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1、外形不同。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芽毫完整,芽头肥壮,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匀。
绿茶的外形多样,村姑陈择三类说明。
(1)扁形绿茶:扁平、挺直的茶,在干燥过程中一边炒一边压扁,茶的条索就被固定成这个形状。龙井茶、千岛玉叶、雀舌茶都是扁形绿茶。
(2)螺形绿茶:像螺一样,茶条卷曲紧抱,茶上多毫,碧螺春、翠螺均为螺形绿茶。
(3)卷曲形绿茶:茶条在揉捻中抓、揉,使得茶条细紧卷曲成纤细的茶条,茶条上有毫。都匀毛尖、高桥银峰为卷曲形绿茶。
同样,白茶也有外形的不同。
(1)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没有叶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芽头肥壮,遍身白毫十分显露。远远看去就像着一件羽纱衣的仙子,很是美丽。虽说银针的白毫银白,但还是有着芽头的鲜绿,二者相映成趣,协调又相衬。
(2)白牡丹:外形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在白毫银针之后采摘。白牡丹的叶片多为绿色,芽头十分肥壮,但是体态较小,芽头和叶片背面都有丰富的白毫。
(3)寿眉:寿眉,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带有茶梗,茶身附有白毫。寿眉在白茶中属茶梗粗的一类,叶片也很大,芽头很娇小。
2、汤色不同。
白茶和绿茶,在汤色上也时有着很大的差别。
(1)白茶。白毫银针冲泡后出来的汤水多呈牙色,清澈明亮;白牡丹冲泡后先为芽色,后随着内含物质的析出,逐渐转化为赤金色;寿眉采摘的时间久,冲泡出来的茶汤是明艳透亮的橙黄色。
(2)当年的新茶,绿茶茶汤呈清亮的绿色,随着在杯中时间的延长,会略带嫩黄色。绿茶在常温下保存,极其容易被氧化使颜色变深,茶汤则会从淡黄色再变为深黄色。
3、口感不同。
白茶茶汤口感甘醇爽口,最主要特点在于它的鲜、嫩、清香;而绿茶则是不同。由于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白茶,茶汤入口则是浓烈、强劲,有较强的冲击力。
白茶就像一个还未褪去稚气的学生,新鲜活泼,非常具有青春活力;而绿茶就是一个老练有力量的男人。性格刚烈,具有野性和挑战性。
4、制作工艺不同。
白茶的制作工艺纯粹而自然,把新采下的茶叶均匀地铺在干净的水筛上,置于适宜的阳光下,或是放置在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制作过程简单自然。
绿茶则是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相对于白茶,绿茶的制作工艺更繁杂,在制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营养物质例如氧化酶。
5、功效不同。
提到茶叶中的物质,一定要提的就是: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维生素A、黄酮类物质。白茶是富含茶氨酸最多的茶类,这归功于白茶不经过高温杀青这道工序,茶氨酸被保留了下来。而绿茶经过了杀青,一部分在杀青的过程中消失,一部分被蒸发。
在绿茶和白茶中,都存在着咖啡碱,不过白茶中含有的高倍茶氨酸能够中和咖啡碱,减少咖啡碱对身体的刺激。而绿茶的茶氨酸含量不如白茶,故而抑制咖啡碱的能力也弱了许多。所以喝多了绿茶,会导致失眠。
而在白茶中,含有的维生素A和黄酮类物质是大大超过绿茶的。黄酮类物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在六大类茶叶中白茶是含量最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茶
为什么有的香港人喝茶喜欢喝寿眉?
分享一下,我在收老白茶时了解到的情况。
2008年左右,我曾经收藏一批从香港药铺买来的寿眉,据卖家当时说“已经在他家存了35年”。这也是我第一次喝这么老的寿眉,浓郁的老茶香气,干净无杂味。从此,也是让我走上了收藏老白茶的道路。
跟卖家聊天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批茶,本来是从福建定做,运到香港做减肥茶的原料,进价很便宜”
另外,我也在白茶工艺书中看到过,80年代国内特别为香港地区开发过一种“新工艺白茶”,只要是采用轻微烘干,而非完全靠自然晒干。
基于以上两种信息,我个人认为,寿眉因为价格便宜,曾在香港当做减肥茶来喝,另外,为香港定制的新工艺白茶的出现,让寿眉这类品级较低的茶,更为适口。
因此,在香港应该有一部分人早已习惯寿眉的口感。
香港(广东)天气湿热,白茶能清热消炎解暑,在中国白茶内销为零的时代,香港是主要的白茶销售区,许多人特别爱喝白茶。
坊间也有这种说法:普洱、水仙粤语谐音和“保你死先”很像,一大早喝茶,如此不吉利的茶名实在让人不舒坦,于是大家都偏爱好意头的寿眉。
寿眉的名字据说是广东人先叫起来的,因为寿眉叶子上带着茸茸白毛,有点像老寿星的眉毛。
也不是啊。特别是老一辈挺喜欢普洱,尤其是在茶楼(不是纯喝茶,是吃点心的小馆,广东的朋友应该会明白)吃点心的时候。因为感觉上普洱能消去点心的油腻感觉。
而我,上茶楼吃点心时正是喜欢喝寿眉的一类人。我不太喜欢喝普洱,因为好的普洱难求,茶楼的普洱素质很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有的只是颜色而已。而在茶楼的寿眉虽然也一般,但至少仍喝到点甘味,加上颜色不太深,不会令牙齿容易变黄,成为我的首迭呢
香港人上茶楼饮早茶,之前多数喜欢饮香片茶、铁观音、乌龙,二十多年前加入普洱茶。而广州的茶楼在八十年代开始较为兴起饮的"菊普″(普洱加菊花)就是受香港影响的。
喝什么的都有,很多喝潮汕茶的也有喝普洱的,寿眉是近几年才逐步有的,绿茶喝的不多。
香港人喜欢喝铁观音,香片或者普洱茶。
在中国内地,两人见面头一句问候大多是:"你吃饭了没?"这句话在香港的版本是"饮佐茶未?",也就是"你饮茶了没有。"多日不见的朋友相遇,闲述几句后,也会来一句"第日饮茶",意思是改天聚一聚,喝喝茶。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用这句话男女约会,商人谈生意,街坊领居聚会,饮茶是传统又体面的交际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早期香港贫瘠,人们谋生困难,流落到这个殖民地,割不断与故土的联系。生存的艰难与割裂的痛苦,人们需要一种介质来缓解精神压力,寻求内心认同,因此饮茶成为这一介质。
香港人的饮茶习惯,来自老广州的商业文化。清代中期起,广州成为珠三角政治经济中心,一些从事贸易的商人创造出再早晚两顿正餐之外,用作休闲和商务洽谈的"饮茶"活动。香港鳞次栉比的摩天楼下面,有不少老茶楼老茶庄,里面有不少是喝茶看报听粤剧的老年人,他们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呷着"早茶"。富商、明星、高级白领,有能力在下午三四点,到文华、东方、半岛酒店这样高档的地方享用下午茶。许多香港人的童年是和长辈上茶楼开始的。香港地少人多,聚会最好的去处是茶楼与高级一点的茶餐厅。闹哄哄的氛围里,人们纷纷坐下,由辈分最高的老人翻菜牌,决定饮用的是普洱、香片、龙井、水仙,还是寿眉。
香港人习惯喝白茶,比较传统的老人也会存一些白茶,因为白茶久存确有药用功效。有条件的人家或者老茶庄,会收藏一些白茶在家中或仓库,变成老茶。一百多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到现在,白茶依旧出现在香港的茶楼、茶室、茶餐厅等各个空间。这片具有消脂消炎、清热解毒的树叶,在风诡云谲的百年 历史 中,给人们温润暖心的精神寄托。
香港人饮茶态度非常现实"吃得咸鱼忍得住口渴"。人生就是人与命运拼搏的历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将所有辛苦与忍耐,泡开成一壶浓酽的白茶汤。白茶的魅力也正在于其原始而自然的淡香清韵。其味道需要静心细品才能感受到,而一旦感受到它的神韵,则难以忘怀。
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就跟有些人早餐喜欢豆浆稀饭,而有的人喜欢豆腐脑一样
绿茶喝了晚上睡不着觉,黑茶喝了晚上能睡的着觉吗?
喝绿茶晚上睡不着,可以换黑茶喝吗?
可以试试看的
黑茶被认为最适合减腹部脂肪的茶饮。 黑茶是由黑曲菌发酵制成,顾名思义,是黑色。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普诺尔成分,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
其实晚上宜喝点黑茶的,在吃了晚餐之后,身体会积聚一些肥腻之物在消化系统,倘若晚饭后能够饮用一杯黑茶,则有助于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有助于消化。
而且黑茶性质较为温和,不会影响睡眠。黑茶首选云南普洱茶,接受不了普洱味道的可用白茶代替,比如寿眉。
寿眉入肺经,茶性平和也不会影响睡眠。
绿茶和白茶相比,哪种茶的茶性更加温和?
白茶的茶性更温和,因为白茶是经过了轻微的发酵的茶叶,通过发酵以后会让茶叶的寒性物质流失,茶性会变得温和。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它是人们采集新鲜茶叶以后经过摊晾、杀青、揉捻以及烘干等多个工序制成的茶叶,它保留了新鲜茶叶中的大部分营养,寒性物质没有流失,制成茶叶以后性质寒凉。
白茶是一种性质温和的茶叶,它与绿茶的加工工艺不同,这种茶在采集新鲜茶叶以后需要进行自然的萎凋促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流失,在茶叶达到七八成干时进行加温萎凋,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会产生轻度发酵,产生一些活性酶,让新鲜茶叶的青草气味和寒性成分流失,这样制好以后的干茶性质温和茶香更浓。
白茶在加工时需要用文火对茶叶进行烘焙,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它的茶香,也不会破坏它的含有的活性成分,更不会加重氧化反应的进行,能让制好的茶叶毫香显现,汤味清爽。制好以后的白茶条索紧致毫毛密布,它冲泡以后毫香浓烈,滋味清鲜而纯正,味道鲜美,茶汤颜色多为橙黄色或者浅杏黄色,饮用后回甘明显口齿留香,还能提高神醒脑。
绿茶和白茶相比,白茶的茶性更加温和,更适合人们冲泡饮用,这种茶的口感比较嫩,多以新鲜的茶芽制成,像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都是白茶中的精品,这些白茶制好以后还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它们保存时间越长,药用价值越高,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存放时间比较长的白茶就会变成老白茶,那样的白茶冲泡饮用滋味口感更好,能预防高血糖和高血压还能降低体温,人们发烧时喝这种茶能尽快退烧。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