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画质,白茶的颜色

yanqitea 2023-02-01 茶叶知识 143 0
A⁺AA⁻

本文目录一览:

白茶的特点

白茶的特点: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白茶(White tea),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这种茶是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白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

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如何辨别好的白茶

如何鉴别一款白茶的品质,这是很多茶友都感兴趣的话题,那么今天就由小陈茶事教大家几个方法。

第一,看外形。

白茶的工艺质朴,主要以萎凋和干燥为主,没有经历过揉捻、炒制或杀青,这使得白茶的外观保留地较为完全,春白茶为翠绿、嫩绿,秋白茶为以绿色为主的五彩色。

如果一款白茶的外观以黑褐色为主,那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只有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的做旧茶,外观才会遭到如此破坏。

此外优质白茶的芽头应该具备芽头密布的特点,无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是如此,如果一款白茶芽头的白毫稀疏,品质大概率不太好。

第二,闻香气。

当我们买到一款优质白茶,打开包装,闻到的应该是纯净而馥郁的茶香,而如果在白茶身上闻到酸味、闷味、尘味,那就说明白茶的品质不佳。

第三,观茶汤。

白茶的茶汤应该是清澈透亮的,可见细密的白毫漂浮于茶汤中,而如果一款白茶的茶汤无比浑浊,好似雾霾天一般,那也是品质低劣的表现。

第四,品茶味。

和闻香气一样,当我们将茶汤喝入口中,感受到的应该是白茶的香清甘活,鲜爽感、毫香、花香等香气迸发,回甘明显,香气悠扬。

而劣质茶就没有这样的表现了,喝起来如同清汤寡水,香气飘忽,口感偏薄没有重量感,滋味不足。

第五,看叶底。

喝完之后,叶底也是鉴定白茶品质的重要手段。品质好的白茶,叶底在吸水之后将富有光泽,而且能够清晰看到叶脉的脉络,轻轻一捏能感受到韧劲。

品质不好的白茶,叶底黯淡无光,脉络不清晰,而且极容易捏碎、捏烂,毫无韧劲可言。总得来说,鉴定白茶品质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只要掌握了其中诀窍,其实并不难。

白茶的外形好坏如何辨别?

当年采制的白茶更接近绿茶的特征,鲜爽怡人。优质白茶具有以下特征:

①干茶:以毫多、肥壮为好;以芽叶瘦小、毫稀少为劣。

②色泽:以色白隐绿为好;以草绿发黄为劣。

③香气:以清纯甜香为好;以味淡、带青腥味为劣。

④滋味:以醇厚、鲜爽、清甜为好;以淡薄、苦涩为劣。

⑤汤色:以清澈明亮为好;以浑暗为劣。

⑥叶底:以匀整、毫多、肥软为好;以无毫、暗杂为劣。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400-6632-880 扫描微信 3329588888