶,在白牡丹的叶片上含量极少。

就此,枣香成为生长期最长的寿眉的宝藏。

寿眉,一芽三、四叶,无论春寿眉还是秋寿眉的生长时间,都远远长于其他品类的白茶。

清明节后,气温逐步升高,叶片为了抵御热度,生出了一层果胶物质。

顺着温暖的天气,茶叶内部的芳香醇类物质积累的速度更快。

而秋寿眉,经过整整一夏的休 养生 息,茶叶的生长极快。

秋寿眉的叶片厚度,更厚,茶梗更粗。

宽大的身形,为枣香的出现定下了更深厚的基础。

果胶、茶多糖,在寿眉叶片的含量愈高,枣香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寿眉的茶叶品质愈高,枣香便愈容易出现。

但,枣香,虽是寿眉的专属,但还需要寿眉进行多一道工艺——压饼。

《3》

枣香只出现在茶饼中

散茶工艺下的白茶,只经历萎凋烘干,鲜少出现枣香。

但经历多一道工艺的寿眉茶饼则并非如此。

压饼,需要将原本干燥易碎的散茶重新蒸软——

等到白茶的芽叶和茶梗恢复柔韧,便可以在干净的布袋内进行包揉。

这个过程中,叶片中的果胶物质流出,成为茶叶之间的粘合剂。

一方面,溢出的果胶方便压饼和定型。

另一方面,这些甜润的成味因子释放的香气沉淀,铸成枣香甘甜。

因此,饼茶的形态,加上寿眉的原料,才是出现枣香的基础。

枣香馥郁,是寿眉茶饼的专利。

那是隐藏在它粗犷叶片下的奥秘。

它的茶梗较为粗大,叶片舒展,储存了较多的芳香物质。

这些芳香物质,散成香气后层层叠叠,变化多端。

更妙的是,比起花香为主的其他白茶,它独有一种独属于成熟谷物的香气。

压饼包揉茶叶的过程,使得藏在粗枝大叶中的果胶物质溢出。

寿眉茶饼中的果胶物质,遍布茶叶表面。

随着时间陈化,茶饼新生出的或是蜜饯,或是甜枣的馥郁香气。

须知,茶叶中的糖类和果胶物质主甜味。

包揉和烘干,茶叶的细胞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破裂,甜蜜,因此成为饼茶的新参与基调,在陈化过程中愈发明显。

一饼内质丰厚、工艺到位的寿眉,在陈化三年左右,能摸到枣香的门槛。

想感受枣香的曼妙,需要选好寿眉茶饼。

《4》

枣香:真假枣香之分。

枣香,曾与老白茶的药效一般,是优质白茶的标志。

然而,枣香的真实气息和出现的条件,传着传着,就变了样。

要知道枣之一物,便有千万种形态:红枣、青枣、山东大枣、脆枣……

枣香,更是千姿百态:生枣香、熟枣香、枣肉香、枣皮香……

再看看茶友对枣香的幻想——

“越老的白茶,枣香越是浓!”

“枣香,该是甜腻的!”

很多茶友嘴上提及的枣香,自动与甜腻的蜜饯金丝枣香对上等号的。

再不济,枣香,似乎也该是水果枣的酸甜香气。

但这种甜腻和酸甜,真的是白茶的枣香么?

事实并非如此!

老白茶中的枣香,更像是山东大枣,上锅干蒸,散发的微甜带燥的香气。

这种香气,成熟,甜蜜,妥帖,果实成熟后的气息满溢。

这种香气,更像干果香而非水果香。

枣香,侧重的是枣香的“香”,而非枣香的“甜”。

在枣香的世界中,甜是点缀,微清微甜,温暖入人心。

真正的枣香,在干茶香上已经十分明显,沉郁,绵密。

打开一整箱茶叶,感受到团体陈化而出的香气,此时的枣香,如同一张网。

浓郁枣香扑面而来,绵长悠久,秋日的成熟气息一览无遗。

而茶友口口声声提及的枣香,往往并不明显。

它们的枣香,需要凑近了,紧紧地巴着深嗅——

沉闷,浓重,甜腻,嗅闻,甚至带着微微的不适感。

枣香如此,真是品质优秀的老白茶应有的香气么?

自然不是,这些“枣香”黏腻的老白茶,往往是做旧茶!

只有渥堆发酵后的怪异气息,摇身一变,才会是如此诡异的枣香!

真假枣香之分,可要感受仔细,切莫上当!

《5》

枣,是秋天的丰收象征。

枣,也是最能撩动人馋虫的甜蜜果实。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先生的笔下,枣香的诱惑,能让人上树千回。

老白茶枣香的诱惑,则是让无数人茶友前赴后继,追寻那一抹甜蜜的气息。

思念那甜润的香气,撬饼煮茶,一气呵成。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巧煮一壶茶,这3个要素要牢记,你记住了吗?

如茶友提问的问题了,如各种春茶的品鉴报告了,如一些基础的白茶知识梳理.....

今日惯例,科普一些关于白茶的知识。正想着分享什么知识点,茶友提问来了:“小陈,三年的白茶是不是可以直接煮着喝?”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三年老白茶可以直接煮着喝。

看到这里,得到了答案,是不是想直接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不继续看了?那你可要错过一篇好文章!

煮白茶,可不是嘴上说说,其中的学问,大着呢。煮白茶人人都会,要如何煮出一壶好喝的白茶,才是考验技术的时候。

《2》

要想茶煮的好,选料是关键

同样是茶,为什么我煮的老白茶不好喝呢?

茶友张三说:“看你的文章,煮出来的白茶都是汤稠水滑,茶汤醇厚之类的描述,可是我煮的茶,是涩的呀,为什么?”

茶友赵六说:“听说老白茶煮着喝,栆香很浓的,可是我的茶为什么没有栆香?”

茶友王五说:“煮老白茶,不好喝,味道太浓了,感觉像喝凉茶。”

……

等村姑陈陆续了解了详情才发现,张三煮的茶,是新茶白牡丹。新茶白牡丹,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高,还没来得及转化,难怪煮出来的茶容易涩。

赵六煮的茶,是散茶,即便属于老茶,但不论如何也是不会出现栆香的。要想喝到有栆香的茶,自然要选择陈化好的寿眉饼。至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就甭想出现栆香了。

至于王五煮的茶,是平地茶,咕噜咕噜,在玻璃壶煮了半小时,煮茶能不像凉茶吗?

为了保证我们煮的茶好喝,肯定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样的茶适合煮着喝。

适合煮着喝的茶,以陈年寿眉为上。

首先,陈年的茶,适合煮。

经过多年的转化,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发生了转化,苦涩感逐渐减弱,加上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变化,让老茶有了耐煮的特点,而且煮出来的茶汤,醇厚、柔和、稠滑、香甜。

其次,寿眉茶梗多,适合煮。

寿眉的茶梗多,叶片大。在这些茶梗当中,藏着许多丰富的果胶物质。茶友们可能不太了解果胶物质的作用,它是茶汤醇厚感的重要物质。有了果胶物质,茶汤才会变得稠滑、醇厚,才会有布丁一样的汤感。

有了茶梗的存在,茶汤还变得更加清甜,是不可多得的口腔体验。

最后,品质好的陈年寿眉(饼)还有栆香,可提高喝茶的愉悦感。

栆香,一直以来都是许多茶友所期盼喝到的,奈何,并不是所有的寿眉都会有栆香出现,得是品质好的高山寿眉,压制成饼后,才有可能出现栆香。

有栆香的老寿眉,煮茶时,栆香落水,仿佛有喝红枣水的错觉。

《3》

要想茶煮的好,投茶顺序不可混淆

先问一个问题,平常您煮茶,是冷水投茶,还是沸水投茶?

要是选择沸水投茶的,请跟村姑陈隔空握个手,你们选对方法啦!

不甘心?觉得沸水才投茶,煮出来没味道?

我还真不忍心揭露真相——要从冷水开始煮茶才有味道的,八成是品质堪忧的平地茶!

平地茶,本身内含物质不够丰富,含量有限。在煮茶的时候,一定要从冷水投茶开始,持续煮十分钟左右才会有浓醇的滋味。

而高山茶,要是从冷水开始投茶,不出两分钟,茶汤味道必然是很浓烈的,甚至会觉得这茶有点苦涩。这对高山茶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冤枉。

煮高山茶的正确打开方式:沸水投茶,投茶后即可关闭电源,用余温加热,等到茶汤平静时,可倒出茶汤享用。

要是将信将疑,您大可动手试验一番。

《4》

要想茶煮的好,投茶量不可忽视

煮茶时,投茶量往往容易被忽视。不少茶友在潜意思里认为,白茶煮着喝,水加的多,随便放,反正煮一煮都能喝。

然,投茶量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重要因素。要是投茶量没把握准确,茶煮出来,必定不好喝。要是茶加多了,经过煮茶后,容易变得苦涩。若是加的少了,味道又不够醇正。

通常我们用600毫升玻璃壶煮茶,加入400毫升的水,投茶量应控制在3-5克之间。

具体的投茶量,要根据茶类来定。

如果我们煮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400毫升的水,配3克干茶足够。白毫银针、白牡丹原料嫩,如果投茶量太多,味道容易太浓烈,煮出来反而不好喝。

如果我们煮的是寿眉,400毫升的水,可配4克干茶。此茶水比例之下,煮茶来的茶汤味道甘醇、柔和,滋味恰到好处。

如何判断一款白茶寿眉品质好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某日,潜水多日的Miss.李,带着她上产区淘的2013老白茶出现了,风风火火而来,想让村姑陈给她瞅瞅,这饼怎么样。还美其名曰,分享一饼好茶。

村姑陈瞧了一眼2013老白茶,当真是大吃一惊,那几近黑夜的颜色,丝毫没有生气的叶片,还有一股焦炭味。村姑陈毫不犹豫拒绝了她:“这么好的茶,您老还是留着自个喝吧,我可无福消受。”

明眼一看,就是做旧茶!我(们要敢于向做旧茶说不!)

看来,这Miss.李,还是改不了贪小便宜的习性,又被人糊弄了。

末了,Miss.李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就说嘛,寿眉这么便宜茶,肯定不是什么好茶,下回给你带老银针哈。”话毕,扭着腰,走了。

徒留村姑陈一脸黑线,谁说寿眉卖的便宜,就是最差的茶了?这是什么神逻辑。

亏得Miss.李喝了这么多年的白茶,还是半桶水。竟然和80%的新茶友一般,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为什么新茶友会认为,寿眉是所有白茶里最差的茶?

这还得从寿眉的长相说起。

《2》

见过寿眉的朋友,大抵会用几个词来形容它。

1、丑

2、粗糙

3、粗枝大叶

4、便宜

这几个词叠加在一起,怎么看寿眉也不像会讨人喜欢的料。粗枝大叶的茶,实在精细不起来,和高贵、典雅、气质啊,似乎也不怎么沾边。

你们瞧那白牡丹,一芽一叶、二叶,似花朵一般美艳,绿肥红瘦。那白毫银针,更是精细。芽头肥壮、密披白毫,怎么看都惹人喜爱。

寿眉的长相,那就是黑旋风李逵,让人望而却步。一点也像燕青,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一出场就是自带聚光灯功能。

然而,村姑陈要为寿眉打抱不平:寿眉可是一款被颜值耽误的潜力股!

寿眉和白毫银针、白牡丹不一样,它走的是粗犷路线,而白毫银针、白牡丹,则是精致范儿。

《3》

寿眉,真是所有白茶里最差的茶吗?

非也!

如村姑陈所说,一款茶好与否,并不是看长相,而是要靠喝,看内涵品质!这些内在品质,只有通过冲泡才能真正体会到。

如何判断一款寿眉品质好坏?看两个指标。

1、香气

2、口感

这两点,才能给一款白茶盖棺定论,若是只看外观,那我们将错失多少好茶。

村姑陈所遇到的高山寿眉,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明:我才是那款被你们低估的好茶。

论香气,寿眉的香型跨度最大。毫香、花香、草药香、粽叶香、枣香(饼茶专属),全部能在寿眉中觅得踪影。

当年制作好的春寿眉,它的香气,以花香见长,闻着春寿眉的花香,你的脑海里,将会浮现四个字“花团锦簇”,仿佛误入一座百花园,让你迷失了方向。

而陈化多年的寿眉,香气更让人赞叹,若是幸运的话,遇到一饼品质好的老寿眉,还能在其中感受到花香,如2016蝶恋花、2015初老,都是枣香的代言人,简直比红枣水还香。

而寿眉的口感,更可用“惊为天人”来形容。

大多数人在喝寿眉前,不抱太大的期望值,认为这个看着像破树叶一样的茶,一定不好喝。

然,冲泡后,啪啪打脸。

寿眉的茶汤,甘醇、绵柔、稠滑,一点儿也不单调,相反,还很有劲道。寿眉的茶汤,似可可浓度高达85%的巧克力,入口即化,能快速给舌头形成包裹感。

总之,一切在喝过寿眉后,才能下结论。

《4》

寿眉低颜值的始作俑者,是茶梗。

但茶友们可别小看了寿眉的茶梗,虽然它拉低了寿眉的颜值,却也让寿眉更具内涵。

所谓茶梗,其实是茶叶和茶树连接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物质运输的重要组织。

茶梗虽丑,作用却不小。

茶梗作用一:提升茶汤口感

茶梗中含丰富的糖类物质,与茶芽、茶叶适当组合,能够显著提升茶品的口感。

我们在喝寿眉时,明显能感受到茶汤更有味道,会比白牡丹、白毫银针更具劲道。这也是为什么新茶友在第一次接触寿眉时,会觉得它好喝,从而慢慢开始接触白茶。

茶梗作用二:提供部分茶香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转移到叶芽中,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

这些茶梗的存在,好处大于弊端。

茶梗作用三:压饼时增加空隙,促进转化

茶梗的存在,还为寿眉饼增加了缝隙,让它在后期转化时,更透气,尽可能地提高寿眉的转化速度。

综合这三点来看,茶梗虽然让寿眉变丑了,好在它也出了一份力,让寿眉成为潜力股。

《5》

还是那句话,“寿眉,一款被颜值耽误的潜力股白茶”,虽说从长相上来看,它的确挺丑。但从内涵品质来看,毫不逊色,哪怕是白牡丹,也未必能超越,顶多打成平手。

梅输雪花三分白,雪逊梅花一段香。寿眉和白牡丹,平分秋色。

即便茶友们抱怨寿眉长得丑,村姑陈也要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要是哪天寿眉不丑了,它卖的就是不是这个价格了!”

寿眉之所以成为寿眉,正是因为它的丑。

但茶友们也别太看低了寿眉,兴许有一天,它会成为你最喜爱的一款白茶。没有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